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龙门石窟旅游线路规划.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777765
  • 上传时间:2017-08-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0.0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景区基本概况龙门风景区位于河南省“十三朝古都”洛阳市南 5 公里的伊河两岸,地理坐标为北纬 34°33′,东经 112°28′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称“伊阙” ,隋朝始称龙门她东接万安山,南通伊河大谷,北濒洛阳盆地,西接宜阳丘陵,总面积 10 平方公里这里山青水秀,环境清幽,风景如画,素为旅游胜地,礼佛圣地景区所在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 “居天下之中” ,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市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 公里, 南北宽约 168 公里景区所在的岩体系 5 亿年前古生代中寒武纪和 2.7 亿年前石炭纪造山运动形成的石灰岩呈灰白色、青灰色,质地坚硬均匀,宜于雕琢西山海拔 263.9 米,东山海拔 303.5 米临河山势陡峭,气势壮观,南北绵延 1 公里,窟龛就凿造在沿河两岸的崖壁上山顶表层覆盖厚度不等的中性沙质粘土,土质肥沃,适宜植物生长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区 45.51%,丘陵 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廛河等 10 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

      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 “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龙门风景区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冬季多西北大陆性季风,夏季受东南海风影响,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景区年平均气温 14.5℃,最热月平均气温 27.4℃,最冷月平均气温-0.5℃无霜期 200 天,早霜期十月下旬,终霜期四月中旬夏季平均风速 2.2 米/秒,冬季平均风速 2.5 米/秒,风力最大 8 级年总降雨量 593.8 毫米(多年平均) ,其中60%集中于夏季,年雷暴次数 28.3 天地面极端最高温度 69℃(1968 年 7 月 6 日) ,地面极端最低温度-25.1℃(1954 年 1 月 26 日) 积雪深度最大达 25 厘米冻土深度最大达 21 厘米景区内水资源丰富,伊河发源于秦岭余脉熊耳山南麓,河水清澈见底,四季不竭,水质良好,在偃师与洛河合流,称伊洛河,最终汇入黄河特别是在龙门桥南,寒武纪和奥陶纪灰岩中,泉水密布,普查有19 处其中西山 9 处,东山 6 处,河谷 4 处,总涌水量每小时 146 吨,其中珍珠泉、香山泉、禹王池等流量较大。

      水温 24-26℃左右,矿化度 0.398-0.41 克/升,为符合饮用标准的淡水伊河冬季枯水期常有结冰现象,汛期为七、八月份景区内建有两座橡胶坝,形成水面南北长度约 1.2 公里,东西宽度约 0.2公里2.2.3 土壤植被龙门地区表层土壤均为石灰岩残积母质上发育而成,土层较薄,含有大量石离合新生料礓,均属褐土西山土壤以少砾质中层灰石土和多砾质中层灰石土为主,土层厚度一般 0.5 米左右,局部山间洼地土层可达 1 米以上,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高东山以少砾质薄层石灰土和多砾质薄层灰石土为主,土层较薄,土壤厚度一般不足 0.3 米,山谷处土壤稍厚龙门地区属豫西黄土丘陵山地,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景区内现有林地约 200 公顷,总株数 40 万余株,其中针叶林约占总面积的 70%,阔叶林约占总面积的30%东西山森林覆盖率 55.68%景区树种品种齐全,除侧柏外,月桂、木香、榆叶梅、百日红、毛白杨、刺槐、迎春、核桃、枣树、椿树、榆树、楝树、栾树、法桐、柳树、女贞、紫叶李、白皮松、银杏、水杉、竹类等树种错落有致,生长于景区高山低谷之中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 494 年)前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 400 余年之久。

