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代散文--课件(兰州大学)培训资料.ppt
55页汉代散文--课件(兰州大学)政论散文贾谊•生平生平•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5858篇,收录于《新书》其作品大致可分三篇,收录于《新书》其作品大致可分三类:类:•一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一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二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论积二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论积贮贮 书》《陈政事书》书》《陈政事书》( (又称万言书之祖)又称万言书之祖)•三是三是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的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的杂杂论长沙贾谊故宅•形式形式多为奏、议、疏、策等多为奏、议、疏、策等•内容内容多为发表政见,指陈时弊,也有专门多为发表政见,指陈时弊,也有专门总结秦之教训或指陈国家大政方针总结秦之教训或指陈国家大政方针•艺术艺术上这些文章都写的感情充沛,气势逼上这些文章都写的感情充沛,气势逼人,人,善于铺陈,锻炼词藻善于铺陈,锻炼词藻,既有战国散文,既有战国散文的遗风,也受当时辞赋的影响的遗风,也受当时辞赋的影响 • 《过秦论》的艺术特色:《过秦论》的艺术特色:史论文章之先河史论文章之先河1、文章洋洋洒洒,以历史事实为据,以精辟议、文章洋洋洒洒,以历史事实为据,以精辟议论作结,有一种令人深思猛醒的艺术效果。
论作结,有一种令人深思猛醒的艺术效果2、无论叙述还是议论,都以对比手法加以强调,、无论叙述还是议论,都以对比手法加以强调,颇具说服力颇具说服力3、文章排比铺叙,尽力渲染,深得先秦纵横家、文章排比铺叙,尽力渲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说辞的风神•《论积贮疏》《论积贮疏》论述主旨:发展农业,储存粮食,对治国安民具论述主旨:发展农业,储存粮食,对治国安民具有重大意义有重大意义•论述角度:论述角度: 1、从对现实的分析,证明、从对现实的分析,证明“积贮积贮”的紧迫性的紧迫性 2、从对现实规律的阐述,证明不、从对现实规律的阐述,证明不“积贮积贮”的危的危害性 3、从对具体措施的设想,证明、从对具体措施的设想,证明“积贮积贮”的可行的可行性 艺术特色:注重铺陈说理,行文流畅而有气势艺术特色:注重铺陈说理,行文流畅而有气势晁错•生平生平•创作:见于《汉书》本传与《食货志》中,创作:见于《汉书》本传与《食货志》中,如《贤良文学对策》、《上书言太子宜知术如《贤良文学对策》、《上书言太子宜知术数》、《上疏言兵事》、《言守边备塞务农数》、《上疏言兵事》、《言守边备塞务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即《守边劝农疏》)、力本当世急务二事》(即《守边劝农疏》)、《复言募民徙塞下》、《说文帝令民入粟受《复言募民徙塞下》、《说文帝令民入粟受爵》(即《论贵粟疏》)、《复奏勿收农民爵》(即《论贵粟疏》)、《复奏勿收农民租》、《说景帝削藩》等。
《汉书租》、《说景帝削藩》等《汉书·艺文志艺文志》著录晁错三十一篇,今所存的亦只《汉书》著录晁错三十一篇,今所存的亦只《汉书》所载数篇》所载数篇 《论贵粟疏》《论贵粟疏》•论述中心:阐述重农贵粟,强本抑末的主张论述中心:阐述重农贵粟,强本抑末的主张•艺术特色:艺术特色: 1、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 2、正反对照鲜明,说服力强(今昔、商农)正反对照鲜明,说服力强(今昔、商农) 3、语言朴素,具有逻辑性语言朴素,具有逻辑性 4、感情真挚,气势充沛,有战国纵横遗风感情真挚,气势充沛,有战国纵横遗风•人皆以贾生通达国体,今观贾生之策,其迂远不人皆以贾生通达国体,今观贾生之策,其迂远不通者,犹十而一二,岂如晁之凿凿可行哉?(李通者,犹十而一二,岂如晁之凿凿可行哉?(李贽贽《《藏书藏书》》))•惟谊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惟谊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与晁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论与晁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然以二人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然以二人之论匈奴者相较,则可见贾生之言,乃颇疏略,之论匈奴者相较,则可见贾生之言,乃颇疏略,不能与晁錯之深识为倫比矣。
