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X线摄影技术课件.ppt
71页脊柱X线摄影位置放射科刘菲脊柱X线摄影技术脊柱X线摄影•脊柱解剖复习•脊柱摄影注意事项•脊柱常用摄影体位•脊柱其他摄影体位•脊柱病变体位选择脊柱X线摄影技术脊柱解剖复习脊柱X线摄影技术脊柱解剖复习脊柱X线摄影技术脊柱解剖复习脊柱X线摄影技术脊柱解剖复习脊柱X线摄影技术脊柱解剖复习脊柱X线摄影技术脊柱解剖复习脊柱X线摄影技术脊柱摄影注意事项1.摄影前应详细阅读申请单,询问病情,根据摄影体位选择原则,正确选择摄影体位2.摄影前应除去被摄部位体表不透x线的膏药、辅料及可显影的衣物等腰椎、骶尾椎摄影前,应询问被检者近期有无服用高原子序数的药物,是否做过消化道钡餐检查,骶尾椎摄影前应先行排便3.摆放摄影体位时,应在熟悉脊柱解剖和体表定位标志的基础上,利用调整被检者体位或中心线方向来适应脊柱生理或病理弯曲,使X线与椎间隙平行,避免椎体影像相互重叠摆放摄影体位时,应避免人为地造成前屈、后伸或侧弯脊柱X线摄影技术脊柱摄影注意事项4.脊柱外伤患者摄影时,应避免损伤脊髓或血管,操作时,可在保持中心线、体位和胶片三者相对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摄影操作方法,尽量减少对病人的搬动5.脊柱摄影应包括邻近有明确标志的椎骨,以识别椎序;组织密度、厚度差异较大的部位,可采用分段摄影,并应注意两片间的衔接,重复邻近的1~2个椎体,以免遗漏病变。
脊柱X线摄影技术脊柱摄影注意事项6.腰椎摄影宜让患者深呼气后屏气再曝光,使腹部组织变薄,利于提高影像对比,其他位置多为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7.脊柱摄影管电压较高,需使用滤线器摄影技术,并使用适当厚度的过滤板,对厚度悬殊较大的部位摄影时,应利用阳极效应使照片密度接近一致脊柱X线摄影技术脊柱摄影注意事项8. 脊 柱 摄 影 用 胶 片 尺 寸 : 颈 椎 、 骶 尾 椎203mm× 254mm(8英寸×10英寸);胸、腰椎279mm×356mm(11英寸×14英寸)9.摄影时应注意对被检者的x线防护,特别是腰、骶尾椎摄影时,应对性腺器官进行有效的屏蔽防护脊柱X线摄影技术脊柱常用摄影体位•第3~7颈椎前后位;•全部颈椎前后位;•颈椎侧位;•颈椎斜位;•胸椎前后位;•胸椎侧位;•腰椎前后位;•腰椎侧位;•骶、尾椎前后位;•骶、尾椎侧位;•骶髂关节前后位脊柱X线摄影技术第3~7颈椎前后位摄影要点•①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或立于摄影架前•②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暗盒并重合于暗盒中线。
•③两臂置于身旁•④头稍上仰,听鼻线垂直于暗盒•⑤胶片上缘平外耳孔,下缘平胸骨颈静脉切迹•⑥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0~150角,经甲状软骨射入胶片脊柱X线摄影技术3~7颈椎前后位摄影体位图脊柱X线摄影技术3~7颈椎前后位照片①显示第3~7颈椎正位影像,第3~7颈椎与第1胸椎显示于照片正中②颈椎棘突位于椎体正中,横突左、右对称显示③颈椎骨质、椎间隙与钩椎关节显示清晰④第1肋骨及颈旁软组织包括在照片内⑤气管投影于椎体正中,其边界易于分辨⑥下颌骨显示于第2、3颈椎间隙高度脊柱X线摄影技术全部颈椎前后位摄影要点除中心线之外,其余同第3~7颈椎前后位中心线对准甲状软骨上2cm,垂直暗盒射入胶片曝光过程中嘱被检者脑颅不动,仅下颌做快速张、闭口运动,动作要均匀而连续采用长时间、小毫安进行曝光,曝光时间一般为3~5秒,焦~片距取75cm脊柱X线摄影技术全部颈椎前后位摄影体位脊柱X线摄影技术全部颈椎前后位照片①显示全部颈椎正位影像②颈椎棘突位于椎体正中,横突左、右对称显示③下颌骨模糊不清脊柱X线摄影技术颈椎侧位摄影要点•①被检者侧立摄影架前,颈椎长轴及矢状面与暗盒平行•②被检者双手各持一沙袋,使两肩尽量下垂,以免肩部与下部颈椎重叠。