      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两山现存大小佛窟 2345个,佛像 10 万余尊,碑刻题记 2840 余块,石刻佛塔 60 余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于 1953 年成立龙门文物管理所,1963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重点保护区范围,1983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年河南人民政府批准划定“龙门石窟”建设控制地带的界线位于东山的白园(白居易墓葬)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安葬于此而得名坐落在龙门东山的琵琶峰上,是一座依山傍水、秀色宜人的小巧园林,占地 40 亩依山势建有松风亭、白亭、翠越亭、道时书屋、乐天堂等富有唐代风格的亭阁在传说为白居易当年饮酒赋诗之地,建有一座草亭,古风遗韵,游人至此,雅兴顿生园内有一条镶有近百块白翁诗作碑的诗廊、流派纷呈,皆出自现代书法名家之手琵琶峰顶即为诗人长眠之地,中央为白居易墓,墓碑上书“唐少傅白居易墓” 墓南立有清代石碑,墓北有一重 24 吨的自然卧石,上刻诗人的《醉吟先生传》之作白园,山峦怀抱,柏青竹翠,临峰而立,清风送爽,可远眺龙门石窟,可旁观香山古寺,确为消夏旅游的好去处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龙门东山,因地产香葛,又名香山。

      北魏时依岩壁凿佛龛,名香山寺香山寺创建于北魏熙平元年(A.D.516) 当时香山寺的规模很大,计有登寺桥、寺前亭、连桥廊、石楼、藏经室、宾客堂,还依山凿有佛龛到了初唐,香山寺已残破不堪武则天天授元年(A.D.690) ,重修香山寺武则天曾登香山寺令群臣赋诗纪胜,被传为佳话唐太和三年(A.D.829) ,白居易到洛阳任河南尹,当时香山寺年久失修,白居易出资助缮此后,白居易常住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 846 年白居易病故,葬于香山寺北如满和尚塔之侧香山寺几经兴废,后毁于金元之际清康熙四十七年(A.D.1708)重建现存主要建筑有大佛殿、画像碑、御碑亭、衣钵塔、蒋介石故居等二、景区现状分析其评价龙门石窟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中国石窟群中处于中心地位,同时又是中原石窟的母窟龙门位于河南省西部,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洛阳市南郊,处于洛阳市旅游景区的核心位置,是“黄河之旅”旅游路线以及河南省“三点一线”旅游发展战略上的重要风景名胜区东有嵩山风景名胜区,西有宜阳灵山寺、新安千唐志斋,南有范仲淹墓、陆浑水库、二程墓、白云山、天池山、老君山和龙峪湾景区,北有关林、汉光武陵、白马寺等,这些景点如众星捧月,使龙门更加夺目。

      2.1.1 人脉分析在我国历史上,自北魏开凿石窟,魏孝文帝亲临龙门拜佛,到末代皇帝溥仪等,历代皇帝差不多都来过龙门无数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名人雅士在这里留下了足迹、故事和不朽的诗篇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也有许多来龙门石窟参观游览的国际上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人、学者及英国、加拿大、菲律宾、印度、柬埔寨等 10 多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曾慕名而来到龙门石窟这座杰出的艺术宝库,成了一处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向世人放射出绚丽的文化光彩1)古代帝王北魏孝文帝 493 年迁都洛阳,开始开凿龙门石窟这一年始建古阳洞,号称“龙门第一窟” ,坐落于龙门西山南段,是龙门最早开凿的石窟人们利用天然石室,依山开窟,就石造像,历时 10 余年渐次完工其中造像题记 800 余品,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其中 19 品就在古阳洞中也是这一年,魏孝文帝为他的改革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从此,100 多万包括鲜卑族和北方各族的移民融入中原,使洛阳成为北方乃至亚洲的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清朝乾隆皇帝,也曾到龙门石窟来游玩,并于香山寺留下“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的佳话。

