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史》教案20130828.doc
62页第一章 绪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什么是语言和什么是语言学等基本理论,要求学生了解其基本观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和难点】 语言学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过程和内容】一、课堂导入:介绍本课程的基本情况:本课程是语言本科专业必修课,是“语言学概论”的后续课程,在“语言学概论”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西方语言学的发展历史,介绍西方语言学的主要流派、理论方法二、教学内容:(一)什么是语言?语言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任意的、口语的、符号系统1.系统性2.任意性3.口语性4.符号性5.交际性(二)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是对语言的科学的研究1.客观性 2.系统性3.清晰性三、本章总结:本章是全书的绪论篇,主要介绍什么是语言和语言学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语言学,无论就其理论结构而言,还是就其任务之确切性而言,都是在人文科学中最先进而且对其他各种学科有重大作用的带头学科当今的语言学是人文科学中先进的学科语言学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其科学性、精密性、前沿性等方面学好语言学是中文系学生基本素养的体现四、课后思考:1.如何理解人类语言与动物交际系统的区别?2.语言学的性质有哪些?3.怎样理解“语言学家之间的分歧,与其说是谁是谁非的问题,不如说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语言、分析语言”?五、参考书目: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
2.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许德宝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3.林玉山:《现代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4.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语言学文集》,宁春岩译注,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5.岑运强等编:《语言学基础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胡壮麟主编:《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箫国政主编:《现代语言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二章 历史的回顾【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传统语法阶段的主要语言学派,要求学生了解其基本观点及各学派对语言研究所做出的贡献教学重点和难点】中世纪语法、18世纪的语言学、潘尼尼的语法论【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 3学时【教学过程和内容】一、复习巩固:教师提问:语言学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客观性、系统性、清晰性二、课堂导入:语言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大约两千五百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语言问题的研究中国、印度和古希腊,是语言学的三个摇篮,18世纪以后,俄国和苏联的语言学也有相当大的发展,在世界语言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纵观西方语言学的发展史,可将其大致分为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现代语言学等阶段。
西方语言学流派图示 一、 传统语言学:①古印度:经验研究 如:巴尼尼《梵语语法》 ②古希腊:哲学研究 如:A:哲学家的词与物的关系 B:斯多噶学派从理论角度的研究 C:亚历山大学派从语言角度的研究 ③古罗马:瓦罗拉的《拉丁语研究》 ④古阿拉伯:区分字母和语音,提出词根概念 ⑤古中国: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 ⑥中世纪欧洲:语言研究停滞不前,研究的是字母而非语音 ⑦法国唯理语法学派(17C):用逻辑的方法研究语法 ⑧德国洪堡特(18-19C):《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①早期(19C以前):琼斯认为梵语与欧洲古代语言同源 ②发展时期(19C):A:葆朴认为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同源 B:格里木定律认为日耳曼语与拉丁语、希腊语、梵语有对应关系 ③青年语法学派(德国)时期(1870-):语因变化的原则是由语言变化中生理因素(发音方法)引起三、现代语言学:①现代语言学的开端:索绪尔的语言学说 ②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A:布拉格学派:区分语音学和音位学,注重语音研究 B:哥本哈根学派:继承索绪尔 C: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区分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 法兰西学派 功能语言学派 法国结构主义:从属关系语法 伦敦学派:弗斯的语言行为 转换成城语法:乔姆斯基 格语法:菲尔墨 心理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三、新课内容:第一节 古希腊语法(一)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辩论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有些词直接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在分析单词与意义的关系时,把词分为主词和述词两大类(大致相当于名词和动词)。