鲁迅《汉文学史不能与晁錯之深识为倫比矣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纲要》第七篇) 《淮南子》( 2121篇篇)•编者:淮南王刘安门下宾客编者:淮南王刘安门下宾客•思思想想归归宗宗道道家家,,兼兼包包孔孔、、墨墨、、申申、、韩韩,,是是汉汉初初黄黄老老思思想的总结与延续,与汉武帝统治思想不同想的总结与延续,与汉武帝统治思想不同 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靜,出入经道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靜,出入经道……其义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高诱《淮南子序》)归之于道高诱《淮南子序》)•《淮南子》的文学色彩《淮南子》的文学色彩: :1 1、、善善于于密密集集运运用用历历史史、、神神话话、、传传说说等等故故事事性性材材料料,,而而以以道家思想统率之道家思想统率之2 2、行文多形容铺张,繁富有序,颇重语言的修饰和整饬行文多形容铺张,繁富有序,颇重语言的修饰和整饬刘勰《文心雕龙刘勰《文心雕龙··诸子》篇里说:诸子》篇里说:““淮南泛采而文丽淮南泛采而文丽其他•陆贾《新语》陆贾《新语》•贾山《至言》贾山《至言》•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录》(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录》(8282篇)篇)•司马相如《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司马相如《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刘向《新序》、《说苑》、《列女传》刘向《新序》、《说苑》、《列女传》•桓宽《盐铁论》桓宽《盐铁论》•王充王充《论衡》《论衡》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虚妄之言胜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虚妄之言胜真美也。
故虚妄之语不黜,則华文不见息;华真美也故虚妄之语不黜,則华文不见息;华文放流,則实事不见用《对作篇》)文放流,則实事不见用《对作篇》)篇目:篇目:8585篇,现存篇,现存8484篇,无《招致》篇,无《招致》主旨:疾虚妄主旨:疾虚妄特点:特点:A A、视角新颖,观点奇特视角新颖,观点奇特B B、论辩方式反复诘难,逐层推进,追根究底论辩方式反复诘难,逐层推进,追根究底C C、语言通俗易懂、准确精练语言通俗易懂、准确精练•王符《潜夫论》王符《潜夫论》主旨:主旨:A A、社会政治批判《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社会政治批判《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B B、《梦列》:释梦、《梦列》:释梦((2 2)特点:)特点:A A、论述犀利透辟,对比论证,引证广博论述犀利透辟,对比论证,引证广博B B、语言朴实无华语言朴实无华C C、、风格温雅宏博,不做卓绝诡激之论风格温雅宏博,不做卓绝诡激之论仲长统《昌言》仲长统《昌言》3434篇,仅存篇,仅存3 3篇:《理乱》、《损益》、《法诫篇:《理乱》、《损益》、《法诫》,》,9 9段收入《群书治要》段收入《群书治要》。