      2)名人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晚年就在洛阳 18 年之久,他与胡杲、吉旼、刘贞、郑据、卢贞、张浑、李元爽、禅僧如满志趣相投,结为九老会,号称“香山九老” ,白衣鸠杖,徘徊在香山寺,或行吟山林,或啸唱泉边,写下了许多歌咏龙门山水的诗篇会昌六年(公元 846 年)八月,一颗闪耀了 75 年的诗坛巨星陨落了白居易的亲属,根据他生前的遗嘱,将他葬于龙门香山寺下今天的白园,就是他的后人为纪念他所修白居易在洛阳 18 年,曾修葺香山寺,开凿八节滩、九峭石,造福一方龙门石窟还有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的宾阳洞前的褚遂良碑,唐代名相姚崇为母开凿的极南洞,都是孝道的典范历代游历至此的文人学士,多对龙门留下美好的诗篇如李白诗云:“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 杜甫诗云:“天阕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韦应物也赋诗说:“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3)高僧大德龙门石窟亦有许多高僧大德的足迹相传菩提达摩(中国禅宗初祖)就曾在这里传法,达摩的弟子慧可,最早学习佛理便是在龙门的香山寺善无畏、金刚智(密宗)不仅以龙门为传法中心,死后亦葬于此龙门的佛学渊源,诚不可谓不深。

      4)近现代名人1972 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及其夫人参观龙门石窟,其间对龙门二十品格外青睐龙门二十品,这魏碑书法的精髓,被康有为归纳为具有“十美” ,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代表,足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2.1.2 地脉分析从全国范围来看,龙门位于河南省西部,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洛阳市南郊,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从全省范围来看,龙门位于河南省钻石型中原城市群的西部与郑州、三门峡、开封、平顶山、焦作、济源等大中城市相近区位优势十分优越在这里开凿龙门石窟,有三方面的原因:一为此处接近都城洛阳,山川秀险,风景宜人;二为此处多石灰岩,质地坚韧,易于雕凿,宜于保存;三则其中还充斥着许多政治因素,实乃历史与政治的产物伊阙风光,美奂美仑相传伊阙为大禹所开,造福先民其后此处就有了两山对峙,伊水中流的优雅景致至隋炀帝,改伊阙为龙门,又有了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重要的地理位置和险峻的山川形势,往往成为兵家守御的关隘和军事战略重地,龙门也不例外自春秋始,历代都在此设关,并在此发生了多次杀伐大战龙门素有“十寺八庵”之说龙门十寺即:乾元寺、奉先寺、香山寺、天竺寺、潜溪寺、看经寺、石窟寺、敬善寺、宝应寺和广化寺。

      民间谚语说:"龙门十寺首乾元,水绕河湾是奉先香山寺内蛤蟆塔,天竺云晴八角泉潜溪寺内真泉水,看经六祖访大贤石窟寺作钓鱼台,敬善寺下珍珠泉宝应落在深涧里,足踏广化望嵩山"八庵有姑姑坪、榴花庵、牡丹庵、芙蓉庵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与白居易结下不解之缘的香山寺今天的香山寺亦为龙门的一大景致2.1.3 文脉分析古代的洛阳,地居“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她不只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 13 朝建都之地,还是全国水陆交通的中枢所以自东汉以来洛阳就是丝绸之路东端的起点丝绸之路是洛阳古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都洛阳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它滥觞于夏商周三代都洛时期,繁盛于东汉至隋唐时期构成洛阳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因素,除了洛阳长期以来成为全国政治中心之外,还因为宋代以前河治地区发达的桑蚕业,为以丝绸生产为主的手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使这里成为商贾云集的货物集散地、人文荟萃的文明渊源络绎于途的信使客商,大多以此为起止点,谱写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辉煌篇章龙门石窟作为古都洛阳畿下的佛教胜地,故而一开始它就与丝绸之路有着不解之缘,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它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孔道——丝绸之路的产物。

      佛教和石窟艺术都是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传入龙门石窟的,这体现了丝绸之路作为商路和文化之路的特殊作用 佛教和石窟艺术传入中国,开始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佛教艺术发展到隋唐时代,形成了一个高峰,但当时统治者为了更好的适应政治的需要,更多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