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ppt

92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50918978
  • 上传时间:2018-08-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54MB
  • / 9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n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观点,它既 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 然的方法论n自然观以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的重大成果为基础, 并且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划时代的发现,必然会改 变自己的形式n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是:古希腊朴素辩证 法自然观、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 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n20世纪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总结概括 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 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2主要内容n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n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n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3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n(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n(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4(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n1.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背景n 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主要内容包括:n 农业技术n技术: 纺织技术n 建筑技术n n 数学:欧几里德(公元前330年~前275)几何学 n科学 力学: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前212) 静力学n 天文学:托勒密 (公元90年——168年) 地心说n 医学: 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年至约前370年) 体液学 说52.古代自然观的基本内容n古希腊只有自然哲学,还没有系统的、以实验为 基础的、近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它的朴素辩证 法的自然观是人类历史上自然观的最初形态。

      n古希腊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 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 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或不变的,而 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它把自 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并且力图“在某种 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 寻找这个统一6万物的本原:元素论和原子论n本原:希腊文原意是“开始”的意思,即构成世 界的根源、元素、始基或共同基础,万物起始 于它,又都复归于它n本原概念的提出,是古希腊人对纷呈杂多的现 象世界进行整体性、统摄性把握的开端,它不 仅说明了自然万物的初始状态,而且通过探求 这个统率万物的隐藏的内在实质,追溯其生灭 过程,揭示自然界固有的整体关联7元素论n泰勒斯(公元前625年~公 元前547年)是古希腊第一 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 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 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n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 是水n不是用超自然的因素去解 释自然,而是用自然本身 去说明自然8n阿纳克西曼德(B.C.611—546年) :无限者n阿纳克希米尼(B.C.585——525年): 气n赫拉克里特n(B.C.540-480年):火 n一切皆流,无物常驻n“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n万物都根据逻各斯生成,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 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

      n列宁给赫拉克利特的学说以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对 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赫拉克利特 9n恩培多克勒(B.C.490-B.C.430):四根说n他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一种,而是四种, 即水、土、火、气四种元素,万物是由这 四种元素构成的万物的生灭和性质之差 异是由于这四种元素不同混合的结果他 把这四种元素称之为“万物之根”n公元前五世纪阿纳克萨戈拉创立了“种子说 ”他把世界本原确立为“种子”,世界万物 是由各自的种子形成的,种子具有各种不 同的性质,数目是无限多的,体积是无限 小的,它们是构成事物的“最初元素”,种 子说成为原子论的萌芽 10n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B.C.384~ 322)n师从柏拉图近20年,创立了与柏拉图非常不同 的哲学体系n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著述几乎遍及每个学 术领域开辟了此后2000多年西方哲学的思辨 道路n两个世界理论:q“月下区”指从处于宇宙中心的地球到月球轨道内侧 ,每一元素都有其天然位置,土在中心,水在地球 表面上,气在紧接着地球表面的上方区域,火在大 气层顶端,一切物体有沿直线朝其天然位置运动的 倾向;q“月上区”指月球轨道以外的宇宙部分,由以太构成 ,以太有沿正圆轨道绕宇宙中心运动的天然倾向。

      n四元素说:月下世界由水(湿冷)、火(干热 )、土(干冷)、气(湿热)四种元素组成 其运动是直线运动n四因说:质料因是指事物由什么东西形成的; 形式因是指事物根据什么形成的;动力因是指 事物形成的动力是什么;目的因是指事物为什 么而形成目的因又称终极因,是核心决定 了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是目的论哲学n我们今天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承 认了世界的物质性,这是其唯物的一面同时 ,亚里士多德又认为性质是第一性的,物质次 之,把“性质”当成了万物的“本原”,把万物当 成了“性质”的产物,颠倒本末,从而难逃唯心 主义的泥沼亚里士多德11古代原子论n留基伯(500B.C.——460 B.C.)最早提出了 原子论n认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坚硬不可入、 运动不停息的物质微粒,即“宇宙之砖”;原 子在性质上相同,但在大小和形状上是多种 多样的;由于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在组成时 的数目和排列不同,由于原子在无限虚空中 彼此吸引和排斥、分离和结合,构成自然界 的各种对象和万物和运动12对原子论的继承和发展n德谟克利特(460 B.C.——370 B.C.)进一步发展了原子论: 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构 成。

