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露天矿安全管理制度汇编.doc
13页露天矿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露天矿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第十二章 地质管理制度 第一条 采场原始编录规定 1.按爆区或台阶进行采场工作面地质编录 2.断裂位置、陷落区、矿体(层)、主要层位界限,矿体(层)产状和取样位置均应测绘于图上 第二条 钻孔原始地址编录规定 1.编录前应将空位与原始记录进行校对,并对有关数据(包括孔号、孔号坐标、制定方位及倾角,孔深丈量,标本、体重、采样位置及分析结果)认真编录和填写; 2.钻孔的定位,必必必须有测量人员用仪器测定,确保位置准确; 3.仔细观察样品,对岩性、矿石类型、矿物成分、矿化强度、围岩蚀变、接触关系等进行编录,重要地质现象应作具体描述; 4.地质编录应随工程的进展及时进行,及时做好地质素描和编录; 5.现场编录应及时进行内业整理,一般应在两天内完成,单一工程结束后应及时整理成册,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综合资料编制 第三条 生产取样规定 1.露天采场在开采台阶上利用爆孔采纳岩粉作为试样 2.爆孔的位置在矿石区域内时,每孔均应取样;爆孔的位置在矿废之间时,应依据矿石与废石的接触状况、矿化的均匀程度及爆孔间距进行取样,地质状况复杂时每个孔都要取样。
3.单孔用"十字法取样,样重不小于2公斤 4.取样时,应按照测量爆孔图现场编录 5.取样应填写取样卡片,样品送加工时要填写送样单 第四条 试验取样规定 1.技术试验取样主要是为了确定矿石的可选性、选矿方法、加工工艺等提供资料取样方法取决于试验规模所必必须矿样重量、矿化均匀程度、采样施工条件等因素所采样必必必须有代表性,其数量应满足不同阶段、不同深度试验的要求在取样前应具体编制加工技术试验取样制定 2.依据必必须要在矿体及其四周采纳矿石或岩石(包括自然重砂和人工重砂)标本,以供矿物学、岩石学、矿相等专门研究 3.取样应填写取样卡片,样品送加工实验时要填写送样单 第五条 样品加工规定 1.试样加工应严格按照规程制定加工流程,按流程规定进行烘干、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分后,试样重量不得少于15-20g 2.制备的试样必必必须通过规定的筛子,筛上残留颗粒不能舍弃,要持续研细至全部过筛并充分混匀 3.制备的试样全过程中,其损失率不得超过5%,缩分误差不得大于3% 4.每批加工样品均要做1~2个加工检查试样,以利于检查加工质量。
5.试样袋上应填清样品号 第六条 X-荧光分析规定 1.从加工室取来样品后,盘点样品的数量数否和分析传票的一致,核对样品的编号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按要求检查每个样品盒是否都干净,每个样品盒的薄膜是否都平整符合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样品盒要及时的处理 3.在做样品分析的时候要看每个样品的粒度和湿度是否合格,不合格样品应重新加工 4.X-荧光分析仪在预热状态下,显示灯是黄色的,每次在做样前必必必须先点standby使仪器停止预热,并且指示灯变绿后再打开样品分析室上的盖 5、在输入样品编号的时候要注意和分析传票及样品袋上的编号及放样品的顺序一致,如果发现不一致,可以参照以前的样品编号或者向地质人员及时反应 6.设定完毕后,点击"start开始分析,分析开始后,"start将变成"stop,点击"stop可以停止分析样品 7.X-荧光分析仪在预热或者工作状态中,严禁直接把样品分析室上的盖直接打开,以免发生危险 8.分析完毕后,仪器会提示移走样品,提问是否进入"standby状态,应把样品从样品分析室取出后,然后点击"sample removed即可。
如果在"enable standby mode前划"V,则点击"sample removed后,仪器进入预热待机状态,否则不进入这种状态 9.分析完后,在分析界面栏中,"status栏中的三个"X号会变成三个"A,这时可以把光标移动到要查看的样品行,点击鼠标右键,打开一个窗口,在该窗口中点击"result,便可以看到分析结果 10.全部分析完样品后,打开"job窗口,选择所在月份或者星期的文件夹查看分析结果,然后选中当天分析的样品编号进行打印 11.X-荧光分析仪要每周进行一次MCA矫正,每半年进行一次GLO矫正,定期进行一次METHOD矫正 12.定期擦拭样品分析室,坚持干净,并定期改换样品室的两个窗模 13.样品分析完毕后,应及时把样品取出,不要把样品长时间放置在样品分析室中 14.在长时间停电或者关闭X-荧光分析仪状况下,开机后,要使仪器预热至少一个小时候,然后进行一次MCA矫正,再进行分析样品 第七条 降低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是衡量矿山生产管理的指标之一 1.及时准确地圈定矿体,为制定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和现场服务。
2.认真执行有关采剥技术的相关政策、制定合理的开采顺序 3.按月度、季度、年度计算矿石损失、贫化,分析原因,提出改善措施 第八条 开采损失、贫化计算的原始资料,综合计算资料及各种图表均要作为矿山基础数据妥善保管 第九条 矿山地质综合资料是矿山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是指导矿山生产、勘探,进行矿山地质研究的基础,也是编制矿山采掘(剥)技术计划,进行矿山近期和长远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 编制矿山地质综合资料的要求 1.应全面系统整理已有地质成果,结合矿山生产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经过分析归纳,进行综合整理 2.在编制过程中,采纳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出图,确保了综合数据及时、准确输出 3.应能全面反映区域地质发展规律、矿床产状、规模与成矿地质条件、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以及矿床地质、经济评价等综合研究成果 第十一条 露天采场及排土场边坡变形监测管理规定 1.建立边坡变形监测专门观测点,依据边坡位移变化状况,定期进行边坡位移观测和研究边坡变形观测周期应视边坡活跃程度确定观测次数,每月出1-2份报告, 视具体状况还可进行调整 2.当边坡产生岩体滑落时,应对滑落时间、滑体大小、滑落方向、滑体性质和裂缝长短、宽窄、深浅、走向等进行具体描述。
