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章-第一类危险源辨识、控制、评价.ppt

109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86726474
  • 上传时间:2024-09-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36MB
  • / 10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堂提问1.安全也是一种危险 )2.将“事故频发倾向者”从企业中开除就可以杜绝事故 )3.安全就是指“不出事故” )4.不可能彻底消除一切危险性 ) 课堂提问5.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系如何?不可靠一定不安全吗?提高可靠性能否提高安全性?6.系统安全与以往的工业安全相比,在安全观念上有哪些创新?7. 什么是危险源?试列举火灾事故的危险源? 第二章 第一类危险源辨识、控制、评价u能量意外释放论与两类危险源u第一类危险源辨识和评价u第一类危险源控制u重大事故危险源 第一节 能量意外释放论及两类危险源1 能量意外释放论 在利用能量做功的过程中,如果失去了对能量的控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将造成人员伤害;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设备、建筑物、物体等,超过它们的抵抗能力,将造成设备、建筑物、物体的损坏 1961年吉布森(Gibson)、1966年哈登(Haddon)等人提出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第一节 能量意外释放论及两类危险源1 能量意外释放论麦克法兰:所有的伤害(或损坏)都是因为n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n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序号事故类别注1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捶击、碎裂、崩块、砸伤,不包括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包括挤、压、撞、颠覆等3机械伤害包括铰、碾、割、戳4起重伤害5触电包括雷击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包括由高处坠落和由平地落入地坑10坍塌事故分类(按致伤原因分) 序号事故类别注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生产、运输和储藏过程中的意外爆炸15瓦斯爆炸包括煤尘爆炸16锅炉爆炸17压力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 能量类型产生的伤害事故类型机械能刺伤、割伤、撕裂、挤压皮肤和肌肉、骨折、内部器官损伤物体打击、车辆伤害、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坍塌、冒顶片帮、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热能皮肤发炎、烧伤、烧焦、焚化、伤及全身灼烫、火灾电能干扰神经-肌肉功能、电伤触电化学能化学性皮炎、化学性烧伤、致癌、致遗传突变、致畸胎、急性中毒、窒息中毒和窒息、火灾能量类型与伤害 影响能量交换类型产生的伤害事故类型氧的利用局部或全身生理损害中毒和窒息其他局部或全身生理损害(冻伤、冻死)、热痉挛、热衰竭、热昏迷干扰能量交换与伤害 影响人体能否受伤及伤害严重程度的因素能量的大小能量的集中程度人体接触能量的部位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 如何防止事故?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

      屏蔽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缓慢地释放能量设置屏蔽措施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信息形式的屏蔽 屏蔽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缓慢地释放能量设置屏蔽措施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信息形式的屏蔽如用压缩空气动力代替电力,可以防止触电事故注意:避免了一类事故,同时会带来新的危险 屏蔽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缓慢地释放能量设置屏蔽措施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信息形式的屏蔽采用低电压防止电击;限制设备运转速度防止机械事故;限制露天爆破装药量防止飞石伤人 屏蔽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缓慢地释放能量设置屏蔽措施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信息形式的屏蔽接地消除静电蓄积;利用避雷器放电保护重要设施 屏蔽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缓慢地释放能量设置屏蔽措施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信息形式的屏蔽利用减振装置吸收冲击能量,防止人员受到伤害。

