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行曲介绍文档.doc
5页1\《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老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但实质上拉德斯基是一个铁腕人物,曾残酷镇压了邻国的人民起义,可以说是一个反动军阀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常见的版本还有为管乐队所作的改编曲这里选用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录音片段,为管弦乐曲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轻快的走过大街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2\星条旗永不落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the star-spangled banner”曾译《星条旗歌》)诞生在巴尔的摩。
据传说,巴尔的摩市东南的麦克亨利堡,曾在第二次美英战争期间作为前哨阵地抗击英军它建在一个小半岛上,是个平面成五角星状的要塞,扼进港要道1814年,英国舰队直扑麦克亨利堡,昼夜连续猛轰此堡当时,有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美国律师乘船到英舰交涉释放被扣留的美国平民他目击了英军炮轰麦克亨利堡的经过,忧心如焚次日早晨,当他透过战场上的硝烟看到星条旗仍在要塞上空猎猎飘扬时感慨万分,于是激情满怀地写下了《星条旗永不落》这首诗诗歌很快不胫而走,后被配上曲谱后流传全国193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星条旗永不落》定为国歌 如今,巴尔的摩市的麦克亨利堡已被辟为国家纪念地和历史圣地1985年11月7日,巴尔的摩市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结为友好城市《星条旗永不落》的曲子是“进行曲之王”苏萨著名的代表作,约翰·菲力浦·苏萨(John Philip Sousa,1854-1932),美国作曲家、军乐指挥家10岁起学习小提琴与和声学,16岁即指挥乐队在剧场和影院中演出,曾任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乐队领队、美国海军乐队总指挥,四次率自己组织的乐队赴欧洲巡回演出一生作有大量的军乐曲和轻歌剧、歌曲等,对美国铜管乐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被誉为“进行曲之王”。
他所作的军乐曲中,最著名的有:《星条旗永不落》、《棉花王》《华盛顿邮报》《越过海洋的握手》等《星条旗永不落》创作于1897年(另一说1896年),管乐合奏曲这首进行曲充分发挥铜管乐队的表现功能,以磅礴的气势和热烈的情绪歌颂自己的国家和军队,颇有鼓动力3\音乐选自《ROUND-UP》专集中的《The Magmificent Seven》,是电影《七侠荡寇志》的主题曲,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万宝路广告主题曲,激情澎湃、无比说起“万宝路”,人们都会想到那粗犷豪放、纵横驰骋、浑身是劲、充满着男子汉气息的美国西部牛仔,显示了哪里有男子汉,哪里就有 “万宝路”的名牌形象 美国《资本家》杂志曾调查过瘾君子为何青睐“万宝路”的原因不少人认为这个牌子烟味浓烈,味道好,使人感到身心愉快但该杂志认为,引起人们对“万宝路”有好感并不是它与其他牌子的香烟在味道上有什么差异,而是“万宝路”形象给人带来一种感觉上的优越感 可是,原先的“万宝路”形象并不具备男子汉的特征 1924年,“万宝路”在美国诞生那时,美国的男男女女都喜欢抽烟,但妇女抽烟都抱怨香烟嘴常弄污她们的唇膏于是,菲利普.莫里斯决定生产一种不损害女士唇膏的香烟“万宝路”。
