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管人孔段或瓷管标准测试方法.doc
3页混凝土管、人孔段或瓷管标准测试方法木标准按下列已确定的标准颁布紧接看此标志的数值表示最早采用的年份,如有修改,则 表示最示一次修订的年份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最后ICI重新审批的年份上标()表示最后 一次修改或重新审批以来的一次编辑修改木标准获准获准由国防部有关机构使用1.范围1.1这些试验方法包括对混凝十-管、人孔段和瓷管的测试文中叙述的实验方法用于实验和 验收试验以评价在规范中规定的具体产品性能1.2文中实验方法按下列顺序出现:试验内容 章节施加外荷载时试件抗碎强度 4平顶板双眼 5样芯强度试验 6吸水试验 7静水压试验 8渗透试验 9人孔阶梯试验 10圆柱体试件强度试验 11 1.3试件不应已在40° F以下暴露24小时后立即进行试验,并应远离所有的可见水份1.4如果有任何受测试件因为机械上的原因而受测不合格,如测试设备的不合格或试件的不 正确制备等原因,该试件可以报废并另取其他的试件1.5试件应根据被测试的关键和瓷管类型的规范选取1.6现已制定出与试验方法C497相匹配的完整的国际制规范—— 497M,因此在文中这些 测试方法中没有国标制换算值的出现1.7木规范中不强制所有与具体用法相关的安全问题(如有)。
用户在使用前有责任建立适 用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应确定限制条款的适用性2.参考资料2.1 ASTM 规范:C31现场混凝土试件的制取和养护C39圆柱状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的测试方法C42混凝土样芯钻取和混凝土梁锯取的取得和测试方法C617圆柱状混凝土试件和加盖的操作规稈C670制定建筑材料的测试方法的精度和倾向性申明的惯例C822关于混凝土管及其有关产品的技术术语C1231在测定凝结示的混凝土圆柱抗压强度中使用耒粘着盖的规程D2240橡胶特性——丢罗硬度测试方法E4测试机械的施力校验规程3技术术语3.1定义——对于与混凝土有关的术语的定义,见技术术语C822O4.采用三边支撑的方法测试在外部荷载作用下试件的抗碎强度4.1试验方法概括——对试件的测试应在一台设计可施加破坏荷载的机械中进行,荷载可在 试件的一个平血上通过试件垂直轴向沿试件整个长度施加4.2意义及作用一一外部破坏荷载试验可作为一个质量控制试验来进行,以此來验证已完工 可装运的管了具有能承受木规范中所规定的破坏荷载的足够强度,也可以作为设计试验来证 明设计的完整性4.3试验设备4.3.1试验设备可以为具有第4.5.3款中规定的足够容量的任何类型,应能提供第4.5.3款中 所规定的加载速度。
4.3.2测试机械丿应整体构造坚固刚硬,以使荷载的分布不会受机械部件的变形和弯曲的显著 影响4.3.3应采用三边承载的方法进行测试试件应被支撑在带有两个纵向平行条的底部支撑上, 荷载通过上部支撑施加(图1, 2, 3, 4)根据制造商的观点,上、下部的支撑Z—或两者 可能超过试件的整个长度或任何部分4.3.4底部荷载丿、'、Z由木制条或橡胶条制成木制条皿笔育并且具有宽度不小于1 in.•高度不小 于1 in・.不大于l・5in.的横截面,上部内边角半径为0.5 in.硬橡胶条丢罗硬度应不小于45 并不大于60横截面应为矩形,宽度不小于2 in..厚度不小于1 in.不大于0.5 in.,并带有半 径为0.5 in.的上部内变角4.3.5将底部支撑条固定在木制梁或钢梁上或育接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无论哪种情况都应 提供足够的刚度以允许施加偏差不大于试件长度1/720的最大荷载刚性基廉至少应6 in. 宽支撑条的两个内部垂直边应平行放置问距不应大于lin./ft (试件直径),但也绝不应小 于1 in.o底部支撑条承载血在无何在时与一条直线的垂育方向或水平方向相比偏差不应大 于1/32 in./ft (直线长度)。
4.3.6上部支撑条应在带有或不带硬橡胶条的硬木支撑所有木材应坚硬两端笔肓无木节 将其同定在一条钢梁或木棉钢梁上,在最大荷载下钢梁尺寸偏差不应大于试件长度的1/720 上部支撑条的承载血不应偏离育线1/32 in./ft(H线长度)如果在支撑血上使用便橡胶条血, 其丢罗硬度应不少于45不大于60,宽度不小于2 in.厚度不小于1 in.不小于1.5 in.,将其固 定在符合上述规定的木制梁上4.3.7如果试验前经制造商和购买协商同意,在放置试件前,可在上部和下部支撑面上浇注 厚度不超过1 in./ft(试件肓径),也绝不应小于1 in.o4.3.8设备的设计应将荷载大约分布在试件整个长度的中心部分(图1, 2, 3, 4)0按照制 造商的意愿,荷载中心可以被施加在整个试件长度的任意点可根据受测试件的长度和试验 框架的坚固性以单点或多点施加荷载在上部支承条上施加多点荷载时允许使川无显著偏差 的较轻质梁4.4校准一一加载设备应在规定的测试荷载提供±2%的精度可以使用校准曲线进行三 边承载试验的机械可根据操作规程E4调整4.5试验过程:4.5.1将试件放置在两个底部的支撑条上,尽可能使每个支撑条均匀受载并将管了或在瓷管 紧放其上。
4.5.2放置时应在试件两端的两个底部支承条中间点处做标记,在试件径向的对面一端做出 标记这样放置上部支承条时可沿着这些标记放置4.5.3对于钢筋混凝十管,可以使用在故大值7500 lb/lin ft - min以内的任何荷载施加速率最 高可达到设计规定抗拉强度的75%,此时加载速率可以减至均匀最大值3000 lb/lin ft • min 如果同时规定了设计抗拉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在达到设计抗拉强度后不需要保持规定加载 率对于无钢筋混凝土管,以使用在最大值7500 lb/lin ft・min以内的任何荷载施加速率最 高可达到规定极限抗拉强度的75%,此时加载率可以减至均匀最大值3000 lb/lin ft • min4.5.4根据技术术语C822的规定,设计抗拉强度为荷载报大值,表示为D・荷载,为在宽度 为0.01 in.o沿管身平行纵轴线持续1 ft或大于1 ft的裂缝发生前,由管了承受荷载当测 距规的尖端可无障碍沿规定的1 ft长度,以最近的间隔插入裂缝1/16 in.时,认为裂缝宽度 为0.01 in,裂缝宽度的测量通过使用测距规完成,该测距规由一厚度为0.01 in.的薄片制 成(如一套标准机规尺),磨制宽度为1/16 in.的尖端并将边角磨圆,并具有l/4in./in的锥 形坡度,如图6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