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54679191
  • 上传时间:2022-12-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4.01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普通心理学 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普通心理学课程编码: 14202B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 学 时:72学时(理论60学时;实验12学时)总 学 分:4学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本科)先修课程:无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普通心理学是教育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今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及“五大领域”活动设计等课程奠定了基础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一般”(general)知识和“基础”(basic)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普通心理学是一门“入门课”,在组织教学内容主要遵循“认识”、“理解”、“领悟”、“运用”四个基本要求即: 1、正确认识各种其妙复杂的心理现象,树立科学的心理观;2、熟悉理解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3、学会领悟心理学研究的“悟性”,知道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4、熟练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和理论,正确看待与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

      二)课程具体教学安排教学学时(72学时)=理论教学(60学时)+讨论与实验(12学时)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6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能辨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3、能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及方法4、能熟悉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西方心理学的七大流派5、能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重点难点)2、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难点)3、西方心理学的七大流派(重点难点)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6学时)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2学时)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2学时)一、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二、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 心理学的历史及几大流派(1学时)第四节 心理学学习的意义(1学时)四、作业1、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什么的?2、简述西方心理学七大流派及其主要观点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6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了解神经系统的进化过程2、能熟悉人脑的结构与功能3、能掌握心理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人脑的结构与功能2、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6学时)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进化(1学时)第二节 神经系统(1学时)第三节 心理的实质(3学时)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反射活动)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第四节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导学与自学1学时)四、作业人的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其生理机制是什么?第三章 感知觉(8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识记相关概念: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后像等2、能正确区分感知觉的关系3、能结合实例说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4、能运用感知规律进行有效教学,如板书设计、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讲解及教具等的使用5、能正确看待错觉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感觉的定义及其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意义(重点)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概念及关系(重点难点)3、知觉的四种特性(重点难点)4、有效运用感知规律进行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三章 感知觉(8学时)第一节 感觉(4学时)一、概述:含义、感受性、感觉阈限(1学时)二、种类:视觉、听觉和其它感觉(2学时)三、规律(1学时)第二节 知觉(4学时)一、概述:含义、加工机制、感知关系等(0.5学时)二、种类:社会知觉以及空间、时间和运动知觉(1学时)三、错觉:含义、种类、正确看待错觉(0.5学时)四、知觉的特性(2学时)四、作业1、什么是感觉?感觉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2、试析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3、感觉的规律有哪些?在教学中如何运用?4、社会知觉的偏差有哪些?人际关系中如何运用?5、你是如何理解错觉的第四章 意识和注意(6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意识、注意及二者的关系2、能说出注意的外部表现及其功能3、能熟悉掌握与分析各种注意的规律(或影响因素),并有效组织教学4、能正确分析自己的注意品质并加以完善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意识、无意识与注意的关系(重点难点)2、注意的种类、规律及有效组织教学(重点难点)3、正确分析自己注意的品质(难点)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四章 意识和注意(6学时)第一节 意识(1学时)一、概述:含义、分类(0.5学时)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睡眠、梦、白日梦、幻想等(0.5学时)第二节 注意(5学时)一、概述:含义、特征、功能及与意识的关系(1.5学时)二、注意的外部表现(0.5学时)三、注意的分类(2学时)四、注意的品质(1学时)四、作业1、正确理解注意与意识的关系2、注意的外部表现有哪些?3、简述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4、注意的品质有哪些?第五章 记忆(6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识记记忆的各种分类2、能理解并识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的编码特点3、能掌握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规律4、能熟悉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条件和方法5、能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6、能区分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并在实际记忆中加以运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重点难点)2、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的特点(重点难点)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动态变化、信息存储的条件与方法)(重点难点)4、遗忘规律及影响因素(重点)5、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并在实际记忆中加以运用(重点难点)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五章 记忆(6学时)第一节 概述:含义、作用、分类(1学时)第二节 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0.5学时)第三节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4学时)第四节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0.5学时)四、作业1、简述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

