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欧洲失业问题及其原因分析.课件电子教案.ppt
48页第六章第六章 欧洲失业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欧洲失业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p了解发达国家失业的主要特征p分析发达国家失业特别是欧洲国家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3本章内容p发达国家失业的基本特征p欧洲失业原因的理论分析p欧洲失业原因的实证分析4第一节第一节 发达国家失业的基本特征发达国家失业的基本特征 一、美国失业率的基本特征一、美国失业率的基本特征 p上世纪最后几十年美国的劳动市场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呈相反趋势n1970-1985年平均失业率为5.4%n2000年下降到4%n2007年达到4.6%p20世纪50、60年代,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劳动力市场受到很大冲击,美国经历了三次经济衰退p1958年失业率达到战后最高点,接近7%;1959-1960年有所下降,但是仍保持在5.6%的水平;1960年末1961年初,企业破产数和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达到高峰p70、80年延续萎靡局面,失业率在6%以上p90年代,强劲的需求、有弹性的供给、工资水平适度上涨等综合因素使失业率从1992年的 7.5%下降到2000年的4.0%p宏观环境的冲击以及美国的劳动市场制度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解释美国失业率下降的最好原因。
二、欧洲国家失业的基本特征二、欧洲国家失业的基本特征p与美国失业率的变化趋势相反1960年代早期,欧洲总失业率不到2%,1965-1979年期间匈牙利、瑞士、联邦德国、挪威、葡萄牙以及瑞典的失业率都不足3%但是90年代以来,欧洲的失业情况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欧洲的经济增长见表6-1)国家1960-641965-721973-791980-871988-951996-992000-20042005-2007匈牙利1.6 1.4 1.4 3.13.6 4.3 4.1 7.3 比利时2.3 2.3 5.8 11.211.2 8.4 7.3 8.0 丹麦2.2 1.7 4.1 7.08.1 5.5 5.1 4.2 芬兰1.4 2.4 4.1 5.19.9 12.1 9.2 7.6 法国1.5 2.3 4.3 8.910.5 11.9 9.1 8.9 德国0.8 0.8 2.9 6.15.6 7.1 8.3 9.2 瑞典1.2 1.6 1.6 2.35.1 8 .75.3 6.8 意大利3.5 4.2 4.5 6.78.1 10.0 8.8 7.3 荷兰0.9 1.7 4.7 10.07.2 4.7 3.2 3.9 挪威2.2 1.7 1.8 2.45.2 3.9 4.0 3.6 葡萄牙2.3 2.5 5.5 7.85.4 5.9 5.2 7.7 西班牙2.4 2.7 4.9 17.619.6 19.4 11.1 8.7 瑞士0.2 0.0 0.8 1.82.8 3.7 3.4 4.0 英国2.6 3.1 4.8 10.58.8 6.9 5.1 5.1 加拿大5.5 4.7 6.9 9.79.5 8 .77.3 6.4 新西兰0.0 0.3 0.7 4.78.1 6.8 4.5 3.7 表6-1 部分部分OECD成员国标准失业率成员国标准失业率 (1960-2007年年) (单位:%)数据来源:OECD Economic Outlook p 总体来说,欧洲国家的失业至少存在着以下特征:长期性、阶段性和发散性。
p 长期性从20世纪70年代油价冲击世界整体经济开始,失业率一路上涨;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有所缓解,但仍较高p 阶段性,欧洲失业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Ø 第一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低失业率阶段,各国失业率都在2.5%以下;Ø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后期):高速上升阶段,保持在8%以上;Ø 第三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低速下降和徘徊阶段,各国失业状况有所缓解p 发散性20世纪60年代,欧洲各国的失业率低并且差距不明显但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各国失业率呈现出不同的攀升或下降幅度,使得失业问题既具有相似性又存在着差异性p 欧洲失业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欧盟国家劳动市场存在的所谓三高制度:高福利、高税收、高工资 