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学案:4.4 两极格局的结束.docx
7页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课标要求] 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课堂互动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1)背景:苏联的实力下降2)政策:新“遏制”政策3)军事措施①提出“灵活反应战略”,以重新夺取军事优势②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对苏联施加压力,进而拖垮苏联4)意识形态措施①号召对苏联进行讨伐②支持政党和组织,资助电台活动[教材互补]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新一届的总统,提出了一套“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试图通过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情报等各种手段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里根也主张从实力出发,同苏联对话和谈判,对苏联施加压力岳麓版)[历史概念]“星球大战计划”“星球大战计划”证明了美国通过科技力量装配军事使之更加强大,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更优势的地位;苏联经不起这样的拖累,只有从“缓和”到“收缩”走向“崩溃”2.苏联的“新思维”(1)提出者:戈尔巴乔夫2)内容: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不主张进行核战争3)美苏关系的缓和①签订“中导条约”,双方约定销毁部分核军备②双方交流合作取得进展。
[重点精讲]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在美苏争霸中转为全面收缩的原因1)从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上比较,苏联仍落后于美国为了达到在军事力量方面领先的目标,苏联加大国民经济军事化程度但实际上,苏联的军事大国地位缺乏相应经济力量的支撑,是不稳固的2)美苏争霸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难,助长了国内社会矛盾的激化,增加了通过改革来医治国内各种弊病的难度[深化探究]材料 “星战”计划的另一目的,使竞争激化,将苏联拖入更高层次的军备竞赛,最终将其拖垮经过多年的冷战和美苏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前苏联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但是,美国的“星战”计划出笼后,苏联被迫大幅度增加军费……实验证明,“星战”计划在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如航天、能源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好转思考(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美国进行“星球大战”计划有哪些目的?(2)美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美苏两国有何影响?(3)结合材料和有关历史知识,分析“星球大战”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4)结合“星球大战计划”对美苏争霸结果的影响,谈谈它们对当前中美关系有何启示?答案 (1)目的:推动美国经济发展,拖垮苏联经济2)影响: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给苏联经济造成沉重负担。
3)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已在战略核武器方面赶上美国;里根政府提出所谓的新“遏制”政策,鼓吹“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4)启示:坚持和平崛起,不称霸;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抢抓科技的制高点;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二、冷战的结束1.背景(1)布什关注苏联国内的改革,并通过提供经济援助试图左右苏联的改革进程2)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并未扭转经济下滑颓势,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引发了全面社会危机2.表现(1)东欧剧变:1989年,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执政党地位2)德国统一: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3)苏联解体:1991年,原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苏联解体[教材互补]德国的分裂是战后欧洲最严重的政治问题之一在1989年东欧的政治动荡中,东德也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活动,面对强大的压力,东德政府只好开放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和全部边界1990年,两个德国以东德并入西德的方式最终完成了统一岳麓版)[关键点拨]戈尔巴乔夫的“全面收缩”实际上是一种无奈之举长期的争霸使苏联的经济被拖垮,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危机四伏,所以苏联已经不具备与美国在全球争霸的能力。
[重点精讲]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共同原因1)都是根源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2)都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政策有关3)都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深化探究]探究点1 东欧剧变材料一 观望柏林墙的那一边 柏林墙被推倒材料二 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思考(1)柏林墙从修建到拆除反映了国际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德国是怎样实现统一的?(2)根据材料二分析,东欧剧变的本质3)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认识?答案 (1)两极格局由确立到瓦解的趋势1990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方式,实现了国家的统一2)本质: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3)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抓住机遇,全力发展;要抵制和反对西方腐朽思想的渗透,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
探究点2 苏联解体材料一 1991年8月19日凌晨,塔斯社发表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鉴于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欠佳,即日起由他本人履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实行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已“进入了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材料二 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声明,不承认紧急状态委员会,要求恢复戈尔巴乔夫的权力21日晚上,戈尔巴乔夫声明他开始“完全控制”局势思考(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入了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2)材料二中布什为什么要求恢复戈尔巴乔夫的权力?答案 (1)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效果,苏联经济继续下滑政治改革使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方向发生了根本变化,国内局势失控,国家面临分裂2)戈尔巴乔夫对外战略收缩,寻求与美国缓和,对美国有利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1.影响(1)消极方面:①美苏争霸对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胁②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影响了经济发展③美苏争霸造成地区局势的动荡与紧张2)积极方面:争夺与缓和同时存在,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2.冷战思维(1)美国对苏联的仇视,成为严重歪曲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思想根源2)原来被美苏对峙掩盖之下的各种矛盾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暴露出来,影响了国际局势3)美国等超级大国肆意欺凌弱小国家,致使战争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深度点拨]美苏关系是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突出特点,要在特定的阶段分析两国的关系总体来说,国家的实力决定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课堂小结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美国采取强硬措施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提出了“新思维”,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在政治改革中推行政治“多元化”同时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导致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二战后持续了40余年的两极格局、冷战局面宣告结束,但冷战思维依然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致使战争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随堂练习1.《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的签署,说明了( )①苏联推行“新思维”外交 ②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③美苏在战略武器上的竞争重点发生转移 ④标志着美苏关系更加紧张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 可用排除法《消除中程导弹条约》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有限缓和时期,故④错误。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争霸活动全面收缩,这表明( )A.苏联要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B.苏联与美国一决雌雄定出胜负C.苏联军事力量缺乏相应的经济支撑D.苏联社会矛盾尖锐,国家濒临瓦解答案 C解析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经济困难,难以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得不转入全面收缩3.戈氏新思维“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导致( )A.美国放弃核战略B.用人性论麻痹了西方国家C.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瓦解D.缓和了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答案 C解析 理解戈氏新思维对苏联乃至东欧各国的影响是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4.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并沿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名、国旗和国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①民主德国体制问题 ②苏联解体的冲击 ③联邦德国经济发展 ④西方国家“和平演变”A.①②③④ B.①②C.①③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本题为典型的组合选择题从所给选项内容看,苏联解体的时间在1991年,而两德合并时间是1990年,故很明显②不是其原因,首先排除,由此判断含②的A、B两项不正确,因为①造成了东德困境,应是其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项5.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有利的方面包括( )①防止了以战争解决国际争端 ②限制了核武器的扩散 ③绕过联合国安理会,为所欲为 ④以签订协议来解决问题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 D6.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请回答:(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2)“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3)如果你是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答案 (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2)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柏林危机,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战争和朝鲜的分裂等3)言之有理即可如:冷战造成欧洲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分裂或危机,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发展,双方都想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剧了意识形态的斗争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以及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该题考查了冷战的表现、影响等知识点教师用书[资料回放]点拨 材料说明美国政府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采取的非武力的进攻手段实在费尽心机我们从中并未看到血与火的较量,而是潜在的、没有硝烟的进攻,这就是美国政府采取的从结果来看十分有效的“和平演变”策略[资料回放]点拨 布什政府对戈尔巴乔夫在国内的改革表示支持,而苏联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学思之窗]提示 从美苏激烈对抗态势的消极影响、美苏缓和态势的积极影响以及两极格局解体后的遗留问题等角度进行分析[学习延伸]提示 1.柏林曾经是美苏对峙争夺的主要对象,柏林墙也成为东西冷战的象征之一。
柏林墙的拆除,成为两德走向统一的象征,成为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的重要标志之一2.先评论该观点是错误的,然后说明理由苏东剧变只是苏联模式受挫并非社会主义失败,相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表现出更强的生命力课后练习[基础达标]1.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了“和平战略”,这一战略的实质是( )A.维护世界的稳定与繁荣B.放弃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C.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