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生长素的探究实验设计.doc
3页有关生长素的探究实验设计谭家学(湖北省郧县第二中学442500)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其中生长素的相关实验探究是高考考查的重难点,现就生长素的相关探究实验进行归类导析一.验证生长素在果实发育中的作用1、果实发育与生长素的关系:胚珠发育成种子的过程中合成生长素,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有子果实) 2、实验思路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现象实验组不让其受粉或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果实早期脱落对照组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子房正常发育为无子果实3、结论:生长素是果实正常发育所必需的二、探究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1、实验过程: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分别处理生长状况相同的插条的形态学下端,一段时间后观察枝条生根状况2、实验分析:实验自变量是一系列生长素浓度溶液,因变量是枝条生根数量、长度三、探究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1、实验思路: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若干株,随机均分为3组(A、B、C组): A组自然生长 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 B组去掉顶芽 侧芽生长快,成为侧枝 C组去掉顶芽,切口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侧芽生长受抑制2、结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使侧芽的生长受抑制。
例1】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 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解析】生根粉在低浓度时会促进生根,高浓度则抑制生根,但浓度过低,所生的根又过少,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先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然后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找到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答案为D例2】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①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②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回答下列问题:(1)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甲组_ ___;乙组_ ___;丙组___ _;丁组_ ___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 __ 。
3)比较乙组和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 __ 4)比较丙组和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 __ 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__ __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设计1)甲组有顶芽所以侧芽生长受抑制,乙组没有顶芽,不会产生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侧芽正常生长;丙组也没有顶芽所以侧芽生长;丁组虽没有顶芽,但是有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生长素会运输到侧芽抑制侧芽生长2)甲组和乙组的变量是顶芽的有无,所以证明的是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的生长3)乙组和丙组的差别在丙有琼脂块,可以证明琼脂块对侧芽生长没有影响;(4)比较丙组和丁组的变量是顶端有没有生长素,所以可以证明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生长素(5)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生长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较多,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答案】(1)生长受抑制 生长 生长 生长受抑制( 2)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的生长(3)琼脂块对侧芽生长没有影响 (4)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生长素(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较多,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例3】有供实验用的三组番茄,甲、乙两组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和套袋,甲组在套袋之前将雌蕊涂抹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丙组不作任何处理1) 组子房不能发育成果实2)甲、乙两组对比,说明 3)乙、丙两组对比,说明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还应有的操作为 ,应出现的现象为 4)将甲和丙对照,得出的结论是 5)若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4,则上述三组番茄的果实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解析】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自然受粉后,子房发育所需生长素来自于发育的种子乙组未受粉和涂抹生长素,所以没有生长素来源,不能发育为果实,甲、乙组对比,实验变量是是否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由此说明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乙、丙组对比,实验变量是是否受粉.说明受粉后子房能发育成果实,种子能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要进一步证明此结论,可以再设置对照实验,去除幼小果实的种子,可观察到果实发育停止甚至脱落。
甲与丙对照.实验变量是生长素来源不同,说明发育着的种子能合成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但不改变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答案】(1)乙 (2)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3)授粉后子房能发育成果实,发育中的种子能促进予房发育成果实 果实幼小时除去种子 果实发育停止甚至脱落(4)发育中的种子合成的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5)甲:24;乙:子房脱落;丙:24(作者:谭家学,湖北省郧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高级教师,邮编:442500,联系15897825586,0719-7201577.邮箱:tan7201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