10p日本失业率比欧美国家低,也较稳定n20世纪70年代基本维持在2%以下;n80年代在2%到3%之间n近十几年呈现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2.2%上升到2003年5.3%的战后最高峰,但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低水平二、日本失业的基本特征二、日本失业的基本特征p日本劳动市场长期实行的终身雇佣制度;p二战后,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从供给过剩转为供给不足,近来又出现供给过剩的趋势; p雇佣结构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逐渐转向第二、三产业主导,劳动力流动的方向也趋于多元化;p女性就业的不充分,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一、失业理论回顾一、失业理论回顾p古典失业理论p凯恩斯失业理论p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失业理论p反凯恩斯主义的失业理论p新凯恩斯主义失业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发达国家失业原因的理论分析发达国家失业原因的理论分析(一)古典失业理论(一)古典失业理论p失业只有自愿性失业在现行的工资、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有些人由于各种原因而不愿意从事生产劳动,从而成为自愿的失业者除此之外,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可能存在失业者,即使在短期内偶然出现摩擦性失业等失业现象时,也完全可以通过调剂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价格及工资,使失业得以消除而达到充分就业水平p但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面前,古典失业理论显现出缺乏宏观分析的手段和对策在这次世界经济危机中出现的非自愿失业者,使得古典失业理论所倡导的市场自由调节机制失去了意义p在这次世界经济危机中出现的非自愿失业者,使得古典失业理论所倡导的市场自由调节机制失去了意义,凯恩斯关于失业问题的一般理论就应运而生 (二)凯恩斯失业理论(二)凯恩斯失业理论p凯恩斯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有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p凯恩斯认为,社会的失业问题实质上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的。
而有效需求不足又可归结为 “凯恩斯三大定律”,即: n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减少;n资本的边际效率将随着投资的增大而不断减少;n人们对货币的持有偏好会导致货币供给不足,利率上升,企业投资进一步萎缩 p在三大心理因素的驱使下,资本主义社会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着“非自愿失业” p解决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p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但进入到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陷入了严重的“滞胀”困境中,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在此时已经不能够解释现实中产生的这一种新的情况 p为了弥补凯恩斯理论的缺陷,以托宾和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开始从劳动力市场结构不均衡的角度加以分析,提出结构性失业理论 p该学派主要从劳动力市场的技术结构特点来阐释失业的特征及对通胀的影响,提出“结构性失业问题”来解释滞胀现象p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协调所引起的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必然引起失业与工作空位并存,又因为价格和货币工资刚性的存在,使失业与工作空位并存转化为失业与货币工资上涨并存,于是出现滞胀并发症。
p新古典综合派提出实行人力政策和完善劳动市场的政策以解决结构失业问题 (三)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失业理论(三)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失业理论(四)反凯恩斯主义的失业理论(四)反凯恩斯主义的失业理论p凯恩斯理论没能解释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局面,其失业理论随之遭到质疑1.货币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n20世纪70年代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引入“自然失业率”;n认为从长期看虽然失业者经过努力可以重新找到工作,成为就业者,但在已经就业的就业者中又会产生新的失业者,经济中总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失业人口,并且这种自然失业不能通过运用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来消除,否定了凯恩斯的失业理论n弗里德曼认为自然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寻找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主张利用市场机制自动调节,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p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p供给学派认为凯恩斯理论过多的强调需求的作用,忽视了供给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供给学派信奉“萨伊定律”,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p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之所以产生对自然失业率的偏离,是由于人们预期的错误如果人们预期都是理性的,则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徒劳的。
