
高压线对管道杂散电流排流方案资料.pdf
10页排流方案 高压线对管道干扰杂散电流解决方案 项目号: 文件号:LLYB20150513A CADD 号: 设计阶段:方案设计 日期:2015.05.13 0 版 高压线对管道杂散电流排流 (文件号:(文件号:LL20150513A)) 0 戴碧辉 2015.05.13 版 次 说 明 编 制 校 对 审 核 审 定 日 期 目目 次次 1 1 概述概述 3 3 2 2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3 3 3 3 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 3 3 4 4 设计基本参数设计基本参数 4 4 5 5 保护对象和保护方法保护对象和保护方法 4 4 6 6 排流方案设计内容排流方案设计内容 4 4 7 7 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技术要求 8 8 8 8 排流保护准则排流保护准则 8 8 9 9 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8 8 1010 卫生、安全和环境卫生、安全和环境 9 9 1111 材料表材料表 1 10 0 1.概述概述 项目为银川环城高压燃气管道,全长98公里,设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站两座燃气管道设计压力 4.0MPa,管径及壁厚为D6108.7,材质为L360M,采用3PE加强级防腐,管顶覆土1.5米。
银川的 土壤电阻率约为50Ω ,地质状况以粉砂层为主 1、 燃气管道与110KV的高压电线平行敷设, 平行距离在3公里左右, 与高压线塔的距离为30米左右 2、燃气管道与110KV的高压电线平行敷设,平行距离在1公里左右,与高压线塔的距离为10-15米 左右 3、燃气管道与110KV的高压电线交叉敷设,与高压线塔的距离为20米左右,交叉角度为30-45左 右 4、燃气管道在发电厂外围墙一侧敷设,距离围墙与30米左右,围墙长度为500左右 5、燃气管道垂直穿越包兰电气化铁路 6、燃气管道与750KV双回路高压电线平行敷设,平行距离在3公里左右,与高压线塔的距离为50 米左右 7、燃气管道与750KV双回路高压电线平行敷设,平行距离在1公里左右,与高压线塔的距离为20 米左右 8、燃气管道从750KV双回路高压塔的两塔线之间穿越通过,与两侧高压线塔的距离为20米左右, 交叉角度为15-30左右 9、燃气管道与750KV双回路高压电线平行交叉敷设,与高压线塔的距离为20米左右,交叉角度为 30-45左右 经过现场实际测试,杂散电流干扰管道的最高对地电位达到了60多伏,属于干扰极其严重的情 况,迫切需要做排流降压处理。
2.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2.1 严格遵守埋地钢质管道排流有关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和技术规定; 2.2 采用成熟技术、材料,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3.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 3.1 《埋地钢质管道强制电流阴极保护设计规范》(SY/T0036-2000) 3.2 《钢制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0007-1999) 3.3 《长输管道阴极保护施工及验收规范》(SY/J4006-90) 3.4 《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GB/T50698-2011) 3.5 《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量方法》 (GB/T 21246-2007) 3.6 《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 (GB/T 21447-2008) 3.7 《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 (GB/T 21448-2008) 3.8 《埋地钢质管道直流排流保护技术标准》 (SY/T 0017-2006) 3.9 《防腐蚀工程经济计算方法标准》(SY/T 0042—2002) 3.10 《减轻交流电和雷电对金属构筑物和腐蚀控制系统影响的措施》 (NACE SP0177-2007) 3.11 《阴极保护管道的电绝缘标准》 (SY/T 0086-2003) 3.12 《埋地钢质管道交流排流保护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0032-2000) 3.13 《埋地钢质管道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0019-97)。
