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北抗日青救团的形成和发展.doc
6页宿北抗日青救团的形成和发展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在芦沟桥发动侵略战争不久,战火即烧到鲁南地区;一九三八年三月,台儿庄会战的隆隆炮声震撼了鲁南和徐海沉睡的大地,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不愿当亡国奴的青年五月间,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会战中取得胜利后,奉命撤退,放弃了徐州大批撤退的军队和无数鲁南难民经过宿北南下,加上日寇飞机不断狂轰滥炸,严重地冲击和打乱了宿北的平静,人民处于极端惶恐之中,有钱有门路的富家子弟纷纷逃去国民党统治区的后方,无钱无路的一般青年,则陷落在敌后,惊惶不安,生怕日寇屠刀突然架到自己的头颈上在此情况下,谁甘心当奴隶受宰杀?为了民族的生存,我和蒋子远、陆永寿、何培义等联合马场的苏在林,结集蒋庄、何场、马场、双庄、林庄、小杨庄等村青年,成立联庄会同时和堰头青年高修亭、郭黎平、王硕安以及杨相楚、晁福祥、巴棠华等人极力谋划,寻找抗日救亡的途径六月,我和高修亭、杨相楚去运西,想找到抗日的关系,但跑遍土山、吕集等地,见到的都是既反对日本又骚扰百姓的土匪,如刘老水子等有些地主、恶势力,也打着抗日的旗号招兵买马,聚集武装我们大失所望,回来后,只好抱定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决心,准备在敌占区活动(当时不知有游击队),因此,更加紧联合各村,组织抗日防匪保家乡的联庄会,并采取夜聚昼散的办法。
为了扩大声势,曾于六月底联合几个在乡间有威望的头面人物,如马场的苏在林,林庄的林振乾,卢圩的卢印旨、卢印渠等,发动马场、双庄、蒋庄、何场、林庄、卢圩、杨庄、朱斯庄等十几个村庄的数百村民,各执武器(包括长矛大刀),由马场集合出发,经双庄、卢圩、陆楼、阎场等地游乡示威这次行动给妄图组织伪化的汉奸、卖国贼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在联合巡夜中,曾拦击抢劫群众的土匪,从而起到保护村民安全的作用一九三八年七月,中共皖北特委派戴树璜同志来宿北宣传抗日救亡戴树璜同志能说会讲,既宣传抗日救国大义,也宣讲穷苦人民被压迫、受剥削的根源,给青年指出了抗日救国的正确道路和革命的远大目标,从此我们沿着这一正确的方向,把青救团的工作扩展到四面八方当时我们以抗日青年救国团的名义,联合各阶层青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同时也向各阶层人士广泛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号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有人出人,团结一致抗日,成效很大一九三八年八月,东北军万毅师经过堰头时,堰头青救团发起募捐,购买猪肉、粉丝等慰问品,由我和高修亭、舒彭年等送往港头慰问抗日部队,受到万毅师长的亲切接见,并指出敌后抗日必须组织武装,抗击日寇,镇压伪化等等,这对青救团进行武装斗争是一次重要的启蒙。
宿北青救团在戴树璜的不断培育和下,到十月底前后,已遍及宿北各地:沂河沿岸有纪集、许楼、魏牌坊、窑湾等几个中心点;墨河以西有堰头、小杨庄、刘墩、陆渡口、花嘴、戴沟等几个中心点;墨河以东有筛子、棋盘、墨芬塘、泉子、小冲等几个中心点;东边有唐店、王庄、龙泉沟、圈子等几个中心点点与点之间既分头活动,又密切联系到十一月初,宿北青救团已发展到近千入,仅堰头及其周围就有一、二百人之多,其中各阶层青年都有,我记得有:高修亭、郭黎平、王硕安、王光远、王庆新、巴光圣、巴棠华、李羽田、舒彭年、项继青、王光圣、王树田、李如安、孙德顺、鲍昌文、滕德谦、王维业、孙时彦、王庆重(叔威)、王庆臣等堰头周围村庄有:杨汶泽、杨全泽、何百源、何光英、何培义、蒋子远、陆永寿,孙庆斗、汪同、葛振武、牛文汉、苏汉涛、李恒胜、李朋年、杨相楚、杨相鄂、杨相林、杨相甫、王志田、林增茂、杨相松、卢印怀、戴希尧、卢印沂、晁岱文、孙敬祖、孙光寅等等后来在形势恶化、斗争越来越残酷的情况下,有的人动摇、软蹲不干了,有的逃往外地谋生去了,有的经不起考验自首了,有的投向国民党顽固派了,极少数人向日本帝国主义者屈膝投降认贼作父当汉奸卖国贼了,只有最坚定的一部分,坚持斗争,成为宿北青救团的骨干。
