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音乐史名词解释.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32866030
  • 上传时间:2022-12-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YOUR LOGO 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精品学习资料精品学习资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1、“葛天氏之乐” :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8 首歌曲,主要反映了2、《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3、《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4、《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5、河姆渡骨哨: 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 管,开两或三孔7000 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一些小骨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 件一组的商代编铙4、编磬: 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余”,“永余”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铭文分别是 “永启”,“夭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 大司乐 :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 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3、隔八相生法(三分损益法) :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每隔八位生一律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4、八佾: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其中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依次往下递减5、乐悬:西周起有关钟、罄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6、《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在形式上,它是用一种叫做“相”的打击乐器打着节奏而同时歌唱的一种诗篇第四章秦汉时期的音乐1、百戏: 百戏是汉代俗乐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它包括角觝、 杂戏、 魔术、歌舞等形式常有歌手、鼓、钟、罄等为之伴奏2、李延年 :是汉代协律都尉, 他善于歌唱和创作,很受汉武帝的赏识,他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的“新声十八解”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欢迎下载第 1 页,共 6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学习资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3、京房六十律:西汉乐律学家京房创制了“六十律”理论,此理论是在用三分损益法产生了十二律之后,继续往下相生直至六十律。

      京房想通过六十律来解决十二律旋宫音律均等问题4、声曲折:是汉代歌诗演唱时对曲调的一种记录方法,目前不能确知其具体形态5、《摩诃兜勒》: 张骞出使西域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进二十八解,对后世军乐有很大影响该曲或同西夏王朝 《也葛倘兀》 曲(“大夏”)一脉相承, 其工尺谱在明清宫廷中可能依然流传6. 乐府 :汉族民歌音乐乐府是古代时的音乐行政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 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广陵散 :又名《 广陵止息 》它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首大型琴曲 ,中国 音乐史 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7.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1、吴歌:吴歌是东晋、南朝时期流传于建康一带的民歌如《子夜歌》、《上声歌》等2、西曲: 西曲大约是在南朝时期流传在今江陵一带的民歌,《那呵滩》等,有一部分为文人所作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和倚歌如《莫愁乐》、3、阮籍:是魏晋时期文坛上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他创作了古琴曲《酒狂》此曲表现了作者性格的洒脱不凡,也显示出作者不甘随波逐流和愤懑的心情。

      4、 苏祗婆 :“五旦七调”理论, “五旦七调”是龟兹乐调隋代万宝常、郑译的“八十四调”就是根据苏祗婆的“五旦七调”发展而来的5、荀勖笛律:西晋律学家荀勖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他在乐律学上的探索和贡献推动了律学研究的发展6、何承天新律 :南朝杰出律学家何承天创立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意在消除由三分损益算出的十二律“黄钟不能还原”、不能旋宫转调的缺憾7、《 碣石调·幽兰 》:著名古琴曲,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现存的曲谱是唐人的手抄本,是我国目前所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谱此曲抒发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幽愤心情8. 相和歌:是汉代时期在“街陌 谣讴 ”基础上继承先秦楚声 等传统而形成的相和歌也是极具汉族代表性的汉族舞蹈之一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元旦朝会与宴饮、祀神乃至汉族民俗活动等场合9. 声无哀乐论: 嵇康 的《声无哀乐论》不仅仅讨论了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还涉及音乐美学 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即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问题,音乐鉴赏中的声、情关系问题,音乐的功能问题等,提出了 “声无哀乐 ”的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10. 踏谣娘:是唐代盛行的民间歌舞戏 属于 踏歌 的一种,踏歌本是一种巫歌、巫舞,后来发展成极具观赏性的歌舞和戏剧表演,其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踏歌的演变与传播过程中,它的基本舞步,欢迎下载第 2 页,共 6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学习资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踏地为节、连袂而舞、且步且歌、一唱众和的特点,有时依然保存在以驱邪 、娱尸为主要功能的巫歌、 丧歌 中;第六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1、鼓吹署:是唐代的音乐机构鼓吹署是专门管理仪仗中的鼓吹音乐2、 教坊 :是唐代的音乐机构,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独立出来的、由宫廷直接管理的音乐机构,专门为宫廷燕乐的表演培养音乐人才,由皇帝直接派专人管理教坊中的乐工是具有高水平的歌舞、器乐人才3、 梨园 :是唐玄宗在禁苑设立的音乐机构以教习、演奏法曲为主梨园乐工是从太常寺乐工精选出来的,只有300 多人,以演奏“丝竹之戏”为主4、开皇乐议 :“开皇乐议”是我国隋唐初年有关音乐制度的一场争议,它以讨论雅乐为题其而最后隋文帝最终作出“黄钟一宫”的选择5、《 霓裳羽衣曲 》:是一首著名的法曲,法曲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霓裳羽衣曲》原作已失传。

