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三国演义》的程式化描写【开题报告】.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2304074
  • 上传时间:2022-04-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试论《三国演义》的程式化描写 专业班级: 汉语言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 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吋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 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 风云的英雄人物《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彖,罗 贯小也因此获得了在小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 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其出色的文学成 就,使它的影响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自此以 后,文人纷纷效仿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 讲史小说《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历史小说便蔚然成为一大潮流,从中可以 看出《三国演义》的程式化描写的起源及对后来白话小说的影响关于小说的程 式化,即小说固定的叙事模式、情节模式、人物塑造、对话等等在国内有很多 对白话小说的程式化研究,也是学术界较热门的研究,而H前对《三国演义》的 程式化研究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其他方而存在着不足和欠缺,这也是 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明清几大古典小说名著中,《三国演义》成书最早,《三国》研究的历史也 最悠久仅从现存最早的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所撰《〈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到撰写本文的1996年,时间就长达五百余年如此漫长的研究史,大致可以分为 六个阶段:(1)明代;(2 )清代;(3 ) “五四”前后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4 ) 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5 )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6 )二十世纪八十 至九十年代国内外对《三国演义》的研究包括很多方面,包括罗贯中的籍贯、文本的版 本、成书年代以及主题研究等那么关于古代白话小说的程式化研究,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人物塑造的程式 化研究、语言描写的程式化研究、故事情节的程式化研究等等这里仅拿出较突 出的研究:语言形式的程式化研究/官场小说的程式化叙事模式、才子佳人形象程 式化燃造I. 卢惠惠认为:“代白话小说在语言形式的运用JL,具有程式化的特征,主 要表现在三个方而:程式化的描写性语段、单调划一的'引导式'引言句、固定 不变的启行Z辞1) 程式化的描写性语段古代白话小说描写场面程式化的表征可概括为两 个方面:一、描写大多从书中人物视角着眼,描写性文字大多有引导性词句导引, 常见的引导词句主要有:“但见、只见,真(个)好…”等等,它们构成句子的全 句附加语。

      二、韵散结合,散文总纲式领起,韵文成段集中铺陈,再辅以散文句 式或总结,或补充总纲式领起的散文句式在早期话本小说中呈现出的程式化特 征更为显著,后期作詁个性化稍强一些古代白话小说继承变文传统,运用韵文 句式实现吟咏唱和功能,n的在于给听众以音乐的美感亨受2) 单调划一的“引导式”引言句引言”指的是在记叙性文体中记叙人 物说话的方式,一般有“引导式、追加式、插入式”等古代白话小说全知全能 的叙述者吋而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吋而模仿书中人物口吻进行对话,为使听众 不致于混淆,他们在行文中不得不在每一句人物话语,每一段人物对话甚至每一 段内心独白之前加上引导性词句,因此,采用的基本上都是“引导式”引言方式 这也成为白话小说与现半代小说最大的风格区别特征之一3) 固定不变的启行z辞自古汉语就具备“贵于顺序”的特征,”这一特 征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发挥到了极致:叙述者与听(读)者的位置和态度都相当固定, 规范化的价值观使整个叙述过程、主体的各层次都保持着一种使叙述畅通的姿态,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虚拟互动的认知语境,也形成了开篇或者情节发展的每一段落 都有基本固定的“启行之辞”引起下文,以达到指引路线、便于认知的作用。

