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宋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译文赏析.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52059575
  • 上传时间:2022-0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4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宋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译文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代: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 水像美人流淌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风光留住 【解释】 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淌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比方目光似流淌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一说比方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见盈盈:美妙的样子 才始:方才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题目中的鲍浩然是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福 上片“水是眼横波,山是眉峰聚”两句,暗含送别,以人的眼睛来比较山水,把山水写的有情有义水是眼波,也就是说眼中的泪水如波,横在眼里而没有留出,说明为将行的朋友着想,在尽力抑制自己的情感,即使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也不使之滴落而增加友人的伤感山是眉峰,而此刻眉峰郁结着不少离愁别恨一个“聚”字,用的非常有力,将胸中的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实际上是写对友人归途的远眺,的视线与友人归途的山水相连,目送着将要远行的友人通过形象的比较,传达出自己惜别的深情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用问句拉出友人的行迹在开头的两句,把山水合写,写出了友人归路犹如郁结离愁的眉峰一般连绵起伏由于归路的山重水复,友人便走进了的眉峰之中,也就是的视线里。

      这两句写诗人目送友人,友人走在深情送别的目光中,越走越远,身影越来越模糊,直至消逝一路山水承载深厚的人情味,悄悄地替送走那远去的朋友朋友在的眼中走远了,然而友情却深深存封于的心中正是这深厚的情意让安排山水来送自己的朋友从而上片便形成一种物我为一、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形象地表达了对远去朋友的无限眷恋,和对朋友归途艰辛生活的深切挂念 下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正面写“送”,点出了别友人的时间:暮春为“又送君归去”铺垫有心惜春,然而留不住春天,春天最终不顾归至江南这对来说,不能伴春而去的江南又正是春天回归的地方这两句写得相当愁苦,一个“才”一个“又”,层层递进,的情感越来越深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是在友人临行之际,从心底发出的深情祝福但愿友人追随春天的步伐回到江南,和春天同在千万”二字道尽了殷殷嘱咐之意美妙而真挚的祝福,将那肤浅的惜春之情、惜别之情尽在不言之中,给读者一种含蓄的感觉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福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

      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临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妙祝愿,嘱咐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愿之意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有两点突出的成就值得留意:一是构思别致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错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二是比方新奇词人以眼波和眉峰来比方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盼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这首词,轻松活泼,比方奇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 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春末季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马上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诚心祝愿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王观 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词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