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区扶贫攻坚工作经验材料.docx
5页某区扶贫攻坚工作经验材料某区扶贫攻坚工作经验材料XX 区是典型的插花贫困地区,现有省级贫困村 26 个,贫困人口 3.51 万人,占农业人口的 9%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突出产业支撑、项目抓手、功能配套三大精准,注重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扎实推进南岔湾村、柘木坪村、交战垭村三个特困村的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全区一条心,大员上阵抓扶贫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特困村的扶贫攻坚工作,大员上阵,高位推进工作落实一是建立高规格的领导机制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 严格执行“一名区主要领导联系、一个区直单位牵头、一个第一书记协调、一个工作专班驻村、一批项目帮扶”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区委书记、区长和区委副书记三名主要领导分别联系南岔湾、柘木坪、交战垭三个特困村,牵头专题办公落实措施,半月一汇报、一月一进村、一季一办公,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多元化的帮扶机制坚持特困特扶、集中帮扶、一村多扶,按照“项目整合、部门配合、各出其力,各记其功、形成合力”原则,建立多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和点对点的项目工作机制,共为三个特困村共计整合涉农项目 42 个、资金 3552 万元,平均落实到每个村的帮扶项目资金达 1000 万元以上,项目涵盖产业发展、设施配套、民生保障、阵地建设等多个领域。
针对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区财政为每个村一次性预拨专项资金 200 万元三是建立科学化的推进机制以科学规划引领行动,推进扶贫工作实施对接全区城乡统筹发展全域规划,分类划分扶贫对象、分级确定帮扶措施、分片选择基建地址、分步实施扶贫项目,指导三个贫困村统筹制定产业发展、安全饮水、农房改造、交通建设等系列专项规划三个村规划投资总额 5400 万元,村均 1800 万元规划统一了方向、统一了行动、统一了力量,极大地调动了包括村民、企业在内的社会各方的参与和建设热情二、产业一条龙,标本兼治促增收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特困村扶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培育增收致富的新产业、好产业,提升村域经济造血能力,努力实现标本兼治一是找准产业短板针对村民普遍反映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存在政策不清、门路不明、技术不精等问题,将农业、畜牧、水利、林业等部门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驻村工作组就地转化为科技培训专班,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地转化为技术推广站,采取集中授课、入户培训等方式,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激发了的农民创业致富热情,实现扶贫与扶智同步实施二是深挖产业潜力深挖各村产业潜力,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柘木坪村、南岔湾村、交战垭村分别确定以畜牧、旅游、高山蔬菜为主、林果和茶叶等特色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方向。
南岔湾村在旅游部门的支持下,利用现有特色石屋,对集中居住的 68 户石头老屋进行统一规划改造,发展古民居生态旅游,破解了多年制约发展的产业空心化难题当地 6 户村民办起农家乐, “十一”国庆期间每天接待游客 200 多人次,平均每户每天增加现金收入 1500多元走进南岔湾、漂流香景源、观石头屋、览仙女洞、摘四季果、品农家饭”成为市郊自驾游的一大亮点,三峡日报、三峡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三是放大产业优势探索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为纽带的专业合作扶贫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和现代技术进村入户,推进畜牧、茶叶、柑桔、蔬菜等产业提档升级,变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为整村推进的规模优势,打通市场、唱响品牌,提升竞争力引入老高荒、兴和农牧生态养殖公司,在三个特困村发展订单农业,统一提供种羊、种鸡的技术和收购服务,带动发展标准化养羊场 25 家,可为每个养殖户年增收 8000 元以上组建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在交战垭村、柘木坪村发展反季节蔬菜,产品直供城区鲜销超市目前,三个村合计新建标准化养殖场 45 个、茶叶加工厂 3 个、蔬菜基地 1055 亩、特色小水果基地 600 亩、经济林木 2800 亩,改造茶园 1100 亩。
三、建设一盘棋,合力攻坚见成效把整合项目、集中投入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全方位提升特困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目前,整合投入的项目资金村均达到 1040 万元,完成总体规划投资任务的 60%一是聚焦生活保民生把水、电、路、房等村民亟待解决、直接受益的项目作为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组织卫生、水利、交通、住建、民政、电力等部门集中办公,整合投入项目资金 1000 多万元,硬化公路 11.6 公里、实施集中供水工程 13 个、新建和改造农房 515 户,有效解决了三个贫困村的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用电难等基本民生问题三个村的居民点、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卫生室等项目正加快建设二是聚焦生产促发展按照“一个片区一批重点项目、一批项目一个重点产业、分步推进产业升级”的思路,整合国土、农业、水利等项目资金,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后兴修水利设施 15 处,土地整治 2000 亩,落实柑桔、茶叶、蔬菜、果木等基地建设项目指标 3600 亩,为整村推进、连片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聚焦生态优环境以国家“林业生态示范区”和“绿色示范乡村”建设项目为载体,整合水利、城建、环保等部门项目资金,新造林 2800 亩,退耕还草 900 亩,建设生态垃圾坑 245 口。
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农民形成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生产生活习惯,三个特困村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XX 年,是脱贫攻坚行动的刹尾年,也是这项工作结硬账、见成效、交答卷的关键年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重视程度不减、领导联系不变,投入力度不少、项目推动不松、迎接验收保优秀”的要求继续抓好新一年度工作对已建项目搞好工程刹尾、质量验收及资金拨付工作对待建项目抓好项目督办,资金整合及专班筹建工作,确保尽早开工建设对未纳入规划,需补充建设的项目,根据群众要求,迅速完善规划,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