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合作交流、竞争提升.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42575575
  • 上传时间:2023-08-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灵动带来生机,合作诠释希望【摘要】数学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的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当今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然而,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若要想较为全面的实现教学目标,要防止出现诸如旁观现象、指向单一、流于形式等弊病,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平等参与、协同合作,通过及时、科学合理的评价引导和激励学生,并加强对合作方法的指导,方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之中去,让合作学习变成一种需要而不是任务,通过自身的探究获得数学过程和结果的感受、体会与理解,同时注重合作性学习与其他学习方法的整合,最终求得能力的提升与数学素质的增强关键词】合作学习 平等参与 相互促进 误区及对策 一、合作学习及其意义 合作学习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教学理论体系和策略,我国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开始进行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 ,新课程改革以来 ,合作学习更作为教育界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受到普遍关注,它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培养良好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等方面有明显成效那么,什么是合作学习呢?合作学习是对过去一节课只有老师讲学生被动听——“填鸭式”教学的否定,是让异质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根椐一定的学习目标,通过共同学习讨论研究,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目标的学习活动。

      或者说,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话动它是当前课改的主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规定:“学会与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二、合作学习的优势数学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包括六个方面:一、活动和体验;二、贡献和分享;三、反思和认同;四、合作和促进;五、激励和启迪;六、过程和结果在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有着传统教学无法具备的优势 1.促进学生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性不能教,要培养创造的特性和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创”,而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者相互的合作增加了观点的数量、质量,激发了学习者的参与情感,同时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创意和新奇在合作学习中,一些学生的观点可以触发其他学习者的思考,并且不同的观点可以引发小组成员考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或办法,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同时,逻辑推理能力、学习迁移能力(化归)是两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合作学习要比竞争性学习、个体化学习更能促进学习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的发展,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2.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与共同提高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首先,学生们往往可以把教师用语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那些在课堂上没能掌握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往往与在其他问题上意见不一致的同学进行讨论争论时受益匪浅其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通过互相解释来学习每个教师都知道,我们靠教学来学习,而当学生们在给其他组员作解释的时候,他们就必须想办法组织自己的思想,还必须详尽地阐述一些认知的细节这样一来他们自己的理解力也大大提高了其三,同学之间能够增进了解,在学习上也能互相帮助由于他们是一对一地相处,学生就比较容易及时准确地发现同学是否想要或需要额外的解释而且,由于数学是一种渐进式、链条式的学习,在传统式的教室里,那些没有听懂的学生只能缩在座位上希望老师别叫到自己,而在合作学习小组里,他们就不必躲了,因为这种环境是毫无威胁的帮助式的,学生可以在此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向别人寻求帮助,弥补以前缺失的知识点从而使当前的学习得以继续,组员得到的更可能是帮助而不是嘲笑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感悟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

      例如:在教线段的长短比较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操作交流自己比长短的方法,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亲自参与比一比的过程,说出了很多比长短的方法数学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毫无用处的,而是充满创造的具有生动情感的一门学科 4.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协作精神形成与正确的评价观的形成,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合作学习中易走入的误区1.“旁观”现象:因为“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圈数学思维的培养既不能传递、也无法代替,必须通过亲身的参与和体验来实现这一过程是—个具有连续意义的整体学生在合作交流时,往往有部分学生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听着别人发表意见,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像一个旁观者我曾经对自己的课堂和一些公开课的课堂观察记录统计,发现一节课中旁观最高达到40%2.指向单一:学生的合作交流只指向老师教师尽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并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但在教学中还是不由自主地带有“权威性”、“指令性”,学生也不由自主地看教师的“脸色”行事,教师“乐此不彼”地转述学生的观点——实际上是强套上教师自己的东西,教师成为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加工厂、转换站,使得原汁原味的合作交流失真,限制和阻碍学生的发展。

