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讲义.ppt

195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7877051
  • 上传时间:2019-10-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6.07MB
  • / 19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三节 血 管 生 理,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二节 心脏电生理和生理特性,第五节 器 官 循 环,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右心:泵血入肺循环;左心: 泵血入体循环一、心动周期 (一)概念: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 (二)时程:T∝1/f=60s/75=0.8s,,房缩 0.1s 房舒 0.7s,室缩 0.3s 室舒 0.5s,(三)特点: ①舒张期时间 > 收缩期时间 ②全心舒张期0.4s → 利心肌休息和室充盈 ③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心率 心动周期 室缩期 室舒期,,,0.35,1.15,1.5 0.8 150 0.4,0.30,0.50,0.25,0.15,,↓→心舒期↑,↑→心舒期↓→充盈↓+ 休息↓→心衰,④心缩(舒)期习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指标四)心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称心率 ②正常变异: 年龄:初生儿(130次/分) 成人(60~90次/分) 性别:女>男 体质:弱>强 兴奋状态:运动、情绪激动>安静、休息 体温每↑1℃→心率↑10次/分,二、心脏泵血过程,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等变化,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等变化 1=主A内压 2=左心室内压 3=左心房内压 4=心音 5=心室容积 ⑦=心房收缩期 ①=等容收缩期 ②=快速射血期 ③=缓慢射血期 ④=等容舒张期 ⑤=快速充盈期 ⑥=减慢充盈期,(一)心房的泵血,心房收缩 ↓ 心房容积↓ ↓ 房内压↑ (右房↑4-6mmHg) (左房↑6-7mmHg) ↓ 房室瓣开放 (动脉瓣处关闭状态) ↓ 挤血入心室 (占心室充盈量25%) ↓ 心房舒张 (75%由V经心房流入心室),(二)心室的泵血,1.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 心室开始收缩 ↓ 室内压急剧↑ (左室内压↑近80mmHg) ↓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 继续收缩 ↓ 快速射血期,●等容收缩期的特点: ①其时程长短与与肌缩力、后负荷有关: 肌缩力↓→等容收缩期↑ 后负荷↑→等容收缩期↑ ②房室瓣、动脉瓣处关闭状态; ③等容收缩末的动脉压最低; ④室内压上升速最快。

      2)快速射血期: 心室继续收缩 ↓ 室内压>动脉压 (左室>80mmHg) (右室>8mmHg) ↓ 动脉瓣开放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 迅速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70%) ↓ 心室容积迅速↓ ↓ 减慢射血期,特点:①快速射血期末室内压与主动脉压最高; ②用时少(≈收缩期1/3),射血量大3)减慢射血期: 迅速射血入动脉后 ↓ 心室容积继续↓ ↓ 室内压略<动脉压 ↓ 射血能=血液的动能 继续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30%) ↓ 心室容积继续↓ ↓ 心室舒张前期,特点:①用时长(≈收缩期2/3),射血量少;②因外周血管的阻力作用,血液的动能在主动脉转变为压强能,使动脉压略>室内压2.心室舒张期,(1)等容舒张期: 心室开始舒张 ↓ 室内压迅速↓ (室内压=动脉压) ↓ 动脉瓣关闭 ↓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急剧迅速↓ ( ∵室内压仍>房内压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 快速充盈期,特点:①动脉瓣、房室瓣都处于关闭状态; ②动脉瓣关闭产生第二心音2)快速充盈期: 等容舒张期末 ↓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 ↓ 房室瓣开放 ↓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负压) ↓ 心房和大V内的血液快速入室 (占总充盈量2/3) ↓ 心室容积迅速↑,特点:快速充盈期末的室内压最低。