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句子有两部分名词部分和动词部分二)斯多噶派的语言观斯多噶学派(The Stoic School)清楚区分对语言的逻辑研究和语法研究,他们的语法术语越来越精确如进一步把词分为冠词、名词、动词和连词后来又把名词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他们还对动词的时态和名词的格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认为名词有主格、宾格、与格、所有格和呼格之分第二节 古罗马语法(一)瓦罗的《论拉丁语》古罗马著名的语言学家瓦罗(M. T. Varro,公元前116-前27),语言学方面的代表作是《论拉丁语》,这是第一部系统的拉丁语语法专著全书共25卷,分三大部分:词源学、形态学和句法学1.词源学:区分派生构词法和屈折构词法2.形态学:考察拉丁语的性、数、格和时态体系,把有屈折变化词分成四类:(1)有格的变化的名词、形容词;(2)有时态变化的动词;(3)既有格又有时态变化的分词;(4)既无格又无时态变化的副词二)普利森的《语法惯例》古罗马后期著名的语言学家是普利森(Priscian,公元6世纪),他的巨著《语法惯例》(Institutiones Grammaticae)共18卷,汇集了古希腊罗马语法研究的成果,描写细致而且通俗易懂,成为中世纪拉丁语法的经典著作而被广泛采用,为拉丁语的教学和广泛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古罗马人主要是套用希腊语法的体系来描写拉丁语法,建立了拉丁语法体系,编写出一些非常系统而且实用的语法教材,广泛传播了在希腊语法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传统语法体系后来,其他语言如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古爱尔兰语等,几乎所有欧洲语言也都采用了这个体系中国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1898年)也是套用拉丁语法的体系的第三节 中世纪语法(一)思辨语法中世纪欧洲的语言研究主要分为两类:教学语法和经院哲学语法其中教学语法适合初学者的需要这一时期研究成就体现经院哲学语法——思辨语法上1.波依修斯:第一次提出语言的普遍现象问题2.彼得·海利亚斯:“语法逻辑化”3.希思帕尼斯:《逻辑纲要》(二)摩迪斯泰学派1.存在方式(本体论):实体与属性2.理解方式(心理学):主动与被动3.表达方式(语义学):词类与句法第四节 从文艺复兴到十八世纪的语言学(一)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的研究1.希伯来语研究:《圣经》中的《旧约全书》;德国古典学家罗赫林《论希伯来语的基本原则》2.阿拉伯语研究:主要围绕伊斯兰教的圣书《可兰经》3.其他研究:但丁《论俗语》;15世纪开始出现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的语法著作,16世纪初期出现了法语、波兰语、斯拉夫语等民族语言的语法著作。
到16世纪末,欧洲几乎所有的民族语言都出现了自己的语法著作二)十八世纪后期的语言研究1.法国康迪雅克《论人类认识的起源》2.法国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3.德国哲学家海德《论语言的起源》4.英国哈利斯《对语言和普遍语法的哲学探讨》5.英国伯尼特《论语言的起源和发展》文艺复兴到18世纪的经验语法和唯理语法探索语言的共同原则、语言和思维社会的关系、语言的起源和发展,都为后来的语言学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第五节 古代印度的语言学(一)古印度的语音学和音位学1.语法分析:他们把词分解成词根、后缀和词尾,并把词根分成原始词根和派生词根分析了动词的人称、态、式等形态变化,名词的八种格的形态变化,从第一格到第八格,分别相当于现在所说的主格、宾格、工具格、与格、离格、属格、方位格和呼格潘尼尼把词分为名词、动词、介词和小品词四类,另外还分出代词和副词,分别附属于名词和动词2.语音分析:古印度语言学家细致地描写了梵语语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动作,根据语音的生理和物理属性对语音进行分类,区分出元音和辅音、清辅音和浊辅音、塞音和擦音、鼻音和半元音,送气音和不送气音、长音和短音等,还对音位变体和连读音变、音节和超音段特征(韵律)等进行了描述。
二)潘尼尼的语法论公元前4世纪,潘尼尼(Panini)写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语法学著作《八章书》,又称《潘尼尼语法》或《梵语语法》他的主要贡献表现在:1.全面叙述了梵语的构词规则2.第一次注意到词类的语素变体3.首先创用“零位”描写手段这部书汇集了当时学者研究梵语的成果,建立了古典梵语的规范全书分为八个主要部分,由3996条简练的诗句组成,对梵语语法规则做了准确、细致的分析描述,表现出古代印度语言研很高的水平四、板书设计:第一节 古希腊语法一、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辩论二、斯多噶派的语言观第二节 古罗马语法一、瓦罗的《论拉丁语》二、普利森的《语法惯例》第三节 中世纪语法一、思辨语法二、摩迪斯泰学派第四节 从文艺复兴到十八世纪的语言学一、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的研究二、十八世纪后期的语言研究第五节 古代印度的语言学一、古印度的语音学和音位学二、潘尼尼的语法论五、本章总结:文艺复兴到18世纪的经验语法和唯理语法对语言问题的探讨虽然是初步的,理论与推测还不完备,但是这些探讨为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的空前发展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六、课堂讨论:古希腊、古罗马、古代印度语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七、课后思考:1. 如何认识柏拉图与苏格拉底之间关于语言的辩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