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淀粉样蛋白A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docx
9页血清淀粉样蛋白A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李磊 王月妹R39 A 2095-6851(2020)11--01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7岁以下儿童中多发,多由肠道病毒引起,夏秋两季多见,可集中爆发[1-3]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症状,甚至有高热惊厥、脑炎等并发症,可危及生命[4-7]本病还可发展为手足口病[8],且与传统手足口病相比,病情更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9]目前对该病诊断主要依据典型临床症状,但对疾病发生早期或体征不典型者,极易误诊、漏诊尤其是对于潜在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的病例,目前尚无准确判定指标因此,寻找该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的实验室指标,成为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是组织淀粉样蛋白A的前体物质[10-12],是炎症或感染早期判定的敏感指标,同时也是病情判断與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13]作为机体炎症反应判定的另一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也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已有研究表明,SAA 和 CRP 是手足口病诊疗的重要敏感性指标 , 在发病后患儿会表现出明显的 SAA 水平、CRP 水平、SAA/CRP 比值显著升高。
疱疹性咽峡炎SAA及CRP水平在的发病过程中亦均有升高,但其各自的变化及特异性尚不明确因此,我们拟对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诊治的1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SAA及CRP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疱疹性咽峡炎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 2018 年 3月-2019 年 3月间来我院就诊的患儿中选取100例年龄段在1-7岁之间的,无其他急慢性感染疾病及其他基础疾病且已确诊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设为实验组,男童52例(52%),女童48例(48%),平均年龄为(5.542.27)岁;另外,随机抽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设为对照组(男55%,女45%,平均年龄4.31.98岁)组两组受检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故具可比性1.2 方法实验组患儿于诊治当天、3天后、6天后及9天后抽取外周静脉血送检 , 对照组健康儿童于入组当天抽取外周静脉血送检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的方法,检测仪器为Ottoman-1000型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SAA和CRP试剂均为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分别用一次性微量采血管采集患儿和对照组末梢血80 μl,放入含有抗凝剂的1.5 ml容积的EP管中,混匀血液后严格按 Ottoman-1000型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操作规程、配套的SAA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及全程CRP(hs-CRP+常规CRP二合一)定量检测试剂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然后记录数据。
SAA>4.8 mg/L 为阳性 , 反之阴性CRP>0.8 mg/L 为阳性 , 反之阴性1.3 观察指标①比较在不同疾病时期两组SAA水平、CRP阳性率;②比较在疾病发展不同时期两组 SAA 水平、CRP 水平及 SAA与CRP联合后的变化趋势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比较采用F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与疱疹性咽峡炎确诊相关的风险因素P2 结果2.1 比较在不同疾病时期两组SAA、CRP水平及阳性率本次实验未发现重症患儿,愈后均较好结果表明,对照组儿童CRP水平在1.340.86mg/L,SAA水平为5.641.61mg/L,均为阴性实验组在发疹当天CRP水平为10.219.48mg/L,有61%患儿水平升高;SAA水平为5.641.61mg/L,85%患儿升高;CRP+SAA在60%的患儿中升高发疹3天后,患儿CRP水平为30.6616.59mg/L,有97%患儿水平升高;SAA水平为141.3991.29mg/L,99%患儿升高;CRP+SAA在97%的患儿中升高。
发疹6天后,患儿CRP水平为3.453.57mg/L,有23%患儿水平升高;SAA水平为15.8110.15mg/L,66%患儿升高;CRP+SAA在23%的患儿中升高发疹9天后,患儿CRP水平为1.471.12mg/L,有1%患儿水平升高;SAA水平为7.542.54mg/L,21%患儿升高;CRP+SAA在0%的患儿升高见表1,表22.2 疾病不同时期两组 SAA 、CRP 水平及 SAA与CRP联合后的变化趋势经对比表明SAA与CRP均在发病当天逐渐增高,在发病第3天达到峰值,随后开始回落,至发病第9天时回复到正常且SAA单独较CRP更敏感,二者联合后优于单独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讨论疱疹性咽峡炎多由肠道病毒引起,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30型和柯萨奇病毒(Cox)等,Cox中较为常见为A组2、4、5、6、8、10、16型,B组1、2、3、4、5型也可致病但较为少见本病多发于夏秋两季,但全年均有病例出现,且无明显地域差异学校,早教中心,社区等易感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可集中性爆发[1-3]本病的潜伏期为2-4天,病程1-2周,大多可自愈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喉肿痛及疱疹。
