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论坛 浅析线岔的运行与检修.doc
7页浅析线岔的运行与检修王爱军1 概述线岔是接触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和工作状态将直接影 响电气化铁路的运输能力,由于其作用的特殊性,应该说线岔既是接 触网中最关键的设备之一,又是接触网中最薄弱的环节目前,据运 营部门统计资料和数据表明,线岔处是弓网故障多发区之一,一般占 21 %左右线岔运行质量的好坏、故障的多少、抢修的快慢都将直接 影响电气化铁路运输能力的发挥本文从线岔作用、结构、技术要求等方面探讨其运行与检修中的 关键问题,分析造成常见故障的原因和探讨防范措施,使接触网T作 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线岔的运行状态和检修注意事项,提高线 岔的技术性能,降低线岔的故障率2 线岔及作用2.1线岔在站场内的道岔处必有两组接触悬挂相交,在两组接触悬挂相交 处设置的限制管或限制器叫线岔2.2作用线岔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受电弓由一股道上空的一条接触线平滑、 安全地过渡到另一条股道上空的接触线上,从而完成转换线路的运行 目的3 线岔的结构线岔的结构是用一根限制管将相交的接触线相互贴近,限制管的 两端用定位线夹固定在下面的接触线上,并能保证上面的接触线在其 内活动限制管一般用3/8英寸的钢管加工制成,两端做成带有直 径为13mm之圆孔的扁平形状。
线岔结构图1 一限制管;2-定位线夹;3—正线接触线;4一渡线接触线4 线岔的技术标准(1) 对单开道岔的标准定位线岔,两接触线应相交于道岔导曲线 两内轨距630〜800mm的横向中间位置,允许偏差50mm□(2) 由正线与侧线组成道岔吋,正线接触线应设于侧线接触线的 下方,两支相距500mm处侧线接触线应高于正线接触线10〜30mm; 两工作支相距500mm处非工作支接触线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50~ 100mm3) 由侧线与侧线组成线岔时,两工作支在相距500mm处应等高, 允许误差20mm,非T作支应高于T-作支50~ 100mm4) 对于复式交分道岔,两接触线应相交于中轴支距的中点;对 于交叉渡线,两接触线的交点应位于两渡线中心线的交点处上述两 种线岔允许横向和纵向偏差均为50mm,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应 等高,允许高差20mm5) 限制管应安装牢固,并使两接触线有一定的活动间隙,以确 保接触线伸缩口如6) 线岔始触区内(即当机车受电弓直线工作部分宽度为1250mm 时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水平投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400〜850mm)不得装任何线夹5 线岔故障现象及故障原因分析5.1故障现象岔处造成弓网故障,刚坏机车受电弓、接触网定位装置,严重时接触网导线与受电弓缠绕在一起,拉断导线或受电弓。
5.2故障原因分析(1) 安装或调整限制管时,忽略了限制管中心偏移与温度的变化 关系,当温度变化大时,造成线岔交叉点位置偏移严重,从而引起脱 弓、钻弓2) 温度变化时,线岔处两支接触线张力变化不一致,500mm处抓托点两支接触线高度误差加大,受电弓通过时,对接触线6& 6±9. 8N的向上抬力史加剧了两支接触线高度误差状况此时受电弓将受到侧向冲击和挤压,一方面可能脱弓,另一方面可能将受电弓滑板 支撑挤断,岔处或其他位置造成弓网故障3) 运行中电力机车岔区升双弓时,双弓对接触线的抬力增 大,使两支接触线在受电弓抓托点处不平,从而引起弓网故障4) 规程中规定,在交叉接触线相距500mm处,两接触线中有一 根为非工作支吋,则非工作支比工作支抬高不少于50〜100mm因 而,现场调整中,非工作支接触线抬高一般按50nmi掌握现场观察 及分析表明,50mm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抬高下限值偏小,受电弓运行 中往往钻弓5) 吊弦线夹或吊模螺栓杆装在朝岔心侧,当机车受电弓通过时, 长出的螺栓杆碰撞受电弓诱导角,引起弓网故障⑹其他原因引起线岔处弓网故障(如双吊弦状态不良等)6 线岔处弓网故障的预防措施6.1加强巡视监控(1) 行走至线岔交叉点处或其附近,从不同角度观察限制管偏移方向是否正确、限制管的安装固定状态是否良好,观察固定限制管的 定位线夹是否有偏斜及变形、螺母松动或脱落、垫片缺损现彖,观察 接触线在限制管内是否有卡滞现象,观察交叉点处及其附近接触线有 无损伤痕迹。
2) 冃测线岔交叉点投影位置方法是:人员站在两接触线交叉 点正下方,观察接触线在岔心内的投影位置并做记号,然后用钢卷尺 测量交叉点在岔心内的投影位置是否符合耍求,若有疑问,可用测杆 进行复测加以确认3) 观察电连接器、双吊弦状态有无缺陷观察道岔柱、定位柱、 软横跨处定位状态有无缺陷4) 观察线岔所在跨距内接触线有无损伤痕迹、硬点、局部磨损 严重点,且一并观察吊弦有无松弛、磨损或烧伤及吊弦线夹被受电弓碰击或磨损现象6.2加强带电测量监控(1) 测量线岔交叉点的投影位置2) 测量接触线相距500mm处两工作支接触线水平、非工作支接触线抬高值3) 测量道岔柱定位点拉出值4) 测量限制管安装位置及其管内两接触线间隙6.3技术措施(1) 按规定时间及周期检修线岔,使之符合技术要求:%1 两接触线的交叉点位置符合规定1 在交叉接触线相距500mm处,两工作支接触线距轨面高度应保持相等;两接触线中有一根为非工作支,则非工作支的接触线抬高50 〜100mm1 限制管的位置应符合安装温度(查安装曲线),即当在平均温度 安装时,限制管的中心应重合于两支接触线交叉点;若安装温度高于 平均温度时,应略偏于下锚方向,若安装温度低于平均温度吋,应略 偏于中心锚结方向。
限制管安装牢固,防松垫片、定位线夹状态应良 好无损,各部零件无锈蚀1 在限制管范围内,上边的接触线与限制管应保持1—3mm的间 隙,防止卡滞现象1 釆用新技术,改进线岔结构,如双吊弦改进为调节螺栓,实现 工作支、非工作支接触线在500mm处高度的无级调整,减少直至消 除500mm水平处两支接触线的高度误差,保证500mm处非工作支接 触线的抬高值1 双吊弦及电连接器的工作状态良好2) 按规定时间及周期测量调整线岔所在跨距及附近跨距的接触 悬挂、定位装置等,使之符合标准3) 岔区内或站场内严禁电力机车升双弓运行7 结束语以上通过几个方面分析了线岔的作用、结构、技术要求和产生故 障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尤其是高 速电气化铁路事业的发展,对技术设备的性能和维护质量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修、测手段和研究开 发新型的高科技的产品,保证安全供电大同西供电段王爱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