桓谭,《新论》桓谭,《新论》崔寔(父崔瑗、祖父崔骃),《政论》崔寔(父崔瑗、祖父崔骃),《政论》 荀悦,《申鉴》抨击符瑞,反对土地兼并,主荀悦,《申鉴》抨击符瑞,反对土地兼并,主张德刑并用张德刑并用抒情议理散文总的特点:总的特点:书信体,抒情与议理结合书信体,抒情与议理结合刘勰《文心雕龙刘勰《文心雕龙··书记》云:书记》云:““汉来笔札,辞气汉来笔札,辞气纷纭观史迁之报任安,东方之谒公孙,杨恽之纷纭观史迁之报任安,东方之谒公孙,杨恽之酬会宗,子云之答刘歆,志气槃桓,各含殊采;酬会宗,子云之答刘歆,志气槃桓,各含殊采;并杼轴乎尺素,抑扬乎寸心并杼轴乎尺素,抑扬乎寸心 邹阳与《狱中上梁王书》邹阳与《狱中上梁王书》•艺术特色:艺术特色:1 1、表达上博引史实、表达上博引史实2 2、巧设比喻,铺张排比巧设比喻,铺张排比3 3、辞采富丽,具有辞赋化倾向辞采富丽,具有辞赋化倾向其他,其他,《上吴王书》《上吴王书》司马迁《报任安书》•结构层次:结构层次: 1 1、说明迟迟未回信的原因说明迟迟未回信的原因 2 2、具体阐述自己的身残处秽,诉说所、具体阐述自己的身残处秽,诉说所 遭受的遭受的奇耻大辱。
奇耻大辱 3 3、回顾了为李陵辩护而获罪的经过回顾了为李陵辩护而获罪的经过 4 4、阐述作者的生死观、荣辱观阐述作者的生死观、荣辱观 5 5、说明自己著成《史记》,可偿前辱之债说明自己著成《史记》,可偿前辱之债 6 6、总收愤叹之意总收愤叹之意•艺术特色:艺术特色:1 1、结构严谨,次序井然,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次序井然,前后呼应2、重铺排,重夸张,以酣畅淋漓取胜重铺排,重夸张,以酣畅淋漓取胜又引证了大量的史料,使用了许多比又引证了大量的史料,使用了许多比喻手法,从而构成一种不可折服的气喻手法,从而构成一种不可折服的气势3 3、语言富有抒情性语言富有抒情性•评解:评解:明明代代孙孙月月峰峰说说::““直直写写胸胸臆臆,,发发挥挥又又发发挥挥,,惟惟恐恐倾倾吐吐不不尽尽,,读读之之使使人人慷慷慨慨激激烈烈,,唏唏嘘嘘欲欲绝绝,,真真是大有力量文字是大有力量文字又又曰曰::““粗粗粗粗卤卤卤卤,,任任意意写写去去,,而而矫矫健健磊磊落落,,笔笔力力真真如如走走蛟蛟龙龙、、挟挟风风雨雨,,且且峭峭句句险险字字,,往往往往不不乏乏,,读读之之但但见见其其奇奇肆肆,,而而不不得得其其构构造造锻锻炼炼处处。
古古圣圣贤贤规规矩矩准准绳绳文文字字,,至至此此一一大大变变,,卓卓为为百百代代伟作《评注昭明文选》)(《评注昭明文选》)•孙孙执执升升云云::““史史迁迁一一腔腔抑抑郁郁,,发发之之《《史史记记》》,,作作《《史史记记》》一一腔腔抑抑郁郁,,发发之之此此书书识识得得此此书书,,便便识识得得一一部部《《史史记记》》盖盖一一生生心心事事,,尽尽泄泄于于此此也也纵纵横横排排宕宕,,真真是是绝绝代代大大文文章章《评注昭明文选》)(《评注昭明文选》)其他•枚乘《谏吴王书》、《上书重谏吴王》枚乘《谏吴王书》、《上书重谏吴王》•李陵《答苏武书》李陵《答苏武书》•东方朔《与友人书》东方朔《与友人书》•杨恽《报孙会宗书》杨恽《报孙会宗书》•班昭《为兄上书》班昭《为兄上书》•秦嘉的《与妻徐淑书》和《重报妻书》、秦嘉的《与妻徐淑书》和《重报妻书》、徐淑《答夫秦嘉书》徐淑《答夫秦嘉书》游记•马第伯马第伯《封禅仪记》《封禅仪记》现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叙事散文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的生平司马迁的生平•良好的家庭背景良好的家庭背景 •读书读书 •漫游漫游 1 1)青年壮游:)青年壮游:““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观孔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梁、楚以归《史记(《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2 2)奉命出使西南)奉命出使西南3 3)数次随武帝出游)数次随武帝出游•悲剧人生悲剧人生 陕西韩城市芝川镇南 •“况发愤著书,意旨自激,况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弄臣,恨为弄臣,寄心纸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寄心纸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原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太史公百三十篇》等•最早称之为《史记》的文章是东汉桓帝熹平元年(172 )的《东海庙碑》【参看钱穆《太史公考释》、陈直《史记新证》】•褚少孙等补《后汉书》中已经提到散失了10篇•《史记》的体例创立了“纪传体纪传体”的新体例时限: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十二本纪:叙各代帝王兴衰始终,包括实际掌权人物如项羽、吕雉。
