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用能环保空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41页贵港市辉友通风降温设备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台环保空调及配套设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设单位:贵港市辉友通风降温设备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址:贵港市江南工业园区内编 制 日 期:第1章 项目概论 11.1项目概况 11.1.1项目名称 11.1.2建设性质 11.1.3项目承办单位 11.1.4项目建设地址 11.1.5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1.1.6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11.1.7项目建设年限 11.1.8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11.1.9效益分析 11.2研究依据 2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32.1项目提出的背景 3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第3章 项目建设条件及承办单位 63.1项目建设条件 63.1.1地理位置 63.1.2自然资源状况 63.1.3交通运输情况 73.1.4产品自身的优势 73.2承办单位介绍 7第4章 产品市场预测分析 84.1产品简介 84.2产品市场预测分析 94.3产品营销 114.4原料来源方式 11第5章 产品生产工艺 125.1生产工艺流程图 125.2 工艺技术概况 125.3产品方案和规模 125.4产品类型与样式 135.5主要技术参数 135.6主要生产组件 13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 146.1平面布置技术指标 146.2土建项目 166.3机械设备 16第7章 劳动用工及劳动保护 187.1组织机构 187.2劳动定员及来源 187.3经营管理及劳动培训 197.4劳动安全保护 20第8章 环境保护及节能 228.1环境保护 22第9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269.1工期规划依据和原则 269.2项目实施计划 26第10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2810.1 投资估算依据 2810.2投资估算范围 2810.3投资估算内容 2810.4资金筹措 30第11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3111.1主要经济指标 3111.2财务分析 3111.3财务分析结论 33第12章 项目研究结论 3412.1结论 3411.2建议 34第1章 项目概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年产10万台环保空调及配套设备建设项目1.1.2建设性质:新建。
1.1.3项目承办单位:贵港市辉友通风降温设备有限公司1.1.4项目建设地址:项目拟设在贵港市江南工业园区内,计划用地8亩(折约5334平方米)1.1.5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设计规模年产年产10万台环保空调及降温设备主要包括HY-18X下出风、HY-25X下出风、FSL-06YT侧出风、HY-18S侧出风、HY-18D上出风侧出风5个系列型号的高品质环保空调及配套设备产品1.1.6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征用土地8亩,折合53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502㎡,其中建设原料仓库2层1344㎡,组件生产车间3层2016㎡,喷漆、组装车间5层1890㎡,检测、包装车间5层1890㎡,成品仓库3层972㎡,综合楼2层360㎡,配电、消防1层30㎡购置安装一批生产线设备1.1.7项目建设年限1年(12个月)1.1.8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200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全部由贵港市辉友通风降温设备有限公司自筹1.1.9效益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额达4000万元,成本费2400万元,年缴纳增值税及税金附加148.80万元,其它税费总计688.4万元,社会福利费362.8万元,年税后净利润400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IRR):26.38%(所得税前)、23.68%(所得税后),项目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l年):静态3.27年、动态4.27年。
1.2研究依据(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0.5.28)(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4)《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规定》(国务院国发[1996]31号文)(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污染防治法》(1989年12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9月5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11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9) 《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2007年度)》(10)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1987年3月);(1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 3-86)(1997年版);(1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1997年版);(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16)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建设部,2006年8月第三版);(17) 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18)《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6号文)(19)《广西贵港江南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1-2030)》(20)《贵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提出的背景 自空调发明以来的一个多世纪,人们一直沿袭传统的空调方式,随着人类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空调已日益普及,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能耗过大、空调病、臭氧层破坏等。