      6、曲子:是隋唐时期一种可以填写各种歌词的新兴的民间歌曲形式曲子在唐代最为兴盛,曲子的内容大多反映了当时人民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7、法曲: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风格特点是较为清淡,其曲调和乐器的运用承袭了汉民族的清乐体系的精华,但同时又吸收了佛教、道教和外族音乐8、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中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更替出现的表演方式,变文所讲的内容分为两类:佛经故事、民间故事9、《拨头》:又叫《钵头》,是南北朝时期歌舞戏的代表剧目,它表现了西域一个胡人,因其父亲被猛兽所吞食,故上山寻兽,为父报仇的故事10、减字谱:古代音乐记谱法的一种有唐代曹柔创立,由文字谱发展而来它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指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11、二十八调:是唐代宫廷燕乐所用的宫调体系,又称“燕乐二十八调”八十四调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俗乐二十八调” ,与隋代12、万宝常 :隋代的万宝常、郑译根据苏祗婆的“五旦七调”理论创立了“八十四调”理论它的提出建立了我国古代宫调理论中较为完整的体系13、《 教坊记》:是一部记载唐代教坊制度和轶闻的著作由唐代开元年间的崔令钦以散记的形式撰写是近代研究者研究唐教坊最便利的史料。

      14.俗讲 :汉族说唱 文学 体裁名古代寺院讲经中的一种通俗讲唱流行于唐代多以佛经故事 等敷衍为通俗浅显的变文,用说唱形式宣传一般经义其主讲者称为“俗讲僧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音乐1、瓦舍:又称瓦肆宋元时期大城市中商业集中点和娱乐场所,用于表演歌舞、音乐、百戏等民间欢迎下载第 3 页,共 6 页精品学习资料精品学习资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伎艺2、鼓子词: 宋元说唱音乐的一种是一种说唱相间、 以唱为主的艺术形式,由于用鼓来伴奏而得名其音乐特点是反复使用同一曲牌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有说有唱、说唱相间,另一种为只唱不说3、 诸宫调 :由北宋时期的民间艺人孔三传创立的说唱形式,它是一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说唱种类曲调丰富,适于表现情节较为复杂的故事内容音乐由多套曲牌组成4、 陶真 :在农村流行的一种说唱形式大约起源于北宋,盛行于金元它的题材和歌词较为通俗,多为七字句宋代的“路岐人”是陶真的主要表演者伴奏乐器主要是琵琶5、南戏:南戏约产生于北宋末年浙江一带,是宋元时期影响最大的戏曲形式它的特点是结构比较灵活、音乐风格婉转细腻、常采用五声音阶6、散曲:元杂剧兴盛前后,流行于市井、勾栏,后世相延使用的一种歌曲形式。

      这种歌曲来源于词调和宋金时期的诸宫调,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7、十八律:由南宋乐律学家、理学家蔡元定所创立,此理论是在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正律之后,继续计算出六律而构成的一种律制8、《 唱论 》:是一部论述宋元戏曲歌唱方法、歌唱格调、节奏、宫调声情等内容的著作由元代的燕南芝庵撰写是我国古代关于歌唱艺术的一部较为全面的理论著作9、《乐书》:世称《陈D乐书》,由北宋陈D完成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规模较大的音乐百科全书由于该书保存了极为丰富的音乐史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10. 唱赚:是汉族说唱艺术的一种,中国宋代 民间流行的歌唱伎艺是最早用同一宫调中的若干支曲子组成一个套数来歌唱的艺术形式其早期形式为缠令 、缠达 ,即 王国维 在《宋元戏曲考》一书中所称的传踏(或作转踏),流传于北宋 末年,为歌舞相兼之曲逐渐发展,吸取多种民间音乐,形成唱赚,盛行于 南宋 11. 琴史:汉族传统琴曲专用的乐谱唐代以前用文字记述弹琴的指位和弦位,称文字谱 唐代 曹柔首创减字法, 将原来的 文字谱 减化、缩写, 成为减字谱, 明清两代沿用 减字谱将左手的大指、中指、无名指分别记为 “大”、“中 ”、“夕 ”,右手各指因拨弦方向而有不同的名称,如“擘”、“抹”、“勾”等,还有很多怪字。

      现存曲谱多为中唐的减字法所记载的作品,文字谱 所记载的只剩《碣石调·幽兰》一曲12. 潇湘水云: 是一首汉族古琴曲, 作者为南宋古琴演奏家、无射均(紧五弦)定弦作曲家、教育家及江浙派的创始人郭沔 ,13. 琵琶记 :元末南戏,高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 与 赵五娘 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14. 关汉卿 :( 1219 —— 1301年), 元代杂剧 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 ,“元曲四大家 ”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