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中外医学发展简史.ppt
79页Temple of Horus 荷露斯神庙,Great Temple 太阳神庙,中外医学发展简史,,医学史是通过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科学和文化等的关系来研究医学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中西医发展史图解,古印度 巴比伦和亚述 古埃及 中 国 BC 500年 古希腊 周、秦、汉 BC450--BC1世纪 古罗马 汉、三国、晋 BC1世纪--4世纪末 意大利、拜占庭 阿拉伯 5--15 世纪(中世纪) 南北、隋唐、宋、金、元 欧洲各国 明、清 15--17世纪 18--21世纪 西 医 学 中 医 学,,古代的医学,医药的起源:有了人类就有了医和药火、草药、弓箭和动物药的使用 远古文明中的医学(BC3000-BC500) 美索不达米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间的平原)的医学:巴比伦和亚述,祭司与占卜、占星术(天体的变化和星体的运行与人体的疾病有关)两河流域及伊拉克地图,巴比伦 空中花园,巴比伦和亚述医学,巴比伦人相信疾病是魔鬼带来的。
图为约公元前1000年时期的病魔铜雕巴比伦占星术Astrology所用的肝脏陶模,汉穆拉比法典,古代埃及医学,疾病与迷信(咒文、魔术)混为一谈(在纸草书时期) 木乃伊与灵魂的保留 金字塔与法老,伊姆荷泰(Imhotep)是埃及最主要的医神,生活在约公元前3000年,在孟菲斯的许多地方都供奉他的像 Imhotep的意思是“平安来到的人”Ebers Papyrus(纸草文)约写于公元前1550年,是一部医学理论通论,包括多种疾病以及卫生保健和药物知识的记载古代印度医学,罪恶是疾病的原因,忏悔是治疗的惯例古代中国的医学,黄河流域,古希腊医学(BC450-BC100),言必称古希腊:西方医学的主线 古希腊哲学: 泰勒斯(Thales), 赫拉克利特(Heracletus);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 苏格拉底(Socrates) 柏拉图(Plato)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古希腊医学,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BC460-377) 希氏文集70卷,为第一部医学观察记录,还有箴言论与四体液(血液与风、黏液与水、黄胆汁与火、黑胆汁与地等)病理学说。
亚历山大利亚医学,公元前4世纪以后,希腊医学逐渐衰落,医学中心开始转向亚历山大利亚城该城有规模庞大的博物馆、图书馆有原始药房,开始人体解剖学研究古罗马医学,古罗马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公元二世纪,地中海变成其内海 军队中设军医机构和医务总督,开办军医院,防止流行病塞尔萨斯(Celsus) 用拉丁文写医书,著作有论医学,内容包括医学史、病理学、治疗学、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等 阐明炎症特点:红、肿、热、痛盖伦(Galen) 是仅次于希波克拉底的重要医学家,深入开展解剖学研究,著书论解剖学重视药物治疗,首创造盖伦制剂一种解毒药,强调心理治疗和放血疗法(平衡)中世纪医学,医学的黑暗时期: 罗马帝国受外族入侵,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 基督教的影响,认为医药无济于事,依靠祈祷来治病,医学发展停滞 经院医学的影响,只重视古代权威的教条,严重脱离实际 鼠疫等的影响,使人心惶惶,无暇顾及医学的发展拜占庭(Byzantine)(东罗马帝国)医学: 公元200--1453之间出现医学校、医院和药房,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医学遗产,编写了大量医学百科全书,以后发展为阿拉伯医学阿拉伯医学: 鼎盛时期在8--12世纪初。
阿拉伯在化学、药物学和制备药物的技艺方面有很多成就,改进了蒸馏、升华、结晶、过滤等方法,将升汞、硝酸、硝酸银用于医疗累塞斯(Rhazes): 所著万国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最早区别天花与麻疹的人 首个用汞制剂治病阿维森纳(Avicena) 代表作医典,一度成为欧洲一些医学院校的教材 内容包括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治疗学、制剂学、卫生学等被列为医学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公元10世纪在意大利建成萨勒诺医学校,以培养医生著名,被称为“希波克拉底之都 13世纪以后出现大批大学校著名的有意大利的波伦亚(Bologna)大学和法国的蒙披利(Montpellier)大学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与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包括古代文化的复兴和个性(尤其是对人体和艺术等的重新重视)的复活 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达芬奇等大画家重视解剖学研究巴拉塞尔萨斯(1493-1541),瑞士人 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床边教学 对癫痫作了重要观察,认为麻痹和语言障碍与头部伤害有关罗马人维萨里(Vesalius) ,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结构一书,他被认为是近代解剖学奠基人外科的改革,巴累 改革传统外伤治疗,主张创伤后的出血只要用结扎法即可。
他将人体解剖学知识应用到外科上,提高了外科医生地位 创伤治疗等书都用法文书写,这在文艺复兴时期也是一大改革17世纪的医学,,哈维(Harvey),英国人 计算了心脏的容量,心脏流出的血量和回心血量,血液流动时间,于1628年发表论动物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证明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奠定了生理学的基础荷兰人雷文虎克在1665年出版显微镜学,他是第一个认出细胞的人 意大利生物学家马尔皮基是用生物显微镜作检查的奠基人,他阐明了肝、脾、肾等脏器的组织学构造显微镜的发明和利用,大大扩充了人类的视野,把人类的视觉由宏观引入到微观,了解到动物体内细微结构17世纪医学理论上的三大医学学派: 物理医学派/自然科学派 主张用物理学 原理解释一切生命现象和病理现象 化学派 把生命现象解释为化学变化 活力论派 生物体各种现象不受物理和化学因素所管辖,而是由感觉性灵魂(活力)支配近代临床医学之父西登哈姆(Sydenham): 重视临床,记录了痛风、风湿病、流感、麻疹等疾病的征候生理学之父哈勒(Haller) 生理学纲要一书中研究了呼吸运动、骨路运动、胎儿的生长发育,重点研究了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18世纪的医学,病理解剖学之父意大利人莫干尼(Morgagni) 把“病灶”与临床症状联系起来,发表了论疾病的位置和原因一书。
