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pdf
8页·临床研究·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李梅芳 何建蓉 沈坤炜 李亚芬 陈伟国 朱丽 韩宝三资助项目: 上海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J50208)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项目( 05BZ41)作者单位: 200025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通信作者: 何建蓉, E-mail: hejrong @hotmail. com【 摘要】 目的 找出不同年龄段之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点 ,为临床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 2001 ~ 2008 年入住本院并经病理证实且有手术指征的 1131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根据患者年龄分成青年患者、中年患者和老年患者 3 个组对 3 个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物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 检验) 结果 病灶大小和 Ki67 在 3 组间存在微弱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P =0 . 047, P = 0 . 048) 淋巴结转移 、 雌激素受体( ER) 、孕激素受体( PR)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HER-2) 、上皮细胞钙黏蛋白( E-cadherin) 、多重耐药基因 1( MDR1) 、DNA 拓扑异构酶 Ⅱ( TOPO- Ⅱ) 以及组织学类型的分布在 3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40 岁) 的乳腺癌差 ,而老年( ≥ 60 岁) 乳腺癌预后则较其他年龄阶 段( 10 % 细胞部分细胞膜的轻度染 色 ,可疑( ++) 为 >10 %细胞轻到中度的全细胞膜染色 , 阳性(+++ ) 为 > 10 % 细胞重度的全细胞膜染色 。
Ki67 阳性判别标准以染色细胞计数大 于等于 20 % 为临界值[ 11]年龄 ≤ 41 岁者为青年患者 ,42 ~ 64 岁为中年患者 , ≥65 岁者为老年患者 乳腺癌临床分期参照 1997 年 UICC 和 AJCC 联合制 定的第五版 TNM 分期标准 1 . 3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5 . 0 版本的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 验或秩和检验( Kruskal-Wallis H 检验) 检验水准 α = 0 . 05 2 结果 入组的 1131 例浸润性乳腺癌中 , 青年组有 108 例 , 占 9 . 5 %, 中年组有 743 例 ,占 65 . 7 %,老年组有 280 例 ,占 24 . 8 %表 1 总结了所有患者的临床 病理指标和生物学特点 2 . 1 3 组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比较分析 青年组病灶最大8 cm ,最小 1 cm ; T1 期患者占51 . 9 % ( 56/108) , T2 期占 38 . 9 % ( 42/108) , T3 期占 9 . 3 % ( 10/108) 中年组病灶最大为12 cm ,最小为 1 cm ; T1 期患者占 47 . 2 % ( 351/743) , T2 期占 44 . 1 % ( 328/743) , T3 期占 8 . 6 % ( 64/743) 。
老年组病灶最大为 12 cm , 最小为 0 . 5 cm ; T1 期患者占 41 . 1 % ( 115/280) , T2 期占 45 . 7 % ( 128/280) , T3 期占 13 . 2 % ( 37/280) ,统计 结果见表 1 , 提示 3 组患者原发病灶大小差异有非常微弱的统计学意义 S( P = 0 . 047) 青年组淋巴结转移率是 41 . 51 % ( 44/106) ,中年组是36 . 86 % ( 272/738) , 老年组是 29 . 39 % ( 82/279) , 统计结果见表 1 ,提示 3 组患者局部 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33) ,青年组最高 ,老年组最低 3 组 患者 TNM 分期情况及统计结果见表 1 ,提示 3 组患者 TNM 分期不存在统计 学意义上的差别( P = 0 . 696) ·560·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 2010年 10 月第 4 卷第 5 期Chin J Breast Dis( Electronic Edition) , October 2010, Vol. 4, No . 5表 1 113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统计结果病理指标青年患者( 108 例)中年患者( 743 例)老年患者( 280 例)统计量P 值病灶大小6. 1320. 047aT1( ≤2 cm)56351115T2( 2 cm 70 岁) 中 ,组织学类型为导管癌的大约 87 . 1 %,小叶癌大约 6 . 9 %,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
ER、PR 和 HER-2 是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基 础 ,也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同时还可用来指导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 ·563·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2010 年10 月 第4 卷 第5 期 Chin J Breast Dis( Electronic Edition) , October 2010, Vol. 4, No. 5本研究发现 ,老年组患者 ER、 PR 的阳性率较其他 2 个年龄组高 , 而 HER-2 的表达较其他2 个年龄组低 ; 青年组患者 ER 、 PR 的阳性率则较其他 2 个年龄 组低 ,HER-2 的表达比其他两个组高 ,与国外的相关报道[ 2 -12]一致 这表明老 年乳腺癌预后较好 ,青年乳腺癌患者预后则较差 老年患者 ER、PR 的高表 达和 HER-2 的低表达也可能是不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原因之一 E-cadherin 是一种钙依赖细胞黏附分子, 它在上皮细胞间的连接极化 、腺 体的分化和成形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13-15]癌细胞要发生远处转移 , 首先要脱离原发灶进入淋巴管或者血管 研究表明乳腺癌发生转移前的一个 重要生物学改变是钙依黏连蛋白表达的降低或者缺失 , 钙依黏连蛋白表达缺 失的早期乳腺癌 ,14 年的无病生存率较高表达的患者低[ 16]。