      屏蔽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缓慢地释放能量设置屏蔽措施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信息形式的屏蔽设置在能源上:机械转动部分外面安装防护罩;设置在人员与能源之间,如安全围栏;设置在人员身上,如个人防护用品 两类危险源理论危险源 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它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第一类危险源 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实际上,把具有、产生、储存、转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等作为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第一类危险源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 能量载体; 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 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 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 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 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 第二类危险源人的因素n人的不安全行为n人失误 ( human error )物的因素n物的不安全状态n故障或失效环境因素n物理环境n社会环境 第二类危险源人的因素n人的不安全行为n人失误 ( human error )物的因素n物的不安全状态n故障或失效环境因素n物理环境n社会环境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通常指 “三违”行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不正确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身体状况不佳、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 第二类危险源人的因素n人的不安全行为n人失误 ( human error )物的因素n物的不安全状态n故障或失效环境因素n物理环境n社会环境人的行为明显偏离预定的、要求的、希望的标准,或人的行为的结果超出了某种可接受的界限换言之,人失误是指人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实际实现的功能与被要求的功能之间的偏差,其结果可能以某种形式给系统带来不良的影响人失误是进行生产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可以测定失误率工作条件可以诱发人失误,通过改善工作条件来防止人失误较对人员进行说服教育、训练更有效 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有和不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人失误人失误不一定直接导致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主体是事故现场的人员;      人失误人失误的主体可以是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防止不安全行为采用教育和强制比较有效;    防止人失误人失误采用工程技术和教育比较有效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有意识的(故意的)    错误行为;人失误人失误的发生往往是无意识的。

      第二类危险源人的因素n人的不安全行为n人失误 ( human error )物的因素n物的不安全状态n故障或失效环境因素n物理环境n社会环境指物存在的隐患状态 第二类危险源人的因素n人的不安全行为n人失误 ( human error )物的因素n物的不安全状态n故障或失效环境因素n物理环境n社会环境由于性能低下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称为故障故障地发生是随机出现的失效是指物的不可靠 第二类危险源人的因素n人的不安全行为n人失误 ( human error )物的因素n物的不安全状态n故障或失效环境因素n物理环境n社会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 第二类危险源人的因素n人的不安全行为n人失误 ( human error )物的因素n物的不安全状态n故障或失效环境因素n物理环境n社会环境如企业的管理制度、人际关系或社会环境等 危险源与事故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n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n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n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n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第二节 第一类危险源辨识 一、第一类危险源辨识 认真考察系统中能量的利用、产生和转换情况,弄清系统中出现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类型,研究它们对人或物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来辨识危险源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以往的事故经验弄清导致各种发生的主要危险源类型,然后到现场去发现这些类型的危险源 从实际安全工作的角度,只有其危险性超过一定限度的危险源才算作危险源因此,第一类危险源辨识工作必须与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工作结合起来 伤害事故类型与第一类危险源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危险源压力容器:n最高工作压力p≥0.1MPan容积v≥25L 且pv≥20MPa·Ln工作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 压力容器破坏形式塑性破坏:使用、维修、操作不当引起脆性破坏:选材不当、制造缺陷引起疲劳破坏:交变载荷引起金属疲劳腐蚀破坏:拉应力和腐蚀性介质共同作 用引起蠕变破坏:高温应力容器的器壁发生蠕 变而变薄 课堂提问一、名词解释:1.能量意外释放论 2.屏蔽 3.危险性二、两类危险源是怎样共同起作用而导致事故发生的?三、如何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四、判断正误。

      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危险源有物体打击、坍塌、触电、高处坠落和起重伤害 ) 第三节 第一类危险源评价 讨论木材和汽油的危险性有何区别?5升桶装柴油和20立方米汽油储罐的危险性是否一样?泄露时容器开口尺寸对其后果有影响否?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性? 第一类危险源评价原则 评价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性时,主要考察以下几方面情况: 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危险化学品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体和遇湿易燃物品;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毒害品;第七类:放射性物品;第八类:腐蚀品 第一类危险源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有划分危险等级和后果分析两种划分危险等级:一种相对的危险性评价方法它通过比较危险源的危险性,人为地划分出一些危险等级来区分不同危险源的危险性,为采取危险源控制措施或进行更详细的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后果分析:通过详细地分析、计算意外释放的能量、危险物质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失,定量地评价危险源的危险性 划分危险等级评价方法国标GB33608-83按坠落高度把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危险源)划分为4级: 一级:2~5m; 二级:5~15m; 三级:15~30m; 特级:30m以上。