宿北青救团的迅猛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十月底前后,戴树璜在堰头王硕安家召开青救团骨干会议,选举产生青救团筹委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王硕安、郭黎平、晁福祥、晁岱文、戴希尧、杨相楚、蒋子远、陆恒裕、王庆重、耿立功、胡振球、王祥惠、郭爱民、魏倜、阎泗元、孔宪质、孙敬祖、高修亭、何光启等约三十人(七区的同志未参加)当时,确定推选委员十余人,经王硕安提名选举何光启、郭黎平、蒋子远三人为筹委会正副主任,并作分工如下:沂河沿岸,由魏倜(即魏思贤)、张九峰负责;墨河以西,由何光启、蒋子远、郭黎平负责;南乡由晁福祥、郑兴杰负责;戚沟、南涧由晁少忱负责;棋盘、大新庄由陆恒裕、郭爱民、王子鲁负责;小冲由王祥惠负责;墨芬塘及其以北由胡振球、王天民负责;戴沟由孙敬祖负责十一月,夏岩(当时名夏春兰)来宿北,不久吴云培、陆裕民、孙素、孙碧、邵幼和先后到达;吴云培从山东拿来毛主席《论持久战》一书,我们视为至宝,在堰头刻写翻印传阅这时青救团的工作,在县委吴云培的领导下,逐步转向以武装组建为主,在团的基础上,唐店、王庄、墨芬塘、堰头、庄林场等处都先后建成人数不等的青救武装由于当时没有八路军臂章,各地的名称都叫“抗日青年自卫队”。
王庄、龙泉沟、唐店等地有李纯(当时叫李宗仁)、何延增、臧大权、谢瘦石等二十余人枪;墨芬塘有胡振球、胡培干、胡培义、胡振杭、李春发、赵金生、王庆明等二十余人枪;堰头一带有蒋子远、陆永寿、杨相鄂、杨相松、何光启、何培义、李羽田、巴棠华、王志公等三十余人枪;沂河岸有徐玉珍、张九峰等一部分;李圩、高场有孔宪质、郑兴杰一部分;大刘墩有晁福祥、晁佳祥、晁岱寅等一部分这些青救团的武器来源大部是各人从自己家中带出来的,部分是开明人士捐献的在成立青救自卫队的同时,宿北各地反动势力也纷纷打起抗日旗号,招兵买马,扩充势力如南马圩的娄宪青,王楼的马桓,黄甲半城的苗凤祥,杨庄的杨雨沛,陆沟的陆承露兄弟及恶霸臧公略,嶂山的土匪王斗山、葛兰刀子,高庄的土匪高孝门、高孝堂,史圩的恶霸地主史荣轩等未能提到的比这要多得多当时到处是土匪,有数不清的山大王,弄得烽烟四起,民不聊生我们这些真正的抗日武装组织处于敌伪匪顽的包围之中,处境是十分困难的一九三九年初,日本帝国主义先后伪化了堰头、棋盘和整个宿北,由窑湾日寇率领数百伪军出动,先占领庄林场,然后兵分两路向东进攻,一路进攻牛滩,一路由长墩东进,企图进攻堰头进攻牛滩之敌被牛滩村民牛文汉等及部分青救团武装阻击于牛滩西南的开阔地段,由长墩东进之敌,遭到堰头包括堰头以西各村青救团武装和王殿武率领的堰头青年阻击,停止在长墩。
此次战役获得毙伤伪军数十人的胜利,迫使敌伪军退回窑湾数日后,日军又从窑湾、炮车纠集兵力占领了堰头,我们这支青救团武装撤抵戚沟,在此与墨芬塘的青救自卫队汇合组成八路军一个中队,以胡培义为中队长,晁福祥为指导员,何光启为中队副,赵金生、李春发为排长到一九三九年一月底前后,我们戴上由吴云培同志从出东领来八路军臂章,即正式成为八路军的一部分后由吴云培联系争取运西地主庄鸿勋部参加八路军,编成陇海南进支队独立大队,下辖两个连,一连连长庄宜民,指导员晁福祥,二连连长先是胡培义,后是何光启,指导员许养杰在与三团汇合后,经过几次战斗,如陆渡口、高场、尹庄等战斗由于环境恶化,宿北青救团组织曾遭受敌人的严重破坏,整顿后,在筛子召开青救团成立大会,选举晁少忱、汪益之为主要负责人,继续领导青救团的抗日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