      3)减慢充盈期: 随着心室内血液的充盈,心室与心房、大V间的压力差减小,血液流入心室的速度减慢 其前半期为大V的血液经心房流入心室;后半期为心房收缩期的挤血入心室③心动周期中的压力变化: 最高:室内压:快速射血期末 动脉压:快速射血期末 最低:室内压:快速充盈期末 动脉压:等容收缩期末 ④后负荷:后负荷↑ ↓ 等容收缩期延长 ↓ 射血期缩短 ↓ 射血量↓,①心动周期中的4对矛盾: 心脏缩与舒(主要矛盾) 压力升与降 瓣膜开与关 血液进与出 ②心动周期中的瓣膜变化: 房室瓣关:等容收缩期初 房室瓣开:快速充盈期初 动脉瓣关:等容收缩期初 动脉瓣开:快速射血期初,小结:,(三)心房在泵血中的作用,三、心音的产生,四、心泵功能评定 (一)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量(70ml)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舒张末期容积 =60~80ml/120~130ml =50~60% 意义:①心舒张末期容积与心缩力有关(因与心肌初长度呈正相关) ②心缩↑→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 ③心室扩大、心功能下降(每搏输出量可不变)→心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二)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5~6L/min 变 异:随机体代谢和活动情况而变化(运动、情绪激动、怀孕时);女子较相同体重男子的心输出量约低10%。

      心 指 数:空腹和安静状态下,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 =3.0~3.5L/min.m2 变 异:10岁心指数最大(4L/min.m2以上);以后随年龄增长而渐降,到80岁时接近2L/min.m2 意 义:评定不同个体心功能三)心作功量:是衡量心室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心脏的效率:心脏所做外功占心脏总能量消耗量的 百分比心脏所完成外功÷心脏耗氧量)×100% ≈20%~25%,搏功是心室一次收缩所做的功 = 射血压力每搏输出量 = (射血期左室内压-心室舒张末压) 搏出 量 = (平均动脉压-平均左房压)搏出量 = 0.8J 每分功是心室每分钟做的功 =搏功×心率 =60J/min,心脏作功量评价心泵功能比心输出量更全面五、心泵功能的调节 每分输出量 = 每搏输出量 × 心率 (一)每搏输出量的调节 1.前负荷: =心舒末期容量=异长自身调节 剩余血量:心缩力↓→剩余量↑ 前负荷 V血回流速:大V压>房压→回流速、量↑ 充盈时程:心率↓→舒张期↑→充盈量↑ 前负荷↑→心肌初长度↑→肌缩力↑→搏出量↑,,(Starling定律),等长自身调节,异长自身调节,‖,‖,前负荷、 后负荷、 心缩力,↓,前负荷↑ (心舒末期容量↑) ↓ 心肌初长度↑ ↓ 心肌收缩力↑ ↓ 心搏出量↑,异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力能随心肌初长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现象。

      特点:调节范围小(∵心肌初长度≯2.25~2.30um) 意义:能精细调节每搏输出量Starling定律:心脏不依赖神经-体液因素自身调节并平衡心搏出量与回心血量之间关系的现象↓,,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机制,可通过心室功能曲线进步说明: 左 中 右,,,左段:较陡心功正常工作段:表明初长度在未达到最适前负荷时,搏功随初长度↑而↑ 中段:稍平说明前负荷-初长度达上限,但对搏出量影响不大 右段:平坦或略降说明心肌有抵抗过度延伸的特性,保持搏功基本不变影响前负荷的因素: 心室充盈量 = 静脉回心血量+余血量 (前负荷) (心室最大射血后剩余的血量) 静脉回心血量:①心室的充盈持续时间 ②静脉回流速度 ③心包内压 ④心室顺应性(△V/△P) 余血量的增减:取决于心肌收缩力和总 充盈量是否改变 结论:一定范围内,随着心肌初长增 加,搏出量增加称心的定律,,2.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 概念:指心肌在前、后负荷不变(心肌初长度不变),而改变肌缩程度、速度和张力等方面,实现调节每搏输出量的内在特性。

