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景德镇是海上陶瓷之路的不变起点资料.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E****
  • 文档编号:107427760
  • 上传时间:2019-10-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8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江西景德镇是海上陶瓷之路的不变起点肖发标* 肖发标 男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窑址考古与古陶瓷研究内容摘要:海上陶瓷之路是自唐宋时期开始,中国瓷器由海上销往国外的一条国际性商道通过这条商道,中国瓷器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江西省虽然地处内陆,没有出海口,但景德镇却是海上陶瓷之路的不变起点关键词:景德镇 陶瓷之路 起点自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到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一带一路”成为近两年国内外最为关注的经济话题之一学术界也不甘落后,各显身手,围绕“一带一路”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多方论证下面,本文拟从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历史变迁角度,论证“江西景德镇是海上陶瓷之路的不变起点”这一论题 图一:“一带一路”路线图一、海上陶瓷之路唐代国威强盛,当时的外交,有所谓“万国朝未央”、[“万国拜含元”[的形势。

      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的遣唐使,沟通着当时的中外关系同时,民间的贸易往来,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繁荣起来特别是海上交通,在唐代有了重大进步,出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唐代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在一起因为在海上丝绸之路搭载的商品中,物美价廉的瓷器既是海外市场的热销商品,又可以代替压舱石(回程装载东南亚产的贵重红木等)增加运输船舶的稳定,所以出海的运输船必定会装载一定数量的瓷器,瓷器也就成为了与丝绸、茶叶并重的我国古代外贸三大商品之一因此,唐宋以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又常被称为“陶瓷之路”正如日本的三上次男先生所云:“在中世纪时代,东西方两个世界之间,连结着一根坚强有力的陶瓷纽带,它同时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于这条连结东西方的海上航路,我就姑且称它为陶瓷之路 [日]三上次男著、胡德芬译:《陶瓷之路――东西方文明接触点的探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他著作的《陶瓷之路》一书让世人再一次了解和认识了这个与中国同名的“china”。

      我国瓷器输出自唐开始,但不见文献记载,可能开头大半还属于民间小额贸易,小半属于贡赐性质的贸易宋代瓷器作为商品大量输出则有《宋史·食货志》及南宋人赵汝适的《诸番志》的明确记载这些记载已为国外的考古发现所证实,发现器物数量之多、地区之广已非唐瓷所可比拟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因此,人们一般把海上陶瓷之路的起始时间定在公元9世纪中期的唐代中后期至于陶瓷之路的结束时间,一般定在公元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爆发时因此,海上陶瓷之路正好在世界上存续了约一千年的时间唐代的海上陶瓷之路,从广州出发往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地以至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度西岸,到达忽鲁谟斯的乌剌,此为东路,航期约90天从乌剌出发,再航行48天,到达东非坦桑尼亚达累斯拉姆,此为西路这条航路,把东亚、东南亚、南亚、波斯湾以及东非等地联系起来,开始了洲际间的航行它是当时世界上航线最长、航区最广、规模最大的航线唐代东西洋航路所及之处,均有唐瓷碎片标本发现两宋时期,在唐代南海航路基础上,以东南沿海为起点的海上陶瓷之路继续向西、向南延伸,其活动范围大为拓展,特别是与非洲各国有了新的交往,我国与海外各国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更为频繁。

      赵汝适《诸番志》是当时记载中国瓷器外销最为详尽的文献,当时交通海外的56个国家中有17个番国的贸易商品为瓷器1987年以来在南海一号和西沙华光礁一带宋元陶瓷之路上开展的水下考古工作,出水了一大批景德镇瓷器,实物与文献记载正好相印证 孙健:《南海沉船与穴代瓷器外销》,《中国文化遗产》2007年第4期元朝南海航线基本上和两宋时期相似,略有发展从波斯湾的忽里谟斯向西北航行到巴士拉,向南航行至法祖儿,再向西进入亚丁湾,经西岸麦加继续向西北可至开罗,由法祖儿向南经亚丁湾口至东非摩加迪沙、层摇罗元代前期成书的《大德南海志》,记录了与广州通商的海外国家143个,远比南宋多明政府为了推动和发展与亚、非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实现“万国来朝”的政治抱负,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的29年间,派遣郑和率领由200艘宝船、27000多人组成的船队七次下西洋郑和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最先进的远洋船队,在十月至次年二月的冬季,从国内启航,乘东北季风扬帆沿海岸南行;五至八月的夏季,乘西南季风举帆沿海岸北航回国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到过印度支那半岛、马来群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和东非沿岸,远达波斯湾,行程10余万里,足迹遍及东南亚、南亚和东非的满剌加(今马六甲)、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和慢八撒(今肯尼亚蒙巴萨)等37个国家和地区,在满剌加、古里和忽鲁谟斯建立三个海外基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郑和的船队开辟了我国历代海上陶瓷之路中航程最长的远洋航路,活动范围非常辽阔,从中国南海之滨,经南海入印度洋,延伸至西亚、东非的广大地区,其西北方向的航路直通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西南方向的航路,沿东非海岸越过赤道,到达今莫桑比克索法拉港,使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贸易空前繁荣郑和远航结束后,在巨大的海外需求和巨额利益的驱使下,中国民间商队穿梭在过去由阿拉伯人主宰的海上陶瓷之路上民间贸易发达,瓷器输出随之扩大当时私人海上贸易范围很大,海商的足迹遍布东西二洋,东起日本,中经菲律宾群岛和印度半岛,到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都有中国海商出没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人以澳门为转运港口,通过数条国际航线将中国瓷器转运至欧亚各地,中国瓷器对外贸易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以澳门为转运港口向全球扩散的海上陶瓷之路国际贸易循环网主要由3条航线组成:第一条是广州─澳门─印度果阿─欧洲航线,这条航线可分为两段,澳门至印度果阿段航线途经马六甲、古里、科钦、果阿等地,是中国与东南洋、印度洋一直有往来的“西洋航路”,而由果阿经好望角至欧洲段航路则是新航路开辟后的直接产物其中果阿――里斯本航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段通过这条航线,大量瓷器源源不断地从中国运往里斯本,再从这里分销到欧洲各地。