理性预期主张政府应按市场规律办事,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p新凯恩斯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张政府干预经济;p吸收理性预期学派的理性预期假设,从劳动市场中分析失业原因,认为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是工资存在粘性,并将工资粘性分为名义工资粘性和实际工资粘性,构建了凯恩斯理论的微观基础 p解释工资的理论:n实际工资粘性:效率工资理论、内部人-外部人理论和隐含合同理论;n名义工资粘性:”工资合同模型“理论 p新凯恩斯主义失业理论认为市场是非出清的,因而整个劳动力市场是非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在受到市场的冲击时,就业会出现波动 (五)新凯恩斯主义的失业理论(五)新凯恩斯主义的失业理论二、影响欧洲失业的主要因素二、影响欧洲失业的主要因素 p现存对欧洲失业原因分析的文献中,主要有宏观经济冲击、劳动力市场制度、以及两者相结合三种解释一)宏观经济冲击(一)宏观经济冲击 n包括有形的冲击和无形的冲击,且能相互转化n有形的冲击:石油价格上涨、物价的上涨、行业的衰退以及总需求的低迷等n无形的冲击包括由于 70 年代石油的冲击进而引起滞胀问题对宏观经济的长久影响n有形的冲击和无形的冲击最终都转化为对劳动力的需求的冲击。
21n宏观经济冲击主要表现为:Ø技术方面技术方面在TFP 增长率下降的过程中,劳动力工资刚性的存在,使得劳动力工资下降幅度小于 TFP 下降幅度,结果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长期会持续影响失业率的变化Ø宏观环境方面宏观环境方面•长期利率的变化,增加了企业成本,不利于企业投资,降低劳动力需求;•从经济学角度看,适度通货膨胀对经济有推动作用,可通过菲利普斯曲线看出•长期通货紧缩或较低通货膨胀同样不利于厂商投资,整个社会生产资源降低,进而影响到就业;•政府财政支出以及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都会影响失业 (二)劳动市场制度(二)劳动市场制度p欧洲劳动力市场制度类型:n失业保险制度 n就业保护制度 n最低工资制度 n集体议价方面的制度23p劳动力市场制度是导致高失业率的原因:n失业保险制度使得失业者降低了工作搜寻动力;n就业保护制度弱化了劳动者的工作技能;n最低工资制度降低工人的竞争意识;n集体议价工资制度增加了厂商的成本p劳动力市场刚性使欧洲经济和劳动力市场不能在需求发生变化后迅速调整;广泛的社会保护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延长了失业期p政府管制、官僚体制以及对雇主过高的税率,不仅抑制了新企业的创立,也抑制了企业创造新工作机会的动力。
24(三)宏观经济冲击和劳动力市场制度的结合(三)宏观经济冲击和劳动力市场制度的结合p“棘轮效应” :宏观经济冲击和劳动力市场制度两者是互相加强的,就像机械中两个相互咬合着的棘轮一样同时上升或下降,冲击和制度特别是制度方面,程度较高的其相互加强效应也较强,这种相互加强的效果称为“棘轮效应”p这可以说明欧洲各国的失业为什么迅速上升,为什么会出现离散趋势,同时也可以说明为什么美国等其他国家没有高失业的原因三、失业原因的理论分析三、失业原因的理论分析p从菲利普斯曲线入手,讨论影响实际失业率与均衡失业率发生偏离的主要原因 (一)非预期的通货膨胀(一)非预期的通货膨胀 ((1)) n 菲利普斯曲线: : t 期的通货膨胀率, :t 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均衡失业率U随机=假设;((2)) 由(1)可得:令(2)中((3)) 可得:n这是标准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当失业率低于(或高于)均衡失业率时,那么通货膨胀率会上升(或下降)n从中可以发现非预期的通货膨胀使得失业率下降到均衡失业水平以下(二)劳动力市场刚性(二)劳动力市场刚性p对上述方程进行局部调整,得: ((4)):代表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即对均衡失业的收敛速度,且有p当 趋近于0时,表示劳动力市场刚性增强,磁滞效应大;当 趋近于1时,表示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加强。
p在通货膨胀一定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弹性越强,那么 t 期的失业率受均衡失业率的影响越大,或者说以更快的速度向均衡失业率收敛;反之,则受 t-1 期的失业率的影响越大,向均衡失业的收敛速度小,或说失业率处于发散状态 p由前面知道,均衡失业率和国内宏观经济环境长期持续的冲击有关,所以均衡失业率可以表示为:p将之代入(4),并整理得:p从(7)式可以看出,均衡失业率的升高,引起实际失业率有升高的趋势该式同样隐含着其他的信息 ((5)) ((7)) 29第三节第三节 欧洲失业原因的实证分析欧洲失业原因的实证分析一、一、 