      2. 官场小说的程式化叙事模式官场小说可以分为两类:以描写官场的权力、斗争和官人的宦海沉浮为主和 以揭露官场的黑喑腐败、拯救正义的秩序为主这两类官场小说虽然都是以官场 为背景,但描写的着重点却不同,形成了各自的叙事模式1) 以描写官员宦海沉浮为主的官场小说,与重在批判和讽刺的古代官场小 说不同,着重于反思和展现,更加关注人性这类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 方面经常显得程式化概而言之,它们在叙事构成主要有以下儿个核心兀素:官 场人物、升迁受挫、特殊机缘、成功升官叙事程式如下:小说以各级官员为核 心人物,小到村长、镇党委书记,大到市长、市委书记不等,他们因为某种原因 长期得不到重用,或面临换届而希望得到升迁,于是在日常生活的逼迫与一些局 外朋友的点拨下,通过种种方式,利用各种机缘,积极向领导靠拢,千方百计取 得领导的信任,从而步步高升,大权紧握2) 以反腐为描写核心的官场小说,着重表现官场腐败叙事要素由以下几 点构成:各类案件前提、背后隐藏黑幕、矛盾斗争激烈、上级领导支持、最终邪 不压正叙事元索往往是黑幕、言情加侦破,其中的矛盾一般公开化,正邪处于 势不两立的境地,清官与贪官、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展开了激烈的冲突。

      在叙 事程式JL常以经济案件、刑事案件,或换届选举为切人点,人物设置上以一个贪 官、几多美色、些许帮凶、一个包青天为模式,一般明显地分为两派:一派是涉 案方,或杀了人,或利用职权谋取了经济利益,或希望铲除异己掌控权力,或包 庇罪犯;另一派是查办方,就事件进行调查,但却阻力重重这些事件背后往往 还隐藏着更大的问题,甚至还会牵扯出某一高官为后台,调查人员受到各种阻挠 和打击,但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安危面前,他们以大义为重,能明辨是非,刚正不 阿,毅然顶住各种压力,最后在上级领导的坚决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协助 下,终于彻底查清了事情的真相,腐败分子得到了应有的制裁3. 才子佳人形象程式化塑造才子与佳人是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他们在小说中存在着重 要的地位郭昌鹤认为,在才子佳人小说小,模范的才子需要具备以下六个特征: 文弱美貌;极超等的天资,长于诗文及武艺;好色而风流;多妻;生于江苏或浙 江;是达官贵人的独养子模范的佳人需要具备以下七个特征:貌美;超等的天 分,长于诗词,博学,足智多谋;性情幽柔贞顺;不妒;生于浙江及江苏;是达 官贵人的独养Z女;多半没有母亲从才子佳人形彖的实际情况看,这个概括是 基本准确的,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即在此基础上展开。

      总起来看,才子佳人的形象 存在着模范的或标准的与非模范的或非标准的两种类型,这两种形象类型的区分 几乎贯穿了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的全部过程郭浩凡认为,《好逑传》是才子佳人小说创作初期产生的一部独具特色的作 品从题材内容上说,《好逑传》无疑是一部纯正的才子佳人小说;但就其形象 特征而言,《好逑传》中的才子佳人则有别于模范的或标准的才子佳人从《好 逑传》往后,这类形象层出不穷,就其与模范的或标准的才子佳人的区别而言, 主要表现为下面三种情况:(1) 大多数才子佳人是官宦或旧族的后代,出身都比较高贵但是,也有一 部分人,他们的出身却比较寒微由于这些人门第的寒微,身份的卑下,他们的 性格中就需要有极强的个性和进取精神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奋斗,才能弥补先 天的不足,有可能进入文雅风流之途,与那些贵族子女结成伉俪因此,在这批 出身卑微的才子佳人身上,超群的智慧,过人的学识,就显得尤其突出2) 才子性情豪爽,行侠重义,一些人还会武艺,长谋略,能带兵打仗这 些特征在模范的或标准的才子身上是很难找到的3) 佳人以女子的柔弱而能具奇特的胆•识,知机变,识穷通,外柔内刚,甚 至能知兵善战,上阵冲锋虽然己有很多关于古代白话小说的程式化研究,但关于《三国演义》的程式 化研究还甚少,且程式化固然是平庸的象征,但因它简单却不纷繁复杂,在帮助 文化水平低下的市井小民迅速简化印彖,厘清概念,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 程式就是白话小说创作的“粉本” o因为对《三国演义》的程式化研究存在着重 要的文学价值。