本研究发现年轻 患者的 E-cadherin 表达缺失的比例较高 ,可能是年轻乳腺癌患者容易发生转 移的一个原因 Ki67 是分裂期的细胞表达 、 反映细胞分裂增殖活性的一个核 蛋白[ 17]Ki67 反应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高表达 Ki67 与恶性肿瘤的发展 、 转移 和预后相关[ 18]本研究发现青年组乳腺癌患者 Ki67 表达较中年和老年组患 者高 ,与国外的相关报道[ 3, 10]基本一致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年轻乳 腺癌患者体内激素水平较高所致 高表达 MDR1 的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类药物具有耐药性 , 而高表达 GST-π的乳腺癌细胞对顺铂和卡铂具有耐药性[ 19-21]TOPO- Ⅱ在细胞 DNA 的复制和转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是蒽环类药物的作用靶点 有研究报 道 ,癌细胞的 TOPO- Ⅱ 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对蒽环类抗肿瘤药的反应活性有 关 ,癌细胞高表达 TOPO- Ⅱ的患者对蒽环类药物的效果较 TOPO- Ⅱ表达低的 患者好[ 22-23]本研究发现 ,青年组乳腺癌患者的 MDR1 和 TOPO- Ⅱ的表达较 中年和老年组患者高 ,提示 : 年轻乳腺癌患者对紫杉醇类药物的效果可能较中 年和老年患者差 ,而对蒽环类药物的效果可能较他们好 ,3 组患者对顺铂和卡 铂的作用没有差别 。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 老年组乳腺癌患者的病灶较青年组和中年组患者大 , ER、 PR 的阳性率和 E-cadherin 表达较青年组和中年组高 ,其他类型癌的比例 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 ; 青年组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较中年组和老年组高 , HER-2 、Ki67 、 MDR1 和 TOPO-Ⅱ的表达较中年组和老年组高 因此可以得 出这样的结论 : 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在 3 个年龄组中最差 ,而老年乳 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在 3 个年龄组中最好 参考文献[ 1] 李梅芳, 何建蓉. 人类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 , 2010, 4: 559 -563. [ 2] Bharat A , Aft RL, Gao F , et al.Patient and tumor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in young·564·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 2010年 10 月第 4 卷第 5 期Chin J Breast Dis( Electronic Edition) , October 2010, Vol. 4, No . 5women(< or =40 years)with breast cancer.J Surg Oncol, 2009, 100: 248-251. [ 3] Gnerlich JL, Deshpande AD, Jeffe DB, et al. Elevated breast cancer mortality in women younger than age 40 years compared with older women is attributed to poorer survival in early -stage disease.J Am Coll Surg, 2009, 208: 341 -347. [ 4] Dutra MC, Rezende M A, Andrade VP, et al. Immunophenotype and evolution of breast carcinomas: a comparison between very young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Rev Bras Ginecol Obstet, 2009, 31: 54 -60.[ 5] Han W , Kang SY , The Korean Breast Cancer Society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t diagnosis and outcome of premenopausal breast cancer:age less than 35 years is a reasonable cut-off for defining young age -onset breast cancer .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0, 119: 193-200. [ 6] Ma CD, Zhou Q , Nie XQ , et al.Breast cancer in Chinese elderly women:path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reatment patterns. Crit Rev Oncol Hematol, 2009, 71: 258 -265.[ 7] Anders CK , Hsu DS, Broadwater G , et al.Young age at diagnosis correlates with worse prognosis and defines a subset of breast cancers with shared patterns of gene expression.J Clin Oncol, 2008, 26: 3324-3330. [ 8] Cheung KL , Wong AW , Parker H, et al.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rimary breast cancer 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