近暗盒侧肩部抵暗盒下缘•③头稍后仰,使听鼻线与暗盒短轴平行,以免下颌骨与上部颈椎重叠•④胶片上缘平外耳孔,下缘包括第1胸椎,颈部软组织前后缘与暗盒前后缘等距离•⑤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前后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胶片•⑥因肢~片距较大,为减小影像大失真,焦~片距以150cm为宜脊柱X线摄影技术颈椎侧位摄影体位图脊柱X线摄影技术颈椎侧位照片①显示全部颈椎侧位影像,1~7颈椎显示于照片正中②各椎体前后缘均无双缘现象③椎体骨质、各椎间隙及椎间关节显示清晰④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⑤气管、颈部软组织层次清楚脊柱X线摄影技术颈椎功能位置的摄影方法•在颈椎侧位的基础上,头部尽量后仰时称过仰位;下颌尽量内收时称过屈位如只需观察1、2颈椎侧位,可使用小胶片,暗盒紧贴头颈部,因减少了肢~片距,可使影像更清晰•观察喉部软骨及颈部软组织,也采用颈椎侧位,但须降低摄影条件,并使胶片包括欲显示的软组织脊柱X线摄影技术颈椎斜位摄影要点①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②右前斜位时面向左侧旋转,左侧身体抬高,使冠状面与床面呈55~650角,左前斜位时相反③颈椎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颈部中线对暗盒中线④两肩下垂,抬高侧的上、下肢屈曲,以支撑身体。
⑤胶片上缘平外耳孔,下缘包括颈静脉切迹⑥中心线向足端倾斜100角,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中点射入胶片⑦摄取双侧,以作对比脊柱X线摄影技术颈椎斜位摄影体位图脊柱X线摄影技术颈椎斜位摄影体位图脊柱X线摄影技术颈椎斜位照片①显示颈椎斜位影像,第1~7颈椎显示于照片正中②近胶片侧椎间孔、椎弓根显示清楚,椎间孔显示于椎体与棘突之间,椎弓根投影于椎体正中③诸椎体骨质清晰,椎间隙清晰④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脊柱X线摄影技术颈椎斜位影像脊柱X线摄影技术胸椎前后位摄影要点•①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对准床面中线•②两臂置于身旁,下肢伸直或屈髋屈膝,两足平踏床面•③胶片上缘平第7颈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④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垂直暗盒射入胶片脊柱X线摄影技术胸椎前后位摄影体位图脊柱X线摄影技术胸椎前后位照片①显示胸椎正位影像,胸椎显示于照片正中②棘突序列于椎体正中,两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③各椎间隙清楚,椎骨结构清晰脊柱X线摄影技术胸椎侧位摄影要点①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胸椎侧弯畸形者凸侧靠近床面②两臂上举屈曲,头枕于近床面一侧的上臂上③双侧髋、膝屈曲以支撑身体,身体冠状面与床面垂直。
