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的小说创作南师大.ppt
41页第十二章 40年代的小说创作(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v一、基本情况概述:v1、作为小说创作的标志,中长篇小说数量丰 收,多出于前20年的总和;v2、形成了一支数量可观的创作队伍,30年代 成名的作家有重要作品问世,一些年轻作家 形成了自己成熟的风格;v3、作家对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探讨呈现出多元 化的态势;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v二、抗战小说:v1、丘东平的小说创作:v1938年春,加入,1938—1939年是他创作 最活跃、最有成就的时期,其代表作《一个连长的 战斗遭遇》、《第七连》等近十篇小说,都发表在 胡风主编的《七月》上,这些作品具有纪实性,充 分体现了民族的抗战意志,“展开它,我们就象面对 着一座晶钢的作者底雕像,在他底灿烂的反射里面 ,我们底面前出现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受难的以及 神似地跃进的一群生灵”胡风:《〈第七连〉题 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v2、姚雪垠的小说创作:v1938年春去武汉,参加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从事抗日 文化活动发表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中篇小说《牛全 德与红萝卜》等作品,成功地运用活泼生动的群众口语,写 出了农民在抗战中的觉醒与变化。
1939年起,姚雪垠开始创 作中长篇小说,写有《春暖花开的时候》、《戎马恋》、《 新苗》、《重逢》等这些作品多以抗战初期知识青年从事 抗日救亡活动为题材,写出了年轻一代高昂的救国热情,并 从侧面触及了国民党军政机构的黑暗腐败与地方封建势力的 猖獗笔法转向委婉细腻有的作品在青年男女爱情生活方 面用了过多的笔墨,遭到胡风等人的批评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v3、东北作家群的抗战小说v李辉英:长篇小说《松花江上》写的是松花江畔的 一个山村,居住的大多是山东来的移民,他们开荒 种地,打下了家业九·一八”后,日本侵略者占领 了山村,横行霸道,逼得善良的农民们不得不组织 起义勇军,采取联合行动,包围了县城,准备给敌 人以沉重的打击《北运河上》反映华北战况和军 民关系v骆宾基:《东战场别动队》最令人称道,写民族战 争的烈火是怎样锻炼人的意志作品结构宏伟,线 条明朗,重视对人物的描写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v三、文化小说v1、老舍的《四世同堂》v(《惶惑》《偷生》《饥荒》):时间:从珍珠港 事件到日寇投降;空间:北京的小羊圈胡同、大杂 院等等;v(1)主题:通过对中国传统家庭角色的刻画、市 民生活场景的描写,在国破家亡的现实背景中反映 了北京市民所经历的人格屈辱和精神痛苦,展现出 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伟大力量和时代色彩。
v(对于“五四”以来家族主题小说的“叛逆救赎”叙事模 式“卫道士与叛逆者”人物结构模式的突破;)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v(2)人物系列:v家长:祁老人和他的儿子祁天佑:老派市民的代表,礼节、 和气、微笑,克己让人,慈长爱幼家庭至上,按照规矩维 持家族生活,力保自家的安宁但当战火烧到自己的家门口 时,也能正视国家与民族的危亡祁天佑投河自杀,祁老人 抱着重孙女的尸首悲愤控诉;v钱默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的象征,“替一部文化 史作正面的证据”读书人的名士气;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文 化品格;系狱后“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气节;出狱后继续为抗 战做“小小工作”的国民定位;v常二爷:贫民的家长,不堪日兵搜身罚跪城墙下的侮辱,悲 愤抑郁地死去,临死嘱咐儿子报仇士可杀不可辱”的传统 人格他是个最讲理、知耻的,全人类最拿得出去的人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v长子形象:写持家奉亲(孝)与奔赴国难(忠)之间的冲突 与融合;v祁瑞宣:老派市民人格与新式思想教育的融合:敬重长辈, 体贴晚辈,有担当和牺牲精神;但家族观念也没有妨碍他为 国尽责他支持瑞全出走,照顾志士家属,利用教书职业宣 传抗日思想;v贤妻良母形象:韵梅:孝敬公婆,体贴丈夫,关心弟妹,爱 护子女,为祁家每个成员都付出了一片爱心,在平凡的柴米 油盐家长里短的生活中显示出传统美德。
