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高中语文 4.15《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语文版必修1.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79917333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5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高中语文 4.15《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语文版必修1[导学]《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散文的杰作它通过记述“百年老屋”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读了此文,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项脊轩志》之所以有如此感人的力量,就在于一个“情”字,文中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事事关情,语语动情但归有光的生活遭遇和深沉的身世之感、浓厚的思亲之情以及内心伤痛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多样而高超的传情艺术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作者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而情意缠绵动人,尤其善于用简朴生动的人物对话、口语,尽传人物的神情、仪态[资料显示屏]一、关于作者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八岁丧母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合称“唐宋派”清朝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他反对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他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曾说:“夫诗者,出于情而已矣《沈次谷先生诗序》又认为“圣人者,能尽天下之至情者也”,而“至情”就是“匹夫匹妇以为当然”《泰伯至德》正因为归有光肯定“匹夫匹妇”的“至情”,所以,他的一部分散文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记》等,写得相当感人他的散文的特点是:即事抒情,真切感人;注重细节,刻画生动;篇幅短小,言简意赅;结构精巧,波折多变二、关于《项脊轩志》1林纾在《畏炉论文》中赞誉本文“叙细琐之事,能使熔成整篇”,“琐琐细细,均家常之语,乃至百读不厌”2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3书中删节的一段内容见“相关资料”删节的一段是作者的议论,这里既有自我解嘲,又将自己与历史伟人相比较,表明自己不甘于永远处在“败屋之中”的志愿[教学设计]设计A一、设计思路本文语言浅近,阅读障碍不大,可由学生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课下自行阅读,梳理和积累文中语言现象、文化常识,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鉴赏本文写作特点课上检查阅读效果二、教法展示一检查导入翻译下列句子: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2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二质疑讨论1文中说“借书满架”,这满架的书真是借来的吗明确:不可能2归有光出身于一个怎样的家庭中明确:官宦家庭,书香门第3这能否从文中找出明确:第3段——“吾家读书久不效”、“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借书满架”意为“积书满架”《四部备要》本作“积书”三整理语言现象1重要词语(1)得:“又北向,不能得日”“轩凡四遭火,得不焚”“得”的基本义是“得到、获得”,前一句就是;“得”还有“能够、可以”的意思,表示情况允许,后一句就是。

      2)然:“室始洞然”“冥然兀坐”“然余居於此”“然”字在文言文中的使用率很高,常常用作形容词的词尾,表示“……的样子”,前两句就是;“然”字还可以表示转折,可以译为“然而”“但是”,后一句就是;此外,它还可以用作代词,当“这样、那样”讲;用作形容词,表示“对”的意思3)凡:“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凡”字是“总共、一共”的意思4)“而”“若”“汝”“尔”“乃”都可以用作第二人称代词,课文中用了前三个,可以让学生收集归类文中句子是“某所,而母立於兹”“吾儿,久不见若影”“他日汝当用之”2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下,往下“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上,从上面“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手2名词用作动词:“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乳,喂养3句式判断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妪,先大母婢也用“……也”表示判断疑问句:“儿寒乎欲食乎”用“乎”表示疑问“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用“何……也”表示疑问4练习课堂口答完成课后练习二四积累文化常识说明:涉及内容,可事先安排几位学生查阅、整理此步骤可根据需要取舍1涉及建筑方面的“鸡栖于厅”厅”,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多具有小型公共建筑的性质,用以会客、宴请、观赏花木。

      因此,室内空间较大,门窗装饰考究,造型典雅、端庄,前后多置花木、叠石,使人置身厅内就能欣赏园林景色文中“厅”指一般说的客厅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闺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文中“中闺”指内室或妇女的卧室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牖”,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上古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后泛指窗2涉及称谓方面的“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先大母”,已去世的祖母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太后帝王的母亲、大父父亲的父亲、大母父亲的母亲,即祖母在称谓前加“先”表已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或年长者先妣”,已去世的母亲《礼记》:“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故去世的父亲称“先考”,去世的母亲称“先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指男孩15岁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儿童时期,头发向上收起,束成小髻,称“总角”,于是称童年时期为“总角”男孩成童束发为髻,称“束发”。