宏观经济的冲击宏观经济的冲击o20世纪70年代在高油价等宏观环境的冲击下,OECD国家的失业率大幅上升一)(一)TFP增长率的下降增长率的下降nTFP增长率的下降会导致一个较高的均衡失业率在新的TFP下工人和工厂需要调整预期,只有工人的工资下降到劳动生产率以下,工厂才有可能增加劳动力的需求而事实上工人的工资没有下降的趋势,而TFP在经历70年代石油冲击之后,其增长率一直下降,导致总体上工人的工资增长速度高于TFP增长速度,因而导致大量的劳动力失业30表6-2 OECD几个主要国家的几个主要国家的TFP变化情况变化情况(1960-2006年年)数据来源:OECD官方网站单位:%国家1960-731974-791980-861987-911992-971998-20032004-2006美国1.5 -0.1 0.0 0.5 1.0 1.5 1.3 日本6.1 1.8 1.7 3.3 0.9 0.9 2.0 德国2.8 1.8 0.8 n.a.1.5 0.9 1.1 法国4.3 2.1 1.3 1.8 1.1 1.5 0.7 英国2.0 0.2 1.1 0.2 1.6 1.4 1.0 意大利4.7 1.6 0.7 1.2 1.1 -0.3 0.2 加拿大2.2 1.1 -0.3 -0.4 1.1 0.9 0.6 31(二)实际利率的影响(二)实际利率的影响n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实际利率逐步上升,利率的上升影响了资本的积累,在给定工资的情况下,进而改变劳动力的需求,长期的实际利率上升导致了永久性的失业上升。
图6-1 欧元区国家欧元区国家10年期政府债券利率年期政府债券利率(1970-2006年年)资料来源: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32(三)通货膨胀率的下降(三)通货膨胀率的下降n紧缩的经济货币政策是欧洲失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欧盟各成员国的经济、货币政策均采取了紧缩原则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的下降,进而会引起失业的增加图6-2 OECD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1971-2007年年)资料来源:OECD官方网站33(四)财政预算的平衡(四)财政预算的平衡n欧盟各国为了按时达到《马约》规定的趋同标准,纷纷实行紧缩公共开支、增加财政收入的经济政策紧缩经济本身与增加就业是相对立的,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图6-3 OECD所有成员国以及欧元区国家财政赤字占所有成员国以及欧元区国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的比重(1980-2006年年)资料来源:OECD Economic Outlook34(五)贸易逆差扩大(五)贸易逆差扩大n经常账户逆差对一国的经济增长不利同时进口原料、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使得一国生产成本的提高、企业竞争力、利润下降,进而导致出口的下降,直接导致失业增加图6-4 OECD国家的平均进出口差额国家的平均进出口差额(1970-2006年年) 资料来源: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35二、二、 劳动市场制度劳动市场制度p在讨论一个国家的劳动市场时,人们关注于失业率的同时还应该结合其他的劳动市场表现。
Nickell(1997)提出了八个描述劳动市场刚性的变量:n失业救济替代率n失业金发放期n工会密度n集体议价覆盖率n工会覆盖率n工会和雇主的协调指数n就业保护指数n总税率36(一) 失业福利系统p失业福利系统影响失业均衡的四个方面:n失业救济水平(失业救济替代率)n享受失业救济的持续时间(失业金发放期)n失业福利系统的覆盖面n系统执行的严格程度 pOECD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中只有前两个方面的数据国家1960-641965-721973-791980-871988-95澳大利亚0.180.150.230.230.26奥地利0.150.170.30.340.34比利时0.370.40.550.50.48加拿大0.390.430.590.570.58丹麦0.250.350.550.670.64芬兰0.130.180.290.380.53法国0.480.510.560.610.58联邦德国0.430.410.390.380.37爱尔兰0.210.240.440.50.4意大利0.090.060.040.020.26日本0.360.380.310.290.3荷兰0.390.640.650.670.7挪威0.120.130.280.560.62新西兰0.370.30.270.30.29葡萄牙 n.a.n.a.0.170.440.65西班牙0.350.480.620.750.68瑞典0.110.160.570.70.72瑞士0.040.020.210.480.61英国0.270.360.340.260.22美国0.220.230.280.30.26表6-3 部分部分OECD国家失业救济替代率(国家失业救济替代率(1960-1995年)年) (单位:%)n失业救济替失业救济替代率代率:失业救济占失业前税前收入的比重。