不只是一个平庸 的主妇,而是像活了二三千年,把什么惊险苦难都用她的经 验与忍耐接受过来的武士”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v(3)《四世同堂》恢弘的艺术构架:v100万言,矛盾众多,头绪纷繁,但小说脉络清晰,线索分 明,叙事缜密,结构完整第1部34章,描写北平陷落后的 事态变化,由小羊圈胡同祁家写起,勾勒钱家由书香门第到 家破人亡的变故,重点述说北平人在战乱突然降临之际的麻 木与惶恐;第2部33章,写战争中灾难迅速蔓延,死亡接踵 而至,但北平人依然没有觉悟,沦陷区笼罩在浓厚的偷生阴 影下;第3部33章,写战争临近尾声,敌人更加疯狂,民众 愈加痛苦,但人们的反抗精神也日趋高涨在空间上遍及北 京的小胡同、大杂院、街头、城郊、商店、戏院、监狱、刑 场、庙宇、学校等等,在人物上描写了130多种身份职业, 在内容上涉及到了餐饮、起居、礼仪、婚嫁、丧葬、服饰、 票友等等风俗人情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v2、废名的《 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 机以后》(现代观念小说与玄想小说的代表)v创作意图:“笑骂由之,嘲人嘲己,装痴卖傻,随口 捉弄今人古人,雅俗并列”;v人物:莫须有先生,虚构但有明显的自传性,作者 通过这个堂吉诃德似的人物表达自己对东西文明、 古今文化的思考;v写作特色:观念的偶发性,随遇随感而发;思路的 跳跃性,没有一贯的故事情节,只有片段的故事场 景;风格的“晦涩”,追求禅意与玄虚;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v“莫须有先生对于花桥的桥字又那么思索着……他以 为桥总是空倚傍的,令人有喜于过去之意,有畏意 ,决不像一条路,更不是堆砌而成像一段城池了。
而就桥的门洞说则花桥下面是最美丽的建筑了,美 丽便因为伟大,远出于小孩子的尺度,而失却了莫 须有先生小桥流水的意义了,故他对着桥思索着 他不知道桥者过渡之意,凡由这边过渡到那边去都 叫做桥,不在乎形式v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五祖寺》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v3、沈从文的《长河》,写于1938年的昆明v三十年代的湖南沅水流域上游的支流辰河边上的故事辰河 的中部小小水码头是吕家坪,住着当地商会的会长,还有驻 扎着保安队河下游约四里一个小土坡叫“枫树坳”,坳上有 个滕姓祠堂枫木坳对河萝卜溪有一大片桔子园,园主滕长 顺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住在萝卜溪的最小的女儿夭夭最漂 亮,外号“黑中俏”那一年,夭夭家的桔子又丰收了为了 答谢各方人情,会长在长顺处买下了一船桔子,保安队长同 样看中了长顺的桔子,但是他采取了讹诈的手段,而且对夭 夭怀有歪心思饱经世事的长顺没有中计,队长生气了,幸 好会长从中调停,才算平息最后写的是社戏,桔子丰收了 ,为敬谢神灵长顺请来浦市戏班子来唱了几天戏,人神同乐 好不热闹,一切似乎还是和原来一样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v主题:写湘西文化的“常”与“变”,“常”的是古老的风俗民情还 在,“变”的是机诈的人心弱点已经腐蚀着湘西这块古老的土 地,还有要来了的“新生活”让湘西人感到惶惑和恐惧。