      1990-1992年,越南头顿省沿海发掘的康熙年间中国沉船,出水景德镇瓷器6万件(套)1998-1999年,越南金瓯省沿海发掘的雍正年间中国沉船,出水中国景德镇瓷器约5万件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等:《海上丝绸之路遗珍─越南出水陶瓷》,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19页该船出水地点正好位于中国瓷器西运欧洲的航线上,以实物证明这条航线的存在第二条为广州─澳门─日本长崎航线在中日贸易航线上,1550-1638年约90年中,葡萄牙船队共航行四、五十次,每次起码有五、六艘船一起航行第三条为广州─澳门─马尼拉─美洲、拉丁美洲─欧洲航线这条航线可分为两段,中国沿海港口直航菲律宾群岛各港口,是明代中国人新开辟的中菲航线,1571年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开辟了一条由马尼拉横渡太平洋通往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再延伸到欧洲的航线在这条航线上,中国至菲律宾段多数为中国商人往来贸易;菲律宾至美洲及欧洲段航行的是西班牙大帆船,故人们称此种贸易为大帆船贸易在1575-1815年约240年间,西班牙殖民政府每年都派遣1-4艘大帆船,来往于墨西哥与马尼拉之间图2 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外销线路示意图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各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一般于每年冬季从欧洲启航,乘着季风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绕过好望角后再向东航行,大约于第二年农历十月以前抵达中国广州,停泊在黄埔古港。

      在广州期间,欧洲商人可以进驻洋行附近的夷馆,那里有营业区、货栈区和生活区,等待十三行商人为其销售所带货物,并配齐将要运回欧洲的中国货,第三年东北季风季节结束以前,从广州启航,七、八月间抵达欧洲,整个航程约耗时一年半,航行60000多公里图3:清代广州十三行水彩画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海上陶瓷之路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及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还有些在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称为纹章瓷这时期的外销瓷数量很大,17世纪每年输出约20万件,18世纪最多时每年约达百万件随着18世纪末西方仿烧瓷器的成功,进入19世纪之后,海上陶瓷之路开始衰落,到1840年代鸦片战争的爆发,海上陶瓷之路也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二、江西景德镇瓷器的出海商路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的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嵌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是我国离海最近的第三个内陆省区为沿海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的共同腹地人们每谈到海上出口,总认为只有沿海各省才具有优势,不了解邻海的内陆省区同样可分享海上出口之利,甚至为沿海省内许多地方所不及。

      在全国14个开放港口中,离江西近的有7个,占了总数的一半,这在全国的邻海内陆省区中是最为突出的其中同赣东邻近的有上海、宁波、温州、福州等4 港,同赣南邻近的有厦门、汕头、广州等3 港,本省九江港是长江沿岸除上海、南通、南京、芜湖、安庆以外,离海最近的港口以上情况充分表明江西是一个十分邻近沿海港口的腹地 章文焕《试论江西地理位置的优势》,豆丁网2015-4-15因此,古称江西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 景德镇虽然地处江西省东北与安徽、浙江三省交界处的山区,但景德镇濒临的昌江是鄱阳湖五大水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之一的饶河上游段,发达的水运可以将景德镇瓷器很方便的顺流而下运送到鄱阳湖,再经过鄱阳湖的其它水系转运到全国各地江西地处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省份内陆腹地的区位优势,为江西景德镇等地的古陶瓷外销创造了先天的优势再加上江西的河流水系发达,与浙江、福建、广东的水系源头往往只有一山之隔,为瓷器这种笨重商品外运创造了条件最迟在宋元时期,江西景德镇等窑口的瓷器通往沿海港口的外销路线就有了六条,呈扇形向东南沿海打开:第一条向东线路为鄱阳湖——长江——上海线路宋元时期的景德镇窑瓷器从昌江顺流而下,吉州窑和赣州七里镇窑瓷器则从赣江顺流而下,到达鄱阳湖后,再顺流出湖口入长江,顺长江干道而下至长江入海口,或从扬州转入运河,分运南北。

      第二条向东线路为鄱阳湖——信江——衢江——富春江——杭州、宁波线路景德镇窑瓷器沿昌江顺流而下到达饶州府(鄱阳县),经饶河(又称鄱江)入鄱阳湖,再转余干溪(今信江下游),溯余干溪而上,经信江至玉山县,陆行一段河谷低地即至浙江省常山,转入江山溪(今江山港),再汇入衢江、富春江,顺流而下到达南宋行在临安(杭州)以及外销港口明州(宁波)第三条向东线路为鄱阳湖——信江——闽江——福州、泉州线路福建省的黄天柱先生认为,宋元时期景德镇至泉州的运输线主要有三条,一路由信州铅山过分水关,至崇安,南下至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一路由信州广丰至建州浦城,再顺建溪至剑浦;一路由抚州至邵武军,再至剑浦到剑浦后,可以顺闽江至福州,再泛海转抵泉州,或沿闽江而下转大漳溪,经永福(今永泰)入德化之涌溪和浐溪,至德化县,再达泉州在这条线路上,江西省铅山县的河口与福建省的南平,是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商品码头第四条向东线路为鄱阳湖——抚河——九龙江——漳州线路在这条线路上的抚河源头——广昌县驿前镇是一个重要码头明代隆庆元年(1567),漳州月港开放海禁,是中国唯一合法化海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