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发生认识论-详解.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98149964
  • 上传时间:2021-09-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7.1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发生认识论-详解 发生认识论(Genetic epistemology)  发生认识论(Genetic epistemology)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50年建构的一种研究认识(知识)的结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心理起源的学说它反对传统的认识论,把建构主义与结构主义统一起来,以认识论为目标和起点,通过生物学的方法论的类比,采用发生学的方法,建构于主客体相互作用活动之上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它是皮亚杰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欧洲机能主义的重大发展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成果之一目录 1 发生认识论的研究内容 2 发生认识论的基本特点 3 发生认识论的研究结论 4 发生认识论的根本观点 5 发生认识论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理论 6 发生认识论与一般认识论的关系 7 发生认识论对我们的几点启示发生认识论的研究内容  发生认识论研究的内容:(1)知识(或认识)的心理起源,即知识来源于动作(活动);(2)知识的形成,即主体在与外部世界连续不断交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结构;(3)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即主体通过反省抽象和自我调节这两种机制,促使新的结构经常处于建构之中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是皮亚杰学派发生认识论的基本理论。

      它由智慧的本质论、儿童认知的发展观、发展的阶段理论及划分四个阶段等部分构成它革新了传统认识论的结构、体系和研究方法,把认识论与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既丰富了科学认识论的内涵,又促进了儿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思维心理学、心理逻辑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但尚存在生物学化和科学主义与逻辑中心主义的倾向发生认识论的基本特点  皮亚杰根据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其他学科有关认识论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关于认识论的理论它试图以认识的历史、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据的概念和“运算”的心理起源为根据来解释认识,特别是解释科学认识因此它具有两个基本特点:  ①用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的认识,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注意认识的高级水平及最后结果,近现代的认识论则专作认识的逻辑分析或语言分析,这都是不够的,需要研究认识的心理发生加以补充他主要是从生物学出发,通过心理学的桥梁来达到认识论的结论  ②发生认识论不是或不只是传统的认识论,而是要对各门科学中的认识论问题进行研究,这就需要各门学科的专家进行合作因此,发生认识论是跨学科的理论发生认识论的研究结论  从皮亚杰对认知发展阶段的详细描述中可以得出一些发生认识论的结论。

        ①人的认识起源于活动及活动内化成为可逆的运算活动(内心活动)运算是皮亚杰从逻辑和数学中借来的概念,它表明儿童的思维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组织的  ②在活动和具体运算之间有一个表象思维和直观思维的过渡阶段,其中符号化活动起了重要作用,它使儿童种种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并且学会了语言  ③儿童在没有掌握语言以前,通过同化和顺应以及同化过程的逐步复杂化,掌握了类和关系语言和思维并非同时发生,但两者的发展是平行的语言有助于动作的内化和认识的符号化及形式化当儿童的思维达到运算阶段时,思维和语言就相互联系、相互同化和协调起来思维结构越精细就越需要更多的语言参加,高级形式的运算结构是用语言来表达的  ④思维并非起源于语言,但智力越发展,语言的重要性也越大语言是交际工具,能起强化作用,有助于解除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有利于认识的社会传递  ⑤儿童最初概念是前概念(不能用“所有”和“某些”作定量规定的概念)和前关系(不存在概念的相对性),以后发展到能稳定地区别个体和类  ⑥运算的特征是归类和关系具有传递性和可逆性最明显的例子是守恒概念的发展具体运算与形式运算的区别在于前者离不开具体事物,也只能运用于具体事物。

      儿童对同一问题如用语言叙述很难解决时,便属于初级逻辑思维阶段这些运算还不能组合成为统一整体形式运算则能“使形式从内容中解放出来”,此时儿童能提出假设并进行推论,这是高级的抽象思维阶段  ⑦成人思维中的逻辑结构和数学结构起源于儿童行动的一般协调,起源于儿童的归类、系列化和对应的行动布尔巴基学派所谓的数学母结构(代数结构、序列结构和拓扑结构)在儿童思维的发展中有其自然根源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思维发展的4个主要因素是: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作用他特别强调平衡的作用,认为不但人的认识,就是人的道德情感都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主体通过自我调节不断地建构而成的发生认识论的根本观点  发生认识论的根本观点是要把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皮亚杰是一位结构主义者,他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功能性结构这种结构是由人自身建构起来的,它不是客体的简单复写,也不是主体预先构成的或天赋的他认为任何结构都具有3种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我调节性整体性意味着结构具有内部的融贯性,结构内各成分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而不是独立成分的堆砌或混合结构及其成分都受某种内部规律的制约,具有与其成分不同的特性,同一成分在不同结构中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性。

      转换性是指结构并不是一种静止的组织,而有一些内在规律控制结构的运动发展,一种旧结构可以转变成为新结构自我调节性是指结构可以通过自身的内在规律自行调整、自动调节,而不必借助于外部因素,因此结构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结构内某一成分的改变必然要引起相关成分的改变,结构可以因转换规律的相互作用而保存下来或变得丰富起来发生认识论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理论  关于主体与客体的概念,一般认为,主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指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对象,即同认识主体相对立的客观世界  皮亚杰对主体与客体的理解与上述主体与客体的概念是基本一致的但是,皮亚杰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对主体与客体的概念,还提出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  皮亚杰指出,“在心理进化的开始,自我和外在世界还没有明确地分化开来,这就是说,婴儿所体验到的和所感知到的印象还没有涉及到所谓自我这样一种个人意识,也没有涉及到一些被认为自我之外的客体儿童最初的世界是完全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自我中心主义(egocentrism)’,它完全是无意识的(因为还不能意识到自己)但是,在儿童头18个月的过程中,发生一种好比‘哥白尼式’的革命,或者更简单地说,发生一种普遍的‘脱离自我中心’的过程,使儿童把自己看作是由许多永久客体(即以空间——时间状态组成的永久客体)组成的世界中的一个客体。

