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单元第4课人格不可辱教案 苏人版.doc
4页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单元第4课人格不可辱教案 苏人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相关法律对公民姓名权的规定;使学生正确看待给他人取绰号;理解如何珍惜自己的名誉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绰号问题,懂得珍惜自己与他人的名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正确看待给他人取绰号;2、如何珍惜自己的名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生活:《朱月坡的烦恼日记》 朱月坡被同学们叫着朱肚皮,她非常地苦恼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探究:(1)、朱月坡为什么会有苦恼?(2)、生活中你曾有过这样的苦恼吗?我们班的同学是不是也有相互起绰号的现象当别人喊你绰号时,你有什么的感受请走上讲台进行简短的演讲:〈当我被叫 绰号时〉引导学生思考: 我们究竟该喊姓名,还是喊绰号教师小结 (略)(二)新授说说我们的姓名1、说说自己姓氏的由来2、你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给我们介绍一下那么,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的姓名权的呢?请阅读书本P32最后一段然后,来分析下列两个案例案例一:齐玉苓,与陈晓琪均系滕州八中1990届应届初中毕业生。
齐玉苓被济宁商校录取为财会专业委培生陈晓琪在其父陈克政的一手策划下,领取了济宁商校给“齐玉苓”通知书,冒名顶替入校就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银行滕州支行xx 年1月29日,将陈晓琪等告上了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1)齐玉苓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2)假如,你是原告律师,你会怎样为她辩护?我们来看以下最终结果怎样山东省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结果:赔偿上诉人齐玉苓因姓名权、受教育的权利被侵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7000元,间接经济损失41045元);并赔偿精神损失费5万元;济宁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都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案例二:王晓华改姓王晓华父母离婚后,随母亲过为了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决定改跟母亲姓“张”父亲知道后,坚决反对,还扬言:要是改姓,他就不支付晓华的生活费父亲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我们来看看法律对此是什么规定的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婚姻法”第十四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可见,王晓华有权改姓,抚养子女是父母应尽的义务。
父亲的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总结略 如何珍惜名誉阅读故事:CD风波 看完情景剧,思考以下五大问题,然后进行抢答首先我们分小组交流讨论,然后举手抢答,不足之处,其他组可以补充甚至更改我们将根据小组合作情况、抢答次数、回答准确度、建议合理性几个方面,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最佳个人将成为我们班“维权大使” 1.在这场CD风波中,你对小吴和小白的言行有什么看法?2.如果你是小吴,会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要回自己的CD机?3.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类似小白这样不经意间做了有损自己名誉的事?列举自己或他人身上存在有损名誉的现象看哪个组列举的多 教师将学生列举的事例总结归纳为三类: 1、自己损害了自己的名誉比如:说脏话;说谎话,以及像小白那样不守信誉,……2、损害了他人的名誉而影响了自己的名誉比如:在同学背后说坏话……3、 害了自己的名誉,同时影响了集体名誉4.生活中,当你的名誉受到侵害时,你应该怎么做? 5、信誉与名誉材料一:书本上34页,虞孚卖漆的故事材料二:20年前的一个濒临破产的小企业,为了坚守信誉,将有缺陷的76台冰箱当场砸毁当时,很多职工在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
它就是世界500强企业——海尔思考:(1)虞孚为什么会沦为乞丐?海尔为什么能挤身世界五百强? (2)一正一反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略)(三)练习(案例分析)结合以下几种情况,请同学们探讨:当我们的名誉被伤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事由方法你的好友将你以前悄悄告诉他的隐私公开,使得很多人在背后议论你 你与一位女同学抢计算器,碰到了她的手,有同学就在校园里到处说你们早恋 老师把你的作文当范文在班上宣读,有人却说你是抄袭的 (四)课堂总结:略老师希望:我们班在大使的带动下,每个同学都能学会珍惜自己姓名和名誉,同时尊重他人的姓名和名誉,成为国家栋梁、民族希望结合课堂板书,再回顾一下今天所学内容五、作业:1、假如你是一家企业的总经理,你会怎样树立企业的名誉课后)2、完成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 《维护人格尊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宪法对公民人格尊严的规定,以及当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的救济途径;使学生正确看待消费者的人格尊严2、能力目标:掌握维护人格尊严对我们的要求;掌握当被人误会时应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懂得不仅要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还要主动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权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维护人格尊严对我们的要求;2、掌握当被人误会时应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三、教法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信息点击:(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内容:人格尊严权,是指公民的人格有依法受到尊重、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人格尊严权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等2)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或请求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二)新授1、劳动者的尊严案例分析:教材P35“要饭碗还是要尊严”讨论:(1)朴某的做法侵犯了张文的哪些权利?