资料来源:Stephen Nickell, Luca Nunziata. Unemployment in the OECD since the 1960s.what do we know?[C]. London , 2002, unemployment conference.38n失业金发放失业金发放期:期:失业人员获得救济的平均期限 表6-4 部分部分OECD国家失业金发放期国家失业金发放期((1960-1995年)年)(单位:年) 国家1960-641965-721973-791980-871988-95澳大利亚1.021.021.021.021.02奥地利000.690.750.74比利时10.960.780.790.77加拿大0.330.310.20.250.22丹麦0.630.660.660.620.84芬兰00.140.720.610.53法国0.280.230.190.370.49联邦德国0.570.570.610.610.61爱尔兰0.680.780.390.40.39意大利00000.13日本00000荷兰0.120.350.530.660.57挪威00.070.450.490.5新西兰1.021.021.021.041.04葡萄牙n.a.n.a.00.110.35西班牙000.010.210.27瑞典000.040.050.04瑞士00000.18英国0.870.590.540.710.7美国0.120.170.190.170.18资料来源:Stephen Nickell, Luca Nunziata. Unemployment in the OECD since the 1960s.what do we know?[C]. London , 2002, unemployment conference.p包括三项:n工会密集度n集体议价覆盖率 n工会和雇主的协调程度 (二)工资决定系统40n工会密集度 年份1960-64 1965-72 1973-79 1980-87 1988-95澳大利亚4845494943奥地利5957525145比利时4042525252加拿大2729353736丹麦6061717976芬兰3547666976法国2021211610联邦德国3432353431爱尔兰4751565651意大利2532484540日本3333302724荷兰4138373024挪威5251525556新西兰3635383735葡萄牙6161615734西班牙9991116瑞典6466768384瑞士3532322925英国4447555342美国2726252016表6-5 部分部分OECD国家工会密度国家工会密度(1960-1995年年)(单位:%)资料来源:Stephen Nickell, Luca Nunziata. Unemployment in the OECD since the 1960s.what do we know?[C]. London , 2002, unemployment conference.41n集体议价 覆盖率 资料来源:Stephen Nickell, Luca Nunziata. Unemployment in the OECD since the 1960s.what do we know?[C]. London , 2002, unemployment conference.国家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4澳大利亚n.a.n.a.n.a.n.a.n.a.n.a.9999奥地利8080808590909090比利时6768687072746969加拿大9595959595959595丹麦n.a.n.a.n.a.n.a.85n.a.9295芬兰9090909091909092法国n.a.n.a.n.a.n.a.n.a.n.a.n.a.n.a.联邦德国9190888585858382爱尔兰100n.a.n.a.n.a.7680n.a.85意大利6565656570707070日本n.a.n.a.n.a.n.a.70n.a.7971荷兰n.a.n.a.n.a.n.a.68707678挪威n.a.n.a.n.a.n.a.n.a.n.a.8689新西兰n.a.n.a.n.a.n.a.n.a.n.a.5353葡萄牙6767687270645440西班牙3533363940393836瑞典2927272421211817瑞士n.a.n.a.n.a.n.a.28n.a.2321英国8585858585858080美国n.a.n.a.n.a.n.a.n.a.n.a.6731表6-6 部分部分OECD国家集体议价覆盖率国家集体议价覆盖率(1960-1995年年)(单位:%)42n工会和雇主的协调程度 资料来源:Stephen Nickell, Luca Nunziata. Unemployment in the OECD since the 1960s.what do we know?[C]. London , 2002, unemployment conference.表6-7 部分部分OECD国家工会和雇主的协调指数国家工会和雇主的协调指数(1-3)(1960-1995年年) 时间1960-64 1965-72 1973-79 1980-87 1988-95协调指数1212121212澳大利亚2.2522.2522.252.362.252.311.921.63奥地利32.532.532.532.532.42比利时222222.122.5522加拿大111111.6311.0811丹麦2.532.532.52.962.42.542.262.42芬兰2.251.52.251.692.2522.2522.252.38法国1.7521.7521.7521.8421.981.92联邦德国32.532.532.532.532.5爱尔兰2222.3822.91.228.32.75意大利1.51.941.51.731.521.51.811.41.95日本32.532.532.532.532.5荷兰2322.562222.3823挪威2.532.532.52.962.52.722.52.84新西兰1.52.51.52.51.52.51.322.3211.25葡萄牙1.75 31.7531.752.561.841.5821.88西班牙232322.6422.322瑞典2.532.532.532.412.532.151.94瑞士2.25 22.2522.2522.2522.251.63英国1.51.561.51.771.51.771.411.081.151美国1111111111n就业保护程度(Employment Protection ),是OECD根据各国法律框架下在雇佣和解雇上的强度对各国进行评估得到的,就业保护指数范围从0到2,而2表示具有最严格的规则制度。
