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二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高一语文试卷.docx
12页永春二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①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诸多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②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精神支撑《周易》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以宽厚之德对待天下民众和事物《大学》开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论语》中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激发人们弘扬光明正大的德性,自觉把“道”弘扬光大这种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经过中华儿女的践行传承与历史长河的淘洗积淀,形成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推己及人”的人己关系准则,以道德秩序构造出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③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理想支撑《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推崇天下为公的治世之道,倡导公共意识、公共道德,引导人们超越个体,各有所养、各尽所能,胸怀天下、谋求大同。
中国古人讲,“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认为“天下”并不是个别人、个别国家、个别民族的天下,而是所有人、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天下,表达出所有人、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应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守望相助的愿望和理想④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实践支撑讲信修睦”源自《礼记·礼运》,讲的是要相互讲信守义、建立和睦关系;“亲仁善邻”出自《左传·隐公六年》,讲的是要亲近仁道、友善邻国,这是治理国家的方略中华文明是推崇信义、和睦、仁道、友善的伟大文明个人、团体、民族、国家之间讲信守义、和睦相处、仁爱相助、友善邻里,是中华民族基于明德追求与大同理想而形成的处世之道、交往之道丝绸之路就是这种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结出的硕果南北朝时期沈约在《宋书》中讲“舟舶继路、商使交属”,记载了丝绸之路上商贾、使者来往频繁的热闹场面与繁荣景象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其他重要元素,也为共同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等,都对中华文明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的拘囿,形成开放包容、平和中正的文明特质作出了贡献。
⑥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是中华文明思想理念的精华,同时也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历史根基、提供了充沛文化滋养⑦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着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的理念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反对军备竞赛,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⑧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着天下大同、共生并进、交通成和的理念今日中国以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大国担当将这些理念发扬光大中国毫不动摇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⑨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决定了中国能够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问题,坚持团结合作,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⑩求和平、谋发展,凝结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智慧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给予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底气和丰富智慧我们要继续深入挖掘中华文明和平性的丰富内涵,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更多中国方案,使之在人类应对风险挑战、开辟光明未来的道路上彰显更大的价值、更强的力量摘编自王杰《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B.“推己及人”的人己关系准则是经过中华儿女的践行传承与历史长河的淘洗积淀而形成的C.中华民族基于明德追求与大同理想而形成了讲信守义、和睦相处、仁爱相助、友善邻里的处世之道、交往之道D.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我们的大国担当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哪些元素对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的塑造起了作用,将不利于对其进行深入理解B.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精神支撑、理想支撑和实践支撑。