      《煤矿安全规程》按平均日产1t煤涌出的沼气量和沼气涌出形式,把沼气矿井(瓦斯爆炸危险源)划分为3级: 低沼气矿井:涌出量10m3以下; 高沼气矿井:涌出量10m3以上; 煤与沼气突出矿井划分危险等级评价方法 根据压力容器内承受压力的高低和介质的危险性质等,把压力容器的危险等级划分为3类: 一类容器:非易燃或无毒介质的低压容器; 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分离器和换热器 二类容器:中压容器; 剧毒介质的低压容器; 易燃或有毒介质的低压容器和贮运容器; 内径小于1m的低压余热锅炉 三类容器:剧毒介质且PV≥200MPa·L 的低压容器                                        或剧毒介质的中压容器; 易燃或有毒介质且PV≥500MPa·L 的中压反                           应容器; PV≥5000MPa·L的中压贮运容器; 中压余热锅炉或内径大于1m的低压余热锅炉。

      第四节 第一类危险源控制 第一类危险源控制 工程技术手段是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基本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分离、屏蔽、联锁)减少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防止能量蓄积;安全地释放能量 第一类危险源控制 工程技术手段是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基本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工程技术手段是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基本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分离、屏蔽、联锁)把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在某一范围;防止人员接触危险源隔离措施的有效发挥常与联锁装置配合使用 第一类危险源控制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或物,或减轻其对人或物的作用事故发生前就应该考虑采取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技术措施隔离(远离、封闭、缓冲)个体防护薄弱环节避难与援救 典型事故危险源控制高处坠落电气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压力容器事故 高处坠落危险源?存在2米及以上高差的场所控制方法?1)消除高差安装围栏、扶手2)阻止坠落系安全带安全带应该低挂高用还是高挂低用? 3)防止伤害敷设安全网,戴安全帽。

      电气伤害事故影响触电严重程度的因素?电流大小;作用时间长短;电流种类;触电途径 电气伤害事故控制方法?1)采用安全电压;2)绝缘;3)安全屏护;4)安全间距;5)漏电保护 机械伤害事故控制危险源?运动部件或机械;啮合点;锋利毛边;飞出物等控制方法?1)屏蔽危险部位;2)安全监控-联锁(使不进入危险区域) 起重伤害事故危险源:运搬物料、人的装置及附件可能事故模式:起吊物坠落、脱落;起重机稳定性问题;起重机移动过程失去平衡等控制方法:1)起重机的控制钢丝绳、吊钩强度符合要求,过载保护、操纵控制;2)操作控制重物捆结实,严禁歪拉斜吊等 压力容器事故控制措施:泄压装置(安全阀、防爆膜等) 课堂作业1.如何控制物体打击事故?2.评价第一类危险源的依据是什么? 第五节 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 重大工业事故预防问题1974年英国Flixboroughg发生环己烷爆炸,死28人伤89人,直接损失700万美元英国健康和安全执委会(HSE)建立了重大危险源咨询委员会,进行重大危险源控制和立法咨询1976年意大利Seveso环己烷泄漏,伤30人、疏散22万人 1982年欧共体颁布《关于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源的指令》,要求各加盟国、行政监督部门、企业等承担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的责任。

      重大工业事故预防问题1984年墨西哥城石油液化气爆炸,死650人、伤数千人1984年印度博帕尔甲基异氰酸盐泄漏,死2000人伤20000人1988年国际劳工局(ILO)颁发《重大事故控制指南》1993年国际劳工局通过《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 19841984年年年年1212月月月月3 3日日日日,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MICMICMICMIC)剧毒气体外泄,使)剧毒气体外泄,使)剧毒气体外泄,使)剧毒气体外泄,使2500250025002500人死亡,人死亡,人死亡,人死亡,20202020万人受害,其中万人受害,其中万人受害,其中万人受害,其中5 5 5 5万人双目失明万人双目失明万人双目失明万人双目失明,67,67,67,67万人受万人受万人受万人受到残余毒气的影响到残余毒气的影响到残余毒气的影响到残余毒气的影响 何谓重大工业事故?国际劳工组织: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