3.14 业主方提供的其他资料、图纸 4 .设计基本参数设计基本参数 保护后管地电位:≤4V 交直流保护电位: -2.0V/+2.0V; 直流稳态排流电流值: ≤50A; 雷电标称放电电流:100kA(8/20 微秒感应雷); 雷电最大放电电流:50kA(10/350微秒直击雷); 直流泄露电流:≤10μ A; 故障电流(AC-rms/工频/30周波):3500A; 设计寿命:25年 5.保护对象和保护方法保护对象和保护方法 5.1 保护对象 概述中描述的管道干扰段全线 5.2 保护方法 5.2.1、燃气管道与110KV的高压电线平行敷设,平行距离在3公里左右,与高压线塔的距离为30米 左右 设置7套固态去耦合器排流点,每500米设置一个点 5.2.2、燃气管道与110KV的高压电线平行敷设,平行距离在1公里左右,与高压线塔的距离为10-15 米左右 设置3套固态去耦合器排流点,每500米设置一个点 5.2.3、 燃气管道与110KV的高压电线交叉敷设, 与高压线塔的距离为20米左右, 交叉角度为30-45 左右 设置2套固态去耦合器排流点,距离交叉点50米外各一个点 5.2.4、燃气管道在发电厂外围墙一侧敷设,距离围墙与30米左右,围墙长度为500左右。
设置2套固态去耦合器排流点,500米的两端各一个点 5.2.5、燃气管道垂直穿越包兰电气化铁路 设置2套固态去耦合器排流点,距离交叉点50米外各一个点 5.2.6、燃气管道与750KV双回路高压电线平行敷设,平行距离在3公里左右,与高压线塔的距离为 50米左右 设置10套固态去耦合器排流点,每300米设置一个点 5.2.7、燃气管道与750KV双回路高压电线平行敷设,平行距离在1公里左右,与高压线塔的距离为 20米左右 设置4套固态去耦合器排流点,每300米设置一个点 5.2.8、 燃气管道从750KV双回路高压塔的两塔线之间穿越通过, 与两侧高压线塔的距离为20米左右, 交叉角度为15-30左右 设置2套固态去耦合器排流点,距离交叉点50米外各一个点 5.2.9、燃气管道与750KV双回路高压电线平行交叉敷设,与高压线塔的距离为20米左右,交叉角度 为30-45左右 设置2套固态去耦合器排流点,距离交叉点50米外各一个点 5.2.10、 固态去耦合器接地体:接地体采用 5 根 2.5 米镀锌角钢和一根 20 米镀锌扁钢,以及 2 套 18 公斤锌阳极组成 6 排流方案设计内容排流方案设计内容 6.1 固态去耦合器 LSD-50/200固态去耦合器(集成测试功能),固态去耦合器采用支架安装,地面安装。
固态去耦合器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6.1.1 技术参数 序号序号 试验项目试验项目 技术参数技术参数 1 额定隔离电压(泄漏电流≤1mA) -2.0V/+2.0V 2 标称放电电流(8/20μ s) 100kA 3 最大放电电流(10/350μ s) 50kA 4 稳态交流电流(在-2V/+2V 条件下) 45A 5 直流泄漏电流 ≤1mA 6 故障电流(AC-rms/工频/30 周波) ≥3500A 7 工作温度 -45℃~+60℃ 防护等级 IP65 6.1.2 技术规格 规格 安装形式及位置 地表 防爆类型 防爆 外壳防护等级 IP65 外壳材料 钢 外壳防腐 喷塑 内部结构三防 防潮、防盐雾、防细菌 内部大电流连接电缆 AGG-10kV 硅橡胶高压电缆 电压等级 10kV 绝缘层 绝缘电阻≥100MΩ 单芯多股绞合铜导线 16mm 6.2 接地体 接地体应与管道距离不小于5米,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接地体采用镀锌角钢、镀锌 扁钢以及锌阳极组合的方式 7 施工施工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7.1 所有设备材料应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 7.2 电缆与管线连接 电缆与管线的连接,采用铝热焊接。