MARLBORO,就是"ManAlwaysRememberLoveBecauseOfRomanticOnly”的缩写,意思是男人总忘不了女人的爱广告口号是“像五月的天气一样温和”由于这个形象充满了脂粉气,吊不起众多男瘾君子的胃口,直到50年代,“万宝路”始终默默无闻1954年,“万宝路”改变方针,把主要形象改成硬铮铮的男子汉,菲利普从马车夫、潜水员、农夫等形象中,筛选到西部牛仔彪悍的马匹、粗壮多毛的手臂,代表了“万宝路 ”形象改变仅一年,销量就增长了3倍,到60年代,就上升到全美同行第二位,70年代再上升一位成为第一品牌为了维护男子汉的形象,在近40年中,公司一直派人到偏僻的牧场去物色土生土长的牛仔形象目前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形象是1987年发现的 可是,这种形象并不是唯一的70年代,“万宝路”开始在香港拓展然而,在香港人心目中,牛仔是下层劳工,不是高雅的象征于是,“万宝路”公司再改形象,出现在香港的“万宝路”不是纹身的牛仔,而是年轻、洒脱、在事业上卓有成就的农场主推而阒 巴虮β贰痹谌毡镜男蜗笤蚴且桓瞿镣 诨毓樽匀坏那榭鱿拢 鞣 匀唬 乓恢痔镌笆 愕纳 睢? 眼下,愈来愈盛的戒烟运动以及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征收高额香烟税等,对烟草商的限制颇大。
但“万宝路”的魅力犹在,其因地制宜灵活机动设计形象的做法无疑也是成功的原因之一 4\柏辽兹(Hector Berlioz)的《拉科齐进行曲》——电影《虎口脱险》中的交响曲 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音乐最伟大的代表者赫克特·柏辽兹,在1803年12月11日生于法国南部小城科特·圣安德列(Cote-aint-Andre)他对作曲技术理论、乐队配器有独到的研究,著有《配器法》一书,至今仍为专业配器创作指南他采用“固定乐思”的手段,首创了“标题交响曲”的体裁其代表作品有《幻想交响曲》《罗马狂欢节序曲》《浮土德的惩罚》等柏辽兹的名字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相提并论,堪称法国浪漫主义三杰但柏辽兹的一生是在贫困饥寒中度过的,老年时又不幸丧妻丧子,终于悲惨地病逝于巴黎该曲约写于1840 年代是近代音乐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一首军队进行曲,相传最初是18世纪初叶匈牙利民族独立运动领袖拉科奇手下的一个无从查考其姓氏的士兵作的拉科齐是1700年代匈牙利的一位王子,因领导反抗外族压迫的起义而成为匈牙利民族英雄他的一位拉小提琴的宫廷乐师写此曲献给他,后来流传甚广,被误认为匈牙利民歌,成为匈牙利人民勇敢、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
从18世纪到19世纪,这首热情洋溢、生气蓬勃、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的进行曲,一直是匈牙利民族独立运动的战歌目前世界音乐厅里最常演奏的,是李斯特和柏辽兹两人的改编曲 1846年,柏辽兹访问布达佩斯的时候,从匈牙利作曲家埃尔凯尔那里得到了《拉科奇进行曲》的曲谱,于是就地写出了管弦乐总谱柏辽兹在回忆录中,曾谈到他改编的管弦乐曲《拉科奇进行曲》在匈牙利首演时的情景:“在以旋律开头几小节的节奏为基础的小号乐句之后主题出现了,它是在弦乐器的拨弦伴奏下,由长笛和单簧管轻轻奏出的听众鸦雀无声地倾听着这个意想不到的呈示部但在一段长大的‘渐强’以后,乐队掀起惊涛骇浪并发出了延宕已久的ff(强音)这时,前所未闻的喊叫和剁脚声震动了全场全体听众如醉如狂,火热的情绪似乎凝聚成了一片爆炸声,使我恐惧得浑身发抖我感到自己的头发都竖了起来……”正是这次首演音乐会上受到的鼓舞,才使柏辽兹又把这首《拉科奇进行曲》用在了他同一年创作的音乐戏剧《浮士德的惩罚》中 我想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在法国影片《虎口脱险》中听到这首交响乐,导演的用意昭然若揭——他这首匈牙利历史上受压迫时代的战歌,来表达法国人民反抗纳粹侵略和统治的坚定意志。
这首“借来”的《拉科奇进行曲》占有着突出的地位而从前后情节来看,它并非作为音乐会曲目出现,这是柏辽兹在1846年以他独创的legende dramatique(直译为“戏剧传奇”)的形式写成的音乐戏剧《浮士德的惩罚》中,使用的同一首《拉科奇进行曲》,《拉科奇进行曲》作为全片的片尾主题,也饱含寓意与深情、相对完整地再现观众们在捧腹大笑之余,也许仍没有忘记这首进行曲的真正含义 5\瓦格纳(1856-1908),自1875年以来,在波恩担任军乐队队长的职务 LP唱片录制奥地利作曲家弗朗兹.瓦格纳作曲瓦格纳非那瓦格纳作者是奥地利军乐队队长,写了许多进行曲和舞曲这首《双头鹰进行曲》最为有名双头鹰”源于旧奥地利帝国的军旗.全曲豪壮,旋律具有奥地利风格,十分优美 瓦格纳的音乐是“无形式的东西”,追求音色的华丽和强烈,音调的象征和暗示意义6\加冕仪式进行曲埃尔加在1901至1903年间埃尔加陆续完成的五首短小的进行曲,其中的第一首(即本曲)被公认为最成功,因而也最著名 本曲以一个短小的引子作为开始接着,华丽而威风凛凛的主部主题强有力地呈现出来;与主部主题形成巧妙对照的是乐曲中段那具有民谣之美的旋律。