      把重大事故划分为两大类由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事故由有毒物质引起的事故 何谓重大工业事故?由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事故n产生强烈热辐射和浓烟的重大火灾;n威胁到危险物质,可能使其发生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的火灾;n产生冲击波、飞散碎片和强烈热辐射的爆炸由有毒物质引起的事故n有毒物质缓慢或间歇性的泄漏;        n由于火灾或容器损坏引起的毒物逸散;n设备损坏造成的毒物在短时间内急剧泄漏;n大型储存容器破坏、化学反应失控、安全装置失效等引起的有毒物质大量泄漏 何谓重大工业事故?欧共体规定化学工业、石油化工企业重大工业事故为几秒钟内产生5kw/m2热辐射的火灾;千克量的剧毒物、吨量的其它毒物、吨量的加压或冷却可燃气体、十吨量的可燃液体等泄漏;超压0.5lbs的蒸气或气体爆炸;可能损坏建筑物和装置的反应物或爆炸物的爆炸 事故案例12月23日22时15分, 重庆开县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造成天然气中硫化氢中毒,死亡243人 2004年1月14日凌晨12点20分左右,河南省郾城县境内装载液氯槽罐车泄漏,当地政府紧急疏散了附近12个行政村约2.4万人人口4月16日下午17点57分,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化工厂车间8个储氯罐中,5个发生爆炸,截止4月17日2时,确认1人死亡、8人失踪、3人受伤。

      事故案例12月23日22时15分, 重庆开县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造成天然气中硫化氢中毒,死亡243人 2004年1月14日凌晨12点20分左右,河南省郾城县境内装载液氯槽罐车泄漏,当地政府紧急疏散了附近12个行政村约2.4万人人口4月16日下午17点57分,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化工厂车间8个储氯罐中,5个发生爆炸,截止4月17日2时,确认1人死亡、8人失踪、3人受伤 吉化爆炸事故2005年11月13日下午1时45分,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在随后的2个小时内,厂内又接连发生5次爆炸共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70多人受伤事故导致该厂新苯胺装置、1个硝基苯储罐、2个苯储罐报废,导致苯酚、苯胺装置等四套装置停产爆炸发生后,附近居民楼的玻璃都被震碎,整个松花江江北的化工区浓烟滚滚、大火燃烧,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处于工厂下风头的数万人已被警方紧急疏散爆炸造成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染带长约80公里,下游哈尔滨市停水4天,创成居民恐慌事故后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物,以及事故区域排出的污水主要通过吉化公司东10号线进入了松花江,超标的污染物硝基苯和苯,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国家环保总局定义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北京西三旗天然气泄漏千人急疏散 04/5/27 陕西渭南液化气泄漏3000人紧急撤离 04/6/24 湖南株洲氨气泄漏数千人紧急疏散,16抢险人员中毒住院 04/5/21 北京化工二厂爆燃 抚顺苯罐列车脱轨 火灾事故火灾是一种失去控制并造成财物损失或人员伤害的燃烧现象 火灾发生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损坏财物和伤害人员;可燃物质燃烧时消耗大量的氧,使火灾现场的人员缺氧窒息;火灾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使人员中毒 火灾事故燃烧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热源(引火源)n电火花n热表面n高温气体n热辐射 爆炸事故爆炸是物质发生剧烈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在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发出巨大声响并伴随产生冲击波的现象 物理爆炸是由于物质的物理变化产生的爆炸,如压力容器在内部介质压力作用下发生的爆炸 化学爆炸是由于物质的化学变化发生的爆炸,如炸药的爆炸,密闭空间中可燃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的气体爆炸等 爆炸事故 爆炸时物质释放出大量的爆炸能巨大的压力可以毁坏坚固的建筑物和设备,严重伤害人员爆炸时的空气冲击波有强大的破坏力和杀伤作用被爆炸破坏的物体的碎片具有很大的动能。