朝代编年,是世系史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是大事纪世家:叙侯王贵族之史,包括历史地位极高的孔子、陈胜,以及汉初部分名臣如萧、曹、张、陈、周等,还有外戚相当于分国史或地域史列传:记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的历史活动,是人物史少数篇章记载少数民族等的历史 八书:则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有专门史的性质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史记八书与中国文化研究》)•司马迁的修史思想1、究天人之际:即探讨天道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2、通古今之变:就是要通过对三千年历史的发展变化的考察来寻求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研究历史的方法:“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3、成一家之言:其一:“一家言”的结构,融会贯通百家学说以建立统一的新思想体系其二:“一家之言”的核心思想是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以志古自镜其三:“一家之言”的表述形式,创立百科全书式的纪传体通史,奠定史学的独立地位《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的文学成就•成熟的叙事技巧成熟的叙事技巧•成功的人物刻画成功的人物刻画•自如的语言运用自如的语言运用•浓郁的悲剧气氛浓郁的悲剧气氛•强烈的传奇色彩强烈的传奇色彩葛洪《西京杂记》:葛洪《西京杂记》:“司马迁司马迁发愤作《史记》百三十篇,先发愤作《史记》百三十篇,先达称为良史之才。
达称为良史之才……及其序及其序屈原、贾谊,词旨抑扬,悲而屈原、贾谊,词旨抑扬,悲而不伤,亦近代之伟才不伤,亦近代之伟才鲁迅《汉文学史要纲》:鲁迅《汉文学史要纲》:“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叙事艺术:《史记》的叙事艺术:•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重视对因果关系的探究重视对因果关系的探究叙事中详因而略果叙事中详因而略果传主地位的安排传主地位的安排传记次序的安排传记次序的安排人物合传的设立人物合传的设立《史记》的人物刻画《史记》的人物刻画1.闾巷之人入传闾巷之人入传2.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基本形象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基本形象3.在典型环境中揭示人物性格在典型环境中揭示人物性格4.用个性化语言突出人物个性用个性化语言突出人物个性5.用心理描写增强形象的生动感用心理描写增强形象的生动感6.用细节描写增强形象的逼真感用细节描写增强形象的逼真感7.用对比衬托强化人物个性形象用对比衬托强化人物个性形象8.以互见法保存人物完整形象以互见法保存人物完整形象9.善于分析人物个性的成因、展现人物的多面性善于分析人物个性的成因、展现人物的多面性10.《史记》刻画了大批悲剧性人物,使全书有浓郁的《史记》刻画了大批悲剧性人物,使全书有浓郁的悲剧气氛。
悲剧气氛•互见法:•是《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在他传中写了,这是有无互见(“本传晦之,而他传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发之” )•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事迹,在一篇传中详写,在其它传中略写,这是详略互见采用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史记》语言特色《史记》语言特色人物语言个性化人物语言个性化叙述语言精练简洁,富有表现力叙述语言精练简洁,富有表现力引用民谣谚语,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