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怎样学文言文.doc
20页最近,看到、听到多位家长问:孩子进入高年级了,应该如何学习文言文?甚至有家长在打听:哪儿有学习文言文的培训班?那天,我去博库书城,偶然发现有一位家长手里拿着一本《小学文言文起步》我觉得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这方面的书籍,于是也去书架上找了,但找了许久也没有找着最后还是问了管理员后才找到它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而且也找不到其他同类的书这说明什么?应该是说明这类书还很少,但有需求的人却不少需要者几乎没有选择余地,供需之间明显脱节实际上,小学生接触文言文从低年级就开始了,那些古诗词,或者有的成语,不就是古文嘛但到了五年级、六年级,有的老师才明确提出了文言文这个概念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小学高年级才开始学(或者说接触)文言文而到了初中,文言文更是成了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小学里,语文包括三大块: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作文到了初中,就变成了四大块,即在小学语文三大块的基础上增加了文言文在考试中文言文的分数也往往占有重要比例在中考中,在高考中,文言文也都是占有重要比例的考试内容那么,作为小学生应该如何来学习文言文呢?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在此方面做些引导工作呢?小学生毕竟还没有正式大量地学习文言文,真正学习文言文是在升上初中后。
我们没有必要弄得很紧张,给孩子又增加一种负担但是,做一些必要的启蒙,尤其是做一些相关的引导工作,我认为还是十分需要的所以,我不想在这儿讲什么学习文言文的具体方法,而是想介绍一些我们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喜欢文言文和学习文言文的途径,作为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启蒙一、培养孩子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让孩子适当接触一些比较有趣、相对比较容易的文言文故事,例如一些比较生动的寓言故事如果您让小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了兴趣,那您就是很大的成功了信心也很重要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学好的,别人能学好的,你也一定能学好没有必要紧张,更不必要自卑你不比任何人差尤其是刚刚起步,只要认真对待,肯定不会落后于人如果多用点心,反而是可能优于人,超越人二、可以与课外阅和作文结合起来,让孩子多读课外书,多积累和增长文史知识因为文史知识的广博对于学习、理解文言文非常有好处三、让孩子看四大名著的原著关于四大名著的语言有点复杂有人说:四大名著,它们用的既非文言文也非白话文,而是民间的“通俗语言”,或者说是明清时期的白话文因为就是写给文化水平不是那么高的老百姓看的,当然很容易懂但也有人说:其实四大名著是文言文和白话文夹杂的,它们是那个语言过渡区的佳作。
我认为,对于那个时代的老百姓来说,四大名著的语言是不难懂的,几乎就是人们的口语;但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它们就不是什么口语或者白话了,而是带着不少的文言成分应该可以说:四大名著的语言是半文半白的读四大名著的原著,不算很难懂,小学生大致可以看懂;但也不是很容易,很轻松正因为此,读四大名著原著,就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式既读名著,又学文言文,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并且可以选择简注本,更便于阅读、理解四、读《聊斋志异》原著《聊斋》被称为文言小说的最后一部高峰之作您读一下就知道,它们并不是很好懂应该比《水浒》、《三国》的原著还要难懂但是,它是由许多短篇组成的,而内容又比较有趣,所以,选择一部分自己喜欢看的故事来看,还是比较轻松的我们不必要求孩子从头到尾看,完全可以选读五、还可以看一些林琴南等人的文言翻译小说虽然从准确翻译名著原意来说可能有欠缺,但从翻译的趣味和学习文言文的角度看,却是别具一格的我小时候看过他翻译的《茶花女》,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再看其他人新翻译的《茶花女》,就感觉味同嚼蜡六、看一些《史记》之类的历史书片断有不少人说:从阅读《史记》等书中,学习了文言文和写作的确,《史记》不仅是精彩的历史书,也是很高成就的文学书。
非常值得我们阅读和学习七、背诵、学习古诗词这个道理不言自明八、学习成语成语大部分来自古文在成语中几乎包含了文言文的所有句式和语法特点学习成语,不仅是积累了大量好词语,而且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同时又学到文言文的许多知识,对将来学习文言文大有帮助所以,我在十九楼上开了博客,每天教孩子学一个成语九、找到合适的有关文言文学习的参考书,适当学习,不必贪多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小学文言文起步》还是不错的,不仅能学习文言文,而且对孩子们拓展知识,开阔眼界也大有好处在编排上,它是从易到难的,也比较可取但具体说来,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家长做些引导例如,第一篇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从时间上说,是最接近我们现在的,但却不是最容易懂的可以先读其他几篇后,再来读梁启超这篇 1.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2.掩耳盗钟;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毁之,钟况然;3.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选自《初潭集》);4.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5.蛇衔草;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6.