      意义:能对持续的、剧烈的循环变化有强大的调节作用收缩能力↑:NE→β受体→cAMP↑→Ca2+通道开放几率↑+开放时间↑→ [Ca2+]i ↑→心缩力↑ 收缩能力↓:ACh→M受体→抑Ca2+通道+激活K+通道 →AP的2、3期缩短→Ca2+内流↓→心缩力↓影响心肌收缩能力的因素,兴奋—收缩藕联中的各环节因素 1: 活化的横桥数目 2: ATP活性,3.后负荷:= ABp,临床:ABp持续↑→心肌肥厚→泵血功能↓,搏出量恢复正常,异长自身调节↑ + 等长自身调节(N-体液),前负荷↑,剩余量↑+回流量不变,搏出量↓,射血期↓+射血速↓,等容收缩期↑+心肌缩速↓,后负荷↑(一定范围内),,,,,,,,此调节只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当血压160mmHg时,血压增加将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二) 心率 心率×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 40~150次/分:↑→每分心输出量↑ >150次/分 →心动周期缩短(尤其心舒期) →充盈量↓→每搏出量↓→每分心输出量↓ <40次/分 →心动周期延长(尤其心舒期) →充盈量达极限而心率太慢→每分心输出量↓ 注: ①每搏输出量在恒定的条件下,心率是调节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

      ②心率和心缩力是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 ③一定范围内,心率↑可使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血 压↑,心 率,,心肌收缩性,前负荷,每搏出量,充盈时程 静脉血回流速 剩余量,,,,,,后负荷,,,,,,神经体液调节,等长自身调节 异长自身调节,心力贮备 概念: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意义:反映心脏的健康程度、心脏泵血功能 组成,,心率贮备,搏出量贮备:,收缩期贮备量:55~60ml(射血分数↑),∧,舒张期贮备量:15ml(∵不能无限扩张),,,复习思考题 1.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瓣膜的状态有何变动?其变动的机制和生理意义是什么? 2.在心脏收缩、舒张过程中,何部位、何时其压力最高?何部位、何时期压力最低?并说明理由 3.说明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的产生原因及特点 4.以心脏的缩舒、压力的升降、瓣膜的开关、血流的方向和容积的变化为基础说明射血和充盈的过程(原理) 5.说明心排出量的调节,并简述其机制 说明评定泵血功能的指标及生理意义 6.为什么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7、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 A.等容收缩期末 B.等容舒张期末 C.心房收缩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减慢充盈期末 8、心室舒张期( ) A.血液粘滞度增大,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B.主动脉血压过低,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C.心肌对冠状动脉的挤压力增大,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D.冠状动脉阻力增大,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E.心肌对冠状动脉的挤压力减小,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A,E,第二节 心脏电生理和生理特性 几个世纪以来,生理学家一直认为心脏是泵血的装置,近些年来,生理学家认识到心脏除有泵血功能外,还有内分泌功能:心钠素、抗心率失常肽、内源性洋地黄素等。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70岁一生泵血160000m3心脏不断地有秩序的、协调的收缩与舒张,是实现泵血功能的必要条件,而心脏的这种功能是依赖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自律性和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分类: 1.普通心肌C(工作C、非自律C):心房肌、心室肌(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2.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的心肌细胞(自律细胞):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一、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室肌的RP和AP,(一),(二)心室肌RP和AP的形成机制 1.心室肌细胞RP形成机制 (1)幅度:-90mV(较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大)  (2)机制:=K+平衡电位(Ik1) 条件:①膜两侧存在浓度差: ②膜通透性具选择性:K+/Na+=100/1 结果:K+顺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达 到K+平衡电位[K+]i > [K+]o=28∶1,[Na+]i <[Na+]o=1∶13,2、动作电位,(1)0期 去极化期 1-2ms -90mv +30mv (2)1期 快速复极初期 10ms +30mv 0mv (3)2期 平台期 100-15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