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编】2023年《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doc

65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60093189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68KB
  • / 6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3年《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2023年《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1(3354字)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对于氧化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新课程体系中是分三阶段完成的:在初中阶段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学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能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即可;通过后续课程如金属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多更具体的认识后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本节课的教学处于第二阶段,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不仅是__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过程方法目标: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3.教学重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是一个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又因为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跨度比较大,尤其学生对物质结构的知识了解不多,有关共用电子对偏移的知识比较陌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尤其是偏移)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这一过程和方法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大、跨度大,必须精心设计教法,力求深入浅出,而且还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深刻地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所以我采用“问题解决法”教学,通过设计富有驱动性的、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三、说教学过程:  [问题一]我们在初中学过哪些基本反应类型,你能否各举一例来说明?  这一问题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忆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我接着提问:  [问题二]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类属于哪一种反应?  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发现这一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很自然地引起一种认知矛盾,很显然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问题也油然而生:那它属于哪一种化学反应呢?我顺势提问:  [问题三]我们在初中还学过哪些化学类型,其分类标准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学生能够回忆出初中学过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并能举出一些典型的例子,如:C+O2=CO2,CuO+H2=Cu+H2O等但初中学习时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介绍的,所以我接着让学生讨论:  [问题四]以CuO+H2=Cu+H2O为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  学生通过讨论很容易发现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是并存的,有得氧必有失氧,将一个反应中同时发生的两个过程人为地分割开,是不恰当的,也不能反映该类反应本质。

      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深化对各种问题的认识,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通过这个问题不仅深化了学生的认识,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师还可趁势引入新课,从得氧失氧角度归纳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以上问题的设置可以说是为引入新课作了坚实的铺垫,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既复习了初中知识,又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调动起来,使得新课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从得氧、失氧到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其跨度较大,学生较难接受,须架好“桥梁”让学生顺利过渡,这是突破难点所必须的这座“桥”就是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  [问题五]标出上述几个反应的各元素的化合价,观察化合价有无变化,变化有无规律?  学生通过练习、观察不难发现凡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那么我们可以把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定义为氧化还原反应紧接着让学生分析:  [问题六],没有得氧失氧,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从分析中学生可以得知尽管没有失氧和得氧的关系,但是发生了化合价的升降,因此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由此可见,用化合价的升降来定义的氧化还原反应大大扩展了其内涵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有关概念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到电子转移的过渡,是其概念的升华和对其本质的认识过程,也是教和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的难点。

      我紧接着设问:  [问题七]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也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复习和加深学生对化合价本质的认识,弄清化合价的数值和正负跟原子的电子得失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氯气和金属钠的反应、氯气和氢气的反应制成课件,把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中电子的转移加以形象化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想象上的难度,也顺利突破了难点  至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已顺利完成,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提出问题:  [问题八]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有什么关系?  这时可让学生完成书上的习题2,通过练习不仅巩固了新学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且还可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即:化合反应和分解分应有些是氧化还原反应,有些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这样设计不仅在课的结尾加强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让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了结构化的知识  四、说学法指导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通过环环相扣的八个问题把整个课堂串联起来,学生在这些问题的思考、讨论过程中多种感官同时合作,多项信息综合运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学习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方法,其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充分贯彻了新课程的“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

        五、说板书计划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原始特征)  凡有得氧失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2.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表面现象)  凡有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  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本质原因)  凡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2023年《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2(3034字)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的内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首先,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该部分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中学化学学习中,贯穿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本节课内容承接初中所学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为之后学习金属的冶炼和防护、化学电源、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课程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虽是相反的,但又是相依存的,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好题材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学过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是只是局限在得氧、失氧的角度来认识,因此在这节课中应该组织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逐渐形成正确、恰当地看待概念形成和发展的科学态度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3、会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树立辩证思想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由于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但是仅仅能从得失氧的角度来进行区分,因此我采用了温故知新的方式导入本节新课:  首先提问学生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并请学生举出几个具体的实例通过学生举出的实例,我会请学生观察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会从得失氧的角度得出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由此我会提出,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就把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进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当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之后,我会请学生举出几个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学生目前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仅仅是停留在得失氧的层次上,那么我会请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就会发现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化合价降低接着我会提出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只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这就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特征的讲解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我会承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来提问:为什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出现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先请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并且渗透双线桥法的应用,学生会发现在这一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钠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氯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    接着请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HCl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氯化氢分子里会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并且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而偏离于氢原子因此,氢元素被氧化,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氯元素被还原,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也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完了NaCl、HCl的形成过程,我会请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重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