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杀猪》原文及翻译.docx
17页[标签 :标题 ]篇一:文言文翻译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 女还②,顾反为汝杀彘③妻适市来⑤,曾子欲捕彘杀之④, 妻止之曰: " 特与婴儿戏耳⑥ " 曾子曰: " 婴儿非与戏耳⑦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⑨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⑩ " 遂烹彘也⑾选自《韩非子》 ,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954 年版 注释①市:集市②女还:你回去吧 女,同“汝” ,人称代词,你③顾反为女杀彘:等我回来为你杀猪顾反:我从街上回来 反,通“返” ,返回彘:读"zh ì”,意为猪④(曾子欲捕彘杀)之:代词,指猪⑤妻适市来:妻子刚从集市回来适:恰巧⑥特与婴儿戏耳:只不过与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特 耳:不过 罢了特,不过,只是 耳,同“尔” ,罢了⑦非与戏:不可同 开玩笑⑧今子欺之:现在你欺骗他子:你,对对方的称呼⑨而:则;就⑩成教:教育有效果⑾逐烹彘也:于是就杀猪煮肉吃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 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 “你回家, 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刚从集市上回来, 曾子就要捉猪杀猪。
他的妻子阻止他说: “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妻子,)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是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是等着父母教他,听从父母亲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是不能使教育有效果 ”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书《孟德传》后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忠、万、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有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 非俟其醒, 俟其惧也 有人夜自外归, 见有物蹲其门, 以为猪狗类也, 以杖击之,即逸去, 至山下月明处, 则虎也 是人非有以胜虎, 而气已盖之矣 使人之不惧, 皆如婴儿、醉人与其未及知之时,则虎畏之,无足怪者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译文:子由写的《孟德传》寄来了,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害怕自己的人, 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
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 就这样说这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这件事但我又听说忠、万、云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把二个小孩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奔来, 妇人很慌张地沉进水里躲避它,二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如故老虎细看了很久,去用头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害怕,而小孩天真,竟然不知道惊怪,老虎也终于离去了意料老虎吃人,必定先使他遭受威吓,而(对此)不感到害怕的人, (老虎的)威吓不就没有可以施加的地方了吗?有人说老虎不吃喝醉的人, 必定要蹲坐着看守他, 等待他醒来, 是为了等他害怕 有人夜晚出门从外面回来, 看到有东西蹲在他的门口, 以为是猪狗之类的牲畜,用手杖击打它, (它)马上逃逸离去,到山下月光明亮的地方,乃是老虎这些人不是有胜过老虎的地方, 而是气势盖过它罢了使人不害怕, 都像婴儿、醉人和来不及知道他的时候,那么老虎就怕他,没有什么值得怪异的所以在结尾书写,用来 (让人们)相信采纳子由的说法古文杀驼破瓮①昔有一人,先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父来语之曰: “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④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翻译从前有一个人,先把谷子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把头伸到了这瓮中吃谷子,头被卡在里面无法出来骆驼的头出不来以后,这个人为此事忧愁有一个老人来告诉他说: “你不要忧愁,我教你一个方法,能让骆驼头出来,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出来了 ”这个人采纳了老人的意见, 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后来已经杀死了骆驼, 又把瓮打破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①选自《百喻经》 ,全称《百句譬喻经》 ,是古天竺高僧伽腽肭从修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录出譬喻,集为一部,共一百个故事 《百喻经》称“百喻” ,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譬喻故事只有 98 篇它是一部以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文学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较为特别的一种 《百喻经》中的故事诙谐风趣,含义广博深刻,很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因而流传极为广泛②昔:从前③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④盛:存放⑤以为忧:以之为忧,为此事发愁⑥其:那个⑦老父:老人⑧用:采纳⑨先翁中盛谷:先在翁中装进谷子道理虽然在通常情况下, 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往往能在做事时有事半功倍, 锦上添花的效果. 但如果不加思考就接受别人的意见,连旁人的“馊主意”也言听计从,结果只能像那个笨人一样赔了骆驼又折了瓮。