④两膝间放沙袋或棉垫,腰部过细者在腰下垫棉垫,使脊柱长轴与床面平行⑤棘突后缘置于床面中线外约5cm处(或棘突垂线在胶片边缘内2~3cm处,后凸畸形者按最凸处测量)⑥胶片下缘包括第1腰椎⑦中心线对准第7胸椎垂直暗盒射入胶片脊柱X线摄影技术胸椎侧位摄影体位图脊柱X线摄影技术胸椎侧位照片①显示胸椎侧位影像,第4~12胸椎呈侧位显示于照片正中,胸椎序列略呈后突弯曲②胸椎不与肱骨重叠③椎体前后缘呈切线显示,无双边现象④椎间隙显示清楚,各椎体及附件结构清晰显示⑤棘突均包括在照片中⑥肺野密度均匀,与椎骨形成一定影像对比脊柱X线摄影技术胸椎正侧位影像脊柱X线摄影技术腰椎前后位摄影要点①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床面中线重合②两臂置身旁或胸前③两髋、膝屈曲,双足踏床面,使腰部贴近床面,减少生理弯曲度④胶片上缘平第12胸椎,下缘包括部分骶骨⑤X线管阴极端置于组织较厚的上部分腰椎⑥中心线对准第3腰椎垂直暗盒射入胶片脊柱X线摄影技术腰椎前后位摄影体位图脊柱X线摄影技术腰椎前后位照片①显示腰椎正位影像,第1~5腰椎、腰骶关节、两侧骶髂关节及两侧腰大肌包括在照片中,并对称显示。
②椎体序列于照片正中,棘突序列于椎体正中③两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④第3腰椎椎体各缘呈切线状显示,无双边现象脊柱X线摄影技术腰椎侧位摄影要点①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两臂屈曲放于胸前或上举抱头,双下肢并拢,髋、膝屈曲支撑身体②身体冠状面与床面垂直③腰细臀宽者在腰下垫棉垫,使脊柱与床面平行④棘突后缘置于胶片中线外约5cm处(或棘突垂线在胶片边缘内2~3cm)⑤胶片上缘平第12胸椎,下缘包括部分骶骨⑥中心线投射方式:脊柱与床面平行时,经髂嵴上3cm即第3腰椎平面,垂直暗盒射入胶片;脊柱有侧弯畸形时,按脊柱倾斜方向,中心线向距床面高的一侧倾斜50角左右;臀部较宽,腰部未放棉垫时,中心线向足端倾斜100角脊柱X线摄影技术腰椎侧位摄影体位图脊柱X线摄影技术腰椎侧位照片①显示腰椎侧位影像,第1~5腰椎及腰骶关节显示于照片中,椎体前缘及棘突均包括在照片中,椎间孔投影于照片正中②诸椎体前后缘均无双边现象③椎体结构及骨纹理、椎间隙清晰显示脊柱X线摄影技术腰椎功能位照片摄影方法①腰椎侧位伸展位是在腰椎侧位的基础上,嘱被检者双下肢伸直,腰部尽量向前凸②腰椎侧位屈曲位是在腰椎侧位的基础上,嘱患者两膝尽量向前上方屈曲,腰部尽量向后凸。
③所用胶片应较宽,能包括伸、屈状态下的全部椎体及附件脊柱X线摄影技术腰椎正侧斜位影像脊柱X线摄影技术腰椎骨折影像脊柱X线摄影技术骶、尾椎前后位摄影要点①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臂置于身旁,双下肢伸直并拢,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重合于床面中线②骶椎摄影时,胶片上缘平髂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③尾椎摄影时,胶片中心对耻骨联合下3cm处④中心线:骶椎摄影时向头端倾斜15~200角射入胶片;尾椎摄影时向足端倾斜150角射入胶片,入射点均为耻骨联合上方3cm处骶、尾椎同时摄影时,中心线对准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至