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2000-2001非统考教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doc
7页学君考研教育学考研资料北京理工大学非统考历年真题目 录北京理工大学2000年教育学考研真题 2北京理工大学2001年教育学考研真题 2北京理工大学2000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3北京理工大学2001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4北京理工大学2000年教育学考研真题科目编号:437 科目名称:教育学 分号:018-06考生必须将试题答案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题和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试题上不准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教育本质2.教育方针3.教育过程4.德育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谈谈你对教育发展历史分期的看法2.试述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3.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4.试述两种典型的课程理论北京理工大学2001年教育学考研真题科目编号:437 科目名称:教育学 分号: 18-07考生必须将试题答案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题和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试题上不准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启发式2.活动中心课程3.美育4.非智力因素5.义务教育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你对“什么是教育”的理解2.三种基本的教育目的观三、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谈谈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2.你对教师素质和如何提高教师素质的认识3.你对素质教育和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的认识北京理工大学2000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教育本质: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3、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4、德育: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二、论述题1、谈谈你对教育发展历史分期的看法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散的,都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以教育人为主要目的。
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使年青一代健康成长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地实践,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而环境中其他方面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片段的,是不能与学校教育比拟的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派讯过得教师来进行工作的,教师受国家的授权和社会的额委托来教育学生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的额规律接方法,能自觉地促进学生的思想、学业、身心按照一定的方面发展3、(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③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生产关系的影响的,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同时作用于教育的)(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的手段如果没有教育,前一辈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就无法被后一代人所掌握,科学知识也就无从得到继承和发展,所以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4、(一)知识中心课程理论(1)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也可称为学科中心课程论,以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为代表主张学校课程应以 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这一流派主要有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2)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提出课程设置原则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而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这种课程的重要特点在于它是由若干门学科组成,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特定的组织3)以赫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认为教育内容或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那就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永恒主义者进一步阐明了名著课程和教材具有的优越性,认为学习名著比学习一般教材更能对一个人的智力提出挑战,更能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二)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1)主要包括经验主义课程论和存在主义课程论(2)经验足以课程论以杜威为代表。
它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足取的,应代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杜威认为,课程必须与儿童的生活相沟通,应该以儿童为出发点、为中心此外,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应该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充分关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3)存在主义课程论以奈勒为代表它认为课程最终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在存在主义看来,为学生规定一种一种固定不变的课程是不适当的,应该把教材看做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不能使学生受教材的支配,而应该成为i教材的主宰知识和有效的学习必须具有个人意义,必须与人的真正目的和生活相联系由于人文学科比其他学科更深刻、更直接地表现了人的本性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更能洞察和发展人存在的意义,故而,存在主义者认为,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北京理工大学2001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启发式:所谓启发式就是使用一般的策略试图去解决问题这种一般的策略可能会导致一个正确的答案常用的启发式方法有:(1)手段--目的分析法:将目标划分成许多子目标,将问题划分成许多子问题寻找解决每一个子问题的方法2)逆向反推法:从目标开始,退回到未解决的最初问题3)爬山法(4)类比思维:当你面对某种问题情景时,你可以运用类比思维,先寻求与此有些相似的情境的解答2.活动中心课程:(1)活动中心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2)活动课程的基本特点:A、重视儿童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B、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C、强调训练学生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能力及个性的养成3)优点:重视课程和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育和教学,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积极性4)局限性: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课程内容及安排往往没有严格的计划,不易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3.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4.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5.义务教育: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二、简答题1、(1)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所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从这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永恒范畴,与人类共始终。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教育是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总之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其特点就是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2)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3)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2、(1)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这种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在他们看来,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2)社会本位论者相反,他们主张教育目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也为这种历史过程所制约在我国,无论从目的上说,还是从手段上说,人的个性发展问题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教育被认定为“立国之本”因此,教育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的潜能,增进人的主体意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心理素质,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依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三.问答题1、人口与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人口数量、质量、结构以及人口分布的地理环境等都对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并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和内部结构1)首先,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有着较大影响和制约表现为:一是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人口的高增长必然要求扩大教育的规模;二是人口适量影响着教育结构;三是人口数量特别是人口的增长率影响教育质量。
2)其次,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直接影响是指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总影响;间接影响是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进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对象的学校教育质量3)再次,人口结构对教育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等方面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产生很大影响表现为: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比例;人口的文化构成对教育需求和质量产生很大影响;人口的民族机构对教育的影响更为复杂,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校和不同的教育内容以满足不同民族的的需求4)人口地域分布的不平衡也会带来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