世上不可能有那种“既杀驼,而复破瓮”的傻子,但思想方法呆板,机械的人是不少的以譬喻的手段,来使人们获得无上的智慧,这是《百喻经》的根本所在譬喻的形式就好像用来裹药的树叶, 当人有病时,就取出药来用, 而自然地将裹药用的叶子扔掉 所以有智慧的人读了这部书, 应当抛开譬喻故事的形式, 抓住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这个故事就启示我们:凡事要认真思考,仔细研究,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的建议芳容至孝原文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 “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 ”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 “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 ”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 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 ”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
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句子翻译1.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 !怎样才能让你成为寻找父亲的孝子,让我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呢 !2.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这次出行如果不能带回父亲的尸骨,我发誓不会回来3.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有时光脚走在山间小路上,脚跟的皮肤都龟裂了,流血不停(不止) 4.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芳容背着(父亲的)尸骨登上船,半个多月之后终于到家5.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天下哪里 (难道 ) 有没有父亲的人呢 (吗 )!6.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替我叫来 (招呼 ) 里正 ,(我 )到时候 (或 :当面 )把原因告诉他译文姓周的孝子名叫芳容,是华亭人他的父亲(周)文荣在楚国游历求官时客死他乡在归州的官吏住处芳容十四岁时,祖父祖母相继去世,临终时抚摸着芳容说: “怎能让你成为寻找亲人(骨骸)的孝子,让我在九泉之下可以闭眼 ”芳容哭泣着立下志愿,从此开始有背(父亲)遗骨回来安葬的念头 芳容认为自己快成人了, 可以跋山涉水克服困难艰险了,于是自告奋勇说: “天下怎能有没有父亲的人! ”于是在家族的宗庙里烧香说: “这次出去没有找到父亲的遗骨,就发誓再也不回来。
”自从出了都城,芳容每天无论天气如何都会赶路时冷时热,时饥时饱到旅店投宿时,头晕目眩,浑身热得像着火一样第二天就病得起不来床了 旅店主人看到芳容患病的样子, 害怕不敢让他留宿, 想要把他搬运安放到附近的庙中芳容于是说: “我的病虽然严重,但我神志清醒,用药治疗,就可以痊愈何况我有重要的事没有完成, (请您)为我叫来里正, (我要)把原因告诉他 ”不久里正来了,听到他的讲述后被感动,请来医生(为他治疗) 直到六月初才能走路 (芳容)穿着麻鞋短衣,每天走三四十里路有时遇到风雨突来,经常冒雨赶夜路到天亮有时赤脚走在山间小路上,脚跟裂开,血止不住地流 (芳容)终于到达归州,依靠长年打杂的人指点,找到父亲的遗骨芳容背着(父亲的)遗骨上船(回家) ,半个多月终于到达里门,把父亲按葬在祖墓旁,回复去世的祖父母的遗命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 ”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 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 足以治楚矣 ! ” 孙叔敖对曰:“甚善 ,谨记之注释①令尹 (yǐn) :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衣粗衣:穿着麻制的丧衣⑤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⑥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⑦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⑧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⑨心益小:意思是处事越要小心谨慎孙叔敖为(做,担任)楚令尹,一(全)国吏民(官员和百姓)皆来贺有一老父(老人) ,衣(做动词,穿)粗衣,冠(做动词,戴帽子)白冠,后来吊(原意为“慰问” ,这里是“吊唁”的意思)孙叔敖正衣冠而(表承接)见之,谓老父曰: “楚王不知臣之(助词,无意)不肖(不贤能) ,使臣受吏民之(助词的)垢(责骂) ,人尽(都)来贺,子独后吊,岂(表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 )有说(说法)乎 ?”父日:“有说身已贵而(表转折)骄人(对人傲慢)者民去(离开、抛弃)之,位已高而擅权(擅自用权)者君恶(讨厌)之,禄已厚(优厚)而不知足者患(祸患)处(隐伏)之 ”孙叔敖再(两次)拜曰: “敬受命,愿(希望)闻余教(教导) 父曰:“位已高意益(更加)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足够)以(用来)治楚矣 !”译文孙叔敖作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 “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 人们都来祝贺, 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 “是有话说。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