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父母的心2.doc
6页《父母的心》教学设计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 岳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培养学生透过语言捕捉人物心理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方式的品读,理解本文在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结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研习文本,理解父母之心;以读促写,抒写感恩之心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一波三折的结构特色2.学会揣摩人物心理教学难点:逐步体会文中浓浓的爱心,以及“淡淡的哀怨”的风格特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过去的一年,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出炉,获得者是日本裔作家石黑一雄那么,大家知道日本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作家是谁吗?是川端康成,他在196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时评委会给他的得奖评语是:“由于他的小说艺术——它以一种充满技巧的敏锐,表达了最具民族性的日本灵魂 川端康成介绍请一位同学朗读 (尤其注意个人经历及风格:“淡淡的哀愁” )下面我们来学习他的小说《父母的心》,一起来感受他在文章中传递出的情感二、品读课文(一)、初读课文:感知父母心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然后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求:(1)语言简明 (2)内容完整明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要说清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投影:本文讲了一对父母因贫穷想送孩子最终没送出去的故事)2.我们具体来看看,面对妇人优越的条件,故事中的父母换了几次孩子? 明确:一共四次(二)、再读课文:揣摩父母心1.过渡语:同学们,刚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我们或许会发现,文中的父母在送还是不送孩子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处于犹豫和矛盾之中,那么,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哪些波澜呢?现在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来体验一下父母内心的真实的感受吧2.再读课文,结合以下表格,作好阅读批注用“圈点法”圈出父母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 时间 决定 表情 原因 当天傍晚 送走大儿子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 贫穷 第二天早上 送走二儿子 无精打采 接班人次序 第二天傍晚 送走三岁女儿 不好意思 和婆婆太像了 第三天上午 全部要回 痛苦 太小冷酷 3.过渡语:通过这张表格,我们可以感受到父母在送孩子的过程中是煞费苦心,颇费周折的,他们传递出的是“浓浓的爱心”(板书)4.下面,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根据文中几次换回孩子原因的有关语句,探究出“父母的心”的具体内涵。
ppt)父母的这颗心到底包含哪些内涵呢? 请在9-15节中找寻学生活动】1.先自己认真阅读,然后思考“父母的心”的内涵 2.六人小组讨论各自的观点生答:第11小节, “今天早晨给你送来的二儿子,从眉眼长相到说话的嗓子,都和我那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这个理由表面上似乎很可笑,实质上却是孝顺父母的问题而孝顺父母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日本有这样的谚语: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孝心第15小节,从理性角度上看,把孩子送出去也是对孩子的爱,希望他以后能生活地比父母好而从感情的角度,父母觉得自己太残忍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父母的爱心使得他们做出了要回小女儿的决定 爱心第11小节,“我就实话跟您说吧,我这心里呀,就像把婆婆扔了一样不好受,再说也对不起我们当家的写出了母亲对于当家的一种忠诚,对当家的高度负责一种的责任心,维护当家的利益第9小节,“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大儿子嘛,不论怎么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况且,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也不对,如果可能……”,体现了父亲对于整个家族的责任感。
5.总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都明白了,父母在送孩子的问题上之所以犹豫彷徨,是因为他们的心里装着这么多东西父母的这颗心就是爱心、孝心、责任心(板书)……6.思考探究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夫妻一个孩子也不送,不是更能体现父母的爱子之心吗? 不能因为父母总是替自己的孩子着想,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的爱子之心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有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通过这道题目,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这个贫困家庭的苦难,这对夫妇艰难的抉择与内心的煎熬,所以本文传递出的情感又带着这丝丝苦痛,一如作者的风格:淡淡的哀怨(三)、三读课文,感恩父母心1.在此,我想问一下大家,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现在能立马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生日的,请举手——不是很多,很多同学犹豫、记不清,或者压根没有用心去记过……而相对的,我相信你们的父母,对于你们的生日,他们绝对可以脱口而出!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是无价的,但是,青春年少的我们,处于所谓的青春期、叛逆期,又是否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苦心呢?2.展示名家作品•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她的散文《目送》中这样表述她与青春期儿子的隔阂: • “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心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和文中的父母一样,作者的内心深处正在经受着煎熬,望着伤心且手足无措的父母,你于心何忍?心灵的沟通就在那一瞬间,所以,平心静气,和父母,和长辈多沟通,千万不要不理不睬3.幸而,我们班的同学都是懂事的孩子,你们都能体会父母的这颗心我在大家上周末写的小作文中看到了亲情的流淌还原作文题:选择一个让你感动的亲情瞬间进行写作,字数在150字左右范文(一)• 爸爸说罢马上推开车门,一下子冲进雨里他没有伞,便顶着雨在小摊边干等着小贩做好早餐 那一瞬间,雨打湿了他宽厚的背脊,健硕的臂膀,浸透了他单薄的衣裳、寸短的头发他立在雨中一动不动,注视着小贩熟练地制作饭团那一瞬间,他那不善言辞的父爱涌入我的心间——李雨洁(学生点评)范文(二)夜已深,我趴在书桌上奋笔疾书,窗户对面的灯光一户户熄灭了我揉揉疲惫的眼睛,一个修长的身影出现在我的桌前回头一看,原来是妈妈,她端着一杯浓浓的牛奶出现在我眼前她轻声说:“女儿,快喝,做完作业早点睡觉!”说完,转身离开做家务了 那杯牛奶还冒着热气,温馨的芳香缓缓流入了我的心中这正是亲情,一瞬间的亲情——陆陶佳怡(学生点评)范文(三)• 暑假的最后一天,我要回吴江上学了。
阳光柔和地洒在我的身上我坐上车,眼中有些湿润车子发动了,我打开车窗和父母、姐姐告别就在车子开动的那一瞬间,我的心似乎承受不住那和家人离别的感伤,眼眶也快要承托不住我眼中的泪水我挥挥手,和他们说了声再见,强忍着泪水坐回座位——刘宇恒(学生点评)范文(四)“查票了,查票了!”半夜里,忽然发出的一阵喧闹,使我从睡梦中惊醒我发现父亲并没有坐在座位上,而是站在过道里当工作人员来到父亲身边时,她看了眼车票,不解地问:“先生,您不是有票吗?怎么站在过道上?”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噢,我女儿在睡觉呢我猛然醒悟,原来父亲把座位让出来,是为了让我睡个好觉车厢渐渐安静,我望着倚在座位旁睡着的父亲火车一路颠簸,父亲的身体来回摇晃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安全感,父亲是如此的高大!——刘苏湘(学生点评)4.现在大家明白了,为什么老师要把这次小作文题目定位《瞬间》,父母之爱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围绕,它很平凡,但是蓦然回首,也许就在某一个瞬间,这平凡的亲情忽然闪出它独特的光亮,让你感到它的伟大和不平凡三、小结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亲人的爱不是靠生活条件的好坏来衡量的,亲情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弥补的,所谓“亲情无价”。
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孝心也无价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四、作业布置课后,请大家欣赏作家叶倾城的作品《母亲的心》,将你读完后的感受写在后面空白处五、板书设计 一波三折 跌宕起伏 理解父母心父母的心 爱心、责任心、孝心…… 淡淡的哀愁 感恩父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