埃尔加这部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个中段这一旋律不仅被爱德华七世用作《加冕颂歌》,英国作家豪斯曼还为此写了抒情诗《希望和光荣的国土》可以说,这段旋律在英国的地位,几乎与国歌一样神圣此外,甚至在美国许多院校的毕业典礼上,学生们也是在这支旋律的音乐声中领取文凭,其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随后,主部主题与中段主题相继再现,只是中段主题在整个乐队奏出的节奏型强调下,音响增强了,也更宽广了最后又回到主部主题,并加快速度,干脆利索地结束全曲 7\军队进行曲四手联弹钢琴曲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于1818年前后,是钢琴四手联弹《军队进行三首》中第一首《D大调军队进行曲》,也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作品音乐语言朴实流畅,形象逼真生动,通俗易懂,曾被改编为钢琴独奏和管弦乐曲该曲为复三部曲式开始的引子形象地模拟军号的音响和小军鼓的节奏,高亢嘹亮第一部分为带反复的单三部曲式在富于跳跃感的伴奏音型衬托下,A段主题描绘出士兵行进时的雄姿,颇具色彩A段反复后经过门出现建立在小调基础上的B段主题,它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随后A段再现第二部分的间奏与引子基本相同该段主题由A段主题发展变化而来,柔美而富有歌唱性,调式的变化使乐曲的色彩更显得绚丽多姿。
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完整再现 8\婚礼进行曲有两个版本,一是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原为歌剧《仲夏夜之梦》的第五幕前奏曲,这部门德尔松17岁时完成的作品,最初是他为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而作的一首四手联弹的钢琴序曲,因其美妙的幻想和浪漫的情趣而得到世人的喜爱,后来作曲家将它改编成了乐队作品 一为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原为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开始时的一段混声合唱《婚礼大合唱》,因常用作婚礼音乐而得名《婚礼进行曲》,后被改编成管弦乐曲 前者欢快激情,后者庄严肃穆 按照西方的传统,新娘入场时要奏的是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新人步出教堂时要奏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和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是齐名的在我国,它甚至比门德尔松的那一首流传更广在国外,人们习惯地把这两首《婚礼进行曲》一并使用,瓦格纳写的那一首,作为新人入场时举行婚礼的庆典音乐;门德尔松写的那一首,作为礼成之后,新人退场,进入洞房时的音乐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原是三幕传奇歌剧《罗恩格林》里的一首混声四部合唱《罗恩格林》剧情梗概是这样的:在天上“圣林王国”里,有位守卫圣杯的武士名叫罗恩格林一天,他看到人间发生一件不平之事,便来到人间,击败了那阴险的篡位者弗列德里克,解救了被诬害的公主爱尔莎。
并且使被妖法变成天鹅的王子——爱尔莎的弟弟恢复了人形爱尔莎不知道罗恩格林是神,她爱上了这位勇敢、年轻的武士罗恩格林也爱上了爱尔莎,答应和她结婚,但是有个条件,那就是永远不许爱尔莎探问他的姓名和来历在结婚的那天晚上,善良、单纯的爱尔莎被坏人挑唆,提出了不该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