v对国民党提倡的新生活运动的讽刺:老水手最关心的“新生 活”——走路靠左,衣衫整齐提高民众道德大家来去走道 须分左右两路,不按规矩的人要被罚站,这似乎是“新生活” 在乡间人眼中的“新奇”之处这些朴实而率直的人们 ,他们 真实而朴素地活着,对生命和自然有着近乎原始的尊敬和喜 欢,这种本真而明净的生活,与“新生活”运动的“摩登人”的 生活实际上是构成对比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v4、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v写一个家族衰败的历史主人公陈世德是吴王村地主宝善堂 的少爷,出于对家族血脉的幻灭,恣意流荡,放弃了对家族 的责任,甚至自觉地要将这个家族尽快第葬送在自己的手中 他一次聚赌可以输掉二百亩田土,小说特别写到了他的一 种唯美化和颓荡性的行为,他在城里收养了一班戏子,自封 戏班的“馆主”,四处演出,大出风头,在石家庄,他还用戏 班行头扮演皇帝,雇佣妓女扮演三宫六院最后染上梅毒, 荡尽家财,休了妻子,自己沦落为住在破庙里的乞丐,吴王 村也因之成了无望村v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v四、后期浪漫派小说v1、无名氏的小说创作v无名氏(1917-2002)江苏江都人,原名卜乃夫,无名氏中 学未毕业就只身去北京大学旁听,自学成名。
30年代即从事 写作,抗战时做过记者和教育部职员1940年去西安独居华 山一年1944年去重庆,抗战胜利后到上海,后隐居杭州从 事写作 1943年,首次以“无名氏”为笔名发表小说《北极风 情画》,轰动一时《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二书 在海内外为新文学第一畅销书,多年来各销五百数十版,历 久不衰1946年至1949年,创作《无名书稿》首卷《野兽 、野兽、野兽》,次卷《海艳》及三卷《金色的蛇夜》上卷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v《北极风情画》:这部小说主人公(林)的原型是韩国革命 志士李范奭(shi)无名氏想写韩国志士李奉昌行刺日本天皇 的故事,便去找重庆的韩国革命者,从而结识了光复军参谋 长李范奭他和李范奭同住在一间屋子里有两个晚上,李 范奭讲了他在俄国托木斯克时的一段爱情故事九一八”事 变之后,李范奭在东北抗日义勇军马占山部任高级参谋,抗 日失败,他跟着马部撤到苏联境内西伯利亚托木斯克一天 深夜,偶遇波兰少女杜尼亚(小说中的奥蕾利亚),当时她 是中学教师多次相会之后,两人产生了爱情但是部队不 能长驻,当部队撤走后,杜尼亚不能随他而去,竟殉情自杀 小说写韩国流亡战士和波兰将军遗孤邂逅相遇,但同病相 怜。
奥蕾利亚殉情后留书一封嘱林十年后爬上一座高峰北向 高歌他们一起唱过的《别离曲》所以才有开头一陌生怪客 在除夕的华山风雪中遥望北方放声高歌的描写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v《塔里的女人》:40年代初,无名氏与中俄混血儿塔玛拉( 刘雅歌)恋爱失败后,友人周善同为劝慰他,讲述了自己的 恋爱悲剧:周本是南京鼓楼医院医生、小提琴演奏家,他爱 上了中大校花瞿侬因周使君有妇,不能与瞿侬结连理瞿 一气之下与她不爱的人结婚抗战爆发,周抛弃原配,与陈 姓女士私奔西安车过广元时,陈女士打电报给周的沪上朋 友,告知周遇车祸身亡,请在报上代发讣告周、陈在西安 另组家庭后来,周的原配获悉周仍在人世,遂直奔西安 无名氏以此为蓝本,用半个月时间写就《塔里的女人》,描 述了一场人世间的“夺夫之战”v两部小说“以新奇艳丽的书名,风流倜傥的爱情故事,跌宕 多姿的人际悲欢,以及迷乱苍茫的哲理思索” 吸引读者自 称为“新的媚俗手法”,向自命有广大读者的名家挑战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v《无名书稿》(《野兽·野兽·野兽》《海艳》《金色的蛇夜 》上卷,建国后完成《金》下卷《死的岩层》《开花在星云 以外》《创世纪大菩提》)。
小说塑造了一个堂吉诃德似的 人物印蒂,他经历了革命、爱情、罪恶、孤独、死亡、悟道 、境界七个层相,并且在极为艰难的精神漫游与寻索中一层 层地勘破与超越,最后奔向理想世界而这个理想世界是创 世纪与大菩提的融合,也就是东西文明的交汇与融合现代 三卷中,第一部写印蒂离家追求真理参加革命而被捕,第二 部写印蒂被保出狱后回家休养而获得爱情,但在爱情体验达 到高峰时突然感觉到生命的空虚与重复的无味,遂毅然抛弃 爱情又踏上漂泊之途,第三部写印蒂到一个游击队的生活, 体验罪恶和欲念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4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v“我尝试在作品中创造一种强烈的气氛,它由三个来 源组成:一、文学语言的具有音乐性的美的洪流, 二、巨大的热情洪流,三、人生哲理的思维洪流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