      n所谓虚空,就是指空虚的空 间,是原子运动的场所n伊壁鸠鲁 (Epikourus,公元 前342-270年)认为,原子除 有形状、次序和位置之外, 还有重量这一性质,有垂直 下落的运动,也有偏离直线 的斜线运动,从而造成原子 间的偶然碰撞德 谟 克 利 特伊壁鸠鲁13原子论的特点与意义n元素论,试图用一种或几种自然界的物质,对自然界的 万事万物做出统一的解释,试图把一些自然物归结为另 一些自然物,但结果并不令人信服n原子论则主张世界是统一的,自然现象可以得到统一的 解释,但不是在宏观层次上将一些自然物归结为另一些 自然物,而是将宏观的东西归结为微观的东西,这些微 观的东西就是原子n自然界之所以千姿百态、千差万别,就在于构成物质的 原子在形状、大小、数量以及排列顺序上有不同这样 原子论就把自然事物质的不同还原为量的差别,使物质 世界的多样性得到了解释q用抽象的物质实体解释世界;q从统一性出发具体解释世界的多样性 14n中国古代的哲人对世界本原问题也做过许多探讨,提出了许多观点 n八卦说 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n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n — - - - - — - - — — - -n — - - - - — — - - - - —n — - - — - - - - — - - —n五行学说(试图用人们日常习见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说 明世界万物的本原和物质多样性的统一)。

      n阴阳五行说(阴阳说和五行说的合流),讲阴阳和五行相配合,解 释季节更替和天象变化,是最初的阴阳五行说的自然哲学特征n元气学说(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原始的气,气聚物生,物死气散 )n天人合一(认为自然、人和社会相联系)153.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点n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占主导地位)直观地整体地从 客观世界自身去寻找世界的本原;猜测思考世界的整体 性、统一性问题 基本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力图 从自然界本身来解释自然界,这标志着人类摆脱愚昧, 走向科学的第一步n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充分地注意到世界是一个运动变 化着的世界;从事物的联系、变化、演化、运动方面来 看待事物;看到自然界的矛盾现象,并把对立面的对立 统一作为事物发展的动力但由于当时科技的落后,没 有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这种自然观只能是朴素的 n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是唯物辩证的,但又是朴素的、直观 感性的、猜测思辨的,对事物进行直接的观察,得到直 观的结果这表现了人类的幼稚性;它从总体上把握自 然界,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形态,缺乏实 验科学基础,这是主要的缺陷164.古代自然观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局限性n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 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博士论文 .docn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 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n 恩格斯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 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 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 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 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17n古代自然观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总画面的一般 性质,却不能具体说明自然界的联系;这种自 然观想从自然界本身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解释, 但缺乏足够的经验知识,对部分和细节不清楚 ,对于这些不清楚就用哲学来进行思辨和猜测 ,用猜测来填补知识的空白,用思辨来编制自 洽的理论,这样就难免许多牵强附会、令人难 以接受的内容n因而古代人的自然观是笼统、模糊和思辨的n古代自然观本身的缺陷,使得它不得不让位于 另一种自然观18(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n1.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n(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社会前提n 工商业的发展,使商人和工场主的经济实力日益雄厚他们 不仅极力扩大欧洲各国间的贸易,又再次想到东方去寻找市 场和黄金在此欲望的驱使下,开始了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活 动 n 航海活动首先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同时又对科学技术的发 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使人们看到 了一个新的地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扩展了人们的活动范 围和知识领域。

      这样不仅使科学特别是天文学、地理学有了 现实的经济价值,而且使科学变成了大众的科学航海活动 为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 了大量的经验事实,推动了科学观念上的突破和新学科的建 立19蒙太格语法(MG)研究哥伦布(1451-1506) (Christopher Coulmbus) 意大利著名航海家 “新大陆”的发现者 1492年,哥伦布向西横跨大西洋, 经过71天的航行,到达了今天的古巴 1492年至1504年间共四次航行, 发现并且打开了美洲的大门 地理大发现麦哲伦(1480-1521) (Ferdinand Magellan) 葡萄牙航海家,首次环球航行的 领导和参与者 1519年,麦哲伦率领船队沿哥伦 布航线绕过美洲南端,穿过太平 洋于1521年到达菲律宾,经过印 度和好望角,1521年回到西班牙 q在欧洲,地理大发现与航海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航海事 业的发展,又与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密切相关它带来了人 们对地球的认识的跃进n【意义】n 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n 由于发现了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峡,证明地 球上水体是连在一起的,且十分肯定地确定了地球 表面占优势的是大洋,而不是大陆。

      n 对地球上的气候带和风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n 一批反映新时代内容的地理著作和地图相继出版 n 发现美洲和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胜利,刺激了欧洲 其它国家的航海热情21第1页蒙太格语法(MG)研究 【思考】郑和航海为何没有导致地理大发现?时间:1405-1433 比哥伦布、麦哲伦早将近一百年规模:郑和第七次航行时 62艘 27800余人哥伦布第一次舰队 3艘 88人麦哲伦舰队 5艘 200人目的:政治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