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估算与精算”的教学研究学习感悟.docx
11页小学数学“估算与精算”的教 学研究学习感悟处理好估算和精算的关系计算中应突出估算教学计算教学占了小学教学课时总数的 58% 左右计算中的估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计算能力的 手段精确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得数的取值范围,使估算与 笔算、口算相结合,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因此,要让学生明 确估算的意义,提高学习估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估算能力并学 会灵活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问题具体的估算的策略:① 凑整的方法如凑成一个整十整百的数② 取一个中间数比如32 37 30 39这四个数求和,这些数都 很接近35,有的比35多一点,有的比35少一点,就取一个中间数 35,直接用35X4,就大约地计算出了这几个数相加的结果③利用特殊的数据特点进行估数如126X8,就可以想到125X8, 125的8倍,就得到1000④寻找区间也就是说叫寻找它的范围,也叫做去尾进一,去尾 就是只看首位,那么只看首位的时候,估得的结果就是它的至少是多少,我们还说一个“进一”,进一就是首位加一,假如说 278,我们 就看成了 300,首位加一,这样就是它最多可能是多少,这样得到一 个范围,就是寻找它的区间范围。
⑤两个数,一个数往大了估,一个数往小了估,或者一个数估一 个数不估听了《小学数学估算与精算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我明白了:“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联系,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 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联系生活解决 问题时逐步感悟估算的必要性,体验到估算的作用,从而愿意估算, 乐于估算,形成自觉估算的意识,结合我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在以 后的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一、分清“估着算”与“算着估”顾名思义,“估着算”就是先估后算,而“算着估”则是先 算后估在我们的估算教学中,常常会冒出“算着估”的现象例如, 在一次批改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目:32X112让学生先估算,再用 竖式计算结果出现了两种估算结果:一种估算结果是3000,而另一种估算结果是3500我让估算结果是3500的同学过来给我说说他 是怎样估算的他说:“我是把竖式计算的结果估计了一下,得到 3500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学生是先算后估的,于是我把道理跟他讲了一遍,他改正过来了事后我就反思: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数学问题只用一种办法去解 决——列出算式、精确计算,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意识:所 有数学问题都要把最后的结果计算出来。
幸运的是,现在教材的编排 也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够不够用”、“至少要多少元”等等,这样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常有的,也有助 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教学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让学生自觉意识到,在计算的过程中,除了精算还有估算, 从而让学生分清“估着算”与“算着估”的区别二、利用估算提高计算能力估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一个“结”,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特征它要以准确熟练的口算为基础,要具备把握数的大小关系的敏 感性,分析估算误差时必须以理解运算意义为前提,估算与计算又相 互渗透,相辅相成如在一次考试中,有一位学生出现了这样一个计 算错误:60X32=192很明显,这位学生非常粗心,在计算时,把最 末尾的0忘记了虽然这个错误很小,但我课后反思这个学生出现的 计算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我们怎么避免呢?后来在 我进行估算教学时,我灵光一现:如果那位学生在计算之前估计一下, 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了从那以后,我就要求学生在计算之前估算 一下,避免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可以相应得到提 高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学生才能体验估算在计算中的作用,才能 自觉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
因此,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我觉 得应该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同样,让学生养成自觉估算的习惯,也就相当于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三、利用估算探索新知小学生数学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而是以他们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呈现新知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创设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他们为 探索新知做准备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主 题图出示之后,让学生估计:“订一份牛奶全月28元,订一年要多少 元?”学生有的估计是280元,有的估计是300元我请他们说出估 计的方法有学生说:“把12看做10,要280元,还有两个月没算, 加起来比280元大,所以我估计是300元这样的估算其实已经为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作了铺垫,因为28X12笔算方法的基本算理是“把12分成10和2,分别于28相乘,再把两次乘 得的结果相加”要知道自己估计得对不对,就需要精确计算这样, 就使学生自己主动探索新的计算方法的欲望增强,就会努力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方法或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 会到估算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四、联系生活培养估算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当估算成为一种习惯后,学生就乐 意去估算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中有一种现象:很多学生总是会 为自己估算的很接近而洋洋得意,从而更加喜欢将估算运用到平时的 问题解决中去比如在估算教学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小红的妈妈买一台洗衣机3025元,一个电饭锅204元,大概共需要多少钱?同学们 交流了各自的估算方法:算法一:把 3025看做3000, 204看做200, 大约是3200元;算法二:把3025看做3030, 204看做200,大约是 3230元;算法三:把 3025看做3050, 204看做200,大约是3250 元通过比较,大家认为3230最接近精确值那些估算出3230的同 学就显得非常自豪在后来解决一些问题时,学生都会不自觉地就用 上估算,并喜欢把自己的估算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讨论出最佳估算方案要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我们教师一方面应在现实生活中鼓 励学生估算,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解题前预算结果 当解决一个数学问 题似乎大功告成时,引导学生对全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长此以往, 才能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小学估算与精算能力的培养学习日志通过专家吴正宪老师、刘克臣、许淑一对精算与估算的讲解,使 我认识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估算结果比精确计算的结果的次数要多得多,因为,客观条件往往不容许我们每一件事都坐下来细细测量或者是计 算,人们经常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估算。
如上街买菜估算花去的钱数,去超市购物估计要用多少钱,建房估算房屋的占地面积等因此,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是使他们尽早适应生产和生活实际的需要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已经提出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进行估计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养成估算的习惯是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训练思维和发展智力的需要 那么估算能力如 何培养呢?一、强化估算意识,作好估算示范,提高估算能力三位专家讲到小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估算能力的提高与教师关系就十分密切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作好估算示范而教师的估算意识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估算题材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的灌输上估算示范则应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通过专家讲解联系我的教学实际使我认识到:比如,随着计量单位的出现和四则运算的进行, 估算训 练即可开始在学过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后,一方面要求学生建立相应的所学 单位的观念同时让学生联想生活实际,并通过两者的结合来估测填写恰当的长度单位:黑板长),铅笔长2(),数学课本的宽18(),大头针长23(),等等,在实践基础上,会选用得当的单位名称填写:1只苹果250()生生寻寻O这个题目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估算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有利于估算意识的增强和估算习惯的养成。
教授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通过三位专家的讲座,使我认识到教学中要在具体的审题、解题、验证中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要教给学生估算的常用方法,就要正确理 解估算的本质所谓的估算,就是在解答应用题和计算题之前,对该题的计算结果,做出粗略的估计;或是在解答之后,对该题的结果做出粗略的判断它的本质就是在不要求准确值的情况下,在允许的范围内,迅速找出精确值所以, 估算允许有一定的误差误差有正负之分,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都可以三、加强精算、口算和估算的结合,提高估算能力专家讲到估算能力与精算能力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两种基本形式 二者在学生的精算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估算能力可以对问题进行有效探索,迅速形成大致答案,但是在精确性上相对较差,需要对答案进行再检查验证;精算能力则较为程序化,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但可以有效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在不同阶段选择性地使用两种计算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估算与精算能力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