SARS危机更是对空调、风机的应用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即空调、风机的使用如何与人类的健康要求相统一在人类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空调、风机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比如空调、风机的节能、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室内空气的品质和舒适性、绿色工质的应用和环境保护、空调的成本与性能等等针对上述问题,世界范围内有关高效、节能、环保空调的研究正逐步兴热起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告,我国房间空调器年产量已达到2513万台,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造成热岛效应加剧的诸多因素中,空调器的普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另外,在当今国内外大中城市,空调的耗电量占到了城市用电量的30~40%,进入高温季节,空调用电量甚至占总用电量的50%,这是造成城市用电超负荷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正如某些能源专家惊叹“空调负荷是电网里的癌症,只有力推非电或少用电的节能空调,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使用空调造成的电力紧缺”目前,我国电力资源非常紧缺,已有23个省市出现了“电荒”,其中浙江省电力紧缺位居全国之首在这种严峻的缺电危机下,研制开发推广使用一种不使用压缩机,不使用CFC等化学制冷剂的低能耗降温装置,既能满足室内空气品质要求,又能显著减少空调运行的能耗,这不仅是国家各级政府的呼吁,同时也是空调用户的消费追求。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本项目建设是响应国家党委、政府的号召,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传统的空气调节,它只是在一个相对密闭空间内,对室内空气本身能量与温度的调节,它不提供自然的新鲜空气所以使用传统空调、风机时,室内空气污浊、憋闷、空气质素低劣,耗电量大,这给人们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少的伤害本项目生产的空调系列产品,它可在极低能耗条件下,既提供100%室外新鲜空气,又能把不饱和空气转化为低温、低焓而不变湿的空气输入室内,这是目前国际上极力倡导的全新节能空调的新概念和新的空气调节方式它不追求对建筑物容积进行空气调节,而是将调节好的气流直接输送到人体或设施存在的范围,它是以满足人体舒适度及工艺要求为基本目标,最大的特点是超级节电节能,并可大大减少能源浪费和显著降低冷热负荷2.2.1.1本项目的社会意义:①、该节能环保空调产品以水作为工作介质,不使用氟里昂等化学物质,避免破坏自然环境,有利于保护臭氧层②、该节能环保空调产品的能效比EER可达12w/w以上,其效率为常规空调的5~8倍以300m3/h风量的节能环保空调、风机为例,其制冷量约为1500~1800W,其用电量仅为60W就够了,若1个房间以20m2计算,使用常规空调、风机,需要1~1.5kw的用电量,可见常规空调的用电量为节能环保空调、风机的16~25倍。
空调是造成夏季用电负荷紧张的主要原因,使用节能环保空调,由于其用电负荷小,可大大缓解夏季用电紧张的局面③、该节能环保空调采用水蒸气间接蒸发式冷却方式,既可以有效地降温,同时并不增加空气湿度,保证了人体的舒适性一般蒸气压缩式空调和直接蒸发式冷却器的制冷温度很难降到湿球温度,而该节能环保空调不但可以降到湿球温度以下,而且还可以接近露点温度,有效地节约和利用了资源④、该项目目前处于行业的热点领域,国际上相关企业及机构均在大力进行类似的研究和产业化,为了率先进入市场并占领市场,该项目的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2.2.1.2本项目的经济意义:①、该节能环保空调产品的造价低于常规空调,用户初投资小,其价格只略高于电风扇②、该节能环保空调极大的减少了消费者用于空调的支出,其使用费用远远低于常规空调以全国每年3千万台空调的产量计(按平均每台电功率1kw计),如有10%的空调、风机即3百万台改用节能环保空调,按使用时间一年为1000小时计,将节约用电约28亿度,节省价值约15亿元③、该节能环保空调按年产2万台计,平均价格按每套2000元考虑,年产量将达4000万元,按利税30%考虑,利税额将达1200万元2.2.2本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于鼓励性投资项目,应得到大力支持发展节约能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3月27日发布有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建设项目属于鼓励类节能环保投资项目,因此,本项目应得到大力支持发展2.2.3本项目的建设是促进贵港市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步伐,有利于贵港市构建“广西工业中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发展战略实施和推进贵港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2.2.4本项目建设可增加就业岗位,缓解贵港市就业压力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以提供200个就业岗位,为贵港市的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为贵港市社会稳定作出贡献第3章 项目建设条件及承办单位3.1项目建设条件 3.1.1地理位置 贵港市是一个地处广西中心地域的新兴地级城市,是新崛起的西江经济带中心的一颗明珠l993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设置贵港海关贵港港上可达南宁、百色,下可通粤、港、澳,全港拥有码头泊位120多个,年通物流吞吐量达5000万吨和250000个标准箱,是珠江水系的龙头港、中国十大内河港口之一,2000吨货轮从贵港口岸直达港澳地区,可以通江达海;国道324线、209线、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黎塘至湛江复线铁路南北贯穿。
贵港是中国大西南地区通往珠三角洲粤港澳地区最便捷的通道,贵港市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3.1.2自然资源状况气象气候 贵港市地处低纬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山脉河流的分布,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本区域的气候特点,市区南端距离北部湾仅l00多公里,季风明显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2.4m/s,最大风速28m/s全年光照充足,日照时数为1700—1800小时,年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