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策略34689.pdf
12页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策略及复习进度 经过半年多的苦教苦学我们终于胜利结束了第一轮复习, 即将如火如荼地进行第二轮复习,第一轮复习就是按照课本顺序,逐个逐个地对课本中出现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疏理, 也就是说完成了对学生的“广积粮”阶段,在这个基础上如何更有效,更有序,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轮复习呢?复习的目的为: ①帮助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②对知识点、热点、考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牢固, 相关的知识类比化, 同类的知识系统化 ③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归纳与概括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我们的做法是: “选好例题突破难点、疑点、弱点、盲点及热点知识”: 如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热点考查进行专题复习, 将历年高考题归纳发现“陷阱”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如(MCE97-15)25℃,压强为 1.01×105Pa 时,11.2L 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 NA; ②物质状态: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 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 H2O、SO3、已烷、辛烷、CHCl3 等。
如:(MCE96-20B)标准状况下,1L 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体产物的分子数为 8NA/22.4; ③物质结构: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 (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 He、Ne 等为单原子组成,Cl2、N2、O2、H2 为双原子分子等如: (MCE96-20D) 常温常压下, 1mol 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 4NA; (MCE97-15)31g 白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单键数目是 4NA 个 ④氧化—还原反应:考查指定物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常设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被氧化、被还原、电子转移(得失)数目方面的陷阱如:(MCE03-14)1molNa2O2 与水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MCE98-9)1mol 硫原子同足量的铜粉充分反应时,铜失去的电子数为 2 NA ; ⑤电离、水解: 考查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数目或浓度时常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如:(SMCE03)1L0.1mol/L 的硫化钠溶液中硫离子数目为 0.1NA 从历年高考实验题的考查和学生的实验题解答情况分析, 主要暴露了三大问题:一是审题不过关,没读懂题;二是缺乏实验思维;三是答题语言文字表述及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
复习中就要求老师进行专门训练与提高,重点在于要求学生思维方法到位讲解解题技巧方法时,不仅把涉及本章知识的例题讲透,还同时将该方法还能用到其它章节的哪些知识点同时进行归纳与总结,以便学生能真正学会方法,能举一反三 一、认真研读“考纲考题”,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1、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大纲》对高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每个知识点的能力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不能随意的扩大或缩小复习范围,这一点在第二轮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第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不能在“深”、“难”、“偏”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高考题一出来就说我们在复习中做了很多“无用功”; 学生也有这样的感觉: 考试时感觉良好,估分时捶头顿足,容易的题反而丢分了究其原因,是难题做多了?易题做少了?不!是题目做多了,教师考纲研究不够,学生解题后的再思考太少了,复习的导向搞偏了,组织教师对考试大纲集中培训 2、潜心研究高考试题 研究高考试题非常重要,高考试题不仅是《考试大纲》对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而且代表了高考考查的方向和深广度怎么研究?我认为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做,新上高三的教师主要做5 年来各地高考卷, 上过高三的教师重点做 3 年来年各地高考卷,目的是找感觉,感受高考试题的深广度,这有助于我们在二轮复习把握好“度”,特别是防止在训练题中片面追求偏、难、怪;二是比,对各年全国卷比较,对全国各地卷比较,从中找差别、找共性、找联系, 这样,复习的目标更明确,复习的思想更开阔;三是找,通过对近三五年的高考试题的重点研究,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据此可排查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从而提高教师复习的针对性。
3、精心研究化学考试能力要求 《考试大纲》 中明确规定了化学学科的三种考试能力: 接受、吸收、 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近年高考题,对以上三种能力在高考题中的体现方式和考查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要将三种能力的提高贯穿于二轮复习教学的始终同时我们也把考纲中涉及的考点和能力要求以复习材料的形式印发给学生,也让学生知道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从而提高学生复习的针对性 二、切实实行主备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高三二轮复习的主渠道在课堂,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复习的基本课型有复习课和讲评课 1、复习课 经过一轮复习后,我们对所有知识点都复习过一遍, 若在二轮复习课堂中再次罗列知识点,教师烦、学生更烦,课堂效率自然低下,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关键在备课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需求, 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将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全方位整合各种信息,推行集体备课制,把第二轮复习的各大专题分解成 21 个小专题,这样既可以加强备课组内教师教学心得的交流,又可以较好地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 还能加强备课组内教师的团结协作,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二轮复习中比较常用的教学设计有: (1)以题目带知识,考点知识化,知识问题化,即先练后讲 (2)以结构带知识,从知识结构入手复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网络,使之形成系统化、网络化 (3)问题导学式,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本,让学生直接填写或在课本上找答案 2、讲评课 讲评课是高三二轮复习中最常见、 最重要的课型 细化一下,又可分为试卷讲评和习题讲评 学生的能力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 讲评课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要上好讲评课, 重点也在备课,也可实行主备制,由主备人提出讲评的要点及讲评方法 