      2、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哪两种?其影响因素是什么?3、什么是长时记忆?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4、遗忘规律是什么,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5、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关系如何?第六章 思维(8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思维的特征、基本过程及不同的分类2、能掌握表象及其特征、作用3、能掌握想象及其功能、形式、种类4、能理解概念定义及种类5、能了解概念结构理论、实验研究及推理6、能理解专家与新手在问题解决中的区别7、能结合实例分析问题解决的策略及影响因素8、能正确分析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及影响因素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表象的特征与作用(重点难点)2、想象的功能与形式(重点)3、概念的定义及种类(重点)4、概念结构理论、形成的策略及推理(难点)5、专家与新手在问题解决中的区别(难点)6、问题解决的策略及影响因素(重点难点)7、创造性的心理成分(重点难点)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六章 思维(8学时)第一节 概述:含义、特征、过程、分类(1.5学时)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1.5学时)一、表象:概念、特征、作用(0.5学时)二、想象:概念、功能、形式、种类(1学时)第三节 概念与推理(1学时)一、概念:含义、种类、结构理论二、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自学)三、推理(自学)第四节 问题解决(4学时)一、问题解决:概念、策略及影响因素(2学时)二、创造性:含义、心理成分及影响因素(2学时)四、作业1、何为表象?其特征有哪些?2、概念的种类有哪些?3、试分析日常生活中哪些心理因素会影响问题的解决?4、何为创造性?其心理成分有哪些?第七章 语言(2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语言的特征与结构2、能说出语言与言语的关系3、能识记语言的种类及各自特点4、能了解语言的生理机制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语言的特征、种类及各自特点(重点难点)2、语言与言语的关系(重点)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七章 语言(2学时)一、概述:概念、特征、语言与言语的关系及语言的结构二、语言的种类及各自特点三、语言的生理机制: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四、语言理解(自学)四、作业1、试述语言的含义及其特征。

      2、思考: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第八章 情绪情感(6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掌握情绪情感的组成成分2、能说出认知过程与情绪情感的关系3、能理解情感的维度及两极性4、能说出情绪情感的不同种类5、能掌握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6、能理解情绪的各种理论7、、能合理进行情绪调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情绪情感的三种组成成分(重点难点)2、情绪情感的关系以及与认知过程的关系(重点)3、情绪情感的不同种类(重点难点)4、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重点)5、情绪的各种理论(重点难点)6、情绪调节(重点难点)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八章 情绪情感(6学时)第一节 概述(2学时)一、概述:二者含义及关系、功能二、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三、分类四、情绪与脑(自学)第二节 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0.5学时)第三节 情绪的理论(1.5学时)第四节 情绪的调节(2学时)四、作业1、简述情绪情感的关系?2、什么是表情?其功能有哪些?3、试述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4、研究情绪调节有什么意义?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情绪情感因素?第九章 意志(2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意志行动的特征2、能掌握意志行动过程中的各种冲突3、能正确分析意志的品质4、能正确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意志行动的特征(重点)2、意志行动中的各种冲突(重点难点)3、合理应对挫折(重点难点)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九章 意志(2学时)一、概述:含义、特征二、意志行动过程三、意志的品质四、挫折及应对四、作业1、什么是冲突?说明冲突结构模型的四个概念。

      2、什么是挫折?在生活中你会如何运用应对挫折的策略?第十章 需要与动机(6学时)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需要的定义及其种类2、能正确评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能正确理解动机与需要的关系4、能正确理解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能说出动机的功能及各种分类6、能熟悉掌握各种动机理论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评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重点难点)2、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重点)3、动机的功能及各种分类(重点)4、各种动机理论(重点难点)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十章 需要与动机第一节 需要(1学时)一、概述:含义、种类(0.5学时)二、需要的结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0.5学时)第二节 动机(5学时)一、概述:含义、功能(0.5学时)二、动机与需要的关系(0.5学时)三、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1学时)四、动机的理论(2学时)五、动机的种类(1学时)四、作业1、试评述马斯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