17世纪中叶,荷兰的莱顿大学开始实行临床教学,并取消宗教派别的限制,吸收了不少外国留学生 到18世纪,临床教学开始兴盛,莱顿大学在医院中设立教学床位 布尔哈唯(Boerharve)成为当时世界最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外科学的发展 韩特(Hunter)两项重大发明其一,创立了有关动脉瘤的手术;其二,建立了动物标本室 坡待(Pott)曾经以坡特氏病而闻名,对长骨骨折和脊柱结核有新见解关于骨折的一般现象,预防医学开始: 英国人詹纳(Jenner)受中国种人痘和挤奶女工不生天花的启发,发明将牛痘用于预防天花 1980年消灭天花19世纪的医学,三大科学发现对医学的影响: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界的物质代谢运动 生物进化论:胚胎发育与遗传学 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和细胞学说:基础医学 医学从依赖经验的推理和形而上学的思辨转变为凭借物理、化学实验研究和对疾病实体的客观、细致的观察细胞学理论: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Schleiden,)及施旺(Schwann)共同发展了现代生物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细胞学理论” 德国微尔啸(Virchow, 1821-1902)提出了细胞病理学理论,代表作有细胞病理学,他将疾病的原因归结为细胞形式和构造的改变,这是形态病理学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
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 法国的曲维尔(Cuvier)开创了比较解剖学,奠定了脊椎动物化石学的基础 出生在爱沙尼亚的胚胎学家贝尔(Baer)发表了胚胎学著作动物的发育,提出了“胚层学说生理学和实验生理学: 德国生理学家穆勒(Muller) 搞清了刺激和感觉之间的关系,代表作有生理学教科书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了条件反射理论 生物化学: 1824年,著名化学家李比希(Liebig)建立化学研究所,倡导以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生命体的化学组成,奠定了生物化学的基础诊断学的进步: 法国医生高尔维沙尔促进了叩诊法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法国临床医学家雷奈克(Laennec)发明了用听诊器(纸制、木制)检查心、肺细菌学研究: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建立了疾病细菌学理论,创立了巴氏消毒法,防止酒和牛奶变质巴斯德的名言是:“科学是无祖国的,但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德国细菌学家的科勒发现炭疽杆菌、霍乱弧菌和结核杆菌,创立了细菌学三定律(科氏法则)麻醉法的发明: 全身麻醉药:一氧化二氮(笑气)、乙醚和氯仿 细菌学研究:消毒法的发明 匈牙利的产科学教授塞麦尔威斯采用漂白粉消毒双手防止产褥热 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采用石炭酸(苯酚)清洗伤口,减少手术感染。
护理学的兴起: 最著名的是英国的护士南丁格尔首先开办护士学校,设立南丁格尔基金她的名言是:“人生要象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国际红十字会成立: 瑞士人杜南1864年在瑞士成立了国际红十字会1910年他获得首次设立的诺贝尔和平奖20世纪的医学,医学开始向恶性肿瘤、病毒性疾病和衰老等发起攻击20世纪50年代医学研究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迈进 医学分科专门化: 出现了心脏病学、内分泌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整形外科学、影像医学、胃肠病学、康复医学和老年医学等专科放射医学的发展: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法国和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妇1898年发现镭,并应用于临床诊断诊断学的发展: 费米(Fermi)发现人工放射同位素对诊断和治疗肿瘤有效 爱因托汶(Einthoven) 研究出心电图描记(ECG),因而获得了1924年诺贝尔奖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Penicillin) 1935年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合作解决了青霉素浓缩问题,使青霉素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1943年青霉素第一次成功地用于治疗病人抗生素的发现是20世纪药物学和治疗学的重大进步精神病学 弗洛伊德(Freud) 以其精神解剖学说(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本能学说(“性力”和“情综”)、精神结构学说(和我、自我和超我),形成了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精神作用影响潜在意识,性的本能与这种作用有重要关系。
输血和器官移植: 1901年美籍奥地利人兰德茨坦纳(1868-1943)发现血型,并作为输血配型的依据,大大减少了输血反应 1933年异体角膜移植成功; 1954年孪生兄弟间肾移植成功; 1963年肝移植、肺移植成功; 近年来还开展了心脏、脾脏的移植传染病和肿瘤的新动向: 大部分传染病得到控制,但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艾滋病、SARS疯牛病等 恶性肿瘤的治疗仍无有效的方法免疫学的发展: 50年代发现胸腺与免疫有关,并阐明了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60年代发现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证明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存在 70年代发现了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进展: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5年提出了遗传密码的假设 60年代破译了遗传密码并阐明了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遗传学发展迅速,确定了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畸变 70年代发表了反转录酶和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体细胞遗传学和重组DNA技术应用于临床 80年代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实施,DNA芯片应用于临床部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医学简史,远古--公元前三世纪 酒和汤药的使用:夏商周时代,用粮食发酵成酒,酒用来治病。
医”字从“医”+“殳shu”+“巫” “酉you”而来,说明医与酒之间的关系远古时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