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工程施工工艺标准规范和要求.docx
13页隐蔽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和要求1、配合事项 2、.预留孔洞和预埋管线与土建工程的配合 2、线槽架的施工与土建工程的配合 2、管线施工与装饰工程的配合 2、各控制室布置与装饰工程的配合 22、排管规范要求 23、电气线路敷设规范要求 44、布线工艺保证 55、安装和端接 7、信息插座安装 8、安装工艺保证 8、焊接工艺保证 96、电源设备的安装 97、接地 11、弱电系统接地 11、电子设备的接地 11、数据处理设备的接地 12、电声、电视系统的接地 12、接地极和接地线的安装 131、配合事项配合土建工程及其他工程,注意和遵循其施工规律预留孔洞和预埋管线与土建工程的配合在土建基础施工中,应做好接地工程引线孔、地坪中配管的过墙孔、电缆过墙保护管和进线管的预埋工作 、线槽架的施工与土建工程的配合线槽架的安装施工,在土建工程基本结束以后,与其他管道(风管、给排水管)的安装同步进行,也可稍迟于管道安装一段时间,但必须解决好弱电线槽架与管道在空间位置上的合理安置和配合管线施工与装饰工程的配合配线和穿线工作,在土建工程完全结束以后,与装饰工程同步进行,进度安排应避免装饰工程结束以后,造成穿线敷设的困难。
、各控制室布置与装饰工程的配合各控制室的装饰应与整体的装饰工程同步,弱电系统设备的定位、安装、接线端连接,应在装饰工程基本结束时开始2、排管规范要求1) 管子安装前必须消除管内毛刺和铁锈并做防锈处理,钢管内壁要求平滑、不应有扁曲或节痕,管口要求挫光电线管的连接必须采用束结连接,焊管采用套管连接,管子需用钢锯切断,严禁用火焰、电焊切割2) 直线(水平或垂直)敷设电缆管或用户线管,长度超过30m应加装过路箱,管路弯曲敷设两次也应加装过路箱,以方便穿线施工过路箱应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公共部分,宜为底边距地~米或距顶米3) 暗配管管路宜沿最短的路由敷设,尽量减少弯曲在相邻拉线盒之间,严禁“S”弯或“U”弯进入墙体或凝泥土构件内的暗配管,其表面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埋于地下的电线管道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在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应加保护套管,管子在穿过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装接线盒,金属软管等补偿装置,并做好接地柔性跨接4) 电管的弯头应用符合要求的弯管器弯制,弯头应呈圆弧曲线,弯曲处不得产生皱裂现象,椭圆度不得超过管径的10%弯曲半径一般要求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设在地下或混凝土楼板内时应不小于管外径10倍,预埋混凝土内的电管尽量在二层钢筋之间,埋设于楼板内的电管应尽量避免重叠。
5) 钢管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径的—3倍,管口必须对准,须满焊,可不再跨地线;采用焊接连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连接处的内表面应光滑、平整薄壁钢管的连接必须用丝扣连接,扣连接时拧进丝扣长度宜接近1/2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少于5扣,外露丝扣应为2—3扣,严禁采用熔焊连接禁对口焊接,镀锌和壁厚2mm以下的钢管不得采用套管溶焊连接6) 管与盒的连接采用焊接,管口应高出盒内壁3-5mm,焊后需补涂防腐漆;管盒连接采用锁紧螺母固定,管螺纹宜外露2-3扣7) 管与管、管与盒连接,应作好接地处理,丝扣连接应采用不小于Φ6圆钢进行跨接,以保证接地良好,暗配管采用金属管时,管路应做整体接地连接,穿过建筑物变形缝时,应有接地补装置,焊缝均匀牢固采用套管连接预埋于混凝土中的钢管,其连接处应作防漏处理,以防浇注时灰浆流入堵塞管路管路接头、管路进出箱盒处,要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以防水泥沙浆或其他建筑材料进入管路或箱盒里8) 暗配管线尽量避免穿越建筑物的变形缝(沉降或伸缩缝),设计时可在变形缝两侧分别设垂直主干系统自成单元如必须穿越变形缝时,暗配管线应做伸缩或沉降技术处理3、电气线路敷设规范要求1) 事先合理计算并分配管路,穿线前先在管口套好护圈,穿线时可用滑石粉,保证出线后的线缆余量。
强弱电分开穿管,电管和桥架间接地连接可靠,线缆尽量按照系统分开,桥架和管路内预留一定比例的空间2) 出线口位置的线缆要有明显的标示,及预留各设备的安装支架,检查所有管线是否根据图纸上的要求来布管布线及出线口的位置是否正确,及时做好管线走向改动记录,填写隐蔽工程的报验资料3) 线路按最短途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4) 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物体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的区域;必要时采取相应保护或屏蔽措施5) 线路不宜平行敷设在高温工艺设备、管道的上方和具有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的下方6) 线路的终端接线处以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逢处,应留有适当的余度7) 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的焊药补偿导线宜采用压接同轴电缆及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8) 敷设线路时,不宜在混凝土土梁、柱上凿安装孔9) 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及编号10) 敷设电缆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7℃11) 敷设电缆时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他硬物体之间的磨擦;固定时,松紧应适度。