      3.参与不充分:性格内向学生与性格外显学生相比,缺少合作交流的机会有些学生表达欲望强,在小组中总是争着发表自已的观念,据理力争;而也有些学生观望,附和、随大流;有的学生思维不同寻常,观点会引起同学的嘲笑;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而且所发表的观点得不到认可,更有甚者引起同伴的歧视,所以干脆不合作不交流,仅做观众和听众……长此以往,成绩靠后的学生往往成为被动接受者,无形中失去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逐渐丧失了对课堂讨论的信心和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造成了合作学习的缺失4.流于形式:为了完成教学环节,对于学习中的问题,往往缺少对学生的引导,缺少给出学生的思考时间,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结果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和修正自我的错误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热闹的合作交流只是表面现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学生没有产生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当然也就谈不上有效的合作交流了。

      四、对策 在教学中,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什么时候是采取“小组合作”最恰当的时机?如何在“小组合作”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收到班级教学中所得不到的收获呢?这些都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让我们来关注数学合作学习课堂上的教师角色:给学生预习指南,联系已学和未学的知识以帮助学生自主理解和定义任务;让学生合作,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合作精神;给学生点拨,帮助学生增进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运用;促小组活动,参与进去为遇到困难的个人和小组提供帮助;给小组激励,培养同伴间的积极依赖和彼此信任基于此,在数学课堂上的合作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独立思考是有效合作的前提    刚开始尝试合作学习时,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学生在合作前,要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有时只需几分钟),结果发现:合作环节耗时较长,虽然思维敏捷的学生参与性较高,但问题的答案往往不够深入,只有当组内每个成员对合作学习任务中的问题充分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后,这样通过合作交流,才能集众人所长,使问题的解答更有广度和深度,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有成就感教师列出任务,指导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及所需合作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为有效合作奠定了基础。

      2.平等参与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不难看到能力强的一些孩子独占了话题权,主导着讨论和工作,而另一些孩子始终担任着忠实听众,独守一隅,这是我们在合作学习中所不愿看到的,人人参与是合作的关键解决方法:2.1.合理分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让合作学习不至于造成强者更强,弱都更弱,而使“强者更强,弱者渐强”2.2.给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配以四人小组为例:组长担任主持人兼鼓励者,主持小组讨论,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学习进程,并鼓励其他人参与;1名检查员:检查所有的组员是否完全理解;1名计时员兼噪音控制员,保证工作在规定时间限制内完成并有意识提醒组员讨论声音不要太大;1名记录员:记录下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最经典的意见我们可以让爱说话的学生担任记录员,我们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担任主持人2.3.使用谈话筹码    谈话筹码是合作学习中鼓励平等参与的有效方法。

          给每一个学生准备三个小筹码或小标志,学生每发言一次就交出一个筹码,当他们的筹码都用完了就不能再说话了,但是可以问问题,直到所有组员的筹码都用完了,再从头开始3.积极互动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更多的时间是教师在说,充其量是教师与学生间一问一答式的互动合作学习采用促进即时互动的方法:思考——组对——共享第一步,每个学生思考教师的一个问题;第二步,学生组成两个人小组讨论他们的想法;第三步,教师随机叫一些学生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的想法,同样这个方法可扩展到4人小组,先分两对工作,然后四个人一起讨论答案,通过小组成员间积极互动,增进彼此了解,也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它提供了更多的学生间的互动,同组成员间不仅通过与同伴交流,共享彼此的思考成果来共同协作解决问题,还能通过解释自己的想法及帮助他人来提高自己的自信与能力,进一步激发各自的学习热情4.及时、合理评价来促进小组的有效合作评价要注意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通常通过个人对小组的工作进行评价,采用随机抽取组内一名成员汇报小组成果,每个组员的表现不仅代表他个人,更代表小组共同努力的成果,从而激发组内每名成员互帮互学,向共同的目标努力。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更注重小组集体,因为合作讲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保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要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5.加强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教师要重视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以实现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启迪的合作效应,常用的方法有:协商法: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自由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可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的时间辨论法:在小组成员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由一位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成员以他的观点为中心,展开辩论;或者由一个小组陈述他们的观点,其他各组以这一组的观点为中心,进行辩论这种合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多样化的思维碰撞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促使个性的发展提问法:让学生面对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自主发现材料价值,并在不断的问题发现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模型,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注意要培养学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