C.中华文明思想理念精华中的和平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历史根基、提供了充沛文化滋养D.中国能够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问题,坚持团结合作,是与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分不开的3.(3分)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⑤段中提到的“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生态理念的一项是( )A.《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B.汉代董仲舒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而通理,动而相益,顺而相受,谓之德道”C.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石门自然村房前屋后种植树木,同时对古树名木也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D.2023年8月24日,日本向大海排放福岛核污染水,并计划在未来30至40年内排放130多万吨4. (4分)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5. (6分)当今的中国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请结合材料概述我国在建设美好世界中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第五幕】关汉卿的书斋田汉他的好友杨显之,在看已经写成的几折关汉卿站在其后面关汉卿:显之,你看这样写,行了吗?杨显之:行。
我看这倒是你的压卷之作不过有几点想问问你:第一,蔡婆婆这人物,你是要当好人写呢,还是当坏人写呢?当作坏人写吧,她又是窦娥的婆婆,窦娥是为了救她才屈死了的关汉卿:这个人大体上还是善良的,她不是很爱窦娥的吗?杨显之:不过你当她是好人写,她又是一个放高利贷的,借给你五两银子,隔一年连本带利要你十两;借给你十两,隔一年要你二十两没有钱还她,你就得把女儿卖给她做儿媳妇这样的人还能是好人?我倒是赞成赛卢医那个办法,要用绳子勒死她关汉卿:勒死她,就没有人再放高利贷了?杨显之:那当然还会有关汉卿:却又来了于今这世道,就是个高利贷的世道相比之下,蔡婆婆还是比较好一点的了要找真正的好人,除非世界上没有高利贷了杨显之:好,这一点算过去了吧第二点,山阳县逼供之后,马上说“明日杀窦娥”,既不经三审六问,也不申请刑部批准,就处决人犯作一个前代的戏,不是符合惯例啊!关汉卿:你这一点提得好可是我问你,于今大元朝杀人必须要经过这些程序吗?忽辛杀朱小兰,不是刚问过一堂,第二天就稀里糊涂把她给砍了吗?杨显之:哦,原来你是这个用意,那就没有说的了此外在文字上,我觉得第二折那支《感皇恩》很好……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写得又生动,又深刻。
后面那支《滚绣球》,“地啊,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啊,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我看干脆改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感情不是更强烈一些吗?关汉卿:好,那就这么改吧杨显之:不,你自己斟酌吧,我说得不一定对关汉卿:不,你说得很对,(确定地)改!从桌上落下一张纸,杨显之忙拾起,看了一下杨显之念: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关汉卿:(低声)这是文丞相写的杨显之:文丞相?你是说文天祥丞相?关汉卿:对,就是他……杨显之:好我今天还有事,我走了站起)文丞相的诗,我带着了杨显之匆匆地走出去了关汉卿看着已经改过的前三折,出了神,不觉朗诵起来关忠上场关忠:老爷,叶先生来了关汉卿不应他已独自沉浸在艺术世界里好半天,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叶和甫上,关忠欲再报告,叶和甫止住他,轻轻地走进来,听关汉卿朗诵关汉卿朗诵:【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关忠:(提醒)老爷,叶先生来看你来了关汉卿:谁?(他醒过来似的)哦,和甫关忠:叶先生来了好一会儿了关汉卿:请坐,请坐。
没有知道你来了失迎得很叶和甫:哪里,哪里还是我来得莽撞,扰乱你的文思了关汉卿:(吩咐)关忠,点茶关忠:是,(端茶给叶和甫)您请喝茶叶和甫:昨儿个帘秀告诉我,你在给她打一个新本子,就是你刚念的这个吗?关汉卿:对叶和甫:已经完稿了?关汉卿:没有还差一折,不过也快完了叶和甫:一定又是个杰作吧,刚才的这支《滚绣球》就不错让我先观为快吧他接过前几折,看了一下关汉卿:哦,还是所谓的“乱头粗服”,刚才想请显之给仔细改一改,可他没工夫叶和甫:“乱头粗服,丰韵天然”,你从来不是这样写的么?不过听刚才念的,什么“不分好歹难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连天地也骂起来了,不能像往常那样轻松一点吗?关汉卿:你是内行,当然应知道,这戏的写法是随着情节而定的这戏原本就不是轻松愉快的情节,怎么能用这些笔法呢?我甚至鄙视那些写法,我觉得那都是些甘草、薄荷,只管管伤风、咳嗽叶和甫:(不了解)哦,不还是往常那样的好你开的是薄荷、甘草的店,人家就向你买薄荷、甘草,这不是很自然的吗?关汉卿:你们那样看我?叶和甫:哦,这是开玩笑转话题)刚才这个戏是写的哪个朝代的故事呢?关汉卿:也不知道这是哪个朝代,应是汉朝吧东海地方有一个孝妇被东阿太守给冤杀了,后来那地方三年没下雨。
直到于公治狱,这案子给平反了,这才下起雨来叶和甫:这不过是个传说,你不会是还要替传说中的人物担忧吧?关汉卿:如今,这样的冤狱还在重复着哩叶和甫:唔,帘秀告诉我,你对最近朱小兰一案很抱不平关汉卿:对,每个有良心的人,都会为她不平的叶和甫:是啊,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更何况你这样多情的文人呢?不过,别人议论尽管议论,你可千万别写关汉卿:(反感)那为什么?叶和甫:我觉得,你近来的几出戏,像《救风尘》《望江亭》啊,称得上是洛阳纸贵歌台舞榭没你的戏就不卖座人家把你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于今,你忽然改写公案戏,成功固然好,一旦不中,盛名岂不一落千丈?很是不值关汉卿:胡说什么,我哪是什么“烟花粉黛的大师”,我写《救风尘》是歌颂赵盼儿那样急人之难的侠妓,我写《望江亭》是赞美谭记儿那样机智勇敢、保卫自己幸福的寡妇我的戏,不管写什么,都只求代替受冤屈的百姓们一吐胸中的怨气再说了,我不是在痛恨那些周舍、杜婆婆,还有杨衙内之流吗?我也不求什么盛名,怕什么一落千丈?叶和甫:(遮住地)别生气嘛再说了,小兰一案其说不一,你不要只听人家的一面之词,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