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店服务员也用大学生.doc
3页酒店服务员也用大学生酒店服务员也用大学生一家即将在福州开业的港资大酒店在福建省 2003 年非师范类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打出广告“招聘储备干部 800 名” ,要求应聘者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上,且愿意从服务员做起,每月工资 800 元在现场负责招聘工作的杨先生称,该酒店之所以要求服务员全是大学生,是为了使“软件” (员工素质)和五星级的硬件相匹配当问起“你们在香港的酒店所用的服务员是否也是大学生” ,杨回答“香港酒店的服务员不是大学生,主要是三四十岁的当地人” 那么为何在内地的酒店要用大学生呢?杨解释说,因为在香港一般服务员的月工资是 5000 港元,如果用大学生的话,薪金至少要翻一番,用人成本太高据杨介绍,福州各家宾馆、酒店的服务员多半是高中生或中专生,这个行业的平均月工资在 600 元左右即便是每月 800 元的工资待遇,还是有上百名大学生向这家酒店投递了简历随便到人才招聘洽谈会上走一走,那里的“人才高消费”现象实在让人吃惊,无论是哪个摊位,是外企还是国企,其应聘条件都相当苛刻某外企招聘文秘,条件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英语 6 级以上,相貌秀丽,气质出众,年龄26 岁以下,身高 1.62 米以上,能吃苦耐劳……国内企业的条件也不俗,某公司招聘几名出纳员、收银员,要求也是大专以上学历,身体健康,年龄、身高、性别……一应俱全。
某效益较好的企业,求贤若渴,不惜重金招聘营销人员,可一张“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35 周岁以下的男性”又把许多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才拒之门外,令女性青年望门兴叹一时,招聘人才学历的高低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象征,一股追求高学历的盲目性逐渐成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的时髦一句顺口溜“本科生多多益善,专科生等等再看,中专生靠边站站”就很形象的道出了如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观念本来是职高生能胜任的岗位非要求大专生去做,本来是本科生能胜任的岗位非要求有研究生学历……这种人才市场上的“人才高消费”现象令人忧虑,它不仅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市场的混乱招就招最好的,用就用最优秀的”用人哲学,似乎体现了企业对人才的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学历高的人才不一定就是最适合的人才不可否认,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这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人才的竞争并非是片面的强调高学历,更多的是应注重对那些有实际能力、有素质的人才的合理引进、使用和管理,为人才营造一个施展才华的宽松环境和广阔舞台这不仅可以使高层次的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创造最大社会价值,同时也能为低学历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这样,对一个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会形成人才资源的良性循环。
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开发,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整体利益一位经济学家说得更直接:“人才浪费是最大浪费,非豪吃海喝所能比 ”“人才高消费”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合理的人才需求结构应该是不同层次人才的有机搭配,只有使不同层次的人才能学用一致,才是对人才的充分尊敬,才能使有限的人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人才高消费“造成许多人才的“高能低就” ,一方面使一些高层次人才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对大量大专以下的求职者造成沉重的就业压力,使本来属于他们的岗位被“高能低就”者占领而出现择业难这几年一些大城市出现的“普高热”与此不无关系,大量初中毕业生都是一个心愿,上高中,然后再上大学,明知是千军万马,也非要走这个“独木桥” ,今年考不上补习一年明年再考,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则干脆要多少钱给多少钱,就是不愿上职高人才市场上的“人才高消费”的信息误导,逼使许多青少年作出这种选择,由此也造成了实际工作中中级人才奇缺的社会现象与我们这种人才“高能低就”局面相反,国外的一些成功企业对用人均是“量体裁衣” ,这个岗位高中生能胜任的决不用大专生,大专生能胜任的决不用本科生这既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也是企业自身利益的需要。
毕竟用一个高中生所需的报酬与用一个本科生的报酬是不一样的社会所需的人才是分层次的,只有各档次人才合理搭配,才能产生良好的工作效益因此所有用人单位还是从实际出发,人才毕竟不是学历越高越好,应该以胜任岗位为标准,以充分发挥其专长为原则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说明一张文凭即定终身的时代即将过去未来人才的竞争不仅仅是文凭和学历的竞争,更多的是自身能力的较量和自身价值的挑战人们的人才观念不转变,国家的素质教育就很难得以实施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摆在用人单位面前的不是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时髦,而是应彻底转变传统的用人机制合理的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并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量体裁衣,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社会环境思考题:1、你赞成“人才高消费“吗?2、企业的人才高消费是否一定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3、请从被聘者、企业、人才市场和国家等不同角度来对此问题作出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