三) 就业保护国家1960-641965-721973-791980-871988-95澳大利亚0.50.50.50.50.5奥地利0.650.650.841.271.3比利时0.721.241.551.551.35加拿大0.30.30.30.30.3丹麦0.90.981.11.10.9芬兰1.21.21.21.21.13法国0.370.681.211.31.41德国(西)0.451.051.651.651.52爱尔兰0.020.190.450.50.52意大利1.921.99221.89日本1.41.41.41.41.4荷兰1.351.351.351.351.28挪威1.551.551.551.551.46新西兰0.80.80.80.80.8葡萄牙00.431.591.941.93西班牙221.991.911.74瑞典00.231.461.81.53瑞士0.550.550.550.550.55英国0.160.210.330.350.35美国0.10.10.10.10.1表6-8 部分部分OECD国家就业保护指数国家就业保护指数(1-3)(1960-1995年年)资料来源:Stephen Nickell, Luca Nunziata. Unemployment in the OECD since the 1960s.what do we know?[C]. London , 2002, unemployment conference.45(四)税率n劳动市场中最关键的税包括雇佣税、个人收入税以及消费税。
国家1960-64 1965-72 1973-79 1980-87 1988-95澳大利亚28313639n.a.奥地利4752555859比利时3843444650加拿大3139414250丹麦3246535960芬兰3846555864法国5557606467德国(西)4244485052爱尔兰2330303741意大利5756545667日本2525263233荷兰4554575547挪威n.a.52616561新西兰n.a.n.a.2930n.a.葡萄牙2025263340西班牙1923294046瑞典4154687778瑞士3031353635英国3443455147美国3437424445资料来源:Stephen Nickell, Luca Nunziata. Unemployment in the OECD since the 1960s.what do we know?[C]. London , 2002, unemployment conference.表6-9 部分部分OECD国家对劳动者征收的总税率国家对劳动者征收的总税率 (1960-1995年年)(单位:%)46(五)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资料来源:Stephen Nickell, Luca Nunziata. Unemployment in the OECD since the 1960s.what do we know?[C]. London , 2002, unemployment conference.表6-10 部分部分OECD国家住房占有率国家住房占有率(1960-1995年年)(单位:%)国家1960-64 1965-72 1973-79 1980-87 1988-95澳大利亚6466697170奥地利3941455055比利时5154576062加拿大6561616261丹麦4448515251芬兰5759606367法国4244495254德国(西)3035383938爱尔兰6269747778意大利4649556267日本6961616261荷兰3034394344挪威5353575959新西兰6968697071葡萄牙n.a.n.a.n.a.n.a.n.a.西班牙5462697578瑞典3635394142瑞士3329293030英国4348536068美国6465676764本章小结本章小结p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总体失业情况及其失业特征。
美国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现象十分明显,欧洲国家的失业存在着长期性、阶段性和发散性的特征日本劳动市场的终身雇佣制度使其与欧美劳动力市场有所不同,典型的二元性特征、老龄化趋势等问题严峻困扰着日本劳动力市场 p除去传统的失业理论,现有文献认为,发达国家失业的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冲击,劳动力市场制度,以及两者的结合三种,其中宏观冲击和劳动力市场制度相结合这一解释近年比较盛行 p宏观经济冲击和劳动力市场制度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欧洲均衡失业率的上升,均衡失业率的上升推高了欧洲的实际失业率,而实际失业率的上升和宏观冲击又加强了劳动力市场制度这种相互加强的机制导致了欧洲失业率的迅速上升,同时也造成了欧洲各国失业率的发散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棘轮效应” p20 世纪 70 到 80 年代的两次石油价格的冲击,使得工业社会的生产成本上升,相对的资本缩水,整体的经济以及劳动力就业受到影响,出现了高失业率总需求的迅速下降,失业率的迅速增加,是“棘轮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而石油价格的上涨打破了原来市场的均衡状态,使得失业率增加,因而为“棘轮效应”提供了外部动力 p发达国家失业原因的实证分析从宏观经济冲击和劳动力市场制度两个方面为分析发达国家失业的原因提供了数据支持。
宏观经济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全要素增长率(TFP)、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的波动几个方面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情况主要通过8个指标:失业救济替代率、失业金发放期、工会密度、工会覆盖率、集体议价覆盖率、工会和雇主的协调指数、就业保护指数、总税率和住房占有率等,进行比较直观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