      飞散的碎片击中人体会造成伤害 爆炸事故可燃气体爆炸粉尘爆炸火药、炸药爆炸蒸汽爆炸 中毒事故工业毒物对人体的毒害主要表现刺激或破坏皮肤和黏膜造成神经系统紊乱造成体内缺氧抑制酶系统的活性 划分危险等级评价方法 国标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把工业毒物划分为4级:一级毒物,又称极度危害毒物,如汞、苯、氰化物等;二级毒物,又称高度危害毒物,如三硝基甲苯、二硫化碳、氯等;三级毒物,又称中度危害毒物,如苯乙烯 、甲醇、硝酸等;四级毒物,又称轻度危害毒物,如丙酮、氢氧化钠、氨等 影响工业毒物的毒性毒物本身的理化特性及剂量毒物浓度毒物作用时间人员健康状况中毒环境劳动强度 重大工业事故有何特征?从劳动保护到公众安全、环境安全恩格斯:组织劳动,保护劳动,以使无产阶级利益不受资本势力的侵犯,这是共产主义原则欧美:职业安全健康防止重大工业事故:保护职工、公众和环境 何谓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根源 重大危险源是那些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工业事故的危险物质重大危险源属于第一类危险源危险物质分为易燃物质、爆炸性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4类物质实际上往往把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这些危险物质的装置看作危险源,称其为重大危险装置。

      何谓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法》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如何辨识重大危险源?根据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表来确定重大工业事故危险源我国2000年发布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如果一个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标准所规定的临界量,即被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如何辨识重大危险源?根据危险物质存在的场所,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在计算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时,根据危险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如何辨识重大危险源?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确定为重大危险源:式中,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

            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物质名称临界量(t )生产场所贮存区闪点<28℃的液体22028℃≤闪点<60℃的液体10100爆炸下限≤10%的气体110                  物质名称               数量(>) 1,一般易燃物质    易燃气体    高易燃液体                            200吨               5000吨  2,特种易燃物质    氢    环氧乙烷                              50吨                  50吨          3,特种炸药    硝酸铵    硝酸甘油    三硝基甲苯                        2500吨                   10吨                   50吨 4,特种有毒物质    丙烯脂    氨    氯    二氧化硫    硫化氢    氢氰酸    二硫化碳    氟化氢    氯化氢    三氧化硫                            200吨                 500吨                   25吨                 250吨                   50吨                   20吨                 200吨                   50吨                 250吨                   75吨                   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国际劳工局) 怎样评价重大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危险性评价原则:n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n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n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n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怎样评价重大危险源?危险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危险度=事故发生概率× 事故后果严重度K当事故有几种后果时:n最大危险原则;n概率求和原则;常用评价方法:n概率的评价:概率危险性评价n危险性排序: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n后果分析:重大事故后果分析 如何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 n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n隔离(分离、屏蔽、联锁);n提高可靠性,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n异常应急:安全监控系统,应急处置,自动灭火系统,紧急停车系统 如何控制危险源?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或物,或减轻其对人或物的作用事故发生前就应该考虑采取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技术措施n隔离(远离、封闭、缓冲);n个体防护;n薄弱环节;n事故应急:应急处置与救援 如何控制重大危险源?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技术措施重大危险装置的设计、制造n必须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各种载荷作用:静载荷、动载荷、内部压力、外部压力、腐蚀、温差载荷、外部冲击载荷等重大危险装置运转控制n根据装置运转情况,采用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方式 如何控制重大危险源?安全系统和专门安全措施防止偏离允许运转条件的系统n减压系统;温度、压力、流量调节系统;防溢系统;应急停车系统等。

      安全冗余系统检测报警系统n工艺参数监测系统;设备故障检测系统;火烟检测系统;安全装置故障检测系统等 如何控制重大危险源?防止人失误技术措施n不同尺寸接头;n特殊标记、包装,分析检验;n开关与安全阀联锁;n开关、按钮、阀门等有明显标记;n专用通讯设备;n书面指令;n防止开关被误操作的措施;n人员培训等 如何控制重大危险源?限制事故后果的技术措施n气体检测器;n水喷淋系统;n蒸汽幕系统;n消防泡沫系统;n防液堤、收集罐等 企业的重大危险源管理《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企业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掌握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其严重程度,负责现场管理;建立重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制度和巡检制度,掌握重大危险源动态变化情况;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对重大危险源所在区域进行标识;制定场内应急计划,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与工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建立重大危险源变更管理制度,生产工艺、设备、材料、生产过程等因素发生变化之前,必须进行危险分析和安全评价。