      1. 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其中的研究价值包括很多方而,近年来研 究方向和成果有比较新的突破从小说内蕴、人物形象及叙事艺术这个方面看,冯子礼认为《三国志通俗演 义》的成书以通俗文艺为基础,乂依傍历史,在审美倾向上要兼顾上层社会和下 层庶众的好尚,在情节上要考虑它所演义的这段历史的完整性,因此产生了忠贞 与智慧重合叠影的“两个诸葛亮”及关羽“两重忠义”等现彖刘春艳对《三国 志通俗演义》中东吴的三位女性吴国太、徐氏、孙夫人形象做了分析,找到了她 们不同于作品中其他女性的属于她们自身的具体特点,认为她们都是具有强烈的 感情,为爱情为感情而存在的女性胡世厚从对《三国演义》中董卓形象的分析 中得出警示世人的启示白盾也从孙权守江东基业,选拔人才,坐断东南,竟长 江而据守,认为孙权虽然是个专制的皇帝,但也是一位聪明、仁智、雄略Z主 胥惠民先生从个性化程度很高的周瑜这一艺术形象入手,说明虽然在陈寿的《三 国志》描写赤壁之战中周瑜是一个没有任何个性的人物,但在《三国志演义》的 赤壁之战中,罗贯中通过虚构情节细节展示周瑜性格,并通过善恶兼具和对比映 衬丰富突现其性格,而塑造出性格个性化程度很高的艺术典型,从而生动地论述 T《三国志演义》塑造形象极具个性而非类型化的艺术辩证法。

      闵虹认为作者在创作《三国演义》吋有意让人物一出场便确定其基本性格特 征,而后则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再通过人物自身及他人言行的“显示”加以强 化,使其性格特征在叙事形态的外在层面上少有逆向或多重变化,呈线形稳定发 展趋势定型化表现在小说主要任务的出场上,具有定形、定性、定行的程式化 特点这一程式化的运用对小说文本的结构形态产生的辐射功能和在叙事操作小 形成调动读者期待效应的审美张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赵山林从形象学角度 研究了人物关羽,探讨了南北融合与关羽形象的演变这-问题,为《三国演义》 人物形象研究开拓了新角度杜贵晨的论文集《“三”与〈三国演义〉》以情节模式研究为重心,多角度 地解读了该书的文本内蕴和接受现象,成为研究者新层次上的延伸郑铁生阐述 了东吴集团在《三国演义》叙事结构中的基本形态,勾勒了东吴集团三个吋期的 叙事线索、叙事成分、叙事机理,理出了叙事结构形态的走势和规模,其中从赤 壁Z战到彝陵Z战是东吴最辉煌最壮阔的叙爭形态,也是《三国演义》叙爭结构 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认为东吴从赤壁Z战到彝陵Z战叙事结构的运转、展开和 整合的势能产生的动力,全部來自“荆州之争”,是曹、刘、孙三方决策人物性 格的内在矛盾所致,是三方各个层面的人物与事件相互形成的张力,以及事件对 人物性格的反弹。

      东吴集团叙事结构成功的标志是审美形态的构建,塑造出一大 批有个性的人物他的研究弥补了《三国演义》学术界关于孙吴方而研究这一环 节的薄弱杨瑾认为《三国演义》在音乐描写与场面建构、人物刻画、主题揭示等方面 都体现出音乐美刘和文从绘画的角度研究《三国演义》的艺术价值,具体分析 了小说中的故事画美、人物画美和风景画美,指出《三国演义》是借用中国传统 绘画技法,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描绘出的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李寿菊(台湾)从“羽翼信史”的角度对《三国演义》与《东周列国志》的 立意和编撰技巧作了比较,认为这两部演义的“羽翼信史”内容的不同主要因编 撰者的立意不同所致罗贯中为通俗作家木色,立意在小说历史化,以百姓的好 恶为第一要务;冯梦龙顶着春秋经学家的光环,立意在历史通俗化,以经学为依 归《三国演义》与《东周列国志》在罗贯小与冯梦龙的努力下,都从荒谬的故 事脱胎成具有“羽翼信史”功能的读物罗贯小力求小说历史化,历史纯粹是资 料,撷取的是人物和时间,完全不理会以曹魏为正统的史观,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