3.每次观测工作结束后,必必必须及时检查观测资料,计算位移量,并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整理,找出位移的基本规律、速度和特征,对边坡滑体大小和滑动方向作出推测和推断 4.边坡的监测主要采纳人工裂隙监测、水文监测及几何监测等方法 5.技术员应对人工裂隙监测、水文监测及几何监测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总结、推测,并形成边坡监测报告,并及时递交矿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 第十三章 测量管理制度 第一条 矿山测量是矿山生产中一项重要基础技术工作,是正确指导生产,监督资源合理开采,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矿山生产技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矿山测量必必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规范 第二条 矿山测量工作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建立矿区基本控制网 2.矿区地形图测量 3.矿区工程测量 4.露天开采验收测量 5.露天采场和排土场边坡变形监测 第三条 矿区基本控制测量、坐标系统该算、重要贯穿测量、岩层移动观测等重大测量项目,均应编制技术制定和技术总结报告 第四条 测量成果的精度评定以中误差为标准,当观测误差与观测值本身大小有关时,应同时用相对误差评定观测结果的质量。
同意误差一般采纳中误差的两倍,次要工程,可采纳中误差的三倍 第五条 对各项工程的测设标定,必必必须以审批的制定为基础用于测设标定的测量控制点及其成果,应认真检查核对重要工程测量,必必必须对即选的标定数据和标定位置进行复核 第六条 外业测量记录和内业计算资料必必必须经过严格检查提交使用和呈报的测绘资料均应通过审核 第七条 矿区平面控制测量 1.矿区平面控制网应用高斯正形投影,按3或1.5分别计算其平面直角坐标 2.矿区首级控制网的布设范围和等级的选择,必必必须适当合计矿区发展的远景加密网以满足当前生产建设的必必须要为主 3.矿区基本控制网的布设,应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别布网,逐级控制,平面控制网的实施必必必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 第八条 矿区高程控制测量 1.矿区高程控制测量主要包括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其中水准测量为矿区高程基本控制 2.水准网的布设应与矿区相适应,首级网应布设成环线加密时可布设成附和路线、结点网或闭合环特别状况下,采同意布设水准支线 3.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的实施必必必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 第九条 矿区地形测量。
1.矿区地形图的基本比例尺一般为1:500;1:1000;1:2000;1:5000,矿山可依据实地状况和生产必必须要,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比例尺进行测量 2.图根点的加密方法,可采纳测角图根三角锁(网)、图根导线(以及测角交会点等方法进行,但应遵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3.矿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均应进行测量标注 第十条 矿区工程测量 1.工程控制网的敷设应与施工相适应,其精度可依据工程制定和施工误差的限差要求确定 2.矿区工程测量应包括施工测量、完工测量、放样测量等 第十一条 露天开采验收测量 1.作为露天开采验收测量长期储存的平面工作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应埋设固定标石 2.露天矿露天开采验收测量通常指以下主要内容: (1)采区公路、铁路、隧道、沟道、斜坡道等工程的施工测量; (2)矿床开拓和采剥技术境界测量; (3)穿孔位置、爆破峒室、排土场测量; (4)采剥矿岩量验收和工程平面图的测绘; (5)其他有关设施和技措工程测量等 3.测量工作要随着采剥进度,定期修测和编绘采区工程平面图 4.矿岩验收测量应包括以下内容: (1)采剥区域的岩土剥离工程量; (2)矿石的采出量、废石量、矿石损失量; (3)分台阶爆破余量,分电铲的作业量; (4)贮矿地段的矿堆的贮矿结存量。
5.矿、岩量验收测量分别在月中和月末进行两次 6.每月矿、岩的验收量,其同意误差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 7.每年度或半年对矿、岩采出量,必必必须按图纸作一次复核性的总计算,总算结果与按月计算累计数误差,应符合技术规范 8.穿孔位置测量完成后,应针对爆破制定和爆孔取样分别形成不同图纸,并及时送达 9.排土场测量主要为了控制排土场的堆排标高和堆排境界,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假设有特别状况,可适当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 露天采场和排土场边坡变形监测 1.边坡变形观测,应建立专门观测站,定期进行边坡变形观测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边坡岩体上不同点在空间的变形及其过程; (2)滑落体的大小、形状和滑落方向; (3)滑落面的形状、大小、倾角及位置; (4)边坡岩体变形对采剥工程和边坡上建筑物的危害程度 2.边坡观测线和观测点应设置在推断可能产生滑落的地段,一般应合计以下因素: (1)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












