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docx
43页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海洋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推进山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国家海洋经济竞争力核心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海洋开放合作先导区,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深化海洋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全省海洋科技资源优势,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数字海洋,积极抢占海洋关键技术领域制高点坚持高质量发展把产业提档升级作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优化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精准建链补链强链,着力提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水平,培育壮大海洋高端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坚持生态优先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探索市场化、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构建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海洋生态经济体系,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海陆统筹把海陆统筹作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统筹谋划海陆空间布局,统筹配置资源要素,统筹培育优势产业,统筹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等基础设施,统筹整治生态环境,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海陆高效协同发展坚持开放合作把深化开放合作作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加强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平台建设,促进沿海地区战略合作,加快海洋经济全球布局,拓展海洋经济开放领域,提升海洋经贸合作水平。
三)发展目标1.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跃升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不断巩固,部分领域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优势领域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更趋完善海洋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海洋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数字海洋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生产要素协同性和产业链条完整性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高级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3.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港口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集疏运高效网络加快构建,航运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港产城融合发展取得重大进展,高效协同、智慧绿色、疏运通达、港产联动的现代化港口群基本建成,建成海陆联动、双向开放接口和航运枢纽4.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陆海统筹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与陆域、流域相协调的海洋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体系更加健全,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海洋生态与海洋产业发展更趋协同,海洋监测和灾害应对能力大大增强,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得以有效维护5.海洋经济开放合作深度拓展自贸试验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等开放载体作用充分彰显,深远海、极地开发保护合作持续加强,“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更加深入,蓝色伙伴关系不断拓展,成为引领国家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的排头兵。
6.海洋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海洋改善居民就业与提高生活品质的作用稳步提升,涉海就业总量持续增长,优质绿色安全的海产品供应更为丰富,高品质亲海亲民空间不断拓展,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全民海洋意识明显增强展望2035年,山东海洋经济和科技水平位居国际前列,对国民经济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跃上新台阶;沿海港口发展水平整体大幅跃升,建成世界一流港口;高水平海洋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优良、海洋文化先进、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强省4) 发展布局坚持创新驱动、市场导向、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构建“一核引领、三极支撑、两带提升、全省协同”的发展布局1. 一核引领着力提升青岛市龙头引领作用,紧抓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建设契机,持续放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效应,聚力增强海洋开放门户枢纽、海洋要素资源全球配置、海洋科技创新策源、海洋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突破发展海洋交通运输、现代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现代航运服务、海洋信息技术、涉海金融、海洋文化旅游等海洋现代服务业,谋划发展深海开发、基因技术等海洋未来产业。
加快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国内知名的海洋生物医药研产基地和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海水利用基地,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2. 三极支撑以烟台、潍坊、威海市为骨干,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建设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烟台市,发挥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城市作用,重点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文化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新能源等产业,建设国际海工装备制造名城、国际仙境海岸文化旅游城市、国家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城市、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名城潍坊市,发挥先进制造业优势,重点发展海洋化工、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产业,培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建设国际海洋动力城、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绿色海洋化工基地,打造海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威海市,重点发展现代渔业、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新材料、海洋文化旅游等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扩大全球海洋生物产业标杆、世界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钓具名城品牌效应,高水平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
3.两带提升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带发挥黄河三角洲地区滩涂、油气、生态等资源优势,推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东营市,培育特色海洋产业,重点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河海文化旅游、海洋新能源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加强特色港口建设,打造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以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为引领,全面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全国知名的河海生态文明强市滨州市,加强海陆统筹,建设铝土等干散货和LPG新型化工原料等运输特色港,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水淡化、海工装备制造等产业,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海洋大功率风电装备产业基地2)鲁南临港产业带充分发挥日照市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合作支点等优势,加快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发展壮大现代航运服务业,重点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优化提升海洋休闲旅游、海洋渔业及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区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中国北方能源枢纽,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海滨旅游度假、海滨体育、生态宜居名城4.全省协同。
创新海陆统筹发展机制,加强沿海与内陆规划政策协同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素市场统一开放、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推进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优势向内陆地区拓展延伸和转移,鼓励引导内陆企业进军海洋产业,增强内陆地区对海洋经济的服务支撑,巩固提升海洋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物流链、生态链,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推动海陆高效联动、协同发展二、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发挥海洋科技领先优势,加快海洋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海洋经济向深海、远海进军,加快特色化、高端化、智慧化发展,积聚壮大海洋经济新动能,促进海洋产业链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一)优化提升海洋传统优势产业1.海洋渔业突破育种关键技术,优化海水养殖结构和布局,积极探索以近浅海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为重点的现代化海洋渔业发展新模式,建设一批布局科学合理、装备水平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产业多元融合、产出高值高效、绿色生态发展的现代化渔业综合体,推动海洋渔业牧场化、深水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拓展远洋渔业发展空间,提升海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研究实施“蓝色良种”工程,加快推进水产种质资源保护、鉴定评价和共享利用三大体系建设。
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提升改造省级水产种质资源库,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大力培育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的联合育种平台和良种繁育龙头企业,突出鱼、虾、蟹、贝、藻、参等品种的联合攻关,加快选育突破性新品种,提高水产苗种质量和良种覆盖率依据优势水产品区域布局,打造刺参、海带、贝类、海水鱼、虾蟹类种业产业聚集区提升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夯实绿色发展基础推动水产养殖规模化集聚发展,实施集中连片池塘标准化改造,完善循环水和进排水处理设施,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水平争创一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积极推广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动养殖区域布局科学化、景观化、景区化稳步推进深远海养殖支持重力式深水网箱、桁架类大型养殖装备等建设,提升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水平积极探索和推广深远海养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经验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深远海养殖发展加快现代海洋牧场建设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开展生物资源养护、推进产业融合为目标,突出生态优先、资源修复优先,提升人工鱼礁的亲生物性能,实现渔业生境的有效恢复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为重点,高水平建设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积极探索三产融合型海洋牧场综合体发展新模式,推动海洋牧场与海工装备、海上风电、休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远洋渔业转型升级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提升远洋渔船现代化装备水平,推动远洋渔船增设医疗服务舱,打造现代化远洋渔业船队以转变合作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和防范经营风险为重点,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渔业合作,拓展远洋渔业发展空间积极参与极地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建造南极磷虾船,建设南极磷虾产业园推进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海外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提升远洋渔业综合保障能力支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开展远洋渔场和鱼种探捕项目,鼓励远洋自捕水产品回运,保障国内供给支持企业通过收购、并购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加快培植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全面提升现有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渔港综合管理平台,实施渔港升级改造和整治维护,提升渔业自然和人文景观,拓展渔港功能,打造智慧渔港、平安渔港、清洁渔港、产业渔港、人文渔港,建设一批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补给、鱼货交易、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休闲观光、城镇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渔港经济区做大做强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业推动水产品产地加工和水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提升水产品加工仓储现代化水平,加大水产品和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开发利用,在烟台、威海、青岛、日照、潍坊等市建设一批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打造海。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