(2)如果是你,会选择“私了”吗?理由是什么?问题提示:在自己的人格受到侵犯时,不应简单地选择“私了”,因为“私了”等于放弃了法律和政策对自己的保护,而且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如果非常希望保持这份工作,就要去找老板表明自己的态度,要求他必须给自己一个交待,让自己觉得可以接受如果遭到拒绝,就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不应以饭碗换尊严,以出让自己的尊严来获得一份相对丰厚的收入3)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判决?你判决的依据是什么?教师小结:从张文的案例告诉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权2、消费者的人格案例分析1:教材P36-37“野蛮的保安”(1)该商场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2)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问题提示:超市无端怀疑消费者偷了商店的东西,进而将消费者强行拉到保安室,采取搜身的办法对消费者进行检查,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妥的,它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遇到类似的情况,应理直气壮地与当事人进行交涉,要求澄清事实、赔礼道歉,或找商场有关负责人要求恢复名誉,也可以直接诉诸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师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因此,作为消费者,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权案例分析2:某顾客购买家用电器后因使用不当造成电器损坏,要求商店退赔。
在商店营业员不同意退赔的情况下,顾客对营业员进行了辱骂,并动手打了营业员一个耳光1)结合这一案例谈谈你对“顾客永远是上帝”这一经营理念的认识2)通过案例分析1和案例分析2的讨论,两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问题提示:(1)因为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竞争使经营者越来越认识到顾客的重要性,“顾客永远是对的”、“顾客是上帝”成为许多经营者的理念顾客是上帝”体现的是一种对顾客的礼遇,是一种服务的心态作为“上帝”的消费者理应得到足够的尊重和礼貌,但尊重和礼貌都是双方的,顾客也不能违背顾客与商场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2)启示;对于公民来说,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遵纪守法,既是公民良好素质的表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教师小结: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经营者和消费者是平等的,作为经营者,应尊重消费者,而作为消费者也应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做有损于人格的事,不能因为自己是“上帝”而割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因此,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首先要不做有损于人格的事板书)拓展天地一:外企工人张文、消费者王某,如不依法维权,可能会有哪些做法?这些做法会造成什么后果?教师小结:可能的做法,一是忍气吞声,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会纵容侵权行为,有可能使自己的合法行为受到进一步的侵害;二是以暴制暴,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会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此,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正确方法是运用法律武器拓展天地二:教材P38“被同学、朋友、老师、家长误会或遭到故意羞辱时”有个同学经常在背后说你坏话,不少同学信以为真我的办法是 教师把你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有人却说你是抄袭的我的办法是 上体育课,因为你跑步姿势不对,某同学当着全班同学大声说你的样子像鸭子我的办法是 教师小结:我们应当学会用包括法律武器在内的正确方法,消除误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板书)(三)练习:一天,某中学初一年级两名女生,在一超市选购了一台复读机,当她们付完款准备离开时,被该超市的保安拦住,声称她们偷了化妆品,两位女生被怀疑为小偷,与保安争执起来超市保安不但不听她们的解释,反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她们带到保卫科,强行搜身事后,两位女生将超市推上了被告席,该超市被判处对她俩公开道歉,并付给一定的精神损害费。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超市保安侵犯了两名女生的什么权利?请列举两条法律依据2)两位女生将超市推上了被告席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问题提示:(1)超市保安侵犯了两名女生的人格尊严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2)我们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人格尊严权受到侵犯时,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或请求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四)课堂小结(略)五、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