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条路径.docx
6页山东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条路径 沈锂鸣 马志辉 顾军自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传统制造业的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山东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传统强省,但从2016年起,山东产业在规模、利润水平等方面都出现了明显下滑,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十分突出本文从各细分产业自身及其在整个行业中所担当的角色出发,对山东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提出来建议以“智能制造、产品创新”为手段升级纺纱,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纺纱是山东产业的主体,利润低、受冲击明显山东是纺纱大省,纯棉纱线产量长期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纱线总产量仅次于福建位居全国第二从全省各细分产业看,纺纱产值占总量的50%以上,是山东纺织、服装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纺纱的竞争力如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代表了山东整个纺织、服装产业的水准虽然体量大,但山东纺纱的利润率长期保持低水平,且不断下滑,2018年仅为3.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得益于低电价、就业补贴、运输补贴等优惠政策,新疆纺锭规模从2014年的700万锭快速增长到2018年的1,700多万锭新疆产纱线多以中、低支纯棉纱为主,平均每吨成本较内地低约1,000-1,500元,对利润空间本来就有限的山东纺纱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智能制造是降低成本關键手段纱线成本中最主要部分是原料即棉花,约占总成本的80%,其次是用电和人工山东纺纱企业在棉花和用电方面均无太大下行空间,故减少用工成为降低生产成本的最主要途径通过在设备逻辑层、生产执行层、资源管理层进行信息化管理,并逐渐将三个层面打通,纺纱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人,是纺纱降低成本的关键手段对于拥有大量中小纺纱企业、装备水平参差不齐、产业政策无优势的山东而言,智能化改造尤其重要产品创新是提升纱线附加值的最主要途径自2011年起,国内棉纺织行业的非棉纤维用量超过棉纤维2018年,非棉纤维使用量1,252万吨,占全国纺织产业纤维消耗量的63%在终端消费市场个性化、功能化、时尚化需求迅速提升的刺激下,多纤混纺纱线成为棉纺织企业提升竞争实力的有效手段山东纱线长期以纯棉为主,应及时调整除自身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外,纺纱企业还应积极与上游化纤、丝绸、羊毛,下游印染、服装及家纺企业加强联系,形成产业链技术开发联盟,使产品开发更具针对性、更能满足市场需求通过“供应链服务”整合、优化服装加工,形成产业新优势服装加工是山东第二大产业,门类齐、分布广山东省服装服饰产业以服装加工为主,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服装服饰产业13%左右,仅次于广东和江苏,位居第三位,也是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的第二大细分产业。
截止到2019年底,山东省服装服饰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近1,300家,涵盖男女正装、休闲装、运动装、职业装、时装、童装、内衣、衬衫、牛仔服、羽绒服等,门类齐全从地域分布上来看,除青岛企业数量最多外,其它城市如烟台、潍坊、菏泽、济宁、泰安、枣庄、临沂、德州、威海等地比较平均,分布广泛通过供应链服务形成新优势快交期、多品种、小批量”是服装产业的发展趋势,单一企业难以在产品、技术、成本等方面均形成竞争优势,更多的是仅在产业链某个环节上具有一定竞争实力而与供应链上下游共享资源、形成合力,是更有效的参与市场竞争的模式山东省沿海的地缘优势造就了服装服饰的对外贸易,进而形成了以代工贴牌为主的发展模式山东服装产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同时掌握多元化的供应链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供应链服务就是以现有的服装贸易为核心,从加强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优化开始,通过搭建各方参与的资源对接平台,形成竞争合力,给产业带来新的发展优势,进而撬动更大市场空间优势企业在开展供应链服务的过程中,应该专注于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小微企业不具备整合产业链资源的能力,不要盲目以做大规模、做品牌为目标,应加强技术改造和管理提升,专注于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积极融入大企业的供应链中。
以“线上+海外+多品牌”为家纺品牌建设突破口家纺产能大、龙头企业多山东毛巾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近四成,国内最具实力的毛巾企业如孚日股份、亚光家纺、金号织业、喜盈门等均出自山东山东是中国机织地毯产能主要集中区,产能合计占总产能的近三成中国机织地毯产能前十名中有六家来自山东,如开辟了中国机织地毯工业的先河的山花集团、机织纯毛地毯生产能力第一的东方地毯、全国手工地毯第一的瑞鑫地毯,此外还有日照东升、海马地毯、神龙地毯、雅洁地毯等众多优势企业山东规模以上床上用品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国15%左右,排在江苏、浙江之后,位居全国第三拥有全年销售收入55亿元以上的愉悦家纺,以及北方家纺、明远家纺、宏诚集团、莫特斯家居品等一批知名企业出口为主、品牌影响力弱山东床上用品、毛巾类、地毯类均以代加工出口为主,出口额占整体销售额比例一直维持在60%以上由于山东家纺长期把重心放在出口市场,对于内销市场渠道和终端的建设投入不够,尽管在行业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并不被消费者熟知,比如国内床上用品前十品牌没有一家来自山东线上、海外”是品牌建设的突破口从内销市场现状看,虽然传统的线下门店类自有品牌产品附加值有极大吸引力,但渠道成本过高、品牌培育周期长、流动资金需求量大也带来很大风险。
对于山东家纺企业而言,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市场营销私有基础但并不是强项,建议谨慎扩张,而渠道成本较低、品牌培育周期适中、流动资金相对少的线上品牌是更适合的选择山东家纺企业多年来深耕海外市场,产品质量有保障,同时对海外的消费文化、消费者喜好多有研究和积累,在海外拓展自由品牌有较大机会例如愉悦家纺拓展非洲市场,与非洲客户联合打造了LOFTANGLE和FLYGLE两大自主品牌,两年内总销量翻三番此外,家纺跨境电商正处于起步阶段,利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也可扩大自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建议山东家纺企业采用多品牌战略,分别针对内销和海外,单独运营线上品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同时,也尽量规避风险以“新材料、新应用”为抓手推进化纤、产业用成为产业新亮点体量小、有亮点山东化学纤维和产业用纺织品的产业规模都较小2019年,在全省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二者合计也只占5%左右虽然体量小,但两个产业都具备明显的亮点化纤方面,山东在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Lyocell纤维、壳聚糖纤维等纤维新材料领域的优势地位突出碳纤维以威海拓展为代表,产量位居全国前三位芳纶以烟台泰和为代表,是全球第二大间位芳纶生产企业、第四大对位芳纶生产企业。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以济南爱地为代表,产量全国第一潍坊英利是国内仅有的三家Lyocell纤维生产企业之一泰安海斯摩尔是国内唯一壳聚糖纤维生产企业产业用纺织品方面,山东在土工用纺织品和绳、网领域全国領先德州陵城区2011年获得“中国土工用纺织材料名城”称号,滨州惠民县2016年获得“中国绳网名城”的集群称号,两个集群产值都过百亿新材料和新应用是未来抓手多数山东化纤企业规模偏小,在全国常规化学纤维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无法凭借规模效益、低成本与其它优势企业竞争因此,从自身优势出发,坚持在纤维新材料的研发、产业化方面加大投入,应该是山东化纤产业更好的发展道路;同时还要与产业链下游开展合作,开拓纤维新材料应用市场的深度与广度,从终端市场来拉动上游产业的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的原材料主要由化纤构成,占其纤维消耗总量的90%,产业用纺织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来自于化纤原料山东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应立足土工纺织品和绳网两个优势领域,充分利用本省在纤维新材料领域的优势,与上游厂商开展合作,一方面积极寻找更先进的原料,升级现有产品;另一方面为新原料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将细分市场做专、做精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