对牛弹琴;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7.秦武王偏听;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文言文热门阅读推荐小学1.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2.掩耳盗钟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选自《吕氏春秋》)3.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选自《初潭集》)4.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5.蛇衔草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选自《太平广记》)6.对牛弹琴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选自《弘明集》)7.秦武王偏听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群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末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选自《战国策》)8.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驼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选自《百喻经》)9.司马光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选自《宋史》)10.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 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南昌折其髀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破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选自《淮南子》)1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臵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选自《三国志》)12.商鞅立木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臵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选自《史记》)13.“草”书张丞相好草圣一**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惘然而止,执所书问云:“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恚曰:“何不早问?”(选自《古今谭概》)14.宋人偏见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选自《韩非子》)15.自相矛盾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选自《韩非子》)16.各人啖一口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选自《世说新语》)17.义犬救主华隆好弋猎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委地载归家,二**乃苏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选自《太平广记》)18.高凤笃学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选自《初潭集》)19.学而时习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选自《论语》)20.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选自《列子》)文言文热门阅读推荐小学· 1.人有负盐负薪者李大师· 2.狼蒲松龄· 3.画蛇添足刘向· 4.孟母三迁刘向· 5.愚人食盐伽斯那· 6.世无良猫乐钧著· 7.伯牙绝弦吕不韦· 8.掩耳盗铃吕不韦· 9.杨氏之子刘义庆· 10.晏子使楚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 11.滥竽充数韩非子· 12.杀骆驼破瓮伽斯那· 13.陈元方候袁公刘义庆· 14.两小儿辩日列御寇· 15.嫦娥奔月淮南子· 16.精卫填海山海经· 17.吴起守信宋濂· 18.曾子杀彘韩非子· 19.截竿入城笑林· 20.矛与盾韩非子· 21.揠苗助长孟子· 22.学弈孟子· 23.鹬蚌相争刘向· 24.郑人买履淮南子· 25.父善游吕不韦· 26.人有亡斧者吕不韦· 27.刻舟求剑吕不韦· 28.北人食菱江盈科· 文言文热门阅读推荐初中· 1.河中石兽纪昀· 2.桃花源记陶渊明· 3.观潮周密· 4.陋室铭刘禹锡· 5.岳阳楼记范仲淹·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贾人食言佚名· 8.论语十则孔子· 9.爱莲说周敦颐· 10.三峡郦道元· 11.活板(活版)沈括· 12.口技林嗣环· 13.木兰诗郭茂倩(编)· 14.小石潭记柳宗元· 15.童趣沈复· 16.小儿不畏虎佚名· 17.孙泰佚名· 18.与朱元思书吴均· 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20.邴原泣学《初潭集》李贽· 21.醉翁亭记欧阳修· 22.诫子书诸葛亮· 23.唐太宗吞蝗吴兢· 24.愚公移山列御寇· 25.二鹊救友佚名· 26.孙权劝学司马光· 27.牧童逮狼佚名· 28.田子方教育子击佚名· 29.陶侃惜谷佚名· 30.于令仪诲人佚名· 31.承宫樵薪苦学佚名· 32.公输墨者· 33.一箧磨穴砚佚名· 34.黔之驴柳宗元· 3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36.二翁登泰山佚名·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