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胶片脊柱X线摄影技术骶椎前后位摄影体位图脊柱X线摄影技术尾椎前后位摄影体位图脊柱X线摄影技术尾椎前后位摄影体位图脊柱X线摄影技术骶、尾椎前后位照片①显示骶、尾椎正位影像,骶中嵴及尾椎位于照片正中,骨质结构清晰左右对称②耻骨联合不与骶、尾椎重叠,无肠内容物干扰③骶椎正位应包括全部骶、尾椎及腰骶关节脊柱X线摄影技术骶、尾椎前后位照片①显示骶、尾椎正位影像,骶中嵴及尾椎位于照片正中,骨质结构清晰左右对称②耻骨联合不与骶、尾椎重叠,无肠内容物干扰③骶椎正位应包括全部骶、尾椎及腰骶关节。
脊柱X线摄影技术骶、尾椎侧位摄影要点①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双髋、膝屈曲支撑身体,身体冠状面与床面垂直②骶部后缘置床面中线外4cm③胶片后缘超出骶部后缘3cm,上缘平第5腰椎,下缘包括尾椎下缘④单摄尾椎时,尾椎应置于胶片中心⑤中心线经髂后下棘平面,垂直暗盒射入胶片脊柱X线摄影技术骶、尾椎侧位摄影体位图脊柱X线摄影技术骶、尾椎侧位照片①显示骶、尾椎侧位影像,骶、尾椎显示于照片中,边界明确②腰骶关节及骶尾关节间隙清晰可见③骶骨两侧无名线重叠为单一致密线脊柱X线摄影技术骶、尾椎侧位照片脊柱X线摄影技术骶髂关节前后位摄影要点①被检者体位摆放要求与骶、尾椎前后位相同②胶片横放,上缘超出髂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③中心线向头端倾斜20~300角,对准耻骨联合上缘射入胶片,中心线倾斜角度按腰、骶椎曲度大小决定,男性倾斜角度偏小,女性倾斜角度偏大脊柱X线摄影技术骶髂关节前后位摄影体位脊柱X线摄影技术骶髂关节前后位照片①显示骶髂关节正位影像,两侧骶髂关节对称显示②骶骨呈正位投影,位于照片正中,与髂骨的耳状面重叠,可以显示重叠部分的边缘③骶髂关节边缘、间隙显示清楚④骶骨上部、腰骶关节均显示清晰脊柱X线摄影技术其他摄影体位(讨论)•第1~2颈椎张口位;•上段胸椎侧位;•腰椎斜位;•腰骶关节前后位;•骶髂关节前后斜位;脊柱X线摄影技术 第一、二颈椎张口位•体位:仰卧,头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头稍后仰,牙齿咬合面与乳突尖连线垂直台面曝光时尽量张口,保持头部稳定•中心线:经两口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脊柱X线摄影技术第一、二颈椎张口位体位脊柱X线摄影技术第一、二颈椎张口位影像•显示部位:寰枢关节对称的第一、二颈椎前后位影像脊柱X线摄影技术张口位脊柱X线摄影技术腰椎斜位体位•体位:仰卧,身体冠状面与床面成45°角,棘突向后2.5cm处置于床面正中线上•中心线:经脐孔向上3cm处垂直射入脊柱X线摄影技术腰椎斜位影像•显示部位:靠近摄影床一侧的椎弓根、上、下关节突及腰椎斜位影像脊柱X线摄影技术骶髂关节斜位•体位:仰卧,被检侧髂骨抬高,身体冠状面与床面成15°角,将骶髂关节置于床面正中线处,被检侧下肢伸直,对侧下肢弯曲,保持身体稳定•中心线:经髂前上棘向内2.5cm处垂直射入脊柱X线摄影技术骶髂关节斜位体位脊柱X线摄影技术骶髂关节斜位影像•显示部位:一侧(抬高侧)骶髂关节间隙的骶髂关节切线位影像脊柱X线摄影技术脊柱摄影体位选择表脊柱X线摄影技术脊柱摄影体位选择表脊柱X线摄影技术脊柱摄影体位选择表脊柱X线摄影技术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脊柱X线摄影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