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NEW).ppt
15页《论语· 先进(节选)》——先秦儒家士人的人生取向学习要点学习要点•一、论语其人其书一、论语其人其书•二、文本阅读二、文本阅读•三、本文的独到之处三、本文的独到之处•四、文化内涵解析四、文化内涵解析•五、思考与讨论五、思考与讨论一、《《论语论语》》其人其书其人其书1 1、、孔子的生平和社会文化意义孔子的生平和社会文化意义2 2、、《论语》的成书和特点《论语》的成书和特点3 3、、先秦语录体散文的基本特征先秦语录体散文的基本特征4 4、孔门弟子简介、孔门弟子简介《《史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世家》》.rtf《《论语论语》》二则二则.rtf《《韩诗外传韩诗外传》》卷七卷七.rtf孔子的生平和社会文化意义孔子的生平和社会文化意义1. 1. 孔子(前孔子(前551—551—前前479479),名丘,字仲尼,鲁),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乡陬邑人国昌平乡陬邑人 十五而有志于学;施政鲁国;夹谷之十五而有志于学;施政鲁国;夹谷之盟;强公室、弱私门;周游列国十四盟;强公室、弱私门;周游列国十四年;著书授徒年;著书授徒•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一生,可归纳为治学、从政、施教三孔子的一生,可归纳为治学、从政、施教三个方面个方面•儒学当时即有儒学当时即有““显学显学””之称自汉代后,更之称自汉代后,更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和正统,影响中国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和正统,影响中国文化至深至巨文化至深至巨《论语》的成书和特点《论语》的成书和特点•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止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止的记录•出自孔门弟子及后学之手出自孔门弟子及后学之手•汇集和编定,大约在战国初期汇集和编定,大约在战国初期•《论语》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论语》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中的两个字•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征先秦语录体散文的基本特征先秦语录体散文的基本特征•《《论语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是早期语录体散文•全书篇幅简短,比较散乱,没有系统的组织,全书篇幅简短,比较散乱,没有系统的组织,先后次第亦无严格准则,片断性较强而整体先后次第亦无严格准则,片断性较强而整体感较弱•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朴素自然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朴素自然•多为只言片语,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多为只言片语,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少神态、动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少神态、动作、场景及性格的描写。
作、场景及性格的描写•有很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有很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论语·先进(节选)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交代谈话的参与者和具体情境交代谈话的参与者和具体情境一个严肃而又亲切的场合一个严肃而又亲切的场合 子曰: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也居则曰:‘‘不吾知也!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则何以哉?””一个蔼然长者的形象,揭开文章一个蔼然长者的形象,揭开文章的中心话题的中心话题反映出孔子求为世用的一贯思想反映出孔子求为世用的一贯思想 子路率尔而对曰: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求!尔何如?”” 对曰: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赤,尔何如?”” 对曰: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三位弟子各具特色的回答三位弟子各具特色的回答说话者的性情宛然如在目前说话者的性情宛然如在目前简短中又见人物语言的微妙变化简短中又见人物语言的微妙变化好勇而少谦逊好勇而少谦逊知规守礼,谦虚谨慎知规守礼,谦虚谨慎志向远大,善于辞令志向远大,善于辞令 ““点!尔何如?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吾与点也!””场景的出现预示着变化场景的出现预示着变化曾皙的回答流露出一种从容欣悦、无所牵碍曾皙的回答流露出一种从容欣悦、无所牵碍的心境的心境全文在孔子的感喟中达到了高峰。
全文在孔子的感喟中达到了高峰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者之言何如?”” 子曰: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曰:““夫子何哂由也?夫子何哂由也?”” 曰: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孰能为之大?””孔子意味深长的评点孔子意味深长的评点全篇意足神完,收束自然全篇意足神完,收束自然三、本文的独到之处本文的独到之处 本文何以成为传世名篇?本文何以成为传世名篇?艺术上:艺术上:几乎可说是几乎可说是《《论语论语》》中的一个特例中的一个特例 自然而完整的结构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简练而传神的笔墨内涵上:内涵上: 丰富的情感与人生的况味四、文化内涵解析化内涵解析•以孔子积极入世的一贯精神,何以会如此赞赏曾点以孔子积极入世的一贯精神,何以会如此赞赏曾点的回答?的回答?•孔子理想与现实的两难之境孔子理想与现实的两难之境理想之一: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理想之二: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浴乎沂,风乎舞雩”现实方式: “知其不可而为之”•一个永恒的问题一个永恒的问题: :人应该如何安顿自己的人生人应该如何安顿自己的人生五、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 •在写到曾点的时候,出现了一段关于弹在写到曾点的时候,出现了一段关于弹瑟的声音和人物动作的描写,这样写的瑟的声音和人物动作的描写,这样写的意图和效果是什么?意图和效果是什么?•将本文与将本文与《《论语论语··公冶长公冶长》》““盍各言尔盍各言尔志志””章、章、《《韩诗外传韩诗外传》》““各赋所愿各赋所愿””相相比较,谈谈它们在写作的笔法上有什么比较,谈谈它们在写作的笔法上有什么不同。
不同•孔子在教育方面标举孔子在教育方面标举““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请以文章第三个层次孔子请以文章第三个层次孔子评志为例,体会孔子教育艺术的微妙之评志为例,体会孔子教育艺术的微妙之处•结合陆步轩、武小锋、王超的不同人生结合陆步轩、武小锋、王超的不同人生道路,谈谈你的看法(大学之道、人生道路,谈谈你的看法(大学之道、人生志向、理想与现实)(期中作业二)志向、理想与现实)(期中作业二)《《韩诗外传韩诗外传》》卷七卷七.rtf《《论语论语》》二则二则.rt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