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福建福州市台江区商务局招考聘用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1).docx
129页2022年福建福州市台江区商务局招考聘用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公文写作合计统分人得分一.单选题(共100题)1.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的情形是_____A: 行政强制执行违法B: 行政处罚显失公正C: 行政处罚违法D: 行政强制措施不当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享有有限的变更权,法院的变更权只适用于行政处罚行为,且只适用于显失公平的行政处罚行为选项B为正确答案2.海洋技术的两个标志性技术是_____A: 海水淡化和远洋捕捞B: 海上采油和海水淡化C: 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D: 深海挖掘和海水养殖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是海洋技术的两个标志性技术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3.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有不同的理解,这是由于_____。
A: 认识具有绝对性B: 认识具有主体性C: 实践与认识具有同一性D: 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的理解,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不同,这体现了认识的主体性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4.函适用于_____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A: 不相隶属机关之间B: 上下级机关之间C: 同级机关之间D: 具有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函是公文文种之一,函是指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文种故本题答案选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5.下列文化现象是在维新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下发生的有_____①史学革命②诗界革命③清末小说繁荣④京剧形成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京剧形成于1840年左右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现一个认识过程的是_____A: 感觉——知觉——表象B: 概念——判断——推理C: 实践——认知一一实践D: 意识——物质——意识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实践——认识——实践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7.“指示”不具有_____的特点A: 行文的权威性B: 内容的指导性C: 作者广泛,不限制发权限D: 要求的约束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理论上说,凡有下级机关的机关,都可发指示但实际上,基层单位一般不用,市以上的机关才用得较多8.如果日均耗煤不变,则截至8月16日全国重点电厂存煤可用天数为:_____A: 18天B: 15天C: 14天D: 13天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考査平均数根据关键词“日均耗煤”和“8月16日”定位至材料第2、4段,所求为6214 / 40115.X,可用15天,选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9.64,243,256,125,_____A: 36B: 49C: 81D: 100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多次方数列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0.评价者将不同绩效水平的员工按百分比归类,这种绩效评价法属于_____A: 排序法B: 配对比较法C: 人物比较法D: 强制分配法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强制分配法又称为硬性分布法,是要求评价者将不同绩效水平的员工按百分比归类,即强制性地将同一部门中所有的员工的业绩表现按照一定的概率分布,将其“定位”到不同的类型中去。
故本题选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1.某蔬菜食品公司因销售假酒,被工商局处以罚款5000元,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工商局 的上述处罚_____A: 是错误的,只能实施停业整顿的处罚B: 是错误的,只能实施罚款5000元的处罚C: 是正确的,不违反一事不再罚的原则D: 是错误的,只能在停业整顿与罚款中选择一种实施处罚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一事不再罚,是指不能针对同一违法行为进行二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但在一次处罚 中可以并处多种手段故本题答案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2.49通过强化企业理念工形成约束,使员工能够自觉地开展工作,这属于控制的_____A: 行政手段B: 经济手段C: 文化手段D: 法律手段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控制具有激励功能,文化具有促使组织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发奋进取精神的效应因此通过强化企业理念对员工形成约束,使员工能够自觉的开展工作属于文化手段故本题答案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3.下列关于DNA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A: 在DNA分子中与碱基T配对的是AB: 基因是DNA中的最小遗传功能单位C: DNA的遗传信息是通过RNA传递到细胞质中,再来指导蛋白质合成D: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DNA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的关系是_____。
A: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B: 相互监督的关系C: 上级与下级的关系D: 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我国政府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其监督,对其负责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5.在通货膨胀治理对策中,压缩财政支付属于_____A: 改善供给B: 紧缩性收入政策C: 收入指数化政策D: 紧缩性财政政策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紧缩性财政政策是宏观财政政策的类型之一,简称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在总需求增长的政策所以,压缩财政支出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6.吉林东部为海拔千米以上的长白山地和海拔_____以下的低山丘陵,中西部是松辽平原A: 200米B: 300米C: 100米D: 500米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吉林东部为海拔千米以上的长白山地和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中西部是松辽平原,平原西部低平,为吉林牧业基地故本题答案选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7.所谓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当具备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其中,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属于_____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的主观方面D: 犯罪的客观方面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C[解析]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并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其中,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犯罪行为和由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行为与结果直接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的犯罪及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由罪过、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等主观方面因素构成因此本题答案为C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A: 甲村享有选举权的村民有500人.其中200人参与了村委会主任选举.候选人张某获得120票.因而当选B: 乙村享有选举权的村民有500人,在村委会选举中,李某获得300票,因而当选C: 丙村在村委会选举中.设立了秘密写票处D: 丁村村民胡某在村委会选举期间不能参加投票.书面委托其享有选举权的父亲代为投票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5条第2款规定,选举村民委员会,有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过半数投票,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村民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A项中只有200人参加了选举,没有超过半数.因而选举无效,A项错误B项中李某获得300票,超过了500名享有选举权的村民的半数,必然也超过了参加投票的村民的半数,因而有效,B项正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5条第3款规定,选举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的方法,选举结果应当当场公布选举时,应当设立秘密写票处C项说法正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5条第4款规定,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选举期间外出不能参加投票的,可以书面委托本村有选举权的近亲属代为投票D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9.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位于_____A: 欧洲B: 亚洲C: 非洲D: 北美洲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位于亚洲的中国与尼泊尔之间其中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为8844.43米故本题答案选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0.政府为了鼓励投资,推动企业发展,做法正确的是_____A: 降低税率B: 提高税率C: 确定工人最低工资D: 结合企业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政府降低税率,可以起到鼓励投资,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1.疯狂扩散的蓝藻起初并没有使人们感到__往年正常情况下,它顶多影响太湖的一些景观,不会带来什么骚乱雨季一来,这些小生物会被大量的雨水冲刷稀释,人们会渐渐__它,直到第二年的来临还有一些农民把它们捞起来当肥料,__地称之为“海油”填人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A: 焦虑 淡忘 亲切B: 担忧 漠视 形象C: 异样 适应 生动D: 奇怪 习惯 幽默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实词填空解析本题考查实词语境最佳选择多个词语的选词填空题适合采用排除法本题的突破口在于第二个空格蓝藻被雨水冲刷稀释后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因此自然而然地就会被忘记,“适应”、“习惯”与文段句意相悖,排除C、D项漠视”指冷淡地对待,强调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题干是说随着时间慢慢遗忘,不是在指明一种态度,且用“渐渐”修饰,“淡忘”最为恰当另外,“使人们感到焦虑”、“亲切地称之为”均搭配得当,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A22.下列案件当公开审理的是_____A: 甲因泄漏他人隐私而被起诉B: 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乙辞职后,非法使用其所知道的商业秘密C: 17岁的少年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