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课外阅读《月迹》教学设计3主备王英.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0184298
  • 上传时间:2017-11-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5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九年级上册 课外阅读 课题 《 月迹》【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文章的体裁,能够区分写实与虚构作品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6.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1. 教材分析《月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文中作者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爱教学重点1.抓记叙要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探究本文借月抒情的写法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品味天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文章所表现的强烈的童心;教学难点1.文中所写奶奶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散文这一文学体裁,也已不陌生,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文本内容对他们不陌生,教学本文容易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本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梳理情节理清思路、感知文章的内容,体验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2.在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品味天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文章所表现的强烈的童心,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教学目标】1、自觉运用工具书,积累掌握以下词语:觑 倏 砌嫉 酥 窗款 盈 袅 锨 掬 2.阅读课文,梳理情节,理清思路;勾画文中描写月亮的优美语句抓记叙要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探究本文借月抒情的写法3.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品味天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文章所表现的强烈的童心;4.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构建动场同学们, “月亮”是千百年来人们共同谈论的一个话题天空中那一轮明月,或是一弯新月,唤起了多少人的诗兴和情感,引发了多少人的联想和想像他们对月咏叹,形成了诗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遗产。

      同学们,你们课前收集到咏月的古代名句了吗?大家来交流一下活动一:1.生和教师共同展示收集的咏月名句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③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④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⑤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⑥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⑦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设计意图】积累古诗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导入新课古人对月情有独钟,现代人对月亮也青眼有加,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现代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散文名篇《月迹》 2.板题3.解题、了解作者 ( 展示收集到的作者资料:学生口头介绍,教师投影显示 )贾平凹,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1952 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 、 《贾平凹自选集》 ,长篇小说《商州》 、 《浮躁》 、 《废都》 、 《白夜》 ,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 、 《心迹》 、 《爱的踪迹》 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 3 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 1978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什么叫“月迹”呢?(“月”指月亮,而且是中秋之月, “迹”是“踪迹”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学生学习后交流)活动二:(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并掌握生字词觑(qù) 倏(shū) 砌(qì) 嫉(jì) 酥(sū) 窗(chuāng)款(kuǎn)盈(yíng) 袅( niǎo)傻(shǎ)仰(yǎng) 锨(xiān) 掬(jū)(2)掌握词义: 掬:用两手捧 锨:掘土或铲东西用的工具 面面相觑:因惊异而下说话,只是互相望着倏忽:很快地 【设计意图】达成目标一 活动三1、说说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2、写出孩子们追寻月亮的踪迹,并摘录文中词句,描述出寻月过程中孩子们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明确: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沙滩) 人物:奶奶、我和弟妹 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1——4 5——30 31——36线索:月迹明确:寻月所见:中堂里,镜中看月,月儿由圆而亏,终无踪迹。

      ——院中望月,月光“玉玉” “银银” ,月亮既大且圆,里面清清晰晰有什么东西,原来是桂树,并不知道还有人又进一步在院内寻找,发现一切光洁之处,俱有月亮在其中——兴之所至,院外河中寻月,发现“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 又突然在各人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明确:寻月过程中又有着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 ——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有“羡慕”而“嫉妒” ,不由得“争执了起来” ——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 ,大家“越发觉得奇了” ——河中寻月,瞳中见月, “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 ,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 设计意图】达成目标二 三、合作探究:活动四:1、作者写月亮,为什么要写镜子、写杯子、写院子、写小河,怎么不直接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呢?作者这里用的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为什么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明确:化实为虚写月迹,就怕写得太空灵作者很巧妙地避过了这一点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凭借穿衣镜、院子、酒杯、河水、眼睛这一个又一个实体,空灵的月亮、月光、月色、月影,便呈现出了实实在在的月迹,也写出了孩子们起伏变化的心情。

      明确:月迹是文章的线索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就是孩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它既是月的变化轨迹,又是孩童成长的轨迹 总体来说,“月迹”是美好的,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 四、综合建模 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作为全文重点部分的“寻月亮”又按照“中堂里”——“院内”——“院外”的顺序来写;在寻月亮和议月亮的过程中又有着孩童“失望”——“嫉妒” 、 “争执”——“越发奇了”——“都觉得满足”的心理情绪发展变化的顺序月迹是文章的线索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就是孩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它既是月的变化轨迹,又是孩童成长的轨迹总体来说, “月迹”是美好的,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 五、课堂检测: 1.听写字词(内容见提纲)2.根据内容填空文中的寻月踪迹是:屋内盼月→ → → → → → 沙滩议月板书设计: 月迹(散文)屋内盼月 镜中月 白道儿→半圆→满盈→没了月形 惊喜→高兴→紧张→失望 院中月 玉玉的、银银的 月色 高兴 屋外寻月 杯中月 小小的满圆 、可怜儿样 月影 幸福 水中月 银光 、多 月光 兴奋 眼中月 小小的 、多 月的美好 满足 沙滩议月 月亮是我们的印章 景 情 【作业设计】A 层:提取文章主要情节,把课文缩写成 300 字以内的故事。

      B 层:在词语作业本上整理本课的字词;摘抄喜欢的语句第二课时一、构建动场复习导入:出示目标:1.品味文章语言2.分析人物形象,并感受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二、自主学习:活动一 1.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①“月亮是我所要的” , “月亮是个好” ②“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2.在孩子们寻月的过程中,奶奶这个人物是不可忽略的,那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自学后交流)明确 1:①孩子“所要的”就是美好的事物,月亮在这里就是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的象征,妹妹所说的“月亮是个好”更是一语中的,点明月亮是美好事物的化身②印章,泛指图章在政府的文件上盖上印章,表明文件确由政府发出;在个人的字画书刊上盖上印章,表明属于自己所有;在条据或证明材料上盖上印章,表明自己对条据或证明材料内容负责总之,印章起着证明的作用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 ,那么天空就是一个巨幅的纸页,纸页上的作品为“我”所有, “我”是天空的主人, “我”对天空的一切负责我们是月亮的主人,我们是天空的主人,我们拥有天空,我们拥有宇宙明确 2:①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的人;②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作用:没有奶奶这个人物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讲故事的奶奶其实业在关注着月亮是她首先提醒“月亮出来了” ,让孩子们看月亮;——月亮出来后,是奶奶要求孩子们“快去寻找月吧”——是奶奶告诉孩子们为月亮而“争执”时,是奶奶给每人倒一杯酒,让孩子们从院内寻到院外,见到水中月,眼中月 】2、在文中,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奶奶是一个童心未泯,对生活充满爱心的一个人她了解、爱护并有意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引导孩子们发现、感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设计意图】达成目标三三、合作探究:活动二 1.探究本文的中心2.本文充满童心童趣,不仅仅体现在“寻月亮”这件事上,更体现在语言表达上,请速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富于童心童趣的话,找出来朗读3.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显著的不同?(小组讨论后交流)明确 1: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在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奇妙、美好的情趣,表现了孩子们奇特敏锐的想象作者借此表达了一种要培养孩子发现美、追求美的高尚的情趣明确 2:例 1: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原来月亮是长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 品味: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月亮写活了,形象逼真。

      例 2: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品味:透过这样的描写手法,我们似乎窥见了孩子们水晶般的心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例 3: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 品味:表现孩子们的好奇心理,以及对事物勇于探索的品质 这篇文章语言的最大特色就是富于童趣,有一股浓厚的孩童生活气息写孩童寻月,写孩童眼里的月亮,一切就着孩童的言行、感受和心理来写在孩童们那里,月亮运行“是长了腿的” ;面对穿衣镜里的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