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docx
13页1. 上古歌谣: 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2. 《周易》: 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 ,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3. 《山海经》: 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 18 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4、《诗三百》: 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 “ 经”,而是称 “ 诗 ” 或 “ 诗三百 ”,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 305 篇,举其整数,故称 “ 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 ,后世也有沿称 “ 诗三百 ” 的5、风雅颂: 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 160 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 31 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 74 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 40 篇6、四家诗: 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 “今文诗 ”,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 “ 古文诗 ”,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 ,事实多本《左传》 ,流传至今7、毛传郑笺: 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 ,简称 “ 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 “ 毛诗 ” 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 ,简称 “ 郑笺 ”。
8、赋比兴: 《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9、诸子百家: 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 · 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10、孔孟: 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 “ 至圣 ”,《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 “亚圣 ”,《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11、老庄: 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 《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12、《韩非子》: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 55 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论语》中的《季氏将伐颛臾》 、《墨子》中的《兼爱》 、《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 、《齐人有一妻一妾》 、《民为贵》、《庄子》中的《秋水》 、《荀子》中的《天论》 13. 淮南子 :西汉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著一部的系统论说散文集今存《内书》二十一篇,也称《淮南鸿烈》,约完成于武帝即位初其编撰的目的是要总结古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探寻天道、人事的规律,以备帝王之道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先秦诸家,文风不拘一格它是汉代学者对古代文化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14、骚体赋: 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以 “ 兮 ” 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15、散体赋 :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16、 “ 劝百讽一 ” :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 “ 劝 ”是鼓励的意思, “讽 ” 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17、汉赋四大家 :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18. 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等、《鵩鸟》、严戒《哀时命》 、19. 乐府 :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 “ 乐府 ” ,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20、《乐府诗集》 :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 12 类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21. 《陌上桑》 :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五言题名出自郭茂倩《乐府诗集》,又叫《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诗通过罗敷拒绝使君调戏故事的叙述,歌颂了她坚贞的品质和不慕权贵、敢于反抗的精神,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表达了劳动人民维护自己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凛然正气22.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民歌,属杂曲歌辞,五言,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常取诗的首句,称作《孔雀东南飞》。
作于东汉末年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残酷迫害,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他们为反封建礼教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23, 三曹 :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 “建安之杰 ”24, 建安七子 :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25, 建安风骨 : 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 “建安风骨 ” 的时代风格26. 正始文学 :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27. 竹林七贤: 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 “相与友善,游于竹林 ” ,故号 “ 竹林七贤 ” 28. 《与山巨源绝交书》: 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这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为了远祸全身提出做官 “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 ” ,提出 “ 非汤武而薄周孔 ” 29, 太康体 :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30.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31. 左思风力 :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 “左思风力 ”32, 玄言诗 :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 “ 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
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33. 游仙诗 :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 “ 游仙 ” ,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 “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 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34, 田园诗 :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遂渐渐模糊人们一般称盛唐 “ 山水田园诗派 ” ,可见其合流的趋势 35, 永明文学一. 永明文学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二.“ 永明文学 ” 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
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三.“ 永明体 ” 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36, 陶谢 :指东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杜甫有 “焉得诗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之句,即指此二人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但陶多写田园,而谢多刻划山水;陶诗语言朴实自然,谢诗则讲究词藻与对偶,崇尚绮丽,风格并不相近37, 元嘉三大家: 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