      政府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政府在重大危险源控制方面负有重要的监督管理责任1) 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摸清底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和分布情况,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定期报告制度; 2) 开展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3) 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和执行区域应急救援预案;4) 向周围居民通报重大危险源及其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情况,告诉居民们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时应该采取的行动 泄漏分析泄漏后果与泄漏物质的相态、压力、温度、燃烧性、毒性等性质有关可燃气体泄漏泄漏后立即发火的场合,发生扩散燃烧,产生喷射性火焰或火球,影响范围较小泄漏后滞后发火的场合,泄漏的可燃气体与周围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云团,遇到引火源发生爆燃或爆炸,影响范围较大 泄漏分析有毒气体泄漏有毒气体泄漏后形成云团在空气中扩散,有毒气体浓度较大的浓密云团笼罩很大范围,影响范围较大液体泄漏泄漏后果取决于液体蒸发生成的气体量常温常压液体泄漏后形成液池,液体表面缓慢蒸发;加压液化气体泄漏后瞬间迅速气化,没来得及蒸发的液体形成液池,吸收周围热量继续蒸发;低温液体泄漏后形成液池,吸收周围热量蒸发,液体蒸发速度低于泄漏速度。

      泄漏分析当发生泄漏的设备裂口规则、裂口尺寸已知,泄漏物质的热力学、物理化学性质及参数已知时,可以根据流体力学中的有关公式计算泄漏量当裂口不规则时,采用等效尺寸计算;考虑泄漏过程中压力变化等情况时,往往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泄漏量 泄漏后的扩散液体离开设备后沿地面流动直到低洼处或人工边界(如防液堤),形成液池液体离开裂口后就不断蒸发如果泄漏液体是挥发性液体或低沸点液体,则大量蒸汽在液池上面形成蒸汽云 液体蒸发分为闪蒸、热量蒸发、质量蒸发三种情况 液体闪蒸或加压气体瞬时泄漏的场合,可以根据绝热扩散公式计算气团各处的气体浓度 气团在大气中的扩散液体、气体泄漏后在工厂上方形成气团,气团将进一步扩散,影响厂外广大区域气团在大气中的扩散情况与气团自身性质有关在后果分析中主要考虑密度接近或大于空气密度的气团气团的扩散还受大气稳定度、风速、风向、地表粗糙度等因素影响,呈现十分复杂的函数关系利用高斯气羽模型可以计算气羽状气团中任一点处的气体浓度;利用高斯气团模型可以计算瞬时泄漏形成的气团中任一点处的气体浓度 估计事故后果 火灾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影响周围环境当火灾产生的热辐射强度足够大时,可以使周围的物体燃烧或变形;强烈的热辐射可能烧死、烧伤人员,烧毁、烤毁设备。

      泄漏的易燃液体、气体燃烧方式有池火(Pool fire)、喷射火(Jet fire)、火球(Fire ball)和突发火(Flash fire)四种对于池火、喷射火和火球,可以计算人员或设备处热辐射通量来估计火灾事故后果对于突发火主要是确定可燃混合气体燃烧下限随气团扩散达到的范围,一般认为在此范围内的人员将全部死亡 估计事故后果 在计算出物理爆炸或化学爆炸释放的爆炸能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经验公式计算爆炸冲击波的影响半径、碎片的飞散速度和打击深度,估计爆炸事故的后果 在有毒物质大量泄漏的场合,根据有毒气团的扩散范围、浓度分布和接触毒物的人数等估计中毒事故的后果建议用有毒物质在人群中造成死亡的概率来估计中毒事故后果 气体泄露事故后果仿真 轻伤区吸入反应区致死区重伤区中毒危险区域示意图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