起病时患者咽部充血,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出现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2-3天后疱疹扩大至破溃形成黄色的溃疡此间出现的发热大多为中低热,少数为高热,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有高热惊厥、脑炎等并发症,可危及生命[4-7]但大多数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痊愈快,预后良好,该病没有获得临床太多重视,但随着近年来手足口病的流行,及由疱疹性咽峡炎发展成重症手足口病例的相继出现[14],让疱疹性咽峡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愈加重要SAA是一类多基因编码的多形态蛋白家族,是组织淀粉样蛋白A的前体物质[10-12]当机体发生炎症、感染或组织损伤时,SAA水平会在5~6小时内迅速升高 1000倍左右[15-17],是炎症或感染早期判定的敏感指标与此同时,SAA半衰期极短,约50分钟,故当机体炎症控制后即可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所以其也作为病情判断与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13]作为机体炎症反应判定的另一指标, CRP也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与SAA不同的是,其主要在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升高明显[18],而SAA在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中均会升高因此,将二者联合应用,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判定,特异性更高[19-21]。
与此同时,其各自浓度的变化,在疾病预后的判定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SAA浓度降低/升高与疾病预后良好/不良明显相关我们的结果表明SAA、CRP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随疾病进展,在疾病发展第3天时达到峰值,至发病第9天基本恢复正常,有早期诊断的提示意义并且SAA敏感性高与CRP,因子分析结果也表明与疱疹性咽峡炎确诊相关的风险因素为SAA提示在临床疑似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常规进行SAA单独或者联合SAA联合CRP的检测有重要指导作用参考文献薛宏伟.手足口病200例临床分析[J].哈尔滨医药, 2010, 30(1): 24.张志华,张春梅.疱疹性咽峡炎85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35): 8786.朱汝南, 钱渊, 邓洁, 等.北京市儿童手足口病与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有关[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28 (10): 1004-1008.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802-811.Yamayoshi S, Yamashita Y, Li J, et a1.Scavenger receptor B2 is a cellular receptor for enterovirus 71[J].Nat Med, 2009, 15(7):798-801.牛伟红, 杨丽萍, 秦明月, 等.150例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资料总结及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6(4):66l-662.Oliveira DB, Campos RK, Soares MS, et a1.Outbreak of herpangina in Brazilian Amazon in 2009 caused by Enterovirus B[J].ArchVirol, 2014, 159(5): 1155-1157.陈纯.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6, 43(4):270-273.刘牧, 王彬, 高晓凤, 等.疱疹性咽峡炎发展手足口病患儿早期临床表现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 2014, 30(3): 329-331.陈长强, 顾志冬, 樊绮诗.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 2012, 27(9):776-779.de Beer MC, Yuan T, Kindy MS, 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constitutive human serum amyloid A protein (SAA4) as an apolipoprotein[J].J Lipid Res, 1995, 36(3): 526-534.邓文蓉, 肖桃源, 沈宝茗, 等.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疾病的相关性[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7): 1032-1034.宋春华, 穆云, 马骏, 等.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1, 30(9): 788-790.McMinn PC.An over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enterovirus 71 and its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significance[J].FEMS Microbiol Rev, 2002, 26(1):91-107.Uhlar CM, Whitehead AS.Serum amyloid A, the major vertebrate acute-phase reactant[J].Eur J Biochem, 1999, 265(2): 501-23.Urieli-Shoval S, Linke RP, Matzner Y.Expression and function of serum amyloid A, a major acute-phase protein, in normal and disease states[J].Curr Opin Hematol, 2000, 7(1): 64-69.Liuzzo G, Biasucci LM, Gallimore JR, et al.The prognostic value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amyloid a protein in severe unstable angina[J].N Engl J Med, 1994, 331(7): 417-424.费凤英, 衣萍, 林见敏.血清淀粉样蛋白A 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 2014, 29(12):1031-1033.钟倩怡, 李招云, 卢国光, 等.感染性标志物预测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价值的分析[J].检验医学, 2015, 30(5):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