12) 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6倍13) 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交叉时,宜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14) 在同一线槽内的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类布置;对于交流电源线路和连锁线路,应用隔板与无屏蔽的信号线路隔开敷设15) 电缆沿支架或槽内有较大倾斜度敷设时,应用支架固定16) 明敷设的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和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m;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以及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m17) 电缆在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线槽内当电缆进入建筑物后,电缆沟道与建筑物间应隔离密封18) 电线穿管前应清扫保护管,穿管时不应损伤导线 19) 每一个接线端子上最多允许接两根芯线20) 导线与设备等连接时,应留有适当余度21) 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超过50%4、布线工艺保证 所有音视频信号线、控制线独立走线(机柜内走线除外),不允许与强电共享线管或线槽,与强电电缆的间隔应在安全范围内,避免互相之间的电磁干扰 所有音视频信号线、控制线(包含机柜内连线)没有急剧的转弯,最大扭距不允许超过厂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整个布线过程必须保证线缆的完好无损,不允许保护外皮有明显的破损或脆化线缆的走向必须科学合理,不允许纵横交错或盘旋 所有音视频信号线、控制线(包含机柜内连线)的线尾必须科学合理,保留合适的标准长度,确保足够的长度利于线缆的热胀冷缩和应急跳线 所有音视频信号线、控制线(包含机柜内连线)都要用线牌做好标签,并确认与布线清单的标识号码相符,书写字体必须清晰和标准具体工艺如下: 所有线路的敷设均采用桥架线槽和钢管穿管敷设管线施工按照GB50258-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检验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管路敷设方式: · 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太于电缆直径的15倍;电源线宜与信号线、控制线分开敷设;· 电缆长度应逐盘核对,并根据设计图上各段的长度来选配电缆宜避免电缆的接续,当电缆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接插件· 根据图纸加工好的各种盒、箱、弯管用钢据进行无齿切割,断口处平齐,管口内外清除铁屑,箱盒开孔应整齐并同管径相吻合· 管路连接采用套管,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径的倍,连接管口处应在套管的中心弯管、支架、吊架预加工,支架固定距离应均匀水平电缆敷设· 在敷设之前,先检查所有管槽是否已经完成并符合要求,路由及拟安装信息口的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 · 核对电缆的规格和型号; · 在管里穿线时,要避免电缆受到过度拉引,每米的拉力不能超过7 公斤,必要时可在管内加少量滑石粉以减少线揽与管内壁之间的磨察; · 水平线槽中敷设电缆时,电缆应顺直,尽量避免交叉; · 布线时不能伤保护套和踩踏线缆; · 水平线缆在信息输出口处预留30-50cm; · 水平线缆敷设时,两端应做好标签,填好放线记录表; · 对于有安装天花的区域,所有的水平线缆敷设工作最好在天花施工前完成; · 所有线缆不应外露。
垂直主干敷设· 垂直主干敷设时一定要避免因电缆自重使电缆受到过大的拉力; · 垂直主干自上而下敷设时,每隔三层须将电缆全部抽回楼面,绑扎好上面的电缆后再向下敷设; · 垂直线槽中敷设主干电缆时,每隔-2 米应绑扎固定,水平电缆在垂直线槽中敷设时应每20 根绑扎一捆,然后每隔-2 米进行绑扎固定 · 主干电缆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10 倍,槽中排布整齐,电缆在绑扎时松紧适度,不可绑扎得过紧; · 垂直主干在两端预留5-6 米; · 敷设垂直主干时应做好标签,并填好放线记录; · 所有线缆不应外露光缆敷设·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 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于20 倍; · 布放光缆时,光缆盘转动应与布放速度同步,光缆索引的速度一般每分钟15 米; · 布放光缆时,光缆出盘处要保持松弛的弧度,并保留缓冲的余量,又不宜过多,避免光缆出现背扣; · 光缆在两端预留长度为5-10 米; · 敷设光缆时应做好标签,并填好放线记录; · 所有光缆不应外露5、安装和端接、配线架安装及端接· 分配线架挂墙安装时,下端应高于米,上端应低于2米; · 配线架挂墙安装时应保证垂直,垂直偏差度不得大于3mm; · 分配线间配线架采用壁挂式机柜包装;机柜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 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大应于2mm; · 系统端接前应确认电缆和光缆敷设已经完成,配线间土建及装修工程完工完成,具有洁净的环境和良好的照明条件,配线架已安装好,核对电缆编号无误; · 剥除电缆护套时应采用专用电缆开线器,不得刮伤绝缘层,电缆中间不得产生断接现象; · 端接前须准备好配线架端接表,电缆端接依照端接表进行。
信息插座安装· 信息插座安装前必须确认所有装修工作完成,核对信息口编号是否有误;所有信息插座按标准进行卡接; · 信息插座安装在墙体上时,宜高出地面30cm; · 信息插座安装完毕后应立即依照平面图在面板上做好编号安装工艺保证 在现有的条件下,所有器材的安装方式必须确保安全、牢固 投影机调试好之后,条件允许的话,须对安装支架与地面进行加固处理,避免人为碰撞产生的意外 机柜内部的器材编排必须科学合理,在确保安全牢固的前提下,以使用或维护的便利性为设计标准 机柜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有困难时可根据电缆地槽和接线盒位置做适当调整;机架的底座应与地沟槽钢固定;机柜应竖直安装,垂直偏差不太于%;几个机架并排安装在一起,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差不得大小3毫米对于相互有一定间隔而排成一列的设备,其面板前后偏差不得大于5毫米;机柜内的设备、部件的安装,应在机柜定位完毕并加固后进行,安装在机架内的设备应牢固、端正;机柜上的固定螺丝、垫片和弹簧垫圈均应按要求紧固不得遗漏控制台应安放竖直、台面水平;附件完整、无损伤,螺丝紧固,台面整洁;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应可靠,安装应牢固 采用地槽和墙槽时,电缆应从机架、控制台底部引入,将电缆顺着所盘方向理直,按电缆的排列次序放入槽内;拐弯处应符合电缆曲率半径要求;电缆离开机架和控制台时,应在距起弯点10毫米处成捆空绑。
根据电缆的数量应每隔100~200毫米空绑一次;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