焊接工艺要求如下 7.2.1、安装前: 在安装前,必须对电缆进行检查,以确定电缆的导电连续性,并不能有电缆外皮损伤 7.2.2、管道开口: 开口时,开口不宜过大,以磨具刚好能放入开口为宜,在确保开口大小后,用钢锯条或者锉刀 除去管道上面的防锈漆,打磨粗糙,拿锉刀在打磨出敲打出凹凸面,保证了焊接时焊接面能够足够 的大再用钢刷刷管道的胶皮面,刷毛,补伤时使补伤片能够很好地与管道面粘接 7.2.3、剥线焊接: 剥线缆时,要确保线缆不能有断口氧化现象出现,剥线长度不易过长,能确保磨具对接为宜焊接 时用手扶住磨具木杆,不能使磨具在焊接时有移动现象,再用点火枪点火焊接,焊接点应饱满,确 保线缆焊接牢靠 7.2.4、补伤过程: 先用热熔胶胶进行一次补伤, 热熔胶补伤要融化的热熔胶全部覆盖住开口的部分, 线缆处要多 融些胶,补伤片补伤先对补伤片烘烤,粘上管道后,再对未粘接牢靠处进行二次烘烤,确保粘接牢 靠,入线处用热熔胶熔粘以下,确保无露点 7.2.5、回填土方: 用袋子压住焊接点,先回填细沙细土,确保焊接点全部覆盖后再用机械或者人工回填 7.2.6、焊接检查 在涂层修补前,检查测试电缆与管线的电连续性,包括以下内容:目测检查任何一个焊缝,焊 接点应无裂纹、气孔及焊渣飞溅的尖点,且与母材融合;检查其焊接强度,应大于60Kg;检查电缆与 管线间的电阻应小于0.001Ω。
施工方应对完成的所有测试工作进行记录 不合格的连接必须通过磨擦去除, 而且不得减薄管线壁厚, 新的连接点必须移到距先前焊点处 至少75mm 7.2.7 电缆的埋地敷设 电缆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1m敷设时,应在电缆上面、下面各均匀铺设100mm厚的细砂层电 缆在壕沟内作波状敷设,预留1.5%的长度,以免电缆(引线)冷却缩短受到拉力有关具体要求按 电力电缆的施工规范执行 7.3 固态去耦合器安装 根据固态去耦合器安装使用说明书安装 8 排流准则排流准则 8.1 直流保护电位:≤+2.0 ≥-2.0V(管道与接地体之间);直流保护电位:≤+4.0 ≥-4.0V(管 道与参比电极之间); 8.2 交流保护电位:≤2V(管道与参比电极之间); 8.3 管道杂散电流干扰排流率:>98% 9 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9.1检测: 9.1.1 接管道、接地标记 9.1.2 电缆连接的完整性 9.1.3 电缆接头端的松紧程度 9.1.4 接线是否正确 9.1.5 管道对接地体的电位值 9.1.6 定期检查维护,保证电位值达标 9.2 运行管理 9.2.1 排流系统完毕后,保护电位直流应在-2.0V~+2.0V之间,交流应在-2.0V~+2.0V之间。
9.2.2 每年对固态去耦合器检测一次,保证排流、防雷功能完好 10 卫生、安全和环境卫生、安全和环境 10.1 排流材料在装卸及运输过程中严禁剧烈碰撞,应防止雨淋、日光暴晒和包装件破坏,运输过 程中不得与酸、碱等腐蚀性物品及柴草、纸张等易燃物品混装,并应符合运输部门的有关规定 10.2 排流材料应存放在防火、通风、干燥的仓库内,防止日光直射,并隔离火源,远离热源现 场严禁吸烟,场地周围 10m内不准进行焊接或明火作业施工所需要照明应采用防爆设备使用空 气喷枪时,应将喷枪接地,以免电火花酿成火灾、爆炸事故不得对金属件随意敲击、摩擦以免产 生火花 10.3 排流施工现场必须有完善、有效的消防措施 10.4 排流施工人员应配备防护工作服、防护面具、防护鞋及防风护手套等施工现场还应具备有 防护药品 10.5 排流施工中的工业卫生、安全、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除应执行国家现行的标准《石油化工企 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装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7692、 《涂 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6514、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中的规定外, 还应执行国家其他现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