引用民谣谚语,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史记》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深厚的人文精神、独立的思考精神、发愤著书的反抗与奋斗精神对后世史家文人的影响;•《史记》的写作技巧、平易简洁的语言特点、影响了后世的散文创作;•《史记》塑造人物的手法、叙事的技巧为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史记》中人物、故事成为后世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班固与《汉书》•生平:生平:•《汉书》是我国《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沿袭《史记》的体例而略有改变沿袭《史记》的体例而略有改变 它改它改书书为为志志,去掉,去掉““世家世家””并入并入““列传列传””,这样它就由,这样它就由““纪、表、志、传纪、表、志、传””四四部分组成,即部分组成,即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全书全书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时限:从高帝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时限:从高帝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历史西汉的历史)三十年的历史西汉的历史) •特色:创设《艺文志艺文志》,多载诗赋、学术与经世文章,讲述学术源流,把文学与学术、文献纳入史的视野,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代文化史资料,是《汉书》的一大贡献;创立了《地理志地理志》,保存了古代地理沿革、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重要资料•艺术特色:叙事详密谨严(1)重视制度史之叙述,遂为后世正史之本 (2)叙事完整详尽,笔法精密细致,冷静叙事而不挟带感情,通过人物言行自然呈现褒贬、吉凶3)特别强调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重视与制度起源相关的“故事”、先例,往往用“自某某始”等语揭示 (4)对一些材料有特殊安排,这种位置一以贯之 人物描写简炼准确语言简洁规范、整饬富赡其他•赵晔的赵晔的《吴越春秋》,《吴越春秋》,以吴越争霸为题材;以吴越争霸为题材;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特点,是历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史演义小说的雏形•袁康的《越绝书》,袁康的《越绝书》,内容和《吴越春秋》内容和《吴越春秋》基本相同,但它独立成篇,中间夹杂一些基本相同,但它独立成篇,中间夹杂一些地理和占气内容,很驳杂。
地理和占气内容,很驳杂句踐劍越銅器吳縣伍子胥紀念園伍子胥像•《汉纪》《汉纪》•1 1、、编编撰撰者者::荀荀悦悦,,字字仲仲豫豫,,东东汉汉末末年年颍颍阴阴人人((河河南南许许昌)建安三年(昌)建安三年(198198))3 3年时间编成年时间编成•2 2、、主主旨旨::为为汉汉献献帝帝改改编编《《汉汉书书》》以以便便阅阅读读共共十十八八万万字•3 3、、体体例例::编编年年体体,,而而吸吸取取了了纪纪传传体体““人人经经事事纬纬””的的特特点点被被认认为为是是断断代代编编年年体体的的代代表表作作此此后后晋晋人人袁袁宏宏《《后后汉汉纪纪》》、、孙孙盛盛《《晋晋阳阳秋秋》》、、沈沈约约《《齐齐纪纪》》、、裴裴子子野《宋略》以至于宋代《资治通鉴》,均如此野《宋略》以至于宋代《资治通鉴》,均如此•4 4、、特特点点::词词约约事事详详;;史史论论精精彩彩《《汉汉纪纪··孝孝文文皇皇帝帝纪下》论免租税之蔽等)纪下》论免租税之蔽等)其他文体•东方朔东方朔《答客难》、《解嘲》、《答宾戏《答客难》、《解嘲》、《答宾戏》》•王褒《僮约》王褒《僮约》 •扬雄扬雄《解嘲》、《解嘲》、 《法言》、《太玄经》《法言》、《太玄经》(分别模仿《论语》、《老子》而作)(分别模仿《论语》、《老子》而作)•诏书诏书•碑文碑文1 1、碑之源流、碑之源流((1 1)宫中量日影)宫中量日影((2 2)宗庙栓祭牲)宗庙栓祭牲((3 3)窆:牵引棺木)窆:牵引棺木最后发展为纪事记功之碑最后发展为纪事记功之碑2 2、东汉碑文、东汉碑文《文心雕龙《文心雕龙 诔碑》:后汉以来,碑碣云起。
