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市城镇体系规划.doc
43页湛江市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按照《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和《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的要求,编制《湛江市城镇体系规划》(下称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目的 全面提升湛江市城镇综合竞争力一)稳步推进湛江市城镇化,建构组合有序的城镇空间结构,引导基础设施合理布局与建设,提升城镇人口、产业、空间结构的优化能力二)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推进城镇可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环境优化,提升区域与城镇间的协作能力三)规范各项建设活动,制定区域空间管治措施,落实强制性内容,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提升政府对区域的管治能力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为指导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第四条 规划范围 湛江市陆域和近海海岸带范围,陆上土地面积12741平方千米,近海海岸带为10米等深线以内本规划为湛江行政区所辖的四区五县,即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吴川市、廉江市、雷州市、遂溪县、徐闻县第五条 规划期限 2003~2020年其中近期:2003~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六条 规划效能 本规划是湛江市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编制市域以下层次区域规划、各类区域专项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必须服从本规划的要求第七条 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下划线标注部分,即第三条、第十一条(一、三)、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二)、第四十五条(二)、第四十九条(一)、第五十条(一)、第五十一条(一、三)、第五十八条(一、二、三、四、五、六)、第五十九条(一)、第六十条(一、二、三、四、五)、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第七十条、第七十一条、第八十九条、第一百零一条(一)、第一百零三条(三)、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零六条(二、三)、第一百零七条(一、二)、第一百零八条、第一百零九条、第一百一十条、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百一十七条(一、三、四)、第一百一十八条(二、三)、第一百一十九条(一)、第一百二十一条(三)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和策略第八条 城镇发展目标 把湛江建设成“立足南中国、面向东南亚,辐射大西南”的南中国门户城市、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和我国“南方大港”、“海洋大市”、“制造业基地”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各项发展水平在2020年达到广东省平均水平。
其中:1.近期(2003—2010年):工业化跨越式发展,完成第一次飞跃,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区域空间不平衡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改善投资环境,构建以区域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为内容的区域创新系统2.远期:(2011—2020年):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区域空间均衡发展,形成沿325国道和207国道的城镇密集区,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等方面力争达到广东省平均水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湛江市区等中心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环北部湾地区中心城市第九条 城镇化发展的具体指标(一)社会经济指标1.至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7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000元(约合1900美元);三产比例达到13.3:52.3:3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30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外贸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0%,吸收外资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高新科技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30%以上;其中,湛江市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00元(约合4000美元);三产比例达到3:51:472.至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000元(约合6250美元),三产比例达到8:47: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高新科技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40%以上;其中,湛江市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3000元(约合10000美元),三产比例达到1:49:60。
二)城市化指标 以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口径为预测标准(简称五普口径,下同):2010年,市域总人口达到700~75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55%2020年,市域总人口达到870~92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65%1.至2010年,全市各城镇建设发展区内,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0平方米左右,人均道路面积不低于16平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160~200升/日,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95%,城市民用燃气普及率达到95%2.至2020年,全市各城镇建设发展区内,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5平方米左右,人均道路面积不低于18平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200~220升/日,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城市民用燃气普及率达到100%第十条 社会经济发展策略(一)在“工业立市”和“以港兴市”的方针下,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建成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二)依托深水良港和农海产品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海洋型工业、临港型工业和农海产品加工工业三大重点,逐步构建钢铁、石化、近海油气勘探开发、电力、造纸、农海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电器机械等支柱产业,着力打造沿海钢铁基地、全省重化工业基地、农海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高级纸业基地和小家电制造业基地。
