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2900字.docx
18页《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2900字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2、生字读音:环滁(chú) 琅琊(láng yá) 辄(zhé) 林霏(fēi)开 岩穴暝(míng)伛偻(yǔ lǚ) 山肴(yáo) 野蔌(sù) 射者中(zhòng) 觥(gōng)筹交错 颓(tuí)然 阴翳(yì)3、重点词语解释:(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环绕环:包围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4).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5).名之者谁 名:命名6).饮少辄醉 辄:就7).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9).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11).吾谁与归 归:归依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发:开放秀:草木茂盛繁阴:形成浓阴13).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14).休于树 于:在。
15).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16).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17).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8).弈者胜 弈:下棋19).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20)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21).树林阴翳 翳:遮盖 (22).鸣声上下 上下: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23).太守谓谁 谓:是4、重点句子翻译:(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3)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译: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在出游啊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站着或坐着大声喧哗的,是欢悦的众位宾客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这是喝醉了的太守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译: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宾客跟从太守回去。
树林茂密阴蔽,到处的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二)内容主旨: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三)重点把握: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4.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5.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6.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7.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8.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9.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请仔细找一找,说说自己的理解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四、知识点归类:1、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野芳发而幽香 芳:古义:花朵 今义:芳香山间之四时也 时: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2、一词多义:①而: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②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以为绝妙;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③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④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代词,名之者谁?⑤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⑥乐: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⑦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⑧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⑨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⑩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⑾穷:①乐亦无穷也:尽②欲穷其林:走完⑿归:①云归而岩穴暝:归集,聚拢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3、词类活用:①山行六七里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③名之者谁 命名,名词用作动词④自号曰醉翁也 取名,名词用作动词⑤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乐)以……为乐,动词后乐)乐趣,名词4.特殊句式以及重点句子翻译倒装句: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译: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弯着驼背的老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判断句:①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译:滁州四面都是山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酒上第二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3200字《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二)词类活用 .1. 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 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 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 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 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三)文言固定句式 ..1. 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2. 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四)省略句、判断句1.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2. 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3.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六)状语后置句1.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七)重点翻译句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八)多义词1. 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 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 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 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 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6. 其 .⑴始舍于.其址。
代词,它的,代华山)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十)异义词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