      即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初期,有一个从主体客体不分的“非二元论的(adualistical)”状态到形成主体和客体观念的过程  皮亚杰发现,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活动的协调是使儿童逐渐去除“自我中心”,形成主体和客体观念的动力和原因当儿童发展到一定智力阶段(18到24个月)时,儿童通过在物体的位置改变后仍然能够找到这个物体的活动,知道物体从一个地方消失时并非不存在,开始意识到自身是活动的来源,于是儿童的活动得到了协调这样,客体就获得了一定的时空永久性,这又引起了因果关系本身的空间化和客观化,主体和客体的观念就逐渐分化出来了当年幼儿童不再把一切事情都归于自己的状态和自己的行动时,他开始以一个永久客体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按照它本身的空间——时间位移群[group of displacement]并按照客观化的与空间化的因果关系所构成的)来代替一个变动不居的‘动画片’般的世界(这世界既无空间——时间的一致性又无外部物质的因果性)皮亚杰指出,主体只是“通过自由地调节自己的活动来肯定其自身的存在,而客体则只是在它顺应或违抗主体在一个连贯的系统的活动或位置的协调作用时才被建构成的所以,主体活动的协调,“既是主客体之间发生分化的根源,也是在实物动作水平消除自身中心化过程的根源”,“主体的解除自身中心化和客体的建构是同一个整合活动的两个方面。

        皮亚杰认为,他的这一发现的意义并不限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这一发现对于科学认识论,对于正确地理解主体和客体的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皮亚杰看来,认识论意义上的真正主体,是具有自我意识即有认识能力并能以动作作用于客体的人主体的第一个特性是具有自我意识然而,不是一切人都是主体,新生婴儿是人,但是没有自我意识,不能把自己同周围世界区分开来,还不是主体只有具有自我意识的人,才能成为认识关系的主体主体的第二个特性是能够发生动作主体要与客体建立认识关系,认识客体,必须作用于客体,与客体形成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主体是认识活动的能动者皮亚杰指出,“主体是功能作用的中心主体只是作用于客体的多种动作的集合,这些动作依照客体的性质进行改造,也改造了主体  在皮亚杰的思想中,客体既是主体认识和作用的对象,也是主体认识活动产物,又是主体认识的极限客体的第一个特性是主体认识和作用的对象客体是与主体相对而言的,“客体只有在其与主体发生关系时才存在”,只有当主体作用于某个对象时,这个对象才成为主体动作和认识的客体客体的第二个特性是主体认识活动的产物在客体成为主体的认识和动作的对象之前,“客体肯定是存在的,客体又具有结构,客体的结构也是独立于我们之外的。

      但是,“客体首先只是通过主体的活动才被认识的”,“客体只是通过被建构才被发现的”,主体正是通过自己不断地活动和建构,来丰富自己对客体的认识和形成对于客体的观念的客体的第三个特性是主体认识的极限正因为客体是通过主体的活动和建构被不断地认识和发现的,所以主体的认识活动,就是一个不断地由少到多,由片面到全面,由表层到深层把握客体的过程因此,主体只能逐步地接近客体,“客体只是由不断的接近而达到,也就是说,客体代表着一个其本身永远不会被达到的极限  对于皮亚杰的主体和客体的观点,有不少学者做过细致的研究对于皮亚杰关于主体的观点,研究者们议论不多,基本上持同意的态度然而对于皮亚杰关于客体的观点,议论就比较多了其中一个较有共同性的看法是,皮亚杰的客体概念具有两种意义:一种意义上的客体是指实际存在的客观实体;另一种意义上的客体是认识论的客体,即客体是由主体建构而成的有的学者认为,皮亚杰是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不同侧面来论述客体的发生认识论与一般认识论的关系  由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方法所具有的实证科学主义的倾向,对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属于哲学意义上的认识论还是属于科学认识论,在皮亚杰研究者中引起了一场争论。

      如皮亚杰《结构主义》一书的译者们就认为发生认识论“只能是科学认识论而不是哲学认识论,它是哲学认识论的前奏,但还不是通常所说的哲学认识” 这其实是对发生认识论的一种误解大家知道,发生认识论研究的对象是认识的形成与发展及其规律:认知结构发展的平衡理论、认识的实质等问题,正是哲学意义上的研究至于皮亚杰,特别强调认识论与各门科学之间的相互意义,这正是皮亚杰的杰出之处这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是一致的对于这个问题,皮亚杰回答得很清楚:“我们主要关心的是跟那些对他们自己那门科学的认识论感兴趣的科学家建立联系” 皮亚杰实际上是在申明科学认识论和科学家对于发生认识论的重要意义  我们分辨发生认识论不是一种“科学认识论”,但我们并无意于抹杀它与一般认识论理论的区别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发生认识论对于传统认识论的态度皮亚杰从其研究认识的出发点和方法论上对传统认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在研究认识的出发点上,他指出:“传统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即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而“发生认识论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从最低的认识开始,并追踪这种认识向以后许多各个水平的发展情况,一直追踪到科学思维并包括科学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