诔碑》:后汉以来,碑碣云起盛行原因:清流人品的评价与私谥的订立盛行原因:清流人品的评价与私谥的订立体制:铭+序体制:铭+序代表作:崔瑗《河间相张平子碑》、蔡邕《郭有道碑》、代表作:崔瑗《河间相张平子碑》、蔡邕《郭有道碑》、《陈太丘碑》自作墓碑(如赵岐《后汉书《陈太丘碑》自作墓碑(如赵岐《后汉书··赵岐传》赵岐传》 ))参考文献•卢文绍校《新书》卢文绍校《新书》 •阎振国、钟夏《新书校注》阎振国、钟夏《新书校注》 •高高 诱《淮南子注》诱《淮南子注》 •刘文典的《淮南鸿烈集解》刘文典的《淮南鸿烈集解》•卢文绍校《春秋繁露》卢文绍校《春秋繁露》 •汉魏诸名家集《董仲舒集》汉魏诸名家集《董仲舒集》 •向宗鲁向宗鲁 《说苑校证》《说苑校证》•赵善治《说苑疏证》赵善治《说苑疏证》 •赵仲邑赵仲邑 《新序详注》《新序详注》•谢明仁《刘向〈说苑〉研究》谢明仁《刘向〈说苑〉研究》 •《刘子政集》(见于《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刘子政集》(见于《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刘盼遂《论衡集解》刘盼遂《论衡集解》 •清清·汪继培汪继培 《潜夫论》《潜夫论》 •《《史史记记》》三三家家注注::南南朝朝宋宋裴裴骃骃《《集集解解》》,,唐唐司司马马贞贞《《索索隐隐》》、、唐张守节《正义》。
唐张守节《正义》•清清··凌稚隆《史记评林》凌稚隆《史记评林》•赵翼《廿二史札记》赵翼《廿二史札记》•梁玉绳《史记志疑》(或称《史记》第四家注)梁玉绳《史记志疑》(或称《史记》第四家注)•(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王王叔叔岷岷《《中中央央研研究究院院历历史史语语言言研研究究所所集集刊刊》》《《〈〈史史记记〉〉》》斠斠证证》•张舜徽《二十五史三编》张舜徽《二十五史三编》““史记之属史记之属•张新科《史记学概论》张新科《史记学概论》•《史记研究集成》《史记研究集成》•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司马迁评传》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司马迁评传》 、《史记研究》 •王伯祥《史记选》王伯祥《史记选》 •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韩兆琦韩兆琦 《史记通论》《史记通论》•王若虚《史记辨惑》王若虚《史记辨惑》 •聂石樵聂石樵 《司马迁论稿》《司马迁论稿》 •张强《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张强《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唐唐··颜师古注、清颜师古注、清··王先谦《汉书补注》;王先谦《汉书补注》;•杨树达《汉书窥管》杨树达《汉书窥管》•陈直《汉书新证》、《史记新证》陈直《汉书新证》、《史记新证》•张舜徽《二十五史三编》张舜徽《二十五史三编》““汉书之属汉书之属””•施丁《汉书新注》施丁《汉书新注》•程金造《史记管窥》程金造《史记管窥》 •周生春辑校《吴越春秋辑校汇考》•张觉《吴越春秋校注》•顾砚光《吴越春秋校刊记》 •徐天祐《吴越春秋》 •俞纪东《越绝书全译》•李步嘉《<越绝书>研究》•朱东润《汉书考索》朱东润《汉书考索》•可永雪可永雪 《史论文学成就论稿》《史论文学成就论稿》 •王洲明王洲明 《先秦两汉文化与文学》《先秦两汉文化与文学》 •李维武《王充与中国文化》李维武《王充与中国文化》 •陈柱《中国散文史》陈柱《中国散文史》•郭预衡郭预衡 《中国散文史》 《中国散文史》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北大中文系《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徐复观《两汉思想史》徐复观《两汉思想史》•金春峰《汉代思想史》金春峰《汉代思想史》 •皮锡瑞《经学历史》皮锡瑞《经学历史》 •董治安《全汉文》董治安《全汉文》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 谢谢关注!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