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落实氢能城市群示范任务.docx
7页推动落实氢能城市群示范任务产业配套基础扎实一是整车制造技术成熟格力集团(格力钛)、中兴智能等本土企业已对燃料电池整车及系统等环节开展相关布局,具备燃料电池整车开发能力与资质,格力钛旗下燃料电池客车已实现对外销售,得到市场认可二是非车用领域技术储备逐步完善格力集团结合自身在热-电领域的基础与优势,率先探索开发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备用/独立电源等氢能终端应用产品,并积极开展氢能产业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布局,持续扩大氢能业务板块三是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互补潜力大珠海市在新能源、化工材料、管道配件、电气装备、电源系统、游艇及无人机制造等行业累积了一批属地化企业,与燃料电池及相关部件发展存在诸多契合点,既有利于激发企业新的业务增长极,也有利于促进珠海市建设完整氢能产业链条一、 国外氢能产业形势随着世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逐步深入,能源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当前已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氢能发展战略美国将氢能和燃料电池作为国家能源战略,持续支持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在燃料电池关键技术、氢能基础设施、多元化应用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日本致力于构建“氢能源社会”,大力推进氢能产业链整体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专利数量居全球第一,车辆与家用热电联供领域商业化运作成熟,截至目前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7000辆,Ene−Farm家用燃料电池项目已实现推广应用超40万套。
韩国在全球率先颁布《促进氢经济和氢安全管理法》,并制定氢能发展路线图,依托现代、SK、斗山等氢能领域龙头企业加快全球化布局,逐步成为世界最高水准的氢能经济国家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把发展氢能产业当作推动国家深度脱碳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依托现有管网基础设施,开展天然气管道掺氢、纯氢管道输氢的布局澳大利亚通过与日本合作开展液氢船运示范,大力发展氢能贸易,优化以传统能源开发与贸易为主的经济和产业结构,致力成为国际领先的氢能出口国和重要的能源密集型低排放产品生产国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球超过650座加氢站投入运营,总投运燃料电池汽车已接近5万辆二、 基本原则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强化规划统筹引领作用,结合珠海市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高位探索谋划珠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路径,合理优化空间布局,以优势产业为突破口率先开展氢能在多领域、多场景的试点示范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构建资源优势互补、产业链上下游互利共赢的氢能产业生态体系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全市氢能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氢能全产业链良性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对氢能产业的顶层设计、政策引导和支撑作用,加大资源投入,健全管理规范,提供服务平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创新驱动,持续发展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人才为第一资源、创新为第一动力,积极融入氢能产业新发展格局依托广珠深港澳创新合作,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国际化的氢能科技创新平台,引领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技术和商业模式“双创新”开放合作,安全绿色加快构建国际化氢能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培育并引进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的重点企业、高端人才,进一步推动开放合作、区域一体化协同与供需对接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检测能力,以氢能产业引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珠海市绿色城市新名片三、 推动落实城市群示范任务紧抓广东城市群建设机遇,重点开展全市燃料电池重卡、公交客车、市政物流以及城市建设车辆等示范推广;支持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港澳旅游巴士、珠澳跨境巴士存量替换;鼓励在生态露营区开展燃料电池摆渡车、房车等推广示范;鼓励燃料电池移动应急电源在消防、港口及船载备电等领域示范应用积极拓展氢能交通应用场景,探索开展燃料电池港口专用车、叉车、堆叠车等示范应用四、 加强安全管理,加快构建供应体系(一)建立清洁、多元的制氢体系加快盘活工业副产氢资源,稳步开展海上风电、光伏及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推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供应基地。
近期以工业副产氢回收利用为主,逐步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中远期多措并举推动建设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加大高栏海上风电制氢、西坑尾新宝电力“光伏+储能+制氢+加氢”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推进力度,稳步提高绿氢在氢源供应中的比重,逐步构建成为以绿氢为主的大湾区氢能供应基地二)构建安全、高效的储运网络开展压缩气态氢、液氢、固态储氢等储运技术路径试点示范,探索构建多元化、规模化、低成本的氢能储运体系近期以20兆帕压缩氢气长管拖车储运为主,支持金石能源等企业探索推动30兆帕及以上压缩氢气长管拖车储运示范,探索开展固态储氢、液氢、液氨、甲醇等储氢技术示范应用中远期逐步扩大储运规模,提升储运效率,支持开展天然气管道掺氢示范、探索在高栏港布局纯氢输送管道及氢气海上船舶输运等示范项目,推动构建安全、高效,且能有效辐射大湾区的氢能储运网络三)加快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站点布局,创新建站模式,加快构建覆盖全市用氢终端的加氢网络近期以落实示范城市群目标任务为主,率先在高栏港集装箱码头、西坑尾垃圾填埋场、珠海生态环保产业园、高栏港物流中心、三灶科技工业园等区域布局建设加氢基础设施;优先利用停用的加油(气)站改(扩)建加氢站,支持天然气门站扩建站内制氢-加氢一体化站。
中远期结合燃料电池车辆、无人机、两轮车、船舶等氢能终端应用推广情况,逐步扩大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网络,鼓励海岸沿线多元化加氢站建站模式,构建完善安全、经济、稳定的加氢网络五、 产业协同布局优化工程(一)产业链培育专项工程推动市内属地企业向氢能产业延伸布局,做大做强一是支持属地整车企业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正向开发燃料电池客车、物流车、环卫车、露营房车等多种车型二是鼓励属地石油化工、管道企业围绕主业创新探索开发胶粘剂、有机液态储氢材料、纯氢/掺氢管道等核心材料与部件三是引导市内游艇、无人机、备用电源等企业开发燃料电池终端产品瞄准广东省乃至全国氢能产业链短板环节,强链补链一是围绕质子交换膜、碳纸、阀门等氢能与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及关键部件的研发、生产与制造,以及氢气品质检验检测、装备安全评价等技术,精准布局技术攻关与引进产业化项目二是以开展可—18—再生能源制氢、30兆帕压缩氢气长管拖车示范为契机,引进培育电解槽、高压储氢/运氢容器、氢气充装设备、氢气压缩机等氢能装备高端制造产业二)区域协同专项工程加强氢能供应协同发展发挥自身氢源供给优势,积极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和地方,探索多种储运方式实现本市氢源外输,补齐广东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氢源紧缺短板。
加强创新能力协同发展依托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借助深港澳科研资源,在技术开发、平台共享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促使跨区域创新资源要素流通,加强国际项目的开发及产品示范,赋能氢能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产业布局协同对内引育省港澳产业链缺失环节,鼓励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加快突破产业关键环节共性技术瓶颈;对外引导整车等终端应用与周边部件资源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加快产品输出,助力构建资源优化配置、错位互补的发展格局资料参考:珠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