应注意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讲评的几个环节无论哪种讲评课,都必须确保“训练—批阅—反馈—讲评—反思” 等几个环节的完整与落实, 即有发必有收,有收必有改,有改必有评,有评必有思 (2)讲评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归类法,按考点归类,按能力要求归类, 按解题思想归类, 按错题错因归类等, 同是错因分析,又有知识、思维、心理等方面 (3)讲评力求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归类讲解,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整理分析归类, 重点讲评重点、 热点、 双基应用的薄弱点,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其次注意重过程评析,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再次是注重变式训练(如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讲评不要就题论题,可借题发挥,讲这个题的规范解答、讲这个题的深化变形、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讲评课也不能“满堂灌”,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反思的余地每次讲评,要求学生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批阅,专题补偿,三次过关 三、突出学科特点,提高实验复习的实践性 一轮复习中实验复习分散到各个章节中, 主要是停留在空对空的做实验题,讲实验题的状态,这样始终落后于高考实验命题的改革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要还化学实验以本来面目,否则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实验观察的全面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结论的科学性都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可望不可及 通过近几年高考试题发现,实验题的比重有所加大,难度略有上升,且更加注重实验基础与能力的双重考查为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复习实验: 1、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电化教学优势,在实验专题复习时,利用 2 个晚上放映实验光盘, 让学生看名师是怎么做实验和讲实验的 2、利用学校科技节开放实验室的契机,把常用仪器、常用装置搬到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去感受 3、查漏补缺,强化基础年级时的薄弱环节及盲点,尽量创造条件,补做高一、高二漏做实验,或重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试验 4、进行实验设计训练根据实验习题的要求,设计出实验方案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四、精心选题,规范训练,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学生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精心选题是关键,经过讨论得出选题要遵循以下原则: 1、紧扣大纲,参照考点,在选题时考过的知识点作好记号,方便下次命题教师参考,避免知识点的多次重复和遗漏。
2、教师跳进题海,从各种信息来源中精选基础性强、思维性灵活,重能力、有梯度的试题,进行改编、整合,使选编习题符合校情、教情和学情,这才不至于浪费学生时间与精力,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习题要精选,训练更要规范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首先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语言表达到化学用语的书写,教师要身体力行, 做好表率, 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做好学生训练的规范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训练氛围,将规范教育寓于常规训练之中如张贴“细节决定成败”,“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等口号,时刻告诫学生 2、限时限量,对学生进行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的规范训练二轮复习,训练很多,但要多搞定时训练,形式不一,套题训练、专题训练均可 3、结合高考评分标准及阅卷实际,对学生进行规范书写、规范答题训练如方程式、 结构简式、 电子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简答题的语言表达和描述,计算题的格式、步骤、精确度等 4、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审题能力的训练与指导审题不严谨,是学生考试最常见最容易犯的毛病,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方法很多,其中“读、划、联、挖”四字审题训练法就是很常用很具实效性的一种方法,值得借鉴。
5、大考过后,要深化、细化试卷分析,开展反思活动,如开展“规范试卷”上墙,“典型试卷”上墙活动,开展查失分原因活动,帮助学生改进陋习,培养良好的训练答题习惯,真正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高三化学三月中旬-四月中旬第二轮板块复习进度 拦隆口中学高三理综化学-王艳慧 时间 内容 课时安排 3.15 — —3.23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括化学用语、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五课时 3.25 — —3.30 元素及其化合物: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信息和无机推断题、原电池与电解池专题 五课时 4.1----4.6 有机化合物:有机推断与合成. 五课时 4.8——4.13 化学实验及其化学计算:探究性实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问题 五课时 5.23 — —5.24 理综真题训练,穿插NA的应用、离子共存判断及其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 :5.25 — —5.26 有机推断和无机推断做题技巧,真题训练 5.27 五一放假 5.28 探究性实验的做题技巧包括;无机和有机实验.仿真题训练 5.29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做题技巧及反应热、燃烧热与中 和热的应用。
5.30 — —5.31 回归课本,整理并分析错题 6.1——6.2 回归课本,分析选择题做题技巧 6.3 6.4——6.5 理综试题一套 1) 第三周(3 月 18 日-3 月 23 日):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包括化学用语、 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共五课时完成 2) 第四周(3 月 25 日-3 月 30 日):元素及其化合物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信息和无机推断题、原电池与电解池专题共五课时完成 3) 第五周(4 月 1 日-4 月 6 日):有机化合物有机推断与合成,共五课时完成 4) 第六周(4 月 8 日-4 月 13 日):化学实验及其化学计算探究性实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问题共五课时完成 第三轮专题复习进度 1)第七周(4 月 15 日-4 月 20 日):理综真题训练,穿插NA的应用、离子共存判断及其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共五课时完成 2)第八周(4 月 22 日-4 月 27 日):有机推断和无机推断做题技巧,真题训练共五课时完成 3)第九周(4 月 29 日-5 月 3 日):五一放假 4)第十周(5 月 6 日-5 月 11 日):探究性实验的做题技巧包括;无机和有机实验.仿真题训练。
共五课时完成 5)第十一周(5 月 13 日-5 月 18 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做题技巧及反应热、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应用共五课时完成 6)第十三周(5 月 20 日-5 月 25 日):回归课本,整理并分析错题 7)第十四周(5 月 27 日-6 月 1 日):回归课本,分析选择题做题技巧 2012.10.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