      而“成童”即长到一定年龄的儿童,一般认为是15岁,故男孩15称“束发”3涉及婚姻及其他方面的“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女子出嫁何谓为“归”《易经·渐》:“女归,吉孔颖达疏:“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此外,女子出嫁亦称“适”《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吾妻归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诗经·周南·葛覃》:“害浣害否,归宁父母朱熹集传:“宁,安也谓问安也《左传·庄公二十七年》:“冬,杞伯姬来,归宁也杜预注:“宁,问父母安否另外,古时诸侯朝觐毕,天子问其民安否,也叫“归宁”归宁”又不同于“归省”,“归省”指回家看望父母,不只限于出嫁女子顷之,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手板古臣僚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据《明史·舆服志》,一品到五品官员上朝用象牙做的手板五课文理解检查1作者简介见“资料显示屏”2题解见“资料显示屏”3扩写一个句子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扩写“这是一篇写项脊轩的散文”这个句子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这是一篇写“百年老屋”项脊轩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表现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的抒情散文。

      4造一个句子从品析、欣赏、发现、感受等方面入手,就课文内容或写法说一句欣赏的话,并简述理由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美点赏析根据学生发言整理本文写作特点:1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项脊轩牵系着归家的几代人,而且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项脊轩牵系着作者和家族的许多事,轩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轩是作者喜悦与悲哀、希望与梦想的见证文章处处写项脊轩,实际上是处处在写作者自己的感情,小屋成了全文思想感情的一个绾结,成为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由于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而形成的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又如结尾“庭中枇杷树,吾妻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一句,明写高高的枇杷树,暗写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之情高高的枇杷树一天天长大,已是亭亭如盖了,作者的怀念之情与树俱长,与日俱增,久久萦怀,永世难忘,大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叹2撷取细节,表情传意作者选取一些极富情致而叫人睹之神伤、闻之心恸的生活细节,使人物形神毕肖,抒发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至爱真情。

      如写母亲,借老妪转述的“儿寒乎欲食乎”写出了一个母亲最平常亦最深情的呵护又如写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夫妻有问有答,有教有学,志趣既然相近,伉俪间感情之融洽自可想见作者就是如此抓住这些看似平常、实则感人肺腑的细节,运用传神之笔,使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止神态,甚至复杂的心理活动,全都跃然纸上正是这些生动逼真的家庭琐事、生活细节,传达出亲人间的真情至爱,让人读来哀婉悱恻3语言平实,情意动人《项脊轩志》中作者对一事一物一人尽皆平实说来,“不事雕饰”,用语极为清新淡雅但正是这“不事雕饰”“而自有风”例如写老祖母来看望和勉励“我”的场面中,作者无意于雕琢,只是依次将事情如实道来,却十分真实感人一见面,老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又诙谐,贴切地传达出老祖母对孙子的关切、疼爱的心情临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自言自语,细致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子殷切的期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笔,平淡之至,但感人至深,“令人长号不自禁”;同时也准确地勾勒出一位慈祥、平易的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的老者的形象。

      六总结多少悲欢离合事,尽在寻常斗室中紧紧抓住项脊轩活生生的悲欢离合的日常琐事,用清新淡雅的笔触一一点染,将深情融于清墨淡彩之中,把悲剧和喜剧推上心灵的极深处爱天下之佳屋美景,悲人间的生离死别用朴实、自然的语言来抒情,以简洁生动的词语来叙事墨至清至淡而情至深至浓,笔至简至洁而意至尽至美这一切就是《项脊轩志》之所以被历代评论家所推崇,作为归有光的代表作而永垂史册的根本原因设计B一、设计思路《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散文的杰作,也是历代美文之一,不精读,恐难以真正解其情意、其美妙基于此,教学时可从归有光身世经历入手,抓住一个“情”字,设计几个话题让学生讨论探究,以深化对文章的理解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疏通文字二、教法展示一导语设计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衣锦还乡打一中国古代散文家名字——归有光二归有光简历学生课前制作简历,课上展示三揣摩归有光的内心世界前人王锡爵评归有光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项脊轩志》就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杰作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届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青桐鸣高三下学期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八省联考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演练统一监测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青桐鸣高三下学期10月大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广东省联考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八省联考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演练统一监测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三下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云南省大理民族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