三)依托高新科技和高级人才发展针对海洋和北热带生物工程等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四)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规划和建设几个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内源型和外源型相结合的经济发展道路,培育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六)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优秀企业和工业人才进湛,建立起适合于投资和生活的软硬环境,提倡开放和服务,积极吸纳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和国际资本与智力七)构建区域创新机制,建设学习型区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重视实用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区域社会资本,营造区域创新环境,实施制度创新提倡终身学习和集体学习,健全系统的学习体系,建立社会化的学习型组织以人为本,走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八)扩大开放,大力发展金融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信息业、教育产业等第三产业,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性组织进驻,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城市体系第三章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第一节工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第十四条 工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发展壮大临海型和资源型工业,重点发展钢铁、石化、近海油气开发、电力、木浆制纸、农海产品加工、饲料、纺织服装、电器机械等八大支柱产业,建设沿海钢铁基地、全省重化工业基地、农海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高级纸业基地和小家电制造业基地,形成主导产业突出,技术创新体系完整,骨干企业优势明显,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信息化程度高,结构高级化,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格局。
到2010年,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全市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4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5%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基本实现工业化第十五条 湛江市区工业布局(一)临港工业园,位于霞山区西南沿海,重点发展石化、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海洋运输配套和仓储物流业二)官渡工业园,以民营企业为主,主要布局经济型家用电器制造、化学工业、包装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等三)麻章工业园,主要布局音像制品、水产品、食品、饲料加工和花卉种植加工等四)东海岛省级经济试验区,结合深水港口的开发,规划大型沿海钢铁基地和配套的能源及相关的装备制造业、修造船业、港口物流业五)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延伸区,规划在东海岛开发试验区,主要接受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转移和布局新型较大型工业六)太平一带,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基地项目七)赤坎区大埠、调顺一带,发展农海产品加工、建材、机电产品、环保装饰材料等工业和中小型修造船业第十六条遂溪县工业发展与布局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和海(水)产品加工业,主要以制糖和综合利用、特种酒精、高岭土、建材、化工等为主,重点布局在县城东北面的工业区。
第十七条吴川市工业发展与布局构建起羽绒、塑料鞋、糖酒(机械)设备、家电、网具、酿酒、手套针织、物资再生、海(农)产品加工等九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特色工业体系重点建设吴川经济开发试验区鉴江工业园,以集群式为特色,集中发展羽绒及制品、塑料制品(鞋)、家电、机械、物资再生等;东部吴阳海岸布点风力电厂第十八条徐闻县工业发展与布局以发展农海产品精深加工业和临港工业为突破口,重点建设海安经济开发试验区,发展农海产品加工、制糖、制盐、食品饮料、海洋化工、贸易加工业等;东部外罗海岸布点风力电厂第十九条雷州市工业发展与布局发展资源型工业和外向型工业,重点推进珍珠加工、甘蔗、水果、海水养殖、蔬菜、木材等农产品的产业化重点规划建设沿207国道工业带,发展农海产品加工、制造和综合利用、制药、林产品加工;西部沿北部湾港口(流沙),发展珍珠加工和贸易加工业;东部沿雷州湾发展大型资源型或非资源型工业第二十条廉江市工业发展与布局发展家电、建材等特色产业重点建设九州江经济开发试验区,主要家用电器生产出口基地;安铺、河唇等镇发展特色工业第二节农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第二十一条 农业发展目标把农业建设成为外向型高优农业示范区,生态型农业基地,广东省农业高新技术引进与合作的窗口。
2010年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生态化第二十二条 湛江市区农业发展规划(一)麻章区:以水产品、畜牧、丰产林、花卉等生产基地为发展方向;南部湖光镇,发展富贵竹生产基地二)坡头区:发展 “城郊型”农业,全区划分为三个农业示范区,即东北示范区:包括官渡镇、龙头镇北部,重点发展优质水果、蔬菜等;西南示范区:包括坡头、南调、麻斜、南三局部,重点发展蔬菜及禽畜养殖业;南部示范区:包括南三、乾塘和坡头的沿海地带,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三)赤坎区:发展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城郊型”农业和水产业、畜牧业重点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引进优质水果品种,继续办好西番莲示范园,加强花卉园艺基地建设争取将农业新技术试验基地列入广东农业科技园区湛江园区四)霞山区:发展农业高新科技园,近期发展海头镇陈铁村一带的100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中期发展到后坡、后洋、屋山村的1000亩用地;抓好特呈岛网箱养殖优质鱼基地五)东海岛试验区:民安镇发展“反季节”蔬菜和“北运菜”的种植;东山镇发展贝类养殖业和畜牧业;东简镇发展对虾养殖业,重点发展高位池养虾基地和对虾育苗基地;硇洲镇发展香蕉生产和优质鲍鱼养殖基地。
第二十三条 廉江农业发展规划(一)发展方向:湛江市主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和水果、反季节北运菜生产基地二)区域布局:在青平、高桥、石颈、长山等镇建立万亩红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在安铺镇建立万亩优质水稻规范化栽培丰产示范区;外运菜、荔枝、龙眼、香蕉的生产上推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第二